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从外卖渠道跑出来的「虎邦辣酱」,现在怎么样了?

FBIF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4-08-28

作者:Abby

编辑:Bobo


创业九年,虎邦团队始终保有“一股劲”。


这股劲是什么呢?


有些创业模式的成功,看似是试出来的,其实偶然中又有其必然性。



虎邦的这股劲就是如此,有偶然,也有必然。回顾虎邦的成长史,不难发现,这股劲可以说是其团队本身的勇气、实力与经验,当然,更少不了的是时代的机遇。


这股劲贯穿了虎邦的发展。在“寡头多弱”的调味酱市场,虎邦找准新兴品牌的突破口——“渠道”,初期跑通外卖场景,再转战电商,再到现在开拓新零售渠道。创业最艰难的时候,虎邦靠着这股劲坚持了了下来。


近日,FBIF独家获悉,虎邦2023年,年销售额约为5-6亿元,其中约30%来自电商,60%来自餐饮连锁及外卖渠道,10%来自新零售。


“从2015年创业到现在,回头总结或许可以总结活下来的很多因素,但当身处其中,能够走到现在,其实就是靠着这股劲。”近日,FBIF和虎邦联合创始人陈洪群聊了聊,虎邦是如何从“寡头多弱”的市场格局下,异军突起;又是如何凭借着“这股劲”,在调味酱市场打好渠道突围战?


虎邦联合创始人陈洪群
图片来源:虎邦


读完本文你将了解:


为什么虎邦将突围切口的锚定在渠道上?

在“寡头多弱”辣椒酱格局下,如何寻找新渠道?

如何做好新兴渠道?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调味酱是一个好品类、好赛道么?


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老干妈侧翼“进攻”


在成立之初,虎邦团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自我认知。


“基于前期的调研,我们比较明确的是,什么是不能做的。”陈洪群对FBIF说。什么不能做?虎邦内部给自己下了两条准则——凡是和传统模式一样的不做,凡是和竞品模式一样的不做。


这一点,在陆文金此前的采访中也被提及,既然不能确定怎么做,先用排除法界定什么不能做,逼自己创新,避免进入传统的思维框架中。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呢?原因在于,市场是有机会的,但老干妈在赛道上已经占据了强势地位。


2015年前后,辣椒酱市场呈现寡头多弱的局势,老干妈以一己之势占据行业领头位置,行业第二的位置却一直“竞争激烈”。


据华泰证券报告显示,2014年,辣椒酱市场规模约275亿元,老干妈年销售规模约为40亿元,[1]


这也与行业的属性有关。“千酱百味”——辣椒酱背靠地方菜系,受自然环境、饮食口味影响,口味延展性更强,餐饮属性下格局高度分散,地区单品间存在明显口味壁垒。[2]


行业集中度低,品牌分散,行业本身的属性造就了新兴品牌的机会。


尽管有机会,但老干妈的地位过于强势。“当时,辣椒酱是一个活力不足的赛道。”陈洪群说,当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其他行业,像乳品,或是粮油等,尤其是线下渠道,促销、叫卖,氛围都比较好。但来到辣酱货架区就少有人去做这些活动,氛围沉闷。


彼时,老干妈以7-10元价格带占据消费者心智,在渠道上,老干妈也牢牢把控着线下商超的核心位置。


陈洪群看到的市场情况是,只有老干妈以及老干妈的模仿者,也很少看到有其他品牌对老干妈发起挑战。


“我们必须要走一条非常规路线,这样子才能活下去。”虎邦决定避开老干妈的模式,从侧翼“进攻”。


此前,陆文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辣酱行业也没有什么核武器级别的产品,产品测试没问题的情况下,就要在营销创新上,特别是在渠道创新上解决问题。[3]


虎邦要避开的,其实就是老干妈强势的线下渠道能力。


“作为创业公司,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新兴品牌是很难和占据线下渠道强势位置的行业老大竞争。另外,进军传统零售渠道的费用也是相对较高的,如进店费、条码费、促销费等,这对于一个只卖十几块钱,还未起量的品牌来说,是很难承受的。”陈洪群说。


虎邦创业之初
图片来源:虎邦


试出来的突破口:外卖


机会有时候就是偶然间出现的,但是这看似偶然的背后也蕴含着必然。


既然要避开传统的线下商超渠道,那还有什么样的渠道机会呢?


