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桌 | 开拓未知的机器人市场,靠什么?

廖文清 高工机器人 2023-02-12

12月11-13日,“利元亨•2019高工机器人年会”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举行,大会共设核心供应链、新生态变革、AGV、物流应用、产线应用等8大专场,邀请500+机器人产业链企业,700+企业高层莅临现场。欢迎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直播!


主持人:

高工机器人董事长 张小飞博士


圆桌嘉宾:

艾利特 董事长 曹宇男

羿弓科技 机器人事业部总监 张荣荣

斯微特传动 技术顾问 程志毅

众为兴 市场总监 王亮

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 副总经理 甘超

埃斯顿钣金制造自动化事业部 总经理 马玉楠

研华科技(中国) 工业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 蔡奇男

蕴硕物联创始人、工信部智库专家 崔斌


谈协作机器人:不可替代性在哪?


张小飞:我认为协作机器人之所以能够立足,而且能够延伸到很多应用场景,主要在于其柔性,但面对小六轴和SCARA的竞争,协作机器人应该怎么办?

 

曹宇男:三、五年之前对于协作机器人是否为伪命题的说法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们立项在协作机器人的背景下也是有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思考的,我们把协作人适配分两大类:一个是我们认为只有协作机器人可以实现的场景,比如说特种机器人、电力行业的机器人,包括建筑、教育、联合AGV运载的混合机器人,包括目前在C端场景新开发的后厨管理机器人等,这些协作机器人严格适配用于工业机器人。



还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协作和工业彼此适配逻辑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应该有一些工位,或者是一些协作机器人更加具有优势的应用,比如说在一些检测环节、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涂胶,因为示教简便,它是强于工业机器人的投入量,我们理解还是一个错位竞争的逻辑,各有各的适配场景,各有各的优势。

 

张小飞:你们的协作机器人,比如说1米、6公斤大概多少价格?SCARA能够达到这个运行要求是多少钱?哪个场景是必用你们的?

 

曹宇男:关于价格问题永远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理解协作机器人的适配价格还是要放在一台设备的综合使用成本,目前国内协作机器人的品牌价格已经非常低廉了,应该跟正常小六轴的价格不相上下,优势在于实际部署的成本和员工的学习成本,艾利特在各地设有培训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在六个小时的课程里面使所有最基础的员工能够学会操作协作机器人,这个极大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门槛和综合使用成本。

 

当然,协作机器人也是一款工业机器人,而且艾利特全系列的工业形态不同,但都是都是共平台,包括爱普生自己的产品也是趋向于协作化,拖动示教和简化编程,这个是我们未来赛道的发展趋势。

 

张小飞:协作机器人会像SCARA一样发展吗?过去三年到未来三年SCARA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本体,协作机器人其实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你认为会走SCARA这样的路吗?

 

曹宇男:从市场理解,我觉得工业机器人相对来说是相对封闭的事情,比如说汽车制造业就是六轴的,尤其是重载的机器人形态,四轴SCARA机器人如此蓬勃发展,尤其近几年迎来了5G,包括众为兴迅速起量的企业也是适配3C行业,优势行业仍然在3C场景,但是协作机器人它的最大愿望或者机会来自于更多的场景,甚至这个场景可以涵盖到C端,更多是覆盖在各行各业的民生场景。

 

张小飞:从数量增长的速度和价格下滑的趋势,你觉得有多大的类似性?

 

曹宇男:昨天有一个有趣的沟通,我管它叫“流氓大聚会”,我们聊关于协作机器人赛道和定价策略的问题,我觉得国产协作机器人目前竞争格局非常清楚,而且我也不认为必须是以价格为先的策略,面临一个策略是如何把协作机器人做到行业老大哥的水平,我觉得目前来说,对自己的严苛要求与我们自己产品本身的素质有巨大的差距,这个事情必须持续的耕耘。

 

谈减速器:差距在哪?


张小飞:接下来两家是RV企业,PK之前你们先互相赞美一下。


张荣荣:第一、武汉精华的传承比较深;第二、程教授是传动领域的专家顾问,技术也是很领先的;第三、精华的策略跟我们很吻合,也是在寻求上市。



程志毅:第一、他们勇气可嘉;第二、他们的整个技术研发思路非常专业和系统,因为他们航空领域的。第三、我觉得沉下去做技术的决心很好。


张小飞:现在我是做本体的,我只采用你们一家,你们两个分别跟我说一句话。


程志毅:我觉得你用他的我不反对。我觉得任何一件产品都是一种积累,产品是技术和积累的表达。



张小飞:你说你的技术沉淀,30年的技术沉淀,为什么我们积累了这么多年?人家也是积累了那么多年?


程志毅:我们觉得国外在研发的时候非常注重过去的务实研究,务实研究是这个东西最根本的东西。


张小飞:张总(张荣荣)有什么话要讲?


张荣荣:我会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技术;第二个价格,从技术层面来讲,从机器人本体一个总体方案进行沟通,提出一整套和您匹配减速器选用的方案,按照您的要求定制这个产品。第二点是价格层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技术是您需要顶层高端的产品、中端的产品、还是精度不高的产品,我们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分区间的价格,我觉得这个还是在于和您的沟通。


张小飞:你们两位对纳博从产品设计、生产、检测用什么方法,在哪里做出纳博的产品?你们对他了解多少?


程志毅:纳搏是科技上做的非常深的企业。它的核心是它的基础非常好,也就是说它的啮合原理方面修形曲线有它非常独特的地方。


张小飞:这个原理是公用的?


