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基佬与这段无人不知的历史

沈默之克 七使2022 2023-05-10
关注本号,以常识解读历史


卫青、霍去病的故事,从汉武帝时代起就被大吹特吹,历来被歌颂为大胜匈奴的传奇英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漠北之战的“大捷”。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刘彻下令卫青、霍去病发动战争,越过戈壁沙漠进攻匈奴。此次,汉朝一共出兵数十万。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准确数目: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卫青、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骑兵,加起来就是十万骑兵;步兵和运载粮草的后勤部队加起来有几十万人。
漠北之战的过程,按照汉武帝的官宣,仿佛汉军吹枯拉朽,匈奴不堪一击。官宣称,汉军的死伤很少,霍部“师率减什三”,五万骑兵没了十分之三,也就是战死一万六千人左右。
但是,只要我们留心汉兵入关时核验的马匹数目,真实死亡数目就立刻露馅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说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出塞的时候十四万匹马,入塞的时候只剩下两万多匹。
按照战报和官宣,你霍去病“师率减什三”,还剩下三万四千多骑兵;卫青有李广和赵食其部没参战,两人合计约15000人,那卫青本部约35000骑兵,战死十分之三,还剩下差不多24500骑兵,再加上李赵两部,总数约39500骑兵。战后,卫、霍两部骑兵总人数约73000人,试问:他们是怎么骑着两万多匹马回来的?
有人要说,他们可能是步行回来的。要不你自己试试步行走过八百公里宽的戈壁滩?缺水,还带着盔甲装备,在沙漠上一天能走40公里就不错了,横越戈壁得至少二十天。你走这么慢,是当匈奴人都死绝了,不会追击你?追上了就是活靶子,一箭一个。所以,活着的骑兵比战马多,这是绝不合理的。
真相无非就是,因为长途跋涉中经常需要换乘,战马一定会比骑兵多,所以只剩下两万多匹马的话,卫青霍去病的骑兵部队顶天了只能剩下一万多骑兵。十万骑兵,打完一次“漠北大战”,死掉了近90%。
连灵活机动的骑兵都死了十分之九,那跟在骑兵后面出征的步兵呢,会死掉多少?戈壁风沙中,匈奴未必能找到你的骑兵部队,但要找到乌泱泱慢腾腾的出塞步兵,那还不是一个准?
还有人要说,就算死掉一些将士,换来的匈奴多年不敢犯边,我大汉边疆安享太平,这不也是大好事?问题是,哪来的“多年”太平?《汉书·武帝纪》所记:“元鼎五年(前112年)九月,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枹罕。匈奴入五原,杀太守。
离所谓的“漠北大胜”之后仅仅七年,匈奴便大举攻入五原郡,把汉朝太守都杀掉了。不用说,整个郡必被屠戮一空了。
而汉朝有没有讨伐匈奴,以报此仇呢?没有。汉朝官修史书《汉书》和《史记》都明确解释道:“自青围单于后十四岁而卒,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又方南诛两越,东伐朝鲜,击羌、西南夷,以故久不伐胡。
现代汉语解释版:自从卫青出征后整整14年,汉朝都不再出塞打匈奴了,因为汉马太少,无力出征啊。
汉朝没有草原,也极度缺乏饲养人才,马匹繁衍高度困难,漠北之战那14万匹马已经是倾国之力供养出来的,一战差不多全死光了,没马当然也不可能有骑兵,所以就算看着匈奴闯进门来把封疆大吏都咔嚓了,也只能默默忍着。
问题就来了:一场大战,汉军居然就死掉了倾国之力养出的十二万匹马、八九万名骑兵,步兵死亡不计其数,那这场仗究竟是胜是败?
有人肯定要说,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等不是都说了么,漠北之战卫青追击匈奴单于,斩首一万九千级,我大驃骑将军霍去病更加神勇,斩首七万级,这还不叫大胜?!
那我们仔细看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是怎么描写这场“传颂千古”的漠北之战的: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言单于东,乃更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太仆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后将军,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成击匈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暮,单于遂乘六,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此战卫青麾下只有五万骑兵,而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失道”,迷路,没参加会战。
