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玟与中国好声音黑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维舟 Author 维舟

买课就送新书签名版



我没想到他们是一群坏人,我连那个合同多少钱都不知道。

“有人想到我的感受吗?28年,做一个歌手,站在台上被别人侮辱!”

我命都不要,就是想帮助这些孩子。我说赛制不公平,节目组说赛制就是这样的,没有导师可以改变。”

歌手李玟生前一段长达9分钟的录音日前曝光,控诉《中国好声音》对她的不公待遇,激起强烈的舆论反应。虽然这档综艺节目收视率仍位居全国第一,但其母公司星空华文的股价,在此事曝出后第二天8月18日收盘时暴跌23.43%,一日之间蒸发近116亿港元。

在这一事件中,公众有三重震惊:一是李玟竟然遭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和不公;二是李玟的控诉表明,之前像陈奕迅、金星等人所隐约透露的内幕竟然是真的;三是,这档节目居然牵扯到那么多利益相关的黑幕:导演左右导师选择、花钱买转身、编造虚假人设、出镜索要赞助费……

事件曝出后,学员李嘉捷在微博发文称,“50万一个座位(转身)绝非空穴来风”,每个选角都有导演的利益涉入,“前十名的位次都是可以买的”。你想在节目里走到最后?那就得签“十年打底”的合同。——这篇长文很快被删了,但这反而印证了公众的揣测:这里面看来真的水很深。

多年前,陈奕迅早就曾在一档综艺中透露,参加《中国好声音》是因为“我很想去看看究竟有多少黑幕”。虽然他没具体说是什么黑幕,但从这话的意思来看,存在黑幕早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了。
喜剧明星陈佩斯也说过,“好声音”的导师们“表演真好”,拍灯、转身、发言非常自然,“我是行里人,我知道,他那种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他们相互之间那种默契,我们在话剧舞台上,很难做到这个程度”,“这就是电视需要,假就对了”。
他没有直接道出任何内幕,但却戳破了娱乐工业一个关键的神话:你在这场综艺节目中所看到的一幕幕场景,是一种“演出来的真”,要的就是你“信以为真”。
平心而论,这确实是现代娱乐工业不可避免的。一百年前,美国的乡村音乐开始受到市场追捧,但那种“真正的乡村音乐”其实是大部分听众难以接受的,而那些融合了流行音乐元素的软壳(soft shell)虽然不那么“正宗”,但在商业上却赚到了更多钱。
现在,内娱的问题是,在“制造本真性”的时候,一方面标榜真实、公平,但另一面则在幕后加以操纵,并且这往往不是某种“风格”的问题,而总是和权力、利益交织在一起。
长久以来,《中国好声音》号称是娱乐圈的“民间考场”,标榜通过公平竞争来让每一个有音乐梦想的人实现自我。确实,不仅对学员,这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个激励人的蓝图,但如今看来,节目组看起来更像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梦想。
在李玟的控诉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学员和导师的联络非常之少。这不像是节目组在工作上的疏忽,恐怕恰是有意为之,旨在确保他们的彼此孤立,由此才能实现对流程的全面掌控。
李玟提到三次彩排,第二次学员去了,但没告诉李玟他出发了,结果是李玟没有接到节目组通知,也不知道学员去了,她就没去。学员似乎也没有导师团队的微信,虽然导师是大明星,不方便总是打扰,但这些事务性的事情,原本至少可以和团队确认的。
在制作节目时,浙江台会没收手机,看来正是为了让学员和导师之间在上台之前零交流。《中国好声音》的节目里也会剪导师指导学员的花絮,虽然明知那多半是摆拍,但隔绝到这个程度,恐怕还是会让不少人吃惊——导师和学员之间既然没有任何自由的,那还谈得上什么指导?
在这背后,透露出一种全面掌控的意图: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加以精确控制,既然如此,那你可以想见,恐怕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惊喜。这距离控制最终结果只有一步之遥:在这个环环相扣的机制里,结果是早就确定的,不可更改。
李玟肯定不知道这一点。2022年她参加《中国好声音》时,曾为学员义愤地高喊:“瞎的!大家都在看!导演请给我一个游戏规则,为什么73分有第二次机会,88.3却没有第二次机会!”
是啊,为什么?合理的解释可能是:所有人都是节目组的提线木偶,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表演”,这样才能实现节目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谁能进入下一场,是早有预定的,就算你在场上有超常发挥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可想而知,这套机制不欢迎意外,也谈不上“公平竞争”,只是每个人知趣地配合把戏演完。
这套游戏规则,中国人几乎生来就懂,也一贯习以为常。这就是为什么这一事件值得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综艺节目的黑箱,实际上就是社会运作的基本逻辑和缩影,其出现绝非偶然。
也是因此,在事发之后,除了极少数人站出来,大部分导师、学员都保持了沉默,为什么曝出这事的是李玟?因为只有像她这样从小在海外长大的异类,才尤其不能适应和忍受这套做法。从这一意义上说,选她当导师,是节目组的一大失策:如果要确保全面掌控,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容易掌控的刺头?
现在到了这一步,事情怎么收场?《中国好声音》的回应称:录音是经剪辑而成的,节目组已与李玟消除误会,此后将不再回应此事。
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回应”,因为它几乎不能算是回应,只是表明“这是误会,事情已经了结了,不谈了”。它既没有说明内幕究竟如何,甚至也不反驳真假,而是搁置不谈,“以不回应来回应”,让你一拳打在棉花堆上。
乍看起来,这极为暧昧,但现实证明,却是一种相当行之有效的高明手法。耐人寻味的是,在节目组回应底下的留言中,高赞留言都说,真相已无人得知,“不要再消费一个美丽的灵魂了”,言下之意,不要再惊扰李玟,就让这事过去吧。
讽刺的是,这以“尊重死者”的名义,阻止人们去探寻真相,仿佛告慰死者最好的办法不是为她追讨回正义,倒是别再追讨。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为她坚持到底,那么可预见的结果就是真相如何渐渐将无人讨论,节目组不需要澄清,只须等待这一波舆论风暴过去就是了。
没人较真,无人记得,也就不会有什么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同样的事一再发生。
防失联,请关注我新号:




透过了解日本这面镜子,

更好把握我们的未来趋势

徐老师日本三部曲首次分享,日本训练营完更特价👇

👇阅读原文报名日本训练营,咨询微信ashes-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