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之最:在中国最早成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1-03-03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者按

中国最早学习、研究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于1920年3月成立


在这里,北大师生

搜集编译各种马克思学说的图书资料

组织讨论会和专题研究

主办讲演会、纪念会等


值此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让我们一同回顾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创立与发展


画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大学校史馆藏,校友李雄范创作)


秘密发起成立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发起成立。在秘密活动期间,作为“一个分工互助的共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人数并不多,他们经常聚集在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开会或自由讨论。李大钊经常教育大家“应该组织起来,要吸收很多人,只有这样才能做一番事业”(罗章龙回忆)。1920年时,“这间图书馆主任室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就这样日益浓厚起来”(张国焘回忆)。


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经李大钊介绍,一些参加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分子,如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参加了在北大红楼图书馆召开的与维经斯基的座谈交流。此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便源源不断地收到维经斯基安排寄来的外文书刊。



维经斯基


1920年10月初,紧随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之后,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在红楼李大钊办公室成立,成员都是北京大学师生——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讲师张申府、学生张国焘,这是中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后,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罗章龙、刘仁静、李梅羹、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吴汝铭、范鸿劼、朱务善等9人相继加入党组织,是中共一大前的早期党员。


邓中夏

高君宇

范鸿劼

何孟雄

罗章龙

朱务善

李梅羹

刘仁静


转为公开活动


中共一大后,为扩大影响,加快组织发展,党组织决定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秘密活动转为公开活动。据罗章龙回忆,公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会员们最终讨论决定,先“在北大校刊上登一个启事,把牌子打出去”。罗章龙写好启事后,与另一位同志一起去找蔡元培校长,希望他同意把启事刊载在《北京大学日刊》上。他向蔡先生宣传了一番“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道理”,“蔡先生看了一下启事和名单,沉默了一会,最后同意给予刊登了”。


1921年11月17日,《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布,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公开。此时会员有高崇焕、王有德、邓中夏、罗章龙、吴汝铭、黄绍谷、王复生、黄日葵、李骏、杨人杞、李梅羹、吴容沧、刘仁静、范鸿劼、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朱务善、范齐韩等19人。除早期入党的9人外,王有德、王复生、黄日葵、李骏、吴容仓、宋天放等6人也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会员合影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后,积极吸纳发展校内外会员,“对于马克斯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皆可入会。会员分京内、京外两种。


1921年11月23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专门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布启事,公布入会联系人的姓名及联络地址,并提出可以通信接洽入会。


1922年12月14日,再次发布征求会员启事,详陈入会方式、会员权利和义务等相关内容。


在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王复生等师生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迅速发展,1921年达到50余人,1922年有150余人,1923年发展到250人左右。会员众多且遍布全国,成员中北大师生最多,很多会员后来都成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全国各地分别担任党、团领导工作或参加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罗章龙回忆)。