按照史记、汉书的说法,“人马凡五万骑”,我们假设卫青亲自指挥两万骑兵,李广、赵食其、公孙贺、曹襄四将军合共指挥三万骑兵,就是每人麾下7500骑兵。再扣除李广、赵食其失道未参战的两部就是1.5万骑兵。换言之,即使剩下的骑兵全部参战,也不超过3.5万人。
渡过戈壁沙漠后,除了这3.5万骑兵,还有一些步兵战车(武刚车)。但在战斗中,这些步兵战车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卫青只是让他们围成一团结营自保(自环为营),自己亲率五千骑兵上阵挑战匈奴。而匈奴很有武士精神,你只有五千骑兵,那我就派出一万骑兵应付应付。当时天快黑了,又起风,黄沙扑面,汉军以左右两翼机动包围单于,单于看着汉军很多很强大,于是乘坐六匹骡子拉的车(乘六驘),带着几百精锐骑兵跑路了。汉军与匈奴继续作战,彼此死伤的人数都差不多。天色入黑后,汉军抓了个俘虏,说单于黄昏前已经跑路了。于是汉军派出轻装骑兵连夜追击,卫青带着主力部队尾随其后。汉军不打了,匈奴兵也不打了,四面散去。卫青整整追了一夜,跑了两百余里,还是没找到单于,却砍了一万余颗匈奴的脑袋,还顺手攻陷了窴颜山的赵信城,夺取了匈奴的军粮充饥,在城里还住了一天再走,临走前还烧掉了城里剩下的粮食。
以上,就是太史公描述漠北之战的全过程。汉朝官修《汉书》相关记载也大同小异。两千年来,这场汉军“大捷”已成佳话。但仔细一看,这段描述里破绽百出,根本经不起分析。
首先,说匈奴单于早就知道汉军何时将越过戈壁沙漠(度幕),所以听从赵信的建议,放弃辎重,陈列精兵于漠北,等着全歼汉军。而卫青一出大漠就看到单于陈兵以待,于是我们忠勇无敌的卫大将军一挥宝剑,就率领五千骑兵冲上去。
那么,单于麾下的匈奴骑兵究竟有多少人呢?
就在漠北之战前二年,李广以郎中令的官职率领四千骑兵出右北平,便碰到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匈奴矢下如雨,李广且战且走,全军死了一半以上,箭矢还几乎了。是李广亲自以大黄角弩射杀了匈奴几名裨将,这才勉强拖到博望侯张骞的援军赶到,匈奴解围而去。
一个匈奴左贤王,平时随便就带着四万精锐骑兵到处走。匈奴的单于亲自正面迎战汉军主力,他带的精锐骑兵会少于四万的倍数?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追击匈奴到山西平城,被匈奴精锐骑兵包围于白登山。《史记·匈奴列传》记道:“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真正打起硬仗来,冒顿单于的精锐骑兵足足有四十万,而且可以布置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战马,每个方向都是一种颜色的。由此可见,匈奴战马之多,精锐骑兵之多。若非刘邦贿赂了阏氏,被乱箭射死在白登山上恐怕是他唯一的结局。
漠北之战,汉军都能出动了十万骑兵,匈奴单于这次也是“御驾亲征”,精锐骑兵能少过白登山之围?就算他只带了精锐中的精锐,大部队还落在后面,但匈奴素以马多著称,这批精骑能少过八万十万?你卫青是神仙么,敢以五千骑兵冲击八万精骑?他单于是脑抽了还是受奥林匹克公平竞赛精神感染,见你骑兵太少,所以也只派出一万骑兵陪你玩?
两军接战是在日落起风沙之前,你汉军有多少人单于一目了然。为什么风沙一起就怕你忽然人变多了?是怕沙子能变成汉军?
匈奴的骑兵起码比你卫青的3.5万骑兵多几倍,为什么他们不分左右翼包围你,反而被你分左右翼包围?
十万八万匈奴精锐骑兵被5千汉骑冲击,被3万汉包围环绕,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而匈奴单于竟然被3万骑兵的“包围”吓破胆,带着几百“壮骑”拍屁股开溜,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二。
单于逃走不骑马,居然乘坐六匹骡子拉的车,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三。单于跑路了,匈奴全军却依然与汉军大战,彼此杀伤都差不多,而汉军说不打了,我要追击你们单于,于是匈奴也说不打就不打了,“散走”,都不组成部队了,分散走人,像逃跑一样,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四。卫青于是没有匈奴掣肘,全军彻夜追击单于,追到天亮都找不到单于,但边追边砍了一万多颗脑袋。咦,单于明明坐着六匹骡子拉的车跑路的,骡车跟轻骑比,那慢的不是一丁半点,你卫青为何穷追不舍追了两百多里地都没追上?咦,单于明明身边只有几百骑兵,你卫青到哪儿砍下一万多颗脑袋来?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五。
很明显,史记、汉书这段关于卫青大捷的记载并不符合人类的常识和逻辑。我们只要回归常识,再细心审阅这段历史,便会得到完全相反的一场“漠北之战”。
关注本号,重识历史


