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人创业者往事:不安、拼命、横冲直撞

编辑部 高工机器人 2022-06-26


高工机器人CEO圈群招募中,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微信号:13632944360入群;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单位-姓名-职务,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


采访 | 潘敏瑶 虞超 廖文清

文 | 潘敏瑶

编辑 | 西门


NO.4

人物特辑


有人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八成的人都说创业太苦了。但如果问,可以重来的话,你还会不会干?八成的人还是会选:干!


他们也许都是这么“惨”过来的:


每逢节假日,当他把家人送回老家后就迎来了他最惬意的时刻,因为他可以一个人在公司加班,没人打扰,可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他连续创业,保持着996的加班节奏,直到家庭出现变故。当他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怀疑时,最想得到的也许只是一个拥抱。


因为工艺问题,大量的货被迫报废;开拓了个新客户,因为经验不足,客户拒收,一大批货打水漂;历时6个月把样品做出来后,测试通过,但上生产线时整批产品未能最终通过,结果又被拒收……


有人说,创业all in 是一种态度,压上所有筹码赌一把,投入的是你对所有其它未来的究极想象。对于重技术、重资金的机器人行业,创业更是一场如履薄冰的持久战。


在机器人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创业者不在少数,当初凭借一腔热血进入机器人行业,期间艰辛与荣光伴随,在机器人浪潮中,有的还在坚守,有的却退出了。


时代滚滚,2015年是机器人疯狂生长的一年,三年后的2018年已被誉为“创业黄金时代的终结”,有人将2019年理解为创业白金时代的到来,企业在长短线战略中有望迎接再次疯狂的前夜。


2015年至2018年间涌现了一批机器人行业的创业者,他们经历了创业的高光和至暗时刻,他们或许青涩、不安、横冲直撞,在放弃和“拼命”之间周旋,但最终他们选择战斗到底,只因他们心中的执念,用《燃点》的导演关琇的话来说:少年无惧,老年无悔

 

回国探索的“拓荒者”

 

1

 

1987年,甘中学留学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并最终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在求学期间,他获得了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美国专利15件、中国专利38件、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3部,可谓工程技术领域的大拿。


1990年,他顺利进入ABB工作,任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在此期间,他参加了ABB IRB第三代和第四代机器人控制器的开发,发明了柔性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ABB控制器由运动控制器到力、视觉混合控制器,再到基于行为智能的智能控制器的转型升级,使得ABB控制器性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上位列全球第一。


1995年,他在美国联合另外三位博士成立了美国博维公司,主要研究高科技医疗和机器人柔性加工领域。不久后又吸引了来自哈佛和麻省的另外四位博士,这就组成了以甘中学为首的创业团队。这8位博士团队在没多久的时间就获得多项美国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专利。


回国的契机,来自于一次ABB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转让谈判,他心想,我为ABB研发了那么多技术,可从未为我的祖国服务过,这深深刺痛了他。回到家中后,他对太太说:“我虽然在美国待了十几年,但埋在心底的还是中国梦。我要回去,绝不把自己这把老骨头埋在异国他乡!”


2003年,甘中学迈上了回家的路途。他深知必须走创新这条路,对他来说,同样是别无选择。

 

智昌集团董事长甘中学


回国的第二年,他的身份是中国新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首席科学家、智能能源CEO,也就是说,他已经从一位机械工程博士,转身为带领一支清洁能源技术团队前行的领头人,因为他必须严守之前和ABB签订的保密协议,六年之内不可以再涉及机器人控制相关领域。


三年后,也就是2006年,甘中学再次带领他的团队创建了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拥有世界先进的碳基清洁能源生产零排放技术的实验中心,并被认定为世界首创,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均领先于世界水平。


积累了成功创业的经历,让甘中学也看见了自己的创业潜质,对于工业机器人这一巨大风口,他的目光不自觉的转向了这一领域。就在2016年6月,浙江智昌实业有限公司在宁波成立了。


