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情绪失控的父母,会养出怎样的孩子?你中枪了吗?

学习公社 2019-12-01


人的性格是根据周围环境养成的,拥有一对心态平和,思想开放的父母,孩子的性格也基本类似,那么易怒的父母呢?

还记得之前朋友圈流传甚广的,杭州萧山街头母亲脚踩亲生女儿一事。妈妈从最后的一点钱里拿出2元钱给女儿买了根烤香肠,女儿咬了一口不知道太烫还是不好吃,一下子吐出来了。

她情绪突然崩溃了,这一路的千辛万苦都涌上心头,她大声骂起女儿来,把女儿推倒在地,女儿哭起来,路人来安慰,她更火了,推开路人,一脚踩向自己的女儿……


也许很多这样的妈妈,都难以抵得住和平时代似水流年中的琐碎,他们崩溃点可能来自于方方面面,经济问题、家庭矛盾、生活困难……

一切不如意累积下来后,就变成了一点就炸的「煤气罐」,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更有甚者会常年处于躁郁的状态。这些家长,并没有刻意地虐待孩子,但他们火爆的脾气,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学会踮起脚头,学会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的情绪爆炸。


1


那些被吼后的孩子,
心里在想什么?

台湾一则《VR还原家庭暴力:孩子面对失控父母有多恐惧》的影片一经上线后,立刻引发了关注。

影片运用了VR技术制作,让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会到孩子面对失控父母的恐惧。


片中,因为小孩调皮,父母的情绪逐渐暴躁,从责骂孩子演变到狂吼、摔东西......


影片最后定格的画面上出现了一句话:父母每次情绪失控的样子,将在孩子记忆里留存很久。

《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情绪焦虑的家长习惯于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无意识地将负面的情绪轻易释放在幼小的孩子身上。

当孩子从小感受到的都是父母的暴躁情绪,恐惧就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情绪甚至应对机制,大多数的孩子被吼后的反应都是不说话,其实那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

从心理学上来说,「吼」本身就是一种不好好说话的表现,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精神伤害。

吼孩子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或者变得乖巧听话,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

但是,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特别是对于那种「打不哭骂不语」的孩子,其心理伤害更是难以估量。

公益短片《Remove》中的小女孩,也是「吼」的受害者。

图片来源:《Remove》

她长期受到父亲的喝斥和打骂,产生了心理阴影,以至于后来到了收养家庭,也不能很好地和养父母相处,整个人处于应激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对养父母大吼大叫。

图片来源:《Remove》

那些长期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也和视频中的小女孩一样,内心里住着一只叫「恐惧」的怪兽,时刻提醒自己:

所有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我,没有人看得见我,也没有人想要我,我仿佛什么也不是。

演员陈乔恩,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骂。在某次真人秀节目中,曾用「自闭」来形容小时候的自己。

陈乔恩从小就没有安全感,谈到妈妈她坦言:「小时候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打我。」


她曾经把妈妈的声音形容为「魔鬼的声音」,在接受这段采访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显得高度紧张。


提到「妈妈打她」这段,还警觉地回头看了看,好像背后站着她的妈妈一样,满眼的害怕和恐惧令人心疼。


2


易怒父母养出来的孩子
一般符合这15种特点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呢?

最近,网上有一篇关于心理研究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心理医生Juliette Virzi采访了很多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最终总结出了15项这些孩子的特点:

01

不断道歉

父母发怒时,孩子手足无措,下意识认为是自己做错了,导致父母发怒,于是孩子第一反应则是道歉,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开始小心翼翼,生怕惹到父母再次发怒。


“看表检查时间明明是个普通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他就会可怕到让我立刻打开道歉开关。”——Jodie B


“我会为了所有正常的事情道歉。有不同的意见,我会道歉;忍不住哭泣,我会道歉。


我竭尽全力取悦所有人来维持和平,我不愿意站出来引人注意,因为如果我在家里这么做了,我就会被父母的怒气炸飞。”——Natalie J



02

想得太多

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惹父母发怒,于是进入了不停回想自己是否做错事情,以及未来做的每一件事是否能让父母满意的焦虑中。


“每件事情,我都会想东想西,细致到焦虑。因为我在努力为下一件让你感到失望的事情做准备。”——Faith L



03

特别害怕让人失望

害怕会让父母失望,害怕熟悉的吵闹声再次响起,害怕看见父母生气的眼神。


“因为害怕惹上麻烦,或者惹人生气,所以会尽量不说话,尽量不做任何事情。


即使是在和最亲密的朋友相处,也会觉得必须要在得到对方允许之后才可以开口,可以行动。”——Rye B



04

控制欲

为了不看到父母发脾气,默默承受为父母感受负责的重担,其实每个人应该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一个孩子。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因为我觉得要对每个人的感受负责


