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cience Bulletin |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研究最新进展

Science Bulletin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3-03-29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也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色谱及质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生物图谱测序及分析方法的突破,代谢组学技术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人群研究及动物研究中,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及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然而,目前肠道微生物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肠道菌群干预辅助治疗的价值仍需要进一步评估。了解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有望为发展冠心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新的视角,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琰研究员在Science Bulletin共同发表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s alteration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的专家评介文章,对冠心病中肠道菌群参与的生物学机制以及菌群干预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该文概述了冠心病中肠道菌群在结构及代谢物水平上的改变,并讨论了这些改变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与健康人群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菌群结构失衡与人体脂代谢及免疫紊乱相关,进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此外,多种肠道菌群来源的循环代谢物,如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及胆汁酸等,可通过影响肠道屏障、脂质转运、炎性因子分泌等途径促进或抑制血管动脉粥样化及斑块稳定性。这些菌群标志物有望为冠心病的早期预测和治疗开辟新思路。

同时,该文也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对冠心病和肠道菌群研究的未来展望。首先,受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菌群研究结果异质性较大,需要针对人群间的差异更加精准地开发菌群干预靶点;其次,基于个体肠道菌群特征的精准营养已经成为慢性病管理的一线方法之一,需要深入探究膳食-肠道菌群-冠心病的交互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冠心病的防治手段,例如降脂药物的使用以及适当的身体活动等,随着进一步研究的开展,靶向肠道菌群的营养干预和药物治疗有望成为冠心病防治策略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戴宇翔为该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孙仲汉为第二作者,葛均波院士及郑琰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文章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50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032),上海申康重大疾病临床研究项目(SHDC2020CR1007A),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2XD1423300)等项目支持。



了解研究详情,请登录期刊官网阅读全文。[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Yuxiang Dai, Zhonghan Sun, Yan Zheng, Junbo G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s alteration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cience Bulletin 2023.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3.03.0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