其他

China说丨“中国品牌日”实施,推动中华老字号迎来新风采

2017-05-18 中华网

老字号


谈及“老字号”,总是很容易联想到勤恳劳作的老匠人们。近百年的光阴里,工匠们一代又一代地沿袭和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他们手中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换了一种又一种,唯有手艺和理念始终没有变化。这种固守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也展现出一些不足。

 

一直以来,老字号以其老工艺、高品质吸引着广大消费者。但目前很多老品牌某种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少老一辈人觉得“变了味儿”,又有不少年轻人觉得“太老土”。据资料显示,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大致上三分之一好过,三分之一勉强,三分之一艰难。


当下,老字号又逢良机。今年1月,商务部等16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体制到观念,老字号正经历着怎样的转型与改变?从产品到技术,在变与不变之间,老字号百年“质”造的底蕴是否可找到新的着力点?从“互联网+”到“走出去”,老字号的振兴探索哪些新路径、新方法?下面让我们跟着沈州一起去看看它前后的变化。



讲述人:沈州


“老字号面临的困境,究竟该怎么变”

沈州,是沈广隆剑铺的第五代掌门人。走进沈广隆剑铺,更像是进入一个宝剑博物馆,各式刀剑令人目不暇接。在一柄玄武剑前,他介绍说:“这把剑工程费时6个月,经过手工折叠锻打至6000层。”但时光荏苒,冷兵器时代早已远去。与此同时,经过精心设计、手工古法打造出的宝剑制剑成本太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过于“奢侈”。正因为如此,这类产品市场越来越窄,销路越来越难,很多店铺再也无法生存下来。


沈州坦言:“时代早就不同咯,这种剑真正会买的人不多。有段时间,宝剑的销量受到冲击,有的剑铺甚至坚持不下去,关了店。一味地靠仅有的传承是不够的,变,必须得变!但问题是,怎么变?”


“向着客户的需求创新”

在沈州剑铺的另一角,放着一些不同风格的剑,从这里可以看到沈州将剑铺生产的宝剑定位成旅游剑(旅游纪念品)、武术剑、高端精品三类。高端精品依旧遵循着古法制剑的理念,而其余两种在生产时会运用一些机械辅助,设计相对简单,价格自然降低许多,应该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沈州说道:“起初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果不其然。‘旅游剑’和‘武术剑’的销售量分别增长到13万和17万把,销售额是前者的2倍和2.25倍。其实,只要朝着客人的需求靠一靠,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传统工艺老字号凭借新的营销思路,又拓展出了新销路。”


 在载体上创新,‘走出去’寻求发展

对政策前后带来的变化,沈州深有体会:“老字号要创新,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并与受众的需求相契合。在长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保持工艺、品质不变,适当在载体上创新,是一种相对低成本、高成效的方法。就好比,卖宝剑的当然不能去卖巧克力,但却可以通过增加新款式、适当改变外形等方式拓宽销路。当然,现在除了国内市场的拓展,也可以在海外探寻发展的新天地”。


其实就现状来说,我国大部分老字号在“走出去"方面仍在路上。相关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老字号都是食品生产、药品生产方面的,在国外获得认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产品的设计、推广难以与外国受众的需求相契合,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老字号在国外的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外国市场依然有着很多的机遇。就以服装类老字号企业来说,很多外国的知名品牌都相继推出“中国风”系列,也体现出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方式千千万,关键还是需要转变老观念。


后记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品牌结晶。“老字号发展,必须要顺应技术的变化。我们还有这样一个创新原则: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无论技术、世道如何改变,“质”不可变。静下心,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匠心独运……


老字号企业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是无法效仿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振兴老字号,更应放在传统文化复兴的高度。让我们的孩子更了解老字号的文化,让外国友人更了解中国;润物无声的展示与传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振兴。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中华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