至此,甘中学将自己在美国的成绩全盘端回了祖国,在宁波建立了产业园区,并全国各地奔波,为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奉献着一腔热血与满腹经纶。

智昌集团董事长甘中学


甘博士带领团队紧紧围绕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群智控制技术,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锐智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群智网络控制器、工业4.0智能引擎等核心产品,作为工业4.0集成业务中的核心模块,正被广泛应用到在智能工厂建设中,可实现智能工厂全流程工艺数据闭环控制、全流程质量信息追溯和全方位智能物流管控。


基于核心运动控制技术,智昌机器人核心技术为全息反馈补偿和工艺大数据学习前馈,实现“三闭环、三流融合、三级智能”,拥有“快、准、稳、协、智、柔”的特点。目前,智昌集团已拥有从控制器、伺服电机、多轴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即插即用模块机器人、智能工厂等全系列研发生产能力。


甘中学指出,摆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继续学习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先进经验,把控制器、减速机、驱动器等核心元件的质量搞上去,再把集成这个环节做好,实现机器人在性能与质量方面上的大幅度提升。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器人公司都在按照这条路在发展。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要走的一条路,而且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沿着这条路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很难的。


要实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另辟新径。这新径就是要把机器人真正做成人而不是做成自动化机器,让机器人模拟人加工制造的思路和方法来进行智能反馈式循环加工,这才称得上是智能机器人。


在甘博士看来,第二条路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突围”的重要方向。“做工业机器人的人,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一定要分清要采取什么策略,是跟随策略还是要按照智能的新路径,还是向做更高的智慧,不管哪一条路径,想好了之后要坚持做下去。”

 

2

 

同样希望赋予工业机器人智能的还有在瑞士联邦洛桑理工学院(EPFL)攻读博士学位的李淼,2014年底,他去深圳参观一家制造企业,看到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安装一个屏蔽箱的电子元器件,“这是件很枯燥的事儿,这些工作应该交给机器人。”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淼第一次萌动了创业的想法。


回到瑞士后,李淼和一位CMU的博士,一位EPFL的同事聊起了创业。三人在“高端还是底层,top down还是bottom up”的创业理念上出现了分歧,但在李淼心里,创业方向已初见雏形。


后来,CMU的博士进入了无人驾驶领域,EPFL的同事加入了一家美国的初创企业。李淼则在2016年5月成立库柏特,在一个月后回国参加了一个政府项目,并意外拿到了500万天使融资,回国创业在他看来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李淼在EPFL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学习和人机协调交互,博士论文被提名并获得EPFL优秀博士论文奖和ABB自动化奖,其中机器人抓取的动态自适应研究工作,被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选为机器人基于传感的抓取效率的标准测试方法之一。


他希望结合机器学习包括深度学习与机器人控制,改变传统工业机器人智能程度低、操作困难、灵活性差的现状,让工业机器人感知并分析环境最后做出决策。

 

库柏特CEO李淼


他分析,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只能满足制造业需求的5%,问题不在于机器人的精度,也不在于机器人是否便宜,而是没人能把机器人用好。“客户需要的不是一把锤子,而是电钻,而你拿着锤子去一味的打墙,客户并不接受。”


开发机器人操作系统”就成为了李淼的初衷。“硬件很难完全标准化,但硬件的‘灵魂’可以标准化,作为机器人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可以快速复制实现覆盖。”


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库柏特自主研发出一款集机器人视觉、智能力控、抓取规划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COBOTSYS,旨在让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变得简单。


通过COBOTSYS,库柏特开发了目前国内唯一的食品级的分拣系统——香菇智能分类系统,另外,创建了NODE+智能机器人无人零售超市,成为全球首创采用智能机器人“无序分拣”来实现货物进出库的新型无人零售,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出路。


无序分拣只是一根针,但那一根针只要捅一下,就可以把天插破。”李淼觉得这个比喻一点不夸张,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一整套抽象逻辑。


