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性教育,现在就可以做的几件事

小土和小伙伴 小土大橙子 2022-03-28
小土叨叨:这几天很多新闻冲击着我们做父母的心:鲍某明案、前阵子的韩国“N号房”事件,还有北大女生包丽去世的消息……
今天由小伙伴苏苏主笔,聊一聊性教育这件事。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就是有这样的恶魔行走人间。
要怎么保护孩子?
要怎么告诉天真的孩子,这个世界真实、污秽的样貌?
万一……怎么办?

每一个问题都难度超纲。

有两件事,是确定的。
首先,恶魔是存在的,通常他们都会隐藏得挺好,就像个寻常普通人那么正常。
第二,父母不是万能的,给不了孩子一个金钟罩。要趁着孩子还在身边的时候,给他们性教育,而不是留给外面的大孩子,甚至施暴者来教。

讲到性教育,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很重要,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觉得迷茫、尴尬。其实这个问题上,的确是父母应该先受教育,先给大家推荐三本书:


《从尿布到约会》,作者是Debra W. Haffner,美国人,有超过25年的性教育工作经验。她主张:性教育可以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而父母是比学校老师更适合的人选。

《不惊不慌笑对儿子的性教育》,作者孙京伊,是韩国的性教育专家。

《善解童贞》,作者胡萍,一套5本,全年龄段讲解得很细。




结合这些书,聊一下我们对性教育的一些思考:

① 性教育,不是性交教育


很多人之所以对性教育避之唯恐不及,是因为将这个概念窄化、甚至异化为“性交教育”,于是就很尴尬,说不出口了。

其实性教育和孩童心理发展、家庭成员关系都紧密相关,它的内涵非常广,了经典的“自我保护”“我从哪里来”等话题,还包括很多,也需要父母很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

胡萍老师在《善解童贞》一书里面,对“性是什么”的回答是:

在我对“性”的理解中,“性”联结着人类个体的生命、自我认知、健康、情感、幸福、责任、自我保护等,而这些因素正是个体人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性别:性器官从身体上将一个人归属于男性或女性。“性”——健康:性器官的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性心理的健康与个体人格健康密切相关。“性”——生命:性是人类孕育生命的基础。“性”——爱情:让人类感觉到幸福和快乐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伴随性的冲动,这种情感也是人类组建家庭的基础。“性”——隐私:性是个体的隐私,性隐私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性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帮助孩子从这些因素来理解“性”,对于孩子建构健康的人格,应该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引领。

② 把握“可教时刻”


每一次性侵事件被曝光,很多父母就会非常紧张,可能急于做些什么来缓解焦虑。但如果孩子正在看动画片呢,把他拽过来,严肃地进行一番“性教育”的长篇大论,孩子能听进去多少?很难说。

对此《从尿布到约会》的作者,反复提到的一点就是:把握生活中的“可教时刻”。利用好这些“巧合”,能使性教育事半功倍。

比如,上中班的孩子表示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这就是一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的机会。

你可能会发现之所以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结婚”对他意味着可以常常在一起玩,他喜欢妈妈多陪陪自己。在这个谈论中,大人会谈到妈妈和爸爸结婚了,不能和孩子结婚。

比如电视里刚好在播放男女主角盖着被子亲吻了。
老一辈容易用“小孩子不许看”来打发好奇的孩子,但哪怕是很有技巧的回避,也会让孩子更增加神秘感,觉得这类问题不适合和父母讨论。

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解答,久而久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可能就会转而投向网络上的“海量内容”。

③ 互相信任,是我们能给孩子的保护


做一个孩子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可以谈论问题”的大人,不是一句空话。
之前收到过这样一条私信,有点心疼这个孩子。


其实这本可以是一个绝佳的“可教时刻”,却生生被浪费了,不但没有给孩子合适的引导,反倒伤害了孩子,孩子以后还会敞开心扉和父母聊吗?

④ 面对性侵害风险,只让孩子学自我保护是不够的


告诉孩子学习自我保护固然重要,但强弱有别,孩子能做的非常有限。
我们为他们筑一道防火墙,才是更重要的!

