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韵千秋 | 丁寿颐 齐爽: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形成市场化投资效应

丁寿颐 齐爽 中国建设报
2024-08-27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国家记忆和民众乡愁,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仅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更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相关资金需求增加、资金缺口也逐年变大,保护传承工作面临资金不足、社会资本导入困难、保护项目难实施等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化保护类项目的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周期长,且项目建设内容一般以建筑加固、立面改造、民生类设施提升改善为主,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此外,历史文化保护类项目资金总规模较大。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4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共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200余片,确定了历史保护建筑6.72万处。其中,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存在设施落后、建筑破旧、配套公共服务不足、社区生活环境差等问题,建筑修缮、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资金需求总量较大。


引入政策性资金支持,能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首先,政策性金融具有政治性,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符合政策性金融的定位与方向,是金融助力改善民生、激发经济活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政策性金融落实中央和国家战略部署的使命所在。


其次,政策性金融支持可以助力更好地改善民生、增加民众获得感。一些地方受现有资金限制,对民生问题重视不够,未在保护工作中将人居环境改善放到突出位置,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欠账多,一些老房子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要。通过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建筑与街区修缮,增加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补足名城和街区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为民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政策性金融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商业银行等资金投入。政策性金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杠杆作用,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模式,推动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长效机制,从而拉动地方投资和激活城市消费。从投资端看,历史文化资源是地方产业经济的潜力增长点,能促进产业经济投资。据统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投入对于全社会的投资拉动比约为1:7,拉动经济投资效益明显。以福建省为例,近年来,福建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58亿元,省级累计投入资金15.54亿元,带动地方资金投入44.01亿元,保护资金达59.55亿元。从消费端看,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带动了地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的发展。景德镇陶阳里、南京颐和路等街区活化开发后,培育了新的消费市场,成为城市旅游新名片以及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因此,应强化系统思维,进一步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深化政银企沟通合作,探索建立支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点项目库,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同时,严格落实监管机制,确保好事办好,积极助力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历史文化魅力。


(作者丁寿颐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齐爽为国家开发银行住宅与城市建设业务部业务一处副处长)





编辑:姜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独家访谈 | 科学谋划 统筹实施 积极应对汛期洪涝灾害


建设时评 | 垃圾焚烧发电厂既要“吃饱”也要“吃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