虎邦回归到本质问题上来找突破口——辣椒酱本质是什么?主要是为了解决了简单用餐,口味寡淡,没有食欲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最经常出现的场景在哪里?食堂、学校、办公室……


与场景相对应的,虎邦尝试过食堂、乡镇批发市场,还有众筹等等方式去打开销量,但这些都不足以起量。


2015年,虎邦团队刚刚成立之时,国内电商发展迅猛,也曾有过尝试传统电商、内容电商、O2O等,但也不足以快速跑起来。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电商势头猛,但新兴品牌在平台的成长依然需要投入流量;二是,虎邦团队的基因,还是在线下。


“我们团队最初主要是做线下餐饮的分销,本身就有比较强的线下地推能力。”陈洪群说。


试水外卖也是一个偶然。当时,虎邦团队里有一位90后的年轻小伙子日常就会点外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产品放到我经常订的餐厅里面去?”然后他将其付诸行动,联系餐厅老板将产品放了上去。


美团外卖某商家上线“虎邦辣酱套餐”


“产品上线当天就实现了动销。”陈洪群回忆,在内部复盘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推进成本不高,门槛也比较低。于是,虎邦团队分别在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推进深入外卖渠道。


当我们给商家推荐上线我们的辣酱时,被拒绝是常有的事情。陈洪群回忆,为了让外卖商家接受,虎邦前期会以免费的形式让他们试。“其实还有很多小技巧,我们经常会趁商家吃饭的时候,让他们现场尝。顺利的情况下,我们从早上9点半开始到晚上8点,一天能够在20家外卖店铺货。”


在虎邦切入外卖之时,正逢外卖大战期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家为了跑马圈地,给出了大量补贴,传导到消费者层面就是,凑单、满减、领券一系列动作下来,三五块钱就能点一份外卖。外卖,尤其受到白领的追捧。[4]


“即便是在外卖中加上虎邦辣酱,价格也不过几块钱。”虎邦,也恰恰是踩中外卖爆发式增长时代,不做广告,不做营销,靠着一家一家的外卖店,开始占据了白领的心智。


这是时代给的机会,虎邦也需要抓紧这个机会。


在前期铺货顺利的背景下,虎邦也开始迅速打磨产品,以更好地适配外卖场景,从最开始210g玻璃罐装的包装变成了80g罐装,最后再实现50g、30g更小的包装。当时,“一人食”的概念逐渐出现,在外卖渠道简餐搭餐背景下,辣酱大包装很难实现销售。


虎邦辣酱不同规格包装

图片来源:虎邦@小红书


但50g、30g的包装也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当时辣酱主流还是以大规格的玻璃瓶罐装为主,因为罐装时,固体和油是分离的,小包装的话还是很难实现均匀罐装的,当前端看到了外卖渠道和销量后,我们在后端产品研发上也下足了功夫。尽管现在看来并不是一根难题,但对于当时的辣酱市场来说,小包装化也是一个创新。”陈洪群说。


虎邦辣酱生产线

图片来源:虎邦


除了在包装规格上的变化外,为了跑通外卖场景,虎邦还给外卖店做起了服务。


当时,外卖门店“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一家外卖小店可能一般活不过4个月。[5]虎邦不断地去开拓新的外卖商家的同时,开始主动帮助商家开店,运营,算满减,甚至开始组织起了外卖沙龙、峰会。


在一次演讲中,陆文金将虎邦称之为“超级链接者”。这为虎邦带来的,是品牌更大的声量。虎邦辣酱也逐渐从最初的中小商家走至连锁商家、头部商家的视野里。


一场直播卖了200万元,是运气还是实力?


外卖给虎邦带来的,并非只是营收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认知,是流量。对于经常点外卖的白领、年轻人,“即便是不吃,他们也会知道虎邦辣酱。”


“但外卖本身并不是一个闭环的场景,对于虎邦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产品种草的平台。”陈洪群对FBIF说。


