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沙发摔下竟要开颅,减肥也会致死?!豆瓣9.5分国产纪录片,每一集都惊心动魄!

石霖 精英说 2023-09-14


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完结了,共10集,讲述了40多个发生在儿科病房的故事。豆瓣上万人打出了9.5的逆天高分,这在国产纪录片中实属罕见。

图自豆瓣


拍摄地点是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拍摄时间长达2个多月。节目组共拍了3000多个病例,最终播出的只有40多个,内容仅占素材的1.3%左右。这些精心挑选的病例,每一个都直击人心。


图自豆瓣


有些看着让人揪心,比如拔牙、烫伤、摔伤、吞异物;

有些让人感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父母卖房花80多万也要救她,最终在医生帮助下迎来新生;

也有让人心碎无奈的,4个多月的婴儿呛奶致死,15岁少女因减肥不幸离世……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每一集都有无数泪点,让人深切感知生命的不容易。

在医院,最能看见世间万象。每个病例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患者父母的认知、选择、遗憾和后悔,也是无数血泪换来的深刻教训。


内外科医生联手,抢救顽强小生命


恩希1岁3个月的时候,从徐州医院转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孩子的状况属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再加上肺部严重感染,血氧饱和度一度掉到65%,多家医院拒绝给她做手术。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恩希是28周早产儿,出生后几乎一直在医院。她家在辽宁锦州,短短一年多跑过沈阳、锦州、北京等地的医院。父母为了给她治病,已经花了80多万,深圳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转院也有风险,10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知孩子能不能熬下来。来接恩希的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梁穗新,他将情况如实告知。父母毫不犹豫地同意转运,因为不转就没有一点儿希望。


2023年3月7日,恩希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主任陈欣欣看了孩子,又找父母了解情况。得知他们不惜一切救孩子时,他被感动了。陈医生是全国小儿心脏手术做的最好的5个人之一,拥有37年临床经验。

由于恩希病情复杂,医院内科和外科专家坐在一起会诊。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陈医生直言孩子能撑到现在是奇迹,父母一直没放弃,他们也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希望内科先控制住肺部感染,然后由他来做心脏手术。

他豪迈放言:“只要肺部感染控制住,交给我,我保证她活。”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这句话给了所有人信心。接下来的一周,内科梁医生给孩子调理肺,上了有创呼吸机,孩子的血氧饱和度上来了,精神状态也好了。经过第二轮专家会诊后,大家认为可以做心脏手术了。


上手术台前,所有人都在给恩希加油,内科医生亲自送她去。手术持续4个多小时,爸妈在外面坐立不安,陈医生对着小小的心脏完成了手术。幸好一切顺利!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从CICU(心脏重症监护中心)到普通病房,孩子一关一关地闯过来了。

再次抱起恩希的时候,妈妈动情地对孩子说“来,击个掌”。恩希伸出小手回应,那一刻,世界都亮了。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3月30日,手术2周后,恩希出院了。


5月30日,恩希去复查,心脏问题已经完全解决。支气管、肺还存在发育不良情况,需要慢慢调养。目标是在4-6岁恢复正常。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恩希的故事看得人直掉泪。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她能抢救回来,与父母的不放弃、内外科医生的联合诊治,以及孩子自身顽强的生命力都密不可分。希望恩希未来一切顺利,健康平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道屏障


2岁6个月的辰辰在家洗澡,背部意外被2瓢热水泼溅。孩子当时穿着保暖衣,这加剧了烫伤。外婆赶紧将辰辰的衣服解开,用家里麦菜捣碎的水敷在伤处,又用茶油涂抹创伤面。后来烫伤没好转,外婆又找了村里医生看,打了消炎针。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这些处理可谓处处踩雷,偏方更是导致二次损伤感染。9天后,家人终于带孩子去了正规医院,经检查发现是三度全皮层烧伤,甚至会达到骨骼。更麻烦的是,由于处理不及时,孩子已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症状。


医生给家属科普了烫伤的正确处理办法:“冲、脱、泡、盖、送”。外婆听了很后悔,她没想到偏方会让创面加深,不但让医生处理起来更麻烦,孩子也更受罪了。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辰辰的烫伤面积很大,约有12%。经过肾内科的诊治后,又转到骨科,医生建议做植皮手术治疗。如果不手术,会长出凸起的瘢痕,孩子会感觉很痒,弯腰活动也会受到限制。手术费用是2.5万,但辰辰爸爸不愿做手术,认为孩子并不严重。


整个住院期间,辰辰爸爸只出现过一次,就是了解费用。之后辰辰妈妈多次劝他来看孩子,听听医生的说法,但爸爸坚决拒绝。后来,他们没跟医生沟通,自己出院了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不知道辰辰未来会怎样。当他皮肤很痒时,当他因瘢痕自卑时,爸爸又会怎样想?是否只会责怪老人没看好孩子,而丝毫不记得自己这次决策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道屏障。生活总有意外,当孩子遇到危机时,家长的判断和选择,或许就是孩子一生的转折。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某天中午1点多,6岁的笔笔从沙发上摔了下来,爸爸忙抱起来安抚。孩子摔到了头,不过表面没出血,爸爸也没特别在意。

