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谈|老铁们,替你们问了《游戏力》作者科恩7个问题

科恩博士访谈 小土大橙子 2022-03-28
小土叨叨:我们公号多次推荐过劳伦斯·科恩博士的“游戏力”理念。今年上半年,科恩夫妇在广州开工作坊的时候,我特地飞过去一趟参加,也因此结识了科恩博士在中国唯一的合作机构简耕教育(公众号:playful-parenting)。

感谢简耕的牵线,这次科恩博士来上海做讲座,我们特地约他做了一次访谈,对话是英文对英文进行的,这篇是根据访谈翻译整理而成,希望这样的直接对话,能让大家近距离地接触科恩的理念,深化理解和应用。




小土: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力的核心是用一些游戏来应对育儿中的困扰。但实际上,您在回答大家的疑问时,一再强调联结、理解孩子的情绪,认为这才是游戏力的基础,为什么呢?可否跟我们的读者多谈谈游戏力的核心理念?

科恩:对,有时候这个标题“游戏力”里面的“游戏”二字是有点误导。
人们现在接受游戏可以解决很多教养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革命性的变化。
但游戏绝不是唯一的事。生活中难的是构建好的亲子情感联结,而亲子联结一般有两个方式:游戏和理解情绪
这两个概念是有交叉的,游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感情联结的方式,但有时候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好的方式。
当孩子非常生气、沮丧、或害怕,他们是不会想要玩耍的,这种时候需要的是共情。“哦,你特别气!”“哦,你特别失望,因为你很希望我答应你,但我没答应,你很失望。”
开心的情绪也可以共情的:“哇,这真是太激动人心啦!看你,多开心!”
也有些时候,游戏更加重要。
当亲子之间的联结断裂时,各种问题就产生了。当我们的情感联结恢复,大人小孩都可以更加放松地游戏了。
所以,养育的基础,就是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小土:您所倡导的“既不溺爱,也不过分严厉”的折中之道,跟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其实是非常相通的,您觉得与两种极端方式相比,家长运用游戏力的难点在哪里?
科恩:我认为第一步是认识自己。
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太严格?我总是对孩子说“不”吗?
如果我见到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常是“作业做完了吗?”“为什么分数这么低?”,我们要很警觉,这很可能是我们惯有的模式。
另一种风格就是,“哦,你想要这个呀,我给你买哦,不哭哭啦。”
不管哪一种,先认识自己,下一步就是把自己往中间推,中庸之道是很有力量的。
 
小土:我发现家长很容易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如果太宠溺不奏效,会立刻变得超级严格。

科恩:真的是这样,特别普遍。
正常情况下,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拒绝孩子的。但当我们从不拒绝孩子,我们的情绪会不断累积,最终到一个点上,会崩掉。
比如关于晚上睡觉,孩子不愿意去睡,一开始家长的态度是温和的,“你不必马上睡觉”,因为家长也不想和孩子做斗争,不想听孩子哭。软磨硬泡还是不奏效,最终家长累爆了,也非常担心孩子缺觉,“怎么还不睡?!”于是就歇斯底里起来。
可以说,放纵终将带来爆发,爆发之后又必然产生内疚。
 
小土:对,然后就想弥补。
科恩:对的,但这不是好的教养之道。


小土:从2016年开始,您每年都会来中国,开展游戏力工作坊、讲师班、游戏力讲座,也会直接跟中国家庭接触。
我们想知道,您认为,跟美国相比,中国家庭的养育问题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您在给建议的时候,会做调整吗?中国家庭的独特情况,有没有让您有新的发现,来发展和完善您的理论?

科恩:是的,我现在一年来中国两次。这已经是第八次来了。总地来说,中美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相同多于不同

最大的相同点:孩子们的行为是很共通的。你看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样子,都喜欢躲猫猫、丢东西,也会在餐椅上扔食物,这都会让家长很抓狂。“不准扔食物!”——中美家长大部分的反应都是这样,其实孩子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探究重力。

不同点在于:中国家长更加紧张,普遍更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担心他们将来是否成功。我不是简单说一句“放轻松”就行了,是有方法的。

此外,在中国,三代同堂的问题是比较特别的。

我唯一的孙女现在三岁半,我们是一起住的。跟她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很开心。我站在祖辈的角度,非常理解老人。有时候我也必须闭嘴,因为该轮到我的孩子来按照他们的方式教养孩子了,不是我。
所以我非常理解,三代同堂也好,隔代育儿也好,是快乐和挑战共存的。

小土:我记得您上半年到广州的时候,特意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跟爷爷奶奶们座谈。那么,关于隔代育儿的现象,您是怎么看呢?有什么建议呢?