孩子能否安全地长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不是有足够的危机意识。
2018年中国宣判的631件猥亵儿童案判决书显示,施害者多为熟人,占比41.4%。
知道这些事实,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不应该把轻易孩子单独留给亲戚、友人照看。



制图:瞭望智库(新华社旗下)

在美国,7%的12岁以下女孩说她们被性侵害过,同龄段有4%的男孩说他们被性侵过。在这些案例里面,实施性侵犯的人中,有90%是孩子家里人,或是家里熟悉的人。(数据来自《从尿布到约会》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⑤ 男孩妈的双重担忧



我们在网上很容易看到这样的言论:一种是不了解男孩也可能遭受性侵,盲目觉得幸好自己生的是儿子不是女儿。还有一种是觉得,儿子在两性关系里肯定“不会吃亏”。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狭隘的。

其实遭受性侵害的幼童里面,有女孩也有男孩。而数据显示,伤害幼童的人,绝大部分是男性。

“既预防成为被加害者,也预防成为加害者”,是压在男孩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走上歧途,但人性中的恶,对欲望的把控,不是我们怀着对孩子的爱就可以选择性忽略的。

让男孩了解、尊重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性教育,让男孩不成为“坏男人”,这也是对男孩本身的一种保护。

《不惊不慌笑对儿子的性教育》的作者孙京伊的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性教育受害事件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而这些事件里的加害者们也并非什么外星人,而是我们某一个父母的孩子。要知道,缺乏扼制性欲望能力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性犯罪的加害者。
要想杜绝性暴力,最终只能将目光转向防止加害者产生的方面。”



上面这些都是原则和大方向,下面说说具体可以做什么。

① 【当还处于小婴儿时期】


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0-2岁的孩子,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称呼指称隐私部位。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换尿布的时候,像介绍他的鼻子、眼睛一样,简单大方地说,这是阴部/阴茎。“小鸡鸡”、“小妹妹”这类俗语太委婉,让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哦,“那里”是特殊的,不能言说的,羞耻的。这一点仅供参考吧。
你或许并没有这个意思,或者没有意识到,但你实际上已经把一种羞耻或内疚感引入了身体的这个部位。这种感觉有时甚至持续到成年,使得孩子们在成人后很难对自己的身体和性有舒适自在的感觉。你或许正在培养孩子准确说出性侵害事件的能力。
《从尿布到约会》

②【当给孩子洗澡时】


《从尿布到约会》中建议,孩子3-4岁时,已经完全可以自己清洁自己的隐私部位。家长可以把毛巾给他们自己操作,不用一直代劳。

③【当考虑把孩子托付给别人时】


谨记性侵害多是熟人作案。不要去试探人性的恶,不存侥幸心态。不随意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管。

④【当孩子的幼儿园有男老师】


可以询问学校对男老师与孩子接触有什么规定。
有的学校会规定男老师不参与孩子如厕的环节,有的则规定男老师不能单独和孩子相处,必须有其他女老师在场。如果你觉得学校的安排有不合理之处,或者有风险之处,可以及时提出。

⑤【当发现孩子摸生殖器时】


3-4岁的孩子探索身体、触摸自己的生殖器是非常正常的,不要把我们大人的思维强加在天真的孩子身上,不用过于担心,更不要大张旗鼓制止,这反而会激起孩子的羞耻感和好奇心。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这是私密行为,不要在公共场合做这样的动作,也要告诉孩子触碰隐私部位前需要洗手。




【基础性知识】


由于社会对性教育偏保守,在跟孩子谈论身体器官时我们可能会羞于启齿,不妨借助一些书,去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隐私。比较知名的有《小鸡鸡的故事》《小威向前冲》等。

书里展示了男孩和女孩身体的差异,还将小鸡鸡比喻成水管,这样幽默诙谐的表达手法,不仅把孩子逗乐,也让孩子了解到生殖器的功能。还告诉孩子何为隐私,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当有人对自己的隐私感兴趣时可以怎么做。