姓名籍贯单位
罗章龙(书记)湖南浏阳北大文学院
王有德(干事)云南阿迷北大文学院
高崇焕山东历城北大法学院
邓中夏湖南宜章北大文学院
吴汝铭湖南长沙北大文学院
黄绍谷(干事)湖南岳阳北大文学院
王复生云南祥云北大法文系
黄日葵广西桂林北大中文系
李    骏(干事)湖北北大英文系
杨人杞湖北北大文学院
李梅羹湖南浏阳北大德文系
吴容沧杭州北大
刘仁静湖北应城北大英文系
范鸿劼(干事)湖北北大英文系
宋天放湖南浏阳北大德文系
高尚德(君宇)山西北大英文系
何孟雄湖南酃县工读互助团
朱务善湖南常德北大文学院
范齐韩湖南宜章北大文学院
李子洲陕西榆林北大文学院
李大钊河北乐亭北京大学
安体诚河北丰润天津法政学校
吴先瑞湖南平乡长沙一中
张人凤河北平民学校
陈公博广东北大文学院
彭礼和湖南长沙长沙联中
王    铮台湾基隆北大文学院
刘    恕湖南长沙清华大学
李宝成济南津浦铁路工人
梁    成广东江门达士通讯社
梁鹏万河北唐山京奉铁路工人
邓    培广东香山京奉铁路工人
史文彬山东济南京汉铁路工人
张泰清河北张家口京绥铁路工人
贺其颖山西离石太原中学
王仲一山西太原太原中学
许兴凯河北大兴高师
贺    闿湖南邵阳高师
蔡    牗山东北洋大学
石评梅(女)山西女高师
缪伯英(女)湖南长沙女高师
夏秀峰湖南长沙北京高工
萧镇湘湖南醴陵北京高工
舒大桢湖南长沙北大中文系
李鸿斌河北滦州唐山交通大学
许孝炎江苏唐山交通大学
张剑鸣河南唐山交通大学
许启元江苏唐山交通大学
戴培元河北任邱河北大学
任开国东北北京大学
郝    英(赤耳)安徽阜阳北大印厂
王懋廷云南祥云北大法文系
游    泳(天洋)福建唐山交通大学
韩麟符天津南开中学
安幸生河北沧州天津中学
王瑞俊山东莒县济南中学
于方舟河北静海天津学联会
郭增昌山西太原保定军校
杨明斋山东济南教员
王忠秀河北保定北大文学院
王净尘河北保定北大文学院
辛璞田河北天津天津学联
辛克让河北正定石家庄中学
陈为人湖南酃县衡阳师范
姚佐唐安徽桐城津浦工人
王    璧安徽安庆徐州铁路工人
许鸿儒江苏滁州津浦铁路工人
葛树贵河北良乡长辛店铁路工人
林育南湖北武昌中学
施伯皋(洋)湖北竹山湖北法专
胡信之山东青岛日报
张隐韬河北南皮保定军官学校
刘少游云南昆明北大文学院校
张兆丰河北保定河北讲武堂
戴朝震湖南浏阳北大法科
侯绍裘江苏淞江松江中学
恽代英江苏武进武昌师范
白秀卿河南洛阳小学教师
魏野畴陕西关中北京高师
张昆弟湖南益阳第一师范
郭寿生福建烟台海军学校
李之龙湖北烟台海军学校
李求实湖北汉口武昌外语学校
许白昊湖北汉阳武昌工人夜校
谭平山广东北京大学文学院
茅延贞安徽安庆保定军官学校
王荷波福建闽侯浦镇铁路工人
马尚德河南确山河南开封师范
王克新河南信阳信阳中学
王新元湖南长沙上海交通大学
李树彝湖南郴州北大文学院
张树荣湖南浏阳北京法文专校
罗    汉湖南浏阳北京法文专校
陈延年安徽怀宁北京震旦大学
柯庆施安徽歙县芜湖中学
刘子倩四川简阳川东师范
李希逸河北静海北大文学院
董鸿猷河北唐山开滦煤矿
李渤海山东北大文学院
罗运磷江西萍乡北大理科
冯品毅河南北京高师
谢连清台湾厦门集美
高玉涵安徽合肥安徽中学教员
王右木四川重庆东京早大
李味农安徽巢湖安庆中学
赵醒侬江西南昌九江店员
张春木(太雷)江苏常州南开中学
谢怀龙(女)浙江杭州启秀女中
刘天章陕西三原三原中学
沈干城浙江萧山沪杭铁路工人
谭因甫(女)湖南长沙北大中文系
杨善南湖南长沙北京法政专校
陶永立河北唐县保定育德中学
高仁山浙江北大教授
江    浩河北天津众议院议员
李季达四川法文专科学校
孙云鹏河北天津正太铁路工人
孙津川江苏江宁沪宁铁路工人
李青山山东潍县胶济铁路工人
阮永钊安徽芜湖北大英文系
奚    贞(女)上海浦东北大英文系
郝克勤河北沧县北大印刷厂
王    力奉天营口大连报记者
徐名鸿广东大埔北京高师
凌芝藩湖南湘阴京汉郑州技术员
刘志丹陕西榆林中学
陈    毅(仲弘)四川省中法大学
王人旋湖南浏阳湖南第一联中
匡务逊湖南邵阳北京高师
吴    明湖南法文专修班
赵子健湖北扶轮学校教员
高语罕安徽芜湖中学教员
陈启修四川北大教授
李    季湖南平江北大文学院
刘孝恕湖南浏阳清华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耿白钊(丹)湖北武昌文华留英
邵振青(飘萍)江苏《京报》主编
贺    恕湖南衡阳第三师范
朱圣之(女)湖南衡阳师范
田波扬湖南浏阳民国大学
潘心源湖南浏阳民国大学
廖汉星湖南衡阳衡阳三师
彭泽湘湖南岳阳
孙光余(琅工)湖南湘潭北高师
李书渠(须除,伯刚)武昌武昌外语
杨钟健陕西北大理科
陈兴霸湖南长沙北大法科
周长宪湖南长沙北大法科
鲁士毅浙江北大理科
王力心河南信阳信阳师范
田奇㻪湖南北大理科
唐宏经大连铁路工人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及部分会员名录