科恩:那天晚上基本上我就在倾听,没有给任何建议。我不认为我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过往的经历,所以我还没法对他们给出建议。

我听得入了迷。我听到很多人分享带孙辈的乐趣,当然也有困难,主要是在于代沟,在育儿观念上和子女的差异。

当我开工作坊的时候,我听孩子父母说,座谈时又听祖辈们说,大家都在说代沟。是女方家长带娃,还是男方家长带娃,情况都很不同,超复杂,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新鲜的,我学到很多。你知道,在美国,隔代育儿的情况没那么普遍,这很“中国”

另一个话题,我们谈到的祖辈这一代,大部分人都在年轻时经历过苦难,他们子女的生活要好很多,我能感到祖辈们对此是很开心的,孩子们不用像自己一样受苦了,而孙辈,更是幸福了。他们当然也很高兴,但也会代入自己的童年,不能忍受孩子把食物扔地上。

现在条件好了,老人们非常愿意花钱给孙子孙女买玩具,他们希望孩子幸福,同时也会困惑,这样真的好吗?没人会说“我很高兴我吃过苦”,但他们也会担心,如果生活太容易了,孩子可能不够有抗压力。



小土:我跟您之前也交流过,我的婴幼儿睡眠理念受您的游戏力理论影响很大——看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重视亲子联结,轻推而不是强迫,给孩子机会尝试,不代替孩子做,但是要给孩子关怀。我们的读者有很多被宝宝的睡眠问题困扰。您觉得,在宝宝的睡眠问题中,我们可以如何应用游戏力?

科恩:首先,我很理解父母。这真的很难,孩子睡不好,一切都会变得很糟糕。
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你必须找到对你有用的做法。
每个人都会给你建议,都是他们认为对的方法,但我不认为对的方法只有一个。如果你尝试了一个办法不奏效,不要强迫自己。不要只是因为这是专家说的,就一定要执行到底。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家长得做实验,试个几天、一周,然后决定放弃还是继续。

第二,孩子无法被强迫入睡。
我会陪陪孩子,或是和孩子躺在一起,聊聊其他话题,帮助孩子放松。在他睡着前,我可能会说我先去刷牙咯,等会儿回来找你。
你一直在的话,孩子也会很紧张,他会揣测:“你会走掉的,你马上要离开我了。”如果孩子知道你洗漱完会回来的,他是可以接受这样的离开的,他心理上是放松的,这就有助于入睡。你洗漱完再去看看他,已经睡了,再给他盖盖被子。
 
小土:没错,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理由,孩子很担心我们没来由地离开。

科恩:是的。他们需要理解你离去的原因,要用一种能让孩子理解的方式去说。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大人说的,所以你要听”,对孩子来说,这其实很难令他们接受。我们老板让我们干什么,我们也许会照着做,但我们内心是非常希望理解为什么要做的。当孩子理解了,他就放松了。

我外甥女有一对两岁的双胞胎,她很在意孩子们的睡觉问题,因为一个睡一个醒很累人的。
我去她家和孩子们玩,我知道小家伙们对睡觉这件事是有点紧张的。我就让她们哄我睡觉。“睡觉时间到啦,你们做妈妈,我好困了。”两个姑娘就给我盖一个毯子,给我唱歌,然后她们就关门了。然后我就假装哇哇哭起来,她们就说“啊~哦~”,这是学她们妈妈呢,然后就折回来看我了

你的读者们如果也有孩子入睡的问题,可以尝试给自己一次使用游戏力的机会。如果睡觉令人紧张,那就真的很难解决,因为人紧张时很难入睡 



小土:我们的公号多年来都在向中国的父母推荐游戏力,很多父母留言说游戏力对自己的育儿非常有启发,也很有用。但也有一些父母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有几种,第一种是家里其他人的做法不一致,不认同游戏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科恩:爹妈各执一词的情况的确非常常见。
男人不喜欢被“教导”要怎么做,也不喜欢别人说他们是错误的。男人通常自认是讲科学的。男人当然也会情绪化,但通常我们不会承认。