汉武帝刘彻有密旨,不要让李广上前线(这是记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的:“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以免这员猛将抢了卫霍二人的风头(对外故意以“命数奇怪”黑他),于是卫青便让李广和赵食其一起“出东道”,这条路水草极少,曲折弯绕,非常偏僻难走。
还派给李广一个狗向导,半路上狗向导逃跑了(“军亡导”),于是李赵两军迷路了。
而卫青则趾高气扬,率领五千骑兵和大量步兵越过戈壁沙漠,正面遇到了一支匈奴大军。这支匈奴大军里绝对没有单于,最多是贤王、谷蠡王之类指挥的,也可能就是一些将军都尉们指挥的。卫青本人和残存的汉军都没见过单于,却要合伙编出来“单于坐镇亲自指挥”的弥天大谎,冒领军功。谁也没见过单于,却要编出单于的排场,咋办?按照中原的规格编呗,从周天子、秦始皇到汉皇帝,出行的排场都是乘坐六驾马车,六匹马拉的车,所以单于上战场也是六驾车,但匈奴是我汉家死敌,所以要给单于降降格,皇帝用六马拉车,你单于就用六匹骡子拉车吧(我估计司马迁写到“单于乘六驘”时,一定都快笑抽了)。
李陵跟单于打过,八万骑兵追击李陵五千步兵,没见单于“乘六驘”。李广利也跟单于打过,几万大军一夜就被单于打垮了,也没见单于“乘六驘”。
匈奴大军起码有近十万人,卫青一看就傻眼了,只好让步兵战车环列为营,自己的五千骑兵和比较心腹的步兵就躲在战车后面,靠着机弩负隅顽抗。其他大多数步兵只能在车营外挨着匈奴的漫天箭雨,集体变身刺猬,死伤惨重。这样打下去必然是要全军覆没的。“益纵左右翼”环绕的,是匈奴骑兵,而不是汉兵。以卫青那些骑兵,还敢乱“纵”,不消半小时就没了。好在,临近黄昏时忽然起了场大风沙,匈奴方视野受阻,都看不到十几米外的东西了。卫青大将军一看机不可失,立即组织残余的骑兵突围,至于步兵就不管了,是死是活看天意吧。卫青和无敌神勇的汉家骑兵是真心吓怕了,这一跑就是一整夜,跑了两百多里,一直跑到天亮,跑不动了才停下来。卫大将军确实运气好,天亮后让他碰到了匈奴老百姓的一个小部落。他大手一挥,就让剩下的一千几百骑兵冲上去,小部落被屠戮一空,不管男女,脑袋砍下来耳朵割下来,杀良冒功。牛奶羊奶喝完了,部落营帐一把火烧干净。完了就说这是攻陷了“窴颜山赵信城”。就这样,卫大将军花几天时间扫荡些牧民小部落,也差不多够“捕斩首虏万余级”了。
至于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史记、汉书的记述更逗,根本没有一个字的战斗过程描述,而是直接上刘彻的诏书:

“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骑将军。”