这就好比,点外卖满减凑单时会点上一份小规格的辣酱,或者是,在一份套餐里包含有辣酱,被种草的消费者,最终还是会去线下或者是线上平台购买。


在外卖增长到一定瓶颈后,虎邦选择了拥抱电商,拥抱直播。


尽管最初并未在电商渠道上重点投入,但虎邦始终认为,电商是一个重要的渠道。2016年,虎邦就已经在杭州组建了电商团队,“英潮(虎邦辣酱原名)旗舰店”上线。


虎邦电商渠道真正的爆发,是2019年前后。


彼时,虎邦发现,外卖场景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瓶颈期。陈洪群表示,外卖场景也在转型,从单体店转向连锁店。“新开发的单体店数量已经与丢失数量持平甚至略低,拓展新单体店的增速也慢慢下降,很难再持续推动。”


在这个节点上,流量已经有了缺口,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量目标。在这样的档口下,时代的红利再一次出现在了虎邦面前。


为了拉动流量持续增长,虎邦将目光放在了刚刚兴起的淘宝直播上,和可乐、李佳琦、密子君、大胃王mini等网红大V合作直播。


合作之初,李佳琦直播间带来的收入并不是最高的。“当时还有一些主播,比李佳琦卖的还要高。”2018年年底,试水直播不久的虎邦,来自电商直播的收入就已经有了二三十万。


2019年电商直播元年,李佳琦开始走向头部主播的位置。据陈洪群回忆,2019年年货节,李佳琦直播间带来了十几万的销量。最火爆的一场,是2019年38女王节那一场,我们锁定了李佳琦直播间,仅一场就带来了200万的销售额。


虎邦辣酱在李佳琦直播间

图片来源:丫头@小红书


“我非常清楚记得,当时李佳琦38女王节的榜单,前九名全部是美妆品牌,到第十名就变成了虎邦辣酱。”陈洪群回忆,当时社交平台话题都变成了#李佳琦直播间太火了,连虎邦辣酱都抢不到#、#在李佳琦直播间抢不到美妆产品,只抢到虎邦辣酱。


美妆和辣酱放在一起的反差感,将虎邦再一次推向流量的高潮。借着这一波热度,虎邦立马跟进相关话题二次发酵,在微博话题上互动。“我们没有主动投入很多资源去推,但是整体效果也是非常好。”到2019年双十一,虎邦辣酱一天就卖出500万罐。


“和李佳琦一年合作了14场直播,由李佳琦直播间带来的销售额就有两三千万。”2019年虎邦辣酱全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尽管主要营收来源还是在于外卖,但当年,虎邦辣酱电商销售增幅达到300%。


也是这一年,天猫邀请虎邦入驻开设第二家店“虎邦食品旗舰店”。截至发稿前,“虎邦食品旗舰店”已积累45.5万粉丝。


渠道突围是一场接力赛


在大众品类下做快消品,终归是要回到线下渠道的。”陈洪群说。


这一点,在食品饮料企业中尤为常见,如自带互联网基因,由线上渠道跑起来的元气森林、三只松鼠都是如此,入局调味酱品类的李子柒品牌同样在近两年开始布局线下渠道。


对于线下渠道的布局,虎邦有自己的节奏。陆文金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做线下是要不断积累,持续深化的。他举例说,我今天我进超市,我用这种方式,明天可能换一个方式,然后换一个渠道再做。线下渠道的布局策略应该是这样,找一个区域市场作为中心,比如说上海,有梯次的推进各个渠道运作,扎下根来。[3]


2022年年中,虎邦开始从华东地区试水商超渠道。“从华东地区开始向外,向下渗透。随着不断的往前推进,我们还是要往三四线城市下面渗透。”陈洪群说。


目前,在线下商超渠道上,虎邦已经大润发展开深度合作,在全国铺开。此外,虎邦还试水仓储式会员店和区域性零售品牌,陈洪群透露,虎邦已经在与胖东来等零售品牌合作。


此外,虎邦还在积极尝试新零售渠道。


在新零售渠道上,虎邦更看重“匹配”和“延展”。如在盒马渠道上线,“虎邦品牌定位和价格定位都偏向于年轻人,像盒马这类渠道,人群和我们的目标人群也是匹配的。”另外,虎邦还会与平台做一些营销类的合作,如在智能外卖柜中放入虎邦的产品,“这更偏向于品牌传播向。”陈洪群解释道。


虎邦在盒马渠道


陆文金曾谈到,做渠道就像是跑马拉松。在渠道扩展和区域扩展方面必须非常谨慎。品牌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包括消费者的认知阶段、渠道定位以及团队运营能力建设,注重成功率,而不是盲目追求快速扩张。[3]