如果你对先生说,我们来做个科学实验!他们会很喜欢。

用一种新的方式,尝试两个礼拜,然后坐下来一起好好讨论,看看这段时间家庭的日常作息怎么样啦,看看宝宝的情绪怎么样啦,我们的夫妻关系有没有好转……等等各方面。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能会继续“实验”,或者做出调整。

我发现很多丈夫是乐意这么做的。不要一下子就说你要用新方法,好像对之前的做法全盘否定,先试两周的时间。
 
其他家庭成员,比如婆婆,和你持有不同意见时,另一件我们可以做的事——不是争论,而是倾听。

通常,当我们不同意一个人时,我们就停止倾听了。
“我听到你这么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再多说点儿,我很愿意多听你说”,当不同意见产生,要说出这么一句话真是最困难的事儿了。
相反,我们总是太快脱口而出:“你不对!”“我不同意!”“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倾听归倾听,和观点是否相同无关。
通常人们会认为,如果不争论的话,就代表同意对方了。事实上,倾听可以单纯就是倾听。
很怪吧?我们意见不同,却从来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你的想法是这样,从何而来。不是只记得为自己的想法辩护,而要关注对方的想法。


我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听别人、让他们多说,这是唯一的道路,试着让对方多说点儿,他们心态会变化的,很可能就会对你的新观点更加开放,变得更加有弹性。
 
小土:还有第二种情况,哪怕自己知道应该先跟孩子共情,但是太累了,无法去花费这个时间和精力,这种改怎么办呢?

科恩:我超级理解。我想说的一点是,要加入游戏,很容易让人觉得:我没时间啊,我没精力啊,但事实上,这并不需要你拿出额外的时间。

比如,你每天早上有20分钟的时间帮孩子洗漱准备出门,建议你留10分钟的游戏时间。你可能会说,“我拿不出30分钟啊!”你不需要30分钟,你只要抽出10分钟玩,你会省下10分钟与孩子争执拉扯的时间。游戏很管用。

当然咯,有时候你实在是累得玩不动,那完全可以对孩子说:“我太累了,我没办法玩儿,得休息会儿。咱们这周末肯定会有游戏时间喔。”和孩子敲定一个时间,为游戏设置好优先顺位。

对有些人来说,如果不把事情记录在日历本或手机上,他绝对不会真的去做这件事。的确,把“和孩子玩”写在日程上有点怪怪的,但,为了让这件事发生,就记一笔吧!这很重要。
 
小土:你有没有遇过说游戏力不管用的父母?比如有家长抱怨,我用了游戏力的方法,但是觉得好像没有用,孩子还是很不好带,这种情况,您怎么看呢?

科恩:哦,当然遇到过。我也不太确定,是他们没有做足够多的尝试,还是游戏力真的不适合他们。我不是说游戏力适合每个人,或者可以解决你的每一个问题,但我很乐意鼓励人们尝试看看。

对一些人来说,决定使用游戏力要迈一个很大的步子。常见的情况是,人们来找我,我分享我的理念,然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们了!所以到底结果怎么样呢,我也搞不懂。
办工作坊会好很多,人们第二天再来的时候就会带来反馈,“哇,我昨晚上试了,如何如何……”

在任何领域,没有什么魔法,你得花时间。在养育这件事上,孩子真的是很复杂的,大的原则就摆在那里,针对具体的情况,每个家庭又有不同。

不管怎样,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花点时间和他们玩,这些总是最基础的。



小土:您这次在上海演讲的主题是“用游戏力提高抗挫力,带动学习力·”,想知道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呢?是因为注意到了家长在学业方面望子成龙的心态,在这方面困扰比较多吗?

科恩:我认为中国家长都很关心这个话题,他们非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事业成功。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我认为大部分人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上并不顺利。
 
小土:美国家长(在孩子学业上)会更加放松吗?

科恩:美国家长更多元一些,总体比较两极化,要么太焦虑、压力太大,就跟中国家长类似,要么又太松弛、太放纵。我们应该避免这两种极端。
 
小土:说到孩子的学习力,我大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中国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各种酸甜苦辣,甚至成为社会新闻的故事很多,您有什么样的建议给这些家长呢?