刘彻张嘴就来:咱们的霍副统帅,这回战功彪炳!抓住了单于的近臣章渠,诛杀了北车耆王,击败了一个叫双的左大将,夺得旗鼓,还抓了屯头王和韩王,抓了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
大哥,章渠是单于近臣,不是应该在单于身边么。单于在另一边跟卫大将军血拼呢,近臣章渠不是应该在单于身边摇旗呐喊么?要抓住章渠也该是卫大将军抓啊,哪轮到你另一路出击的霍副统帅抓呢?卫青跟单于“正面硬扛”了那么久,连一个都尉都没抓到,你霍去病连单于的屁都没闻到,这就抓了三个王,抓了83个将军相国当户?
史记、汉书里明明写着,两军出塞十万骑兵、十四万匹马,入塞时只剩下两万多匹马。扣掉多出的换乘马匹,那就是骑兵最多只剩余一万多人。而其中至少有上万人是因为迷路没参加任何战斗的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那就是说: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活着的加起来最多几千人。卫青不消说了,你霍去病五万骑兵最多只剩下三四千人,还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瀚海就是贝加尔湖,匈奴的腹地,你特么几千人跑过去,能有一个活着回来?你霍副统帅死剩下几千人,是怎么做到“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的?死了的人托梦砍的么?出塞十万骑兵,回来加起来才一万多人,汉武帝是怎么有逼脸说“师率减什二”的?这是特么连数十万步兵和后勤人员一起算的死亡率吧。
真实情况无非就是,霍副统帅在草原上刚试图深入,就碰上匈奴的三线部队,打了一些天,自己的五万骑兵死的差不多了,只能仓皇逃窜。当时草原上遍布游牧部落,霍副统帅就挑些人少的杀,割下人头当战绩。但人家的部落也不是好惹的,霍副统帅又死了些部下。逃回来之后一看,人头数目还是抵不上自己的死伤啊,于是就连同步兵一起扫荡边疆汉民,砍头充数。
有人必然要杠:汉朝的官僚系统如此精明,刀笔吏如此牛逼,如果卫大将军和霍副统帅真的以败为胜、杀良冒功,他们能不知道?一查不全清楚了么?
答曰:扯淡。他们要查、敢查的人,全是皇帝让他们查的。卫大将军和霍副统帅是刘彻身边的红人,皇帝不让查,谁特么敢查?
有人要一杠到底:汉武帝刘彻如此英明神武,如果卫霍二人真的以败为胜、杀良冒功,他能不知道?不早把两人的脑袋砍了?
答曰:麻烦先搞清楚刘彻跟卫霍的关系。他们是三个搞基的基佬,刘彻是1,卫大将军和霍副统帅都是0。他们这样做,刘彻不但知道,而且是暗中授意,明面力撑。
有人要立即反驳:谁说刘彻跟卫青、霍去病搞基的?你你你……胆敢歪曲历史!
答曰:是司马迁在《史记》说的,是班固在《汉书》说的。不但说了,而且说的很清楚。确凿的出处在《史记·佞幸列传》、《汉书·佞幸传》两传里。
“佞幸”是什么意思?就是以男色献媚上位者。
《史记·佞幸列传》开篇就解释道:“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不光是女子,当官的男人(士)和太监(宦)也会以色相献媚皇帝。随后,太史公罗列了汉朝开国以来与皇帝搞基的男人。汉高祖时有籍孺,汉孝惠时有闳孺。这两个家伙“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没有才能,靠出卖色相获得宠幸,与皇帝一起睡觉。汉文帝时有邓通,这人以为皇帝吮痈闻名。而汉武帝历来热衷于搞基,年轻时跟韩嫣搞,“时嫣常与上卧起”,刘彻还默许他在后宫里私通姬娥,“以奸闻皇太后”,最后被太后赐死。刘彻接着和太监李延年搞。李延年还介绍了自己妹妹(后来封为李夫人)给刘彻,还生了个娃,“其女弟亦幸,有子男”。然后,刘彻就从外戚家族里找男宠,找到卫青和霍去病。“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这话的意思是,他们虽然靠男色宠幸,本身还是有点才能的。
东汉官修的《汉书·佞幸传》也明说“卫青、霍去病皆爱幸”。所谓“爱幸”、“贵幸”、“幸”,就是史书里皇帝与某人发生性关系的专用术语。如“赵飞燕贵幸”、“卫子夫幸”。
《汉书·佞幸传》还丰富了很多被幸男宠的例子,如董贤压着汉哀帝的手臂和袖子睡觉,汉哀帝不忍心叫醒他,于是“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邓通吮痈,哀帝断袖,这就是吮痈舐痔、断袖分桃两个成语的出处。两千年来,断袖分桃一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男同们如何恩爱缠绵。董贤还把自己的老婆和妹妹介绍给汉哀帝。诏令贤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贤庐,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汉哀帝下诏,将董贤的老婆召进后宫住下来,又封董贤的妹妹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这话是说:董贤、董贤的老婆、董贤的妹妹,每天与汉哀帝朝夕同床,形影不离。