我父亲脾气暴躁,而我母亲永远都是受害者。所以我试图对每一件小事都无微不至的管理,以免他爆发,以免我母亲受苦。


现在,一旦事情不再我的控制范围,我就会感到十分焦躁,因为觉得情况一定会变糟糕。


因为如果我不能控制一切,那么一些事情就可能会让某些人不高兴,这全都是我的错,而且不仅我有麻烦。


这让人筋疲力尽,而且没有人会爱我。”——Murphy M



05

照顾所有人

害怕妈妈说错了什么,惹爸爸生气,妈妈哭泣的模样永远是我内心中最不愿回首的画面。

长大以后我开始承担了照顾周围人情绪的责任,让每个人开心,我才会如释重负。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之后,我比我所有的朋友都成熟,甚至自然地成为了知心大姐的角度,成为了那个‘会给你别人给不了的明智建议’的人”——Gladys M


“我会自然而然的照顾每一个人,因为我这一生之中,一直都必须这样做。但当我试图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就崩溃了。”——Chloe L



06

很难做出决定

我知道哪个是正确的决定,但我不知道哪个是让我父母满意的决定。

无论决定还是给出意见,都要参考我父母的脸色,如果他们的脸上有一丝不满意,我会马上选另一个。


“我很难做出选择,或者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整个童年,青少年,甚至20多岁,你都不被允许自己决定任何事情,那么当你需要做出决定时,你会焦虑发作、觉得内疚,会觉得发表意见让你感到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决定会带来麻烦。”——Kaylee L



07

忽略自己的感受

从没想过自己是否开心满足,把所有情绪都藏起来,大家开心,事情顺利对我来说才重要。


“我总是觉得我有义务帮助每一个人、照顾每一个人、控制所有事情。因此,我必须忽视自己的感受,和别人接触对我来说很困难。”——Kayla O


“我会把所有的情绪都藏起来,而不是释放出来。”——Jodi A



08

永远取悦别人

小心翼翼顾及他人感受,说一句话要想半天是否合适,如果我说了句话,对方回应冷淡,我能睡前想半天,直到睡不着觉。


“我父亲在身体和情感上都会虐待我,而现在,我不会谈论自己的感受,而是永远在尝试取悦别人,即使这意味着伤害自己。”——Jamie J


“我永远奉承别人,我永远小心翼翼地想好每一句说出口的话,我永远在取悦别人。因为如果不这么做,我也许就会面对严重的抑郁情绪,或是突然的暴怒。”——Sela M



09

永远觉得自己是生活中的配角

永远在为别人而活,看着别人开心就最满足,我自己的生活里,我永远不是主角。


“我觉得自己只是在别人的生活中扮演配角,而不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我很难相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是有意义的。”——Susanna L



10

没有安全感

没有人真正爱我、在乎我,包括我的父母,看见别的家庭里,孩子做错了,父母会包容,而我的父母会失望,那一刻我觉得,我父母没有那么爱我。


“我永远害怕被抛弃。无论我得到了多少充满爱意的安抚,我永远担心,并等待着爱消失殆尽的那一刻。”——Monika S



11

觉得别人的行为总有深意

有时候,别人一个无心的举动,一个眼神,就让我想半天,有时入睡前我还会在脑中浮想联翩。


“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谈,或是一个微小的肢体动作,都会引起我的警觉,让我觉得他在暗示什么,让我浮想联翩。


我经常会觉得这些小线索是为了让我面对生活崩溃,让我做好准备,我甚至已经习惯了这么做,无法改变。”——Lexi R



12

拒人千里之外

我的父母暴怒时,无论我怎么表达爱意和歉意,他们都会一把将我推开。而今我也是,内心中不会相信有人真正关心我,我生气时只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当我抑郁的时候,我会把所有人都推开,因为我妈妈就是这么做的。


我正在努力学习如何让人们进入我的生活,但这真的很难做到,因为我根本不会如何与人正确的交流。”——Jennifer B



13

容易玻璃心

成年后每次和别人讲道理,我都会先哭……就算是别人的错,我也会激动地飙泪。


“我女儿说我经常会哭,经常会生气。她是对的。”——Kat E



14

帮别人收拾残局

当我暴脾气的父母惹祸后,那个心态平和的我总是会在他们身后替他们收拾残局,我已经习惯这么付出了。


“只要你在,你就会帮所有人收拾残局,因为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的父母从未帮过你,而你才是那个经常需要帮他们收拾残局的人。”——Des S



15

善解人意

我很会察言观色,也很会站在别人角度替别人着想,其实我是在补偿,为什么我小的时候,父母不会替我着想呢?

当父母不是易事,养育生命需要的不仅仅是怀胎十月,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包括金钱,越来越多的多胎家庭出现,希望越来越的父母明白,养育孩子的责任。


“其实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并不完全是坏事啦,我意识到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在我还只有3岁的时候,我妈妈哭了,我去给她买了她房间里的毛绑绒玩具熊。”——Lauren A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看到这些性格后,你对哪条更有共鸣呢?

尹建莉曾说:

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

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这种影响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教育孩子,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部分来源│凯叔讲故事、网易号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