科恩: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看见孩子。

我上一次来中国时,翻到一本英文杂志,里面有一篇对中国爸爸的采访。他讲述自己对孩子学习有多焦虑。记者就问他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焦虑的,他回答说是昨天,因为第二天要做采访了,他就随口问孩子:你学习有焦虑吗?没想到孩子回答说,“超级有压力”。爸爸此前完全不知道这一点。

你懂的,孩子们不想家长担心,家长一担心,往往造成更多的压力。通常,家长只注意到孩子作业做完没,分数怎么样,但没有注意到孩子的状态。
所以最重要的是看见孩子,了解他们心在哪里,他们感觉怎么样。

当孩子有一定的压力,但不是过多压力时,他们会从中受益良多。如果毫无压力,整天很悠闲,那么也就没有进步的动力;太多压力显然对学习也没有益处。
我们都知道快乐促进学习,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期间、在做回家作业时,有多少孩子是快乐的?

你怎么帮孩子纾解压力?游戏、玩耍,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舒压方式!
所以,第一,先理解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有压力”,然后,“我们一起玩会儿吧!”
我总是建议家长们,写作业前,留10分钟玩枕头大战,完成作业后,再10分钟。做作业挺不容易的,用脑是很容易疲劳的。枕头大战这样的游戏能带动全身。

做作业时,疲劳、挫折、沮丧的感受逐渐累积,通常,家长的表现是“我不在乎你累不累”,“你不用功,我更累!”,但孩子很需要纾解他们的疲累。

我最爱的游戏之一,是在我女儿四年级时发明的。当时她们全班都在学小提琴,她拉得不好,但天天练习,那声音真可怕。她一直跟我们拗,能不能少练一会儿啊。花好多时间在谈判、抗拒,我没法迫使她怎样,这非常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

有一天,我就说,我们来休息一下,来玩一个“frustration break”的游戏,就是我瞎编的一个词儿。我问她,怎样才能让你消除挫折感啊?她说,我要砸掉我的小提琴!我就假装吓到:“啊那不行啊!”看看还能怎么办?她就撕纸、往墙壁上扔,制造一些噪音,假装是砸了琴。她大笑:“爸爸我砸了琴啦!”我就说:“你麻烦大了,你知道这琴多贵吗?”我们就一起大笑,笑完她继续回去练琴。

这当然没有使我女儿成为一个小提琴家。我不能向你承诺什么。但这的确让练琴的过程变得更顺利了,我们的亲子关系更顺畅了。不是游戏让孩子更会拉琴,而是原本的挫折感挡住了孩子的路,游戏培养了抗挫力。要知道,有点儿挫折是好事,通常,孩子的问题在于挫折太大无法化解。


小土:在学习的问题上,您认为游戏力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科恩:游戏力对学习有帮助,很多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让孩子“学习-考试-学习-考试”,通常考试成绩不如他们“学习-玩耍-再考试”,或者不如"学习-休息-再考试"。如果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之间休息、玩耍了,分数会更高。但我们的教育中,通常不鼓励孩子这么做。

当然了,分数不代表一切。但即便对于更深层次的学习,休息和玩耍也是很重要的。
 
小土:有一些中国家长认为,美国都崇尚快乐教育,孩子们玩玩就能学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科恩:美国家长挺两极化的,持有这种观点的朋友,可能没有看到全部,我觉得平衡是很重要的。

小土:最后我还有一个小要求,能否请您赠一句话给我们的读者呢?
科恩:It's great to have high expectations, and it's even better if you can be relaxed with your high expectations.
(对孩子有高期望本身是很棒的,但如果你能更加轻松地看待这份高期望,那就更棒了。

全文完,感谢科恩博士详尽的解答。 




之前还访谈过著名绘本作家方素珍老师,
拓展链接:专访花婆婆方素珍:“阅读是累积,不是奇迹”
号里文章汇总:过去1年半,我们写了啥?


名家对谈这个栏目,是我们今年下半年计划的新栏目,希望通过对谈名家,给我们的读者呈现更独特更有深度的内容,从而激励和滋养大家在育儿路上不但成长更快,而且走得更扎实更从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在主页面回复 “游戏力” 能看到我们上次去工作坊的笔记。
也欢迎朋友们在留言里进行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