笔笔说想睡一会儿,就让他睡了。3点多,孩子醒了,开始呕吐。爸爸带他去附近医院,医生说孩子瞳孔已经散了,要尽快转院!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下午16:58,孩子转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当时有呕吐、抽搐症状,意识已经不清楚,情况很严重。

医生说笔笔的状况是有点耽误了,颅内血肿达到了150毫升,已形成脑疝,一般血肿大于15毫升就要做手术。这种情况,必须紧急做手术抢救。


医院给开了绿色通道。15分钟后,笔笔被紧急送到手术室,需要做开颅手术。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笔笔爸爸在手术室外忍不住哭了。他很自责,如果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可能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幸好,开颅手术很成功,孩子次日醒来了。


儿童意外事故中,跌落占到30%。如果摔到头部,一定要观察孩子精神状况,同时留意是否有呕吐、嗜睡、抽搐情况,如果有一定要尽早送医。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医生再三提醒,家长要掌握些医疗常识,发现异常尽早送医。世上没有后悔药,父母若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就能为孩子争取更多的生机和更好的健康状况。


青春期,健康才是第一位


除了小朋友们,纪录片也呈现了青春期孩子的病例,同样触目惊心。

有个16岁男孩独自去就医,他怀疑自己得了淋病,当时正在发烧。医生做检查需征得监护人同意,但他不想让父母知道,因为家人根本不知道他曾有过性行为……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青春期会有很多懵懂、冲动与叛逆,但父母不能真的全然放手,否则可能出大问题。医院里不少女孩身体出问题,都是因为减肥。不合理的减肥会导致慢性胃炎、胃萎缩、神经性厌食等。其中有个叫小玲的女孩最为严重,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2021年8月底,小玲的家人发现她在减肥。她才13岁,身高1.65米,体重95斤,最胖的时候也不过104斤。家人问她为什么减肥,她不说。后来听她朋友说,她在学校喜欢一个男孩子,但那个男孩喜欢一个瘦的女孩,所以她就开始减肥。


最初家人并没有太在意。女孩子爱漂亮,减就减嘛,饿了自然就吃了。小玲交代家人吃东西不要放油,后来发展到不吃米饭和主食。

3个月后,她没来月经,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神经性厌食。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父母很后悔当初没阻止她,不过事已至此还是积极治疗。他们带小玲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吃药后有所好转。不过,回家后小玲会自行停药,又开始减肥。父母有时会强制她吃东西,她想方设法将食物藏起来。


父母也很难。因为家里经常强制她,小玲就不想回家。有次还说只想一觉醒来就是18岁,自己在外面租房住,想干嘛就干嘛,不想吃东西就不吃东西……为人父母,听到这话自然伤心。


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小玲反反复复绝食。父母带她辗转就医,但效果并不好,她甚至抵触医院,去医院的路上也想跳车逃跑。神经性厌食,不仅是生理问题,更多是心理问题。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23年春节前后,小玲吃了些东西状态好转,但不久后又开始不吃东西只喝水。50天后再次去医院,住院后她处于昏迷状态。长期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她多器官衰竭,需要插管上呼吸机,勉强维持生命特征。


后来,她转院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没有意识,没有自主呼吸,伴随有14种疾病,生命垂危,身上插满了管子。医生抱起她的时候感慨地说,真的是骨瘦如柴,像被子一样轻。她的体重仅有24.8kg。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血液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联合会诊,初步判断她大脑存在病变。但她生命特征不稳定,连做核磁共振的条件都达不到,只能先保守治疗。医生想尽办法,但她始终没有苏醒。


住院期间,爸爸妈妈多次去看她,和她说话:“我们来看你呀,你要振作起来呀,听到了吗,给点反应好不好……”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她昏迷一个月,医生通过脑电波推断她很难醒过来了。父母再三纠结,最终决定放弃。拔管后大概10分钟,小玲永远离开了,年仅15岁。

妈妈一直在她身边陪着。妈妈带到世界上的孩子,也由妈妈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小玲的父母愿意讲出这段经历,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神经性厌食,也希望这种情况再也不要出现在其他孩子身上了。青春期孩子,格外需要关注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纪录片中有太多命运发生剧变的孩子,也有些生来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那是一种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患者通常无法停止进食,同时伴有智力低、脾气暴躁、多系统的并发症。


图自《闪闪的儿科医生》


有些病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孩子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生活同样充满光芒。家长和医生会一起帮他们接纳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


看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触是生命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成绩、考试、鸡娃等等,在健康面前都微乎其微。愿每一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平安快乐成长!

作者:石霖,精英说作者,文字客,绘本控,执着写字,简单生活。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精英说优质项目推荐

新加坡身份倒计时开启🔛

最后40天宽松申请窗口期

即刻申请,最快15天获批、

不成功全额退款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即可咨询更多详情🔎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