物体特征数据是跨行业的,核心是获取海量数据并有效使用数据,有场景且有算法。目前库柏特拥有最全的盒状物品特征数据库、食品特征数据库。场景会再生数据,系统的认知能力可以学习、积累并迁移。


因此,这套系统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从目前的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逐渐延伸到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原材料等行业。哪些行业产值高,重复简单机械的劳动力多,机器人操作系统就可以选择这类场景进行渗透。


“以10年的周期来看,操作系统将定义一切。最终能颠覆机器人行业的,一定是机器人操作系统。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造梦者”

 

1

 

2009年高考前夕,王永锟注意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竞技机器人队当年在日本夺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的冠军,这让他觉得“太酷了”。于是,他抱着成为“技术大牛”的梦想,报考了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也是哈工大的“王牌专业”。


进入大学后,他为了能进入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而努力。他频繁参加了国内各类电子科技大赛,技术能力与心理素质都得到极大锻炼。他还参加了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举办的全球虚拟仪器大赛,参赛的内容就是移动机器人技术,并拿了国内特等奖。大三那年,王永锟终于如愿加入机器人队。

 

图为哈工大机器人队,王永锟在第二排右数第三个


一直以来,王永锟心里有一个清晰的声音:要从事与移动机器人技术开发相关的工作。哈工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有哈工大机器人竞技队的同僚约王永锟共同创业。2015年7月,王永锟正式加入了创业团队,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


团队把创业方向定位为“高端工业移动机器人”,研发“oasis自动驾驶”模块。和很多初创团队一样,一开始的路并不顺利。王永锟回忆,创业第一年团队完全靠自筹资金和个人银行贷款维持运转,“10个人住一个房间,每人每月领2000元。


在一些技术核心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产品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拿到投资之后,团队又同步研发了多款产品,致使无法打造出真正实用的核心产品,创业迟迟不见起色。


在这期间王永锟关注到,2016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服务机器人,包括语音类、人型送餐类,移动机器人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那时国内基本没有原创的项目,而是看到国外的机器人创业项目融了一大笔钱后,国内开始模仿。”


王永锟回忆,当时有一种叫自平衡替身机器人(double)的特别火,国内也有仿制的产品,后来全死了。由于ROS上有开源的完整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代码,所以国内也有自主导航的扫地机出现,但是算法老旧,不好使。当时也出现了一批类Kiva机器人,而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由于存在其技术壁垒,所以当时国内外做这类机器人的创业公司很少。


到了2017年10月,做SLAM导航机器人的企业突然多起来。在王永锟看来,这完全是因为google开源了一套cartographer代码(关于SLAM的),但算法是实验室性质的,可以做DEMO,但实际场景里依然不好使。


王永锟认为,移动机器人市场最缺的是真正好用的产品,而不是如何抢占有限的存量市场。比拼各自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自主性,寻求有益的增量市场,才是一个企业最好的气质。


移动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电商等先进的物流系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工业用AGV来讲,应用场景的不同导致对于机器人的技术和系统要求不同。


首先从底层来讲,电商机器人采用的惯性导航、二维码导航这种技术形态,与电商仓储的应用场景需求是匹配的。电商的技术难点更多在于调度系统和仓库管理系统,系统软件是电商AGV厂家的技术壁垒。


而在工业制造场景当中,需求端是柔性化产线,像手机基本上就是一年一变,因此在工业场景中激光无轨自然导航应用更适合成为“数据采集的搬运工”


王永锟分析,物流仓储领域已经有很多玩家了,客户都是电商大佬,导致这个行业基本上有互联网行业规律的影子。近两年,仓储物流完成了行业格局的定位。“我们不会再参与电商物流仓储市场的争夺上,主要深耕工业制造领域。”