据罗章龙《椿园载记》(北京大学《战斗的足迹》对个别人籍贯稍有订正)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得到了北京大学校方的支持,校长蔡元培不仅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还批准由学校拨给西斋的两间房屋供研究会使用。研究会利用其中一间建立了“亢慕义斋”图书室,用于马克思主义图书的收存借阅。


亢慕义斋旧照


到1922年2月6日,图书室拥有英文书籍40余种,中文书籍20余种,涵盖社会主义丛书、经济丛书、劳动问题丛书、历史丛书、东方问题丛书、俄国问题丛书及各种杂志报章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买书费“由各人自由量力认捐”,认捐“十元以上者,书记所有权,或归公,或归私,可由认捐者自愿决定”。因此,亢慕义斋的书籍,有的归研究会所有,有的归个人私有,但都可以提供阅览。


刊载于1922年2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四)》介绍了当时“亢慕义斋”的藏书情况,并说明此后将会有四五名会员出资购买的价值140元的英文、德文书籍入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大图书馆保存至今的封面盖有“亢慕义斋图书”印章的8本德文文献,是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乃至全国传播的见证。


研究与传播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斯派的著述为目的”。最初公开时,公布研究方法包括“搜集马氏学说的德、英、法、日、中文各种图书;讨论会;讲演会;编译、刊印马克斯全集和其他有关的论文”四项。随着实践开展、会员增加,1922年2月刊载通告,公布研究方法主要为“讨论会、讲演会、特别研究”三项。



<<左右滑动查看全文>>

刊载于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的《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


刊载于1922年2月2日《北京大学日刊》上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三)》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入会手续、会费、书报借阅、职员等各项内容。


讨论会每周一次,时间定在“每星期六晚七时”,先由一名会员阐释讨论题目的内容及其要点,然后与会人员进行讨论,一次讨论不完,下次讨论会继续。


讲演会每月一次,“不论会员或非会员皆欢迎自由来听”,初期暂时“敦请名人学者担任讲演员”,待后期研究会“确有成绩后”,则希望能“完全自行担任”。1922年2月19日下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第二院大礼堂召开第一次公开讲演会,由李大钊主讲《马克思经济学说》。《北京大学日刊》不仅提前一天做了通告,还在2月21日刊发了讲演记录。


1922年2月18日《北京大学日刊》登载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次公开讲演会通告



刊载于1922年2月21日《北京大学日刊》的“马克思经济学说讲演录”


此后,研究会又多次组织讲演会和纪念会,听众深深被讲演所吸引,反响非常强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随之日益发展,马克思学说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1922年5月5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马克思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并请李大钊、顾孟余、陈启修、高一涵几位教授到场讲演。


特别研究,是针对不同问题的分组研究,会员可以自由组合或随时加入既有小组。1922年2月,经自由组合,形成了“劳动运动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远东问题研究”三组,此外研究会还拟定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专政及马克思预定共产主义完成的三个时期”“社会主义史”“挽近各种社会主义之比较及其批评”“经济史及经济学史”“俄国革命及其建设”“布尔什维克党与第三国际共产党之研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弱小民民族掠夺之实况——特别注意于中国”等十个研究分组。同年3月,又增加了“资本论”研究组,以陈启修先生为导师。在这种自由研究讨论的风气之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研究水平日益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益加深。


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了一个翻译室,还组织了德文、俄文、英文、法文、日文等几个翻译组,“英文组的成员有:高尚德、范鸿劼、李骏、刘伯清。德文组的成员有:李梅羹、王有德、罗章龙、商章孙、宋天放。法文组的成员有:王复生、王茂生”(罗章龙回忆)。他们大量翻译外文马克思主义著作,先后翻译刊印了包括《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震撼世界的十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内的四五十种马克思主义和介绍俄国革命的书籍。


1925年11月7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北大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为纪念苏俄革命八周年,在三院法科大礼堂召开盛大的讲演大会,邀请吴稚晖、罗觉、赵世炎、陈启修、陈翰笙、谭熙鸿、蒙古代表等嘉宾到场讲演。这是目前能看到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活动的最后一次记录。1926年初,掌握北京政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勾结对抗国民革命,并于5月公开宣布合作“讨赤”。张作霖开始在北京大肆镇压革命运动,许多进步社团无法公开活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自此再无公开活动的报道。


刊载于1925年11月7日《北京大学日刊》的《北大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



从1920年到1926年的七年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学习、研究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既依靠北大学术资源条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知识分子和工人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党组织培养了大批干部、输送了大批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早期发展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相关链接




《新青年》六大主编


画说北大 | 蔡元培校长与北京大学


百年初心!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我以热血暖凉山


北京大学为学生寒假返乡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来源:北京大学校史馆

排版:南瓜酱

责编: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