董贤犹如此,卫青何以堪?卫青、霍去病与董贤等人同列《佞幸传》,班固就是明指他们都与皇帝搞基的意思。卫青本是平阳侯家中的奴仆,而姐姐卫子夫是平阳侯的歌婢。卫子夫在主人家做接待,找了个机会与到访的刘彻啪啪啪,于是进了宫,顺手带挈了弟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说,“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卫青跟随姐姐进宫服侍刘彻后,他的拿手好戏是“以和柔自媚于上”。
霍去病是卫青另一个姐姐卫少兒与霍姓小吏私通生的孩子,卫子夫入宫当皇后,顺手把自己这个18岁外甥也带进宫让汉武帝“幸”了。《史记·骠骑列传》说:“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在卫-霍-刘的三角关系中,卫青知道自己年长色衰爱弛,故意将年轻的霍去病推进刘彻怀抱里,使他获得更多“爱幸”,所以史记评价说“大将军仁善退让”。但外界对卫青“退让”之举评价极低,“然天下未有称也”。你一个舅舅跟外甥一起与刘彻“同卧起”,本来就是天大的笑话,如果不“退让”,还非要争宠,那不是得笑掉大牙?天下人当然不会为此称赞你了。
霍去病会不会打仗?会打仗的将领,先得知兵,而霍去病不知兵。什么是知兵?首先是了解部属的心理,爱护士卒,其次是懂得战略,更熟悉匈奴的战术,知道匈奴的缺点在哪儿,更要懂地理,否则连瀚海在哪儿都找不到,又如何“登临”?
《史记》记述道,霍去病“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现代白话解释版:霍去病出战前,天子给了他几十车军粮物资,他却把粮食和肉都扔掉,搞得士兵人人饥饿。在塞外时,汉军没有粮食,都爬不起来了,而霍去病自己却吃得油光满脸,精力充沛,在营帐间到处跑,踢球玩。
这样的将军,他的兵能有什么战斗力?还封狼居胥,登临瀚海?既然是自己的第一号男宠出塞“奋战”了,刘彻早就筹划停当,战功是预先就写好的。如何砍塞外小部落和汉家边民的人头,那也是早就计划好的。等霍宠回来后,对一对嘴形,这就可以尬封五千户侯了。
而那些文景时代的功臣宿将,或没被刘彻所“幸”的武官,如李广、赵食其、张骞、公孙贺、公孙敖等等,在与匈奴的连年战争中,却大抵无功而还,很多还战败了。这又是何故?无它,匈奴骑兵之多之精天下无双,汉军跟他们打,输的几率本来就高。功臣宿将们没人当后台可以肆无忌惮虚报战功,自然经常“无功”,甚至论罪“当斩,赎为庶人”了。
如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四名将军分头出击,结果是经常硬撼匈奴的李广被俘、装死才逃掉;救过卫青命的义渠猛男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出身匈奴的公孙贺本应最熟悉匈奴战术,却依然讨不了任何便宜,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立功了,“斩首虏数百”。卫青头一回上阵打仗,居然就能直接杀入匈奴王庭所在的龙城,不但全身而退,还能砍下几百颗匈奴人头,这是何等的卧槽?