技术上,斯坦德机器人采用SLAM定位导航技术。“SLAM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成熟,但是激光SLAM在工业上的应用需要更多在算法、产品方面的完善,加深对系统的理解。这块工作一直没有人来做,准确来讲是在过去的场景没有这种需求,现在有需求了,我们在这上面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意识到问题后,结合行业背景,这时王永锟担任公司CEO,开始对团队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专注研发“oasis自动驾驶车辆”这一款产品,让产品真正好用。“今年我们要把这款产品从70做到90分,让它成为行业标杆。”

 

斯坦德机器人CEO王永锟


“在钻研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这七八年,我的自信被摧垮过很多次,每一次自我推翻后,我反而感到高兴,因为只有重复地从零开始思考,才能不断突破。”

 

2

 

同样经历了一次次自我推翻与重建的还有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攻读机器人与计算机视觉方向的黄耀,2016年迎来了他研究生生涯中的第二个暑假。


爱技术、爱折腾的他,在这个暑假里并没有闲着,利用了一周时间面试了十多家企业,收到了一系列的offer。但这时的黄耀非但没高兴起来,反而平添了几分失落。


在黄耀眼前的是一个“三岔路口”。


他曾经在国内一家物流机器人公司独立完成了一个图像算法模块,由于不希望聚焦于太细的点,而是开发出跨行业的通用性视觉技术,他选择离开;后来,他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图像识别创业公司,打造互联网云端图像识别广告推荐,但依然无法说服自己留下,在他看来,在互联网中寻找技术创业点,很容易落入BAT子集,而无法产生交集,并且做图像识别也是从google、京东、淘宝中写数据爬虫去爬,算法工程师、计算设备等软硬件都不如BAT。加上互联网越来越重运营,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是他擅长的地方。


一块石头,扔在大海里和扔在小溪里,溅起来的水花是不一样的。正因为每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须站在未来的视角来押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也许人才很少,但沉淀五年十年后,就有望成为领域内的top人物。对于新兴的技术,大公司不一定能做得透、理解深,而愿意深挖恰恰是小公司的特色。


因此,黄耀将自己归零,回到“机器人视觉”这一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在黄耀的认知里,机器人和视觉的结合有很多点,比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等。


他分析,到2016年底已经不具备做人脸识别的可能性了,因为旷视、商汤等独角兽已经慢慢浮现,任何一个行业最终都会符合二八定律,行业的top企业基本把80%的市场吃掉,留给其他企业很小的生存空间


他从2014年开始关注服务机器人,看了几波风口,服务机器人能用来干嘛?在没能清晰定义其应用场景之前,黄耀没去碰这个领域。


自动驾驶确实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汽车底层控制、规划、视觉、激光雷达,在目前中国的交通环境下,需占用多方资源,挑战性很大。想做就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加杠杆,去撬动这些资源,“我对自己这一点还没有信心,但后期也不排除会考虑做封闭场景下的无人驾驶。”


目前市面上的AGV、自动驾驶、机械臂其实都在围绕手、脚、脑、眼做替代,黄耀想,如果对机器人进行抽象,让底层实现标准化,做应用才更简单,从而催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阿丘科技CEO黄耀


2016年9月份,还在读研三的黄耀,秉持着“让机器人更智能、更易用”的理念,拉着几个小伙伴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公司取名为阿丘科技,Aqrose=Q learning+Robot Operating System。Qlearning是强化学习里很重要的算法,在现实中,定义目标函数非常关键,要清楚定义问题本身,再去想算法进行优化


黄耀说,他最崇拜的人是比尔盖茨,电脑在二十多年里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computer 如果只能做computing的话,是不可能从早期PC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只有应用层实现爆发才能激发一个行业的巨大生命力。


阿丘科技要做的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概念,需要非常长的周期,黄耀笑着说:“如果只做这个事情,投资人也不会投我们,因此需要制定出可行的战略来推动使命一步步完成。”