程志毅:原理是公用的,但是在数字化分析和经验积累上不如它。


张小飞:你怎么知道它数字化分析比我们好。


程志毅:我们有50多家企业,很多去仿它的,把它原来摆线轮的曲线直接模拟下来,但是做第二款就做不出来的,这个就是它模拟曲线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这个地方的分析也是通过长期的分析和几十年的积累,我们沉淀在数控机床里面形成泛化加工的核心技术。在这个里面纳博特斯克为什么产量上不去,因为全部是人工安装。


张小飞:张总(张荣荣)对纳博特斯克有哪些了解?


张荣荣:纳博特斯克的产品结构是机械行业极致的产品,搞完了这个产品机械行业没有哪个产品搞不了。


 张小飞:它哪一点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想学也学不到的,大概花多长时间可以学到?


 张荣荣:我们比它强的是修形曲线在载荷上比他们低,从整体结构精度上我们是相当。


 张小飞:你去过他厂里面吗?你直接告诉我三个特点。


 张荣荣:特点就是跟日本人做事习惯一样,它的每个细节的精准控制,举一个例子,每一个零件装的时候抹润滑剂,不多不少全部用上,整个细节的控制在RV减速器里面是很关键的。


张小飞:您去过他的产线?以什么身份去的?


张荣荣:我是很多年去的。不在这个行业去的。

 

谈竞争:定位和态度


张小飞:对于众为兴的SCARA来说,前面要面对像雅马哈这样优秀的国外品牌的挤压,又有15000元等低价SCARA的冲击,你们如何保持竞争力?

王亮:刚才也讲过,我们有推一个新的GR系列,我们设计的目标是在我们现有基础上提升30%,实际上我们没有达到。


张小飞:你们寿命多久?


王亮:这个有详细的指标,只是说我们目前没有达到。



张小飞:多长时间达到?


王亮:我们计划的目标是2019年完成这个指标,我们刚才公布的时候只是某些技术指标。


张小飞:2020年底上台的时候敢不敢有这个信心?直接PK。


王亮:站在市场角度上,我们想今年就要拿出这个产品,我对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


张小飞:对友商呢?


王亮:对国内主流的核心零部件厂家来说,我们每个季度都会采购他们的部件,在实验室做持续的分析,如果有出现两次产品性能指标没有提升,我们就不把它作为长期观测的对象。



张小飞:这个是从部件来看,为什么不多买几台来测?


王亮:我们是一个批次一个批次测的,有一些国产的品牌已经比日系品牌的数据表现好很多。


张小飞:不只是你一家。


王亮:我们测了很多,长期关注它是否持续做研究、投入,它的性能有没有提升,我们希望持续投入的部件厂家进行提升,会在实验室长期观察他们的数据以及自己的数据。


张小飞:你说的是部件,我说的是友商。


王亮:也是刚才的定位。


张小飞:你直接说三个指标


王亮:存在就有意义,客户选择很重要。

 

谈数字化工厂: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张小飞:智能制造最终是要实现无人化或者数字化工厂,你们认为做到基本上可以说很多功能实现,以及你们认为的理想的状态,需要多久?


甘超: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三年时间就够了。



张小飞:三年达到什么状态?


甘超:第一个数据同步;第二数字数模可以达到5000个左右,服务企业在600家以上。


蔡奇男:大家一定要做取数,取数之后可视,通过建模、优化,同步进行人员的培训达到这样的规模要三到五年,联网很快,联网一年可以搞定,传统设备的联网一年内大概联网没有问题,但是可视优化需要内部人才队伍,甚至达到预测,甚至建模,所以越上面越需要高端的人才。



张小飞:目前最缺的是什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什么?


蔡奇男:第一、我们很多客户虽然在自动化的人才上没有问题,但是对物联网智能化的人才是目前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二、对研华来说,我们非常需要行业伙伴,因为智能制造行业是3600行,甚至36000行,需要各行各业对研华的推动,需要深度跟各个伙伴的结合;第三、我相信在过程中经营者,就是一把手的决心。


张小飞:您指的是对方的问题?


蔡奇男:研华需要的是伙伴。


张小飞:如果找不到你认为合适的伙伴,你的三年、五年怎么实现?


蔡奇男:三年前,我们启动伙伴战略,目前有100多家合作伙伴,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达到1000家伙伴,这是我们已经写在经营战略里计划。研华面对的行业有很多,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


张小飞:崔总(崔斌)认为什么时间点可以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等,你认为三年达到什么水平,五年达到什么水平?我想告诉大家工业互联网或者物联网直接到数字化工厂还有多远?我们怎么样一起把这个完成?


崔斌:我确实要跳出来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面非常零乱。因为说实话,我见过太多不同的企业。我举一个行业数据,西门子全球第一个工业4.0工厂用了25年。



张小飞:三年之后智能工厂到什么程度,我们开放所有的接口,联在一起是什么时候?


崔斌:保守来看需要五年左右,技术本身已经存在了。


张小飞:马总,你们接下来有什么好产品推出来?


马玉楠:从钣金折弯开始做上下游的延伸,希望三五年达到钣金细分领域的制造水平。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往期推荐

 2019高工金球奖获奖名单重磅出炉 | 高工机器人


▪ 艾利特机器人曹宇男:坚守产品,推动“工业+协作”的人机共融


▪  羿弓科技:创新驱动 技术策源 助推RV减速器国产化


码字不易,支持下小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