由此可见,汉武帝和他的两个男宠绝不仅仅在“漠北之战”上才造假,而是早在11年前就开始在卫青的战绩上造假了。只是那时还有所收敛,不至于动辄“斩首数万”那么夸张。到了霍去病被刘彻“幸”后,跟着卫青打的第一仗,“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这就开始造假造到肆无忌惮了。以一个区区剽姚校尉,带着“轻勇骑八百”,就能远离大军数百里,连单于的祖父都杀了,单于的叔父也抓了。我就不问你是怎么找得到路的(李广和赵食其连戈壁沙漠都出不去),就算被你真瞎碰上了匈奴行营,这几百轻骑就是过去送菜的。所谓斩首,无非就是模仿卫青斩了些草原牧民和汉家边民,所谓活捉单于叔父,无非就是挑个长相彪一些的牧民,随便说他是啥就是啥,说他是灭霸也行,反正有刘彻背书。军中将官很快就知道此事,所以一大帮人愿意跟着霍去病“出征”,因为跟着这位新男宠很容易“立功”封爵。
刘彻为什么宁可虚构战报、假造战绩,也要不惜工本,坚决支持两个压根不会打仗的男宠到前线去指挥作战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刘彻要整肃将领,重掌军权。
汉武帝刘彻即位头几年,一直被祖母窦太后呼来喝去,整个朝廷上下也是窦家把持,窦太后的堂侄窦婴当了丞相。但窦太后一死,刘彻便要动窦婴了。刘彻的舅舅田蚡,本来在窦婴面前跟个孙子似的,现在一下子横了,将曾得罪他的窦婴好友灌夫判处族诛,窦婴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企图进宫求见刘彻,但刘彻销毁了遗诏在宫中的备份副本,窦婴被劾“矫诏”。最后灌夫和窦婴先后被处斩。汉武帝就是这样清洗文官集团的。他自己要起用的丞相,不是田蚡这样的坏逼,就是公孙弘这样的卑鄙小人。
军队也一样,绝大多数将领都是文景时代留下来的功臣宿将,刘彻一个都信不过。所以他要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于是干脆培植自己的两大男宠当将军,“漠北之战”后就双双封为大司马。这是啥官?军队最高统帅,掌握任命和军事调动指挥等一切事宜。“战功”就是他俩晋升的凭借,所以有多大就吹多大,明明是出塞骑兵几乎全死光的大败仗,也能吹成史上最有名的胜仗。
至于老将们,会来事的勉强给封个五百户或一千户。不懂事的就跟李广一样,将其边缘化,还怕他出去瞎嚷嚷,先安个罪名下吏最后一心杀敌的李广心如死灰,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我从小到大与匈奴打了七十几场仗,但现在卫青故意将我部派到一条迂回曲折的荒僻路上,我们没向导迷路了。我六十多岁了,不想再与那些阴险的刀笔吏玩对薄游戏了。于是李广引刀自刭。全军恸哭。百姓闻之,皆为垂涕。
李广的小儿子李敢,知道老父被卫青陷害,一时火遮眼,跑去跟卫青理论,失手将其击伤。霍去病衔怨于心,却不敢当面发作,而是趁宫中狩猎之机,背后射暗箭谋杀了李敢。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步兵五千力敌匈奴八万骑,连斗八日,离边塞只有百余里,汉军却不派一兵一卒相助。最后李陵被俘,成安侯韩延年战死。
唐朝王维曾写过一首长诗《老将行》,有名句曰:“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后人不知就里,以为卫青真的是受到天意眷恋,李广无功真的是命数不好。其实这句的意思应是,卫青之所以“不败”,是由于他被天子“幸”了。
霍去病“漠北之战”归来,两年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23岁。照理这么年轻也不至于得什么病,唯一的解释就是去砍牧民人头时被还击,受了伤,一直治不好。而卫青则在“漠北之战”后一直到死,整整十四年都不敢再次出塞。这一来是汉朝的马都被消耗完了,二来当然是卫大将军的胆子被彻底吓破了。