如何把机器人视觉做到极致,让2D和3D视觉与机器人实现无缝衔接,从而更方便的应用?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黄耀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跑去了一些工厂,发现大量人员在做着重复枯燥的工作,比如工人用肉眼检测电子产品,因此决定将人工智能首先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黄耀认为,工业视觉主要有四个应用类别:测量、定位、检测、识别,其中外观检测和3D定位的技术难度最大,阿丘科技选择迎难而上。


如今,阿丘科技的质检产品主要落地于3C行业,尤其是手机制造领域,可实现对精密结构件、连接件、手机壳等的质检。在黄耀看来,之所以选择3C行业优先落地,除了3C产品生产规模大以外,技术难度大也是其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比如划伤的检测,划伤种类多,大小不一,分布位置不确定,这给检测算法带来很大挑战;除此之外,光学成像方面需要同时兼顾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的问题。”黄耀说道,从数据收集、初步训练,到产线部署、最终使用,项目落地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的周期。


“竞争要取胜,关键靠长板。因为短板无论怎么补都不可能成为核心优势,而把长板加深加厚,才能异能常人而做不一样的事情。”

 

3

 

机器人技术在经历了语音智能、视觉智能、肢体智能之后,机器人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类人智能,而通往类人智能的关键一环,便是机械手的智能化,成立于2018年初的钧舵就是要在一领域实现突破。


钧舵的创始人介党阳,毕业于哈工大德宇航联合实验室,师从蔡鹤皋院士和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刘宏教授。他在攻读博士期间,便对灵巧手及机器人末端抓取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师刘宏教授的指导下开发出了国内首例空间站用大型机械臂末端执行器样机。

 

钧舵机器人CEO介党阳


介党阳说,他是自然而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在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有十来年的机器人设计及调试经验,对机器人有深厚感情,初衷是与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家形成良好生态,用智能灵巧手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2018年的创业圈流传着一个段子:省钱第一条。融资不到位,创业两行泪。介党阳对此深有感触:“2018年初,钧巧系列灵巧手已经完成了多轮次的堆叠改进,需要资金来把它量产后推向市场,无奈18年融资市场形势比较严峻,在找投资上团队废了很大精力。”所幸在这一年,“喜提投资”让钧舵度过了钱荒期。


创业初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是单纯做技术或管理无法相比的,方方面面都会占用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容不得丝毫的时间浪费。“时间少太多了,特别是陪伴家人的时间,晚上躺床上还在琢磨当天公司的事情,早上五六点就会自然醒来。”


人生的高度,是自信撑起来的,有时我们并不欠缺成功的筹码,而只是欠缺些许自信,所有的路,只有脚踩上去,才知其远近与否,曲折还是笔直。”当2018年融资不顺利的时候,介党阳说,他们暂时放下了融资而是走访了十几个城市、近三十家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最后他们更加坚信要相信自己对机器触觉趋势的判断,相信钧舵技术路线、行业切入点的准确性。


这一年多,介党阳带领团队实现了钧巧系列工业灵巧手产品的量产定型。该系列产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三个手指可方便地实现在线构型重构和调整,构型转换和抓取均可在1秒以内完成切换。采用钧舵专利技术微型离合机构,用欠驱动的方式用机构自身的能力来适应工件的外型变化,极大地降低了灵巧手的成本和控制难度。


目前钧巧系列产品能够操作一根筷子粗细的物品,也可以抓取直径180mm以上的球体,特别是对于三角块这样的传统机械手根本无法抓取的工件,钧巧灵巧手都可以轻松完成,尤其适用于多任务连续操作场景,该产品已经被一汽大众立项采用,后续将大批量用于整车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项目中。

 

跨界玩家的“梦想”与“实干”

 

1

 

2006年毕业季,从北京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有所成的王岳超,进入一家国际知名的自动化公司的中国办事处工作,主要负责营销。


彼时的王岳超刚到公司不久,就正好碰到一位大学教授到公司购买一款新产品,只参加过一次新产品培训的他负责接待,他拿着产品的样本给那位教授介绍,老师听了不到半个小时后突然问:“你们公司没有懂这个产品的吗?如果都靠你这样不懂技术的人去销售产品的话,新产品肯定是卖不动的。”深受打击的王岳超,当时只好把技术人员叫过来支援。