【自我保护,勇敢说不】


这本书比较简明地告诉孩子有些亲密动作你喜欢,有些你会感觉不舒服,你可以拒绝;以及私密部位不给别人碰等关键信息。







《不要随便摸我》讲得非常细致,家长不知道可以怎么教孩子自我保护的话,可以学习书中的妈妈。


【尊重女孩】



《同桌的阿达》 则讲述了一个欺负同桌的小男孩,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非常不喜欢去上学,因为她的同桌阿达是一个恐怖的小怪兽,这个小怪兽经常“伤害”她,欺负她。

它把女孩严重恼人的同桌男孩比喻恐龙,讲述的男孩不会表达,无意“伤害”他人的故事,而且用“被害人”的视角还原了故事的另一面,没有责备,却可以清楚告诉小男孩们,怎么更好和朋友相处。

让男孩懂得善待别人,是我们身为女性能够为女性群体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为什么讨厌》系列的其中有一本是《我为什么讨厌那个女孩》 ,描述了小直男的内心世界,喜欢小女孩却嚷嚷着讨厌……

男孩的社交问题,是我觉得挺有挑战的一个部分,更多时候不是担心他被人欺负,而是努力想如何做才能避免他无意中伤害别人。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喜欢就是喜欢,不能用欺负、捉弄、嘲笑的行为表示喜欢,那是不对的,也还原出小男孩的心态,不给他贴上“坏”标签。




【遇到恶魔】




《不!我不喜欢被你碰》是中信出版的《别让伤害靠近你》(全5册)系列里的一本,这是其中关于孩子可能遭受性侵犯的一本,虽然书中提及的“坏人”形象有些脸谱化,但针对孩子在校园里可能遭受到性侵害会有什么反映,应该怎么做,以及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书里都有详细的叙述,还是相对比较实用的一本关于自我保护的小书。








《可以倾诉的秘密》这是一本由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故事书,也是一本心理指导疗愈书。这本书孩子不一定看得懂,甚至我们一度很纠结要不要放这么哀伤的故事上来。

我们都不希望“性侵”二字与自己的孩子有任何的关系,但现实很残酷: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性中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

这本书讲具体怎么做的部分很少,对于有这方面遭遇的孩子,他们看了之后会明白,有些所谓的“秘密”不需要守口如瓶。

作为大人,我们也要知道,孩子需要我们的保护,不要把不负责任视为“心大”。





小阿尔弗雷德的心里藏着一个可怕的不应该保守的秘密。他被亨利勋爵威胁必须保守,否则妈妈会失去工作,给他灌输受害者有罪论。最后小阿尔弗雷德说出这个秘密了吗?


最近有书香节活动,买书比较便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用当当满200-30的优惠码 9JFAW8 。这篇重点不在书单,就不具体介绍了。





每一次和性侵害有关的新闻出来都特别难受,忍不住感慨,孩子要想无恙长大,真的不知道要操多少心。但有些事情,如果我们心大,那么这个代价我们真的承担不起。


希望这篇对大家有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为更好的环境努力,保护好孩子们,共勉。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可以提取相关文章:
【睡眠】【辅食】【如厕】【沟通】【亲子游】
【早教】【绘本】【游戏力】【桌游】【学习】
【玩具】【拼图】【儿歌】
【幼儿园】【音频资源】【情绪】【心理学】
【英语启蒙】【励步】【数学】【火花思维】
【拼音】【写字】【艺术启蒙】【钢琴】【国际象棋】
【二胎】【养育男孩】【化妆】【重疾】【自闭症】【过敏】
【妈妈有力量】新书上市中

你好,我是小土,很高兴有缘相遇。我是两个男孩蛋蛋定定的妈妈,蛋蛋7岁,定定2岁半。
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巨蟹座理工女,爱思考擅总结。
可能你也是无意中关注到这个号,不管经历着什么,请相信生活会变好,人生种种只是经历,终会拨云见日。在大大的世界,小小地努力,我们一起做更有力量的父母。
对于最近的新闻,你有什么感受?欢迎跟大家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