卫青“穷追单于两百余里”,可谓战功彪炳,威震四海了,但刘彻对他极不尊重。史记·汲郑列传》云:“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刘彻见汲黯,不戴冠冕不敢见(极其尊重);见公孙弘,有时不戴冠冕(不太尊重);而大将军卫青呢,刘彻只会在蹲在厕所拉屎时见(极不尊重)。若是卫青的战功是真的,刘彻会这样不尊重他,仍然视其为劣等奴才?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里对此评述道:“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白话版:刘彻这货是无道之君,但他不冠不见汲黯,蹲在茅坑上见卫青,此举可圈可点。因为卫青是个奴才,只配舐痔,蹲茅坑上见他,刚好合适。

“漠北之战”后十几年,由于远征大宛的所谓胜利,使得汉武帝的心又野了,下诏要报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之仇,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再次出征。这次,由于李广利没被“幸”过,恩宠不加,刘彻没为他圆谎,外戚统率下的汉军真实战绩便暴露无遗了。
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匈奴凡三战,全部败绩,没有一次打赢的,最后一次更是惨败,全军覆没。
第一战,天汉二年(前99年),“汉使贰师将军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几不得脱。汉兵物故什六七。”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击败右贤王并斩首一万多级(自称),但在归途上被匈奴追击包围,几乎逃不掉,汉兵死了十之六七。
第二战,“后二岁,汉使贰师将军六万骑、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骑万,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亡所得。因杅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两年后,刘彻再让李广利率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从朔方郡出发,另有路博德的万余人与李广利汇合。游击将军率步兵三万人,因杅将军率骑兵一万人、步兵三万人分路出击。单于以十万骑兵在乌兰巴托前的图拉河(余吾水)南岸接战,李广利与其恶斗十几天,毛都没嬴下来,只好撤退。
第三战,由于匈奴侵入五原和酒泉,杀了两个都尉,“汉遣贰师将军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将四万骑出酒泉千余里。”李广利率军北至色楞格河(郅居水),离贝格尔湖还有几百公里,但已引起众将领惊恐,称其为“危众谋功”,几乎哗变。李广利斩了密谋叛乱的长史后,退回杭爱山(速邪乌燕然山)。“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相杀伤甚众。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军大乱败,贰师降。”单于亲自率领五万骑兵截击李广利,激战之后,深夜挖堑沟到汉军营前,突然杀出。汉军大败,全军覆没,李广利投降。

《汉书·昭帝纪》:“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武帝穷奢极欲劳顿师旅,导致消耗光钱财和人力,国内少了一半人口。



《汉书·五行志》:“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汉武帝出师三十几年,整个汉朝人口减少一半。
刘彻自从重用男宠卫青、霍去病杀良冒功以来,穷兵黩武了三十几年,“海内虚耗”,耗费了无数钱财和人力。仅打大宛一役,就“损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卒至“天下骚动”,“郡国盗贼群起”。到了刘彻晚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缚辱郡守、都尉,杀二千石……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民不聊生,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要么当流民,要么当盗贼。《汉书·五行志》说,武帝“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打匈奴,除了开辟几个荒郡之外,什么也没得到,每场仗都要虚耗千万两、亿万两银,天下奉其役连年”,老百姓没得饭吃,汉朝的总人口足足减少了一半。

《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元封四年是公元前107年,卫青霍去病的“漠北大捷”后12年。

很多人(包括历史课本的撰写者)到今天还在为卫青、霍去病尬吹,浑然不知他们与刘彻的三角男同关系,更不知道他们压根不会打仗,战绩完全靠吹。一场“漠北之战”,参战的骑兵最多活下来12%,所有出塞马匹只活下来17.5%,竟然被他们吹成了大胜仗,这脸皮可真是旷古绝今。而卫青自此战后,整整十四年,一直到他死为止,都不敢再出塞半步。
“漠北之战”二十几年后,汉武帝刘彻觉得自己又行了,于是让另一个外戚李广利先打大宛,再打匈奴。这一打匈奴不要紧,在单于亲自出击下,七万汉兵全军覆没,李广利自己干脆投降了匈奴。这次刘彻没法再吹了,最后只能写下了“轮台罪己诏”。整个西汉差点提早崩溃。

关注本号,以常识解读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