 

勃肯特董事长王岳超


为了弥补专业上的欠缺,他拼命地学习,周末去图书馆找资料,平时跟着技术人员一起泡在实验室里,他知道只有把产品的性能、优缺点向客户介绍清楚,客户才更容易接受你的产品。


在潜移默化中,他对机器人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09年,他放弃了原有的职业规划,凭着一股子韧劲自学编程,转投研发部门,真正踏足工业机器人设计领域。


对技术的痴迷让王岳超辞去了“待遇丰厚,无欲无求”的外企工作,在2016年建立起仅有四个人的勃肯特机器人,开始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


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后,王岳超发现国内的机器人产品跟国外的相比,在机械设计、电气设计、产品性能等方面差距非常大,价格也相差悬殊。当时他就想,将来要做一款能突破这种技术壁垒的产品,提高国产机器人产品的性能。


有一次,勃肯特接到一个自动化项目,客户对并联机器人的要求比较特殊,负载要达到10公斤,速度则要达到每分钟40次。当时找遍了国内外知名并联机器人厂家,却没有一家能满足要求。然而项目已经接了,所以“被迫”自己来做一款满足客户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团队的四个人,从设计、评审到出图、加工,这个过程持续了43天,每一天都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当拿到基础元器件开始组装时,才发现有很多问题,在修改了一些细节后,这台设备能动了,结果想跑高速的时候就失控了。


而就在这产品尚未完成时,王岳超竟然报名参加了2017年4月的一个食品包装展。在展会开始前的一次培训返程的火车上,王岳超突然有了灵感,赶紧用纸笔画了一个草图,发给机械设计人员进行修改。


回到北京之后,大家一起想办法完善结构,给加工厂加工时距离展会开始已经不剩几天了,勃肯特团队只能带着所有的零配件到展会进行组装。


展会正式开始的那天,他们早早来到门口等候,8点一到,就赶紧进场调试,9点半的时候,设备终于正常运转起来了,不少客户也对产品运转情况感兴趣并领取介绍资料,王岳超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更值得欣喜的是,产品做出来后,客户一口气下了六台的订单,这对王岳超和整个勃肯特团队来说是莫大的激励。


除了技术性难点,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他也试过和家人抱怨,觉得快撑不下去了,但他转念一想:“我就像船长,这么多人都在我的船上,我不能遇到困难就把这些人推下水吧?”直到现在,勃肯特已是一个拥有100人的团队,这背后还关系到100个家庭,王岳超更是不能说放弃就放弃。


从创业到现在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很少一觉能睡超过6个小时,即使周末或节假日也是如此。创业之前,周末我还会去钓鱼,现在这些爱好早已被‘束之高阁’。”创业之后,王岳超的两鬓也开始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白发,这都是熬出来的啊。

 

勃肯特董事长王岳超


有同行说,我们是一群疯子,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做好一个产品之后再去做另外一款产品,而且做好后会先推向市场,通过市场进行验证,回笼一部分资金再去进行研发。而我们是,当有想法时,所有人开会讨论,一旦觉得可以做,就投入研发,然后不断完善。”


就是这样一群“没背景的搅局者”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申请了34项专利,其中有8项是发明专利,不仅完成了机器人从串联到并联操作的转变,还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攻克了并联六轴机器人算法编写的世界技术难题,也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寻求合作。


王岳超说:“我未来的理想很简单,既然已经步入机器人这个行业了,就一直做到底。”他要做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骁勇善战“圣斗士”

 

2

 

2011年,他离开法国汤姆逊集团北京研发中心,来到了摩托罗拉,在MMCP JDM3 担任高级项目经理,带领团队推出锋丽,多米诺等多款明星机型,曾创造摩托罗拉最短项目交付记录。