回头梳理来看,虎邦渠道之路,从外卖场景中跑出来,让大众认识到这个产品,有了品牌知名度后,打通电商渠道,稳步增长后,再拓宽新零售渠道。


恰好,每一个渠道拓展背后,又离不开时代给的机会。这看似很难去界定是虎邦的实力还是机会,但在采访中,陈洪群讲出了渠道突围背后,虎邦在供应链、产品以及营销上下了功夫。


在供应链上,一方面,是打开B端市场需求,另一面电商渠道销量骤增,对此,虎邦加快优化供应链。在工厂方面,将此前的合资工厂收购,完全独立掌控生产线;将原本主要为B端提供原料供给的工厂调整改革,去适配C端零售产品的生产。


在产品上,虎邦不断在研发新品,在市场验证,淘汰,再研发。2021年,虎邦辣酱打造“肉辣酱”品类,增加“虎邦肉辣酱”品牌系列产品,围绕着肉辣酱做文章。在新品规划上,创新口味突破,川辣、甜辣,还有酸辣、藤椒、青椒等,有东北风味的鸡蛋酱,也有韩式风味的火鸡面酱。


不同场景下的虎邦辣酱

图片来源:虎邦


在营销上,每一个流量爆发点,也都能看到虎邦的身影,像李佳琦直播间的热度,又或是围绕着外卖场景做营销,把自己做成外卖商家的超级链接者。


在总结渠道方法论时,陆文金如是说,要让生意成功,它必须具备某些效应。首先是规模效应,其次是协同效应。渠道与渠道之间、产品与产品之间需要协同。例如,我的外卖业务和商超业务,如果不做外卖,商超业务就难以发展。而做了商超以后,外卖业务也会因为商超的存在而更加稳定。这些业务的结合形成了互补关系。[3]


并非每个产品和每个渠道都能盈利,但电商可以发挥其产品更新快、传播效率高的优势,而线下的外卖和商超则可以互相配合,使业务更加稳定。[3]


结语


在采访尾声阶段,FBIF抛给了陈洪群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兴品牌,虎邦是如何从寡头多弱的辣酱市场突围而起,是渠道,供应链,产品还是营销?


如果再回头来看,看似是在渠道上做了创新,但其实渠道创新背后,也有供应商,产品以及营销。电话的那一头,陈洪群笑了笑,然后说:“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我们也并没有一个完好的判断,也没有想特别多。当时只想着,哪里能起销量,哪里能有收入,我们就干哪个。总归是要先活着,只有活下来之后才能不断地延伸。”


回到最初的话题,虎邦真的跑出来了么?


FBIF统计了主打C端市场的佐餐酱品牌营收,无论是在虎邦之前出现的仲景,还是与虎邦同期出现的川娃子、饭爷,以及在虎邦之后出现的佐大狮等,依然很难去分出,谁是行业第二。


“寡头多弱”的市场格局,也是和“千酱百味”的行业本身的属性有关。


如果把视角放在行业上,做辣椒酱是一个好生意么?这陈洪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现在来看,对于新兴品牌来说,辣椒酱并不算一个很好的品类,因为它可替代性高。就好比,我今天吃饭时,菜非常好,我就不需要佐餐酱,如果我今天吃的简餐,那除了辣椒酱之外,榨菜、海带丝也可以满足佐餐的需求。”


那在未来,虎邦会一直坚持在辣酱领域深耕么?


“现阶段来说,辣酱会是我们细分的主要场景,未来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这个品类,会向外去做延展,去做复合调味料,或者是其他,我们也都在考量中,先稳扎稳打地走好走好眼前的路。


参考文章:

[1]《注重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形象,品牌之路系列(三):“老干妈”的品牌塑造之道。》华泰证券,2016年

[2]《调味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百酱千味,长看小巨头涌现》华创证券,2023年11月

[3]《专访虎邦辣酱创始人陆文金:“未来5到10年,辣酱行业将有机会跑出多家规模化的上市公司”》新消费智库Pro,2022年12月

[4]《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白领用户画像分析报告2016》易观,2017年

[5]《陆文金:虎邦辣酱“横行”逆袭,就靠这4个与众不同》山东青庐,2024年1月



提示:

* 本文为FBIF原创首发,欢迎无条件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 FBIF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Bobo(微信:fbifmedia1)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30w+食品人已加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FBIF食品饮料创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