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一段怎样的传奇?



导语

9月27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队课在各大平台播出,网络直播点赞量超过2.3亿。


点击回顾节目全部精彩内容

在这期主题团课、队课中
三千孤儿入内蒙亲历者的后人
来自锡林郭勒盟的苏登伟勒苏
向我们讲述60多年前那段
超越民族、地域和血缘的
民族团结佳话


三千孤儿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为什么要去内蒙?


这个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讲起
1959年到1961年
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食品严重短缺
眼看着孩子养不活了
很多父母哭着把自己的孩子
遗弃在当时较为繁荣的上海
希望他们能够活下去

可是上海的情况并不乐观
这些被遗弃在孤儿院的
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
营养不良甚至患上疾病

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同志与孩子们


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
焦急地找到周恩来总理
看是否有办法
从其他省份调些奶粉运送到南方

总理想到了自己几十年的革命战友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同志

周恩来与乌兰夫


接到总理的电话
乌兰夫同志立即召开会议
当时的内蒙古牧业
同样遭遇灾害
很多乳品厂已经停产
但他仍然当即凑出
几千罐奶粉运往南方

这并非长久之计
面对“远方的哭声”
“不如把孤儿接到内蒙古来
让牧民抚养
让草原把他们养大!”
听到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乌兰夫一拍桌子,说
“咱们想到一块儿了!”

在后来的批复中

乌兰夫郑重写道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到兴蒙育儿园看望孤儿


计划第一时间报告给中央
从1960年到1963年
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近3000名孤儿
坐上了一列列向北的火车

火车上的孤儿


大点儿的孩子挤在座位上
婴儿被包着放在篮子里
一路长途颠簸、浩浩荡荡
跨越半个中国

开往草原的列车


抵达内蒙古之后
孩子们被统一送到保育站集中养育
等到适应环境、身体状况好起来后
再去往领养家庭

这些无家可归的孤儿
在大草原上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牧民家庭想要领养孩子
首先要具备一个硬条件
家里有奶牛

牧民与“国家的孩子”


当时
为了能领养“国家的孩子”
有的牧民把家里唯一的马卖掉
有的老妈妈
甚至卖了祖传的结婚头饰
曾经面黄肌瘦的孩子们
有了蒙古语名字
有了新的额吉、阿爸
有了自己的新家!

“我的奶奶包凤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自从被收养的那一天开始
她曾是孤儿这件事
太奶奶便不允许任何人再提起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
就因客人说了一句
“这个姑娘长得一点不像上海人。”
一向好客的太奶奶
竟当场把客人撵出了门
从此再不来往

包凤英与母亲


“孤儿”这个词
在太奶奶那里被禁忌了20多年

包凤英在父母的庇护下
上学、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来没有觉得自己
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直到结婚前一晚
太奶奶将她随身带来的小铃铛交给她
第一次提起了她的身世

包凤英一家的合照


“我的凤英不是‘孤儿’
你是‘国家的孩子’……”

包凤英如今已经63岁
在草原上生活了60年
已经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内蒙古人

“国家的孩子”包凤英一家人


她对养育过自己的额吉、阿爸
对这片广阔的大草原
有着说不完的依恋

她和同伴们组成了
“国家的孩子”爱心团队
为疫区、灾区捐款捐物
为草原贫困学生送去温暖
她用自己的方式
将这份大爱传递着



9月27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队课,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Bilibili、快手、抖音、微视、今日头条;@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学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全国青联:B站、今日头条;@青微工作室:斗鱼直播、虎牙直播、抖音火山版、唱吧、映客直播等平台播出,节目广受青少年好评,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视频号点赞量超过2.3亿。


观看更多精彩节目,请点击下方标题图。


点击回顾节目全部精彩内容

编  辑丨张    颖
校  对丨陈虞文
校  审丨肖    健、任锦晟
值班编委丨金芙蓉
点亮“在看”,民族团结闪光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