在此基础上,2012年他参与创建了北京云辰科技有限公司,带领软件团队为大可乐手机定全新开发了大可乐通行证、可乐社区、可乐手电筒、用户反馈、用户统计、OTA、熄屏唤醒等程序。


这位手机领域的老兵就是张晓龙,在别人眼里,他也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因为2015年,他放弃了熟悉领域的荣耀,重新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进入机器人行业。

 

纳博特CEO张晓龙


那一年,因为供应链实力不够,云辰科技不得不宣告关门。他思考:为什么国产手机的质量赶不上国际大牌呢?除了成本和专利的制约,他把根源归结于生产线。


2015年8月,张晓龙参加了一个国际机器人展,国外各式炫酷的机器人让他眼前一亮。“中国手机行业经历了从0到1的过程,直至世界领先,这在机器人行业必定会重演。参加机器人展两个月后,张晓龙创立了“纳博特”


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当时国内机器人90%以上的零部件依赖进口。这时做手机的经验再次给了他启发。“手机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同样的,机器人也具有硬件部分和软件控制系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没什么硬件经验的团队来说,做系统是最可行的。”


对于纳博特来说,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从整个产品体系的搭建到客户关系再到渠道建设,都布满了荆棘。


“其中最难的是行业知识,以前我们认为能让机器人动起来就可以,剩下的由集成商决定。事实上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因为有的客户连自己都不知道实际的应用需求。”


遭受打击后,张晓龙拿起了大学课本,回到技术岗,带领团队开发机器人编译器。“编译器的目的是为了让机器人能够被编程,完成人们设置的动作。”半年之后,开发出了编译器。


后来,他又了解到有一家客户正在寻找能够开发控制多机系统的国内机器人厂家,因为当时只有国外机器人厂家才有这个技术实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有负担的张晓龙带着团队,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项目。


经过两个月的开发,客户所需要的多机系统被纳博特团队开发了出来,该系统最多能够同时控制4台机器臂。“多机系统有很多好处,比如一台机器臂坏了,另一台可以继续使用;同一套系统控制的机器臂协同性更好。”


在计算机的上古时代,IT企业如IBM、HP、SUN等,CPU和操作系统都是自己做,后来却只有只做CPU的英特尔和只做操作系统的微软这样的细分行业巨头存活下来。


对此,张晓龙认为,随着技术体系越来越复杂,单一企业很难与生态系统抗衡,技术体系的分工协作成为必然。手机行业也经历了从软硬件一体时代(诺基亚,飞利浦)到软件硬件细分(高通,小米,android)的阶段。


未来,传统的机器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就将会带来最大的机会。我们希望基于纳博特的控制技术和开放平台,为工业领域提供一个工艺开发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复制到工业互联网,打造一个工业版的APP Store。”

 

后记

 

这是一个让人困惑又惊喜的时代,在这些创业者身上可以看到最浓重的标签是“青春期”:不安、拼命、横冲直撞。始终有两种力量,一种推着他们向外走,一种拉着他们向内收。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


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各个环节,他们赤手空拳,各自打拼,站在企业的制高点引领未来,一往无前,但内心的孤独和困惑却鲜有人可以倾诉和分享。


其实,创业者们不仅是孤独者,也是同行者。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我走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创业最好的心境也许就是,虽经历过遗世独立般的孤独,但保持平常心笑傲江湖。


此文谨献给在机器人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创业者,不知道文中的“他”是否也有你的影子,愿你江湖浪涌,依然做个无畏的人。


2019机器人集成商调查问卷

高工机器人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智能制造改造项目库,我们将会把项目推介给有服务能力的集成商,请您完整填写调查表,以便我们提供更精准的推荐服务。(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立即填写)


往期推荐

▪ 另类“清华人”:他们选择工业机器人 (上)


 另类“清华人” :他们选择工业机器人(下)


▪ 许礼进:埃夫特的思考和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