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漫谈读书┃贾宝兰: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6-12-09 中国好书

中国好书微信号:ibookmonthly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曾说过读书有三种作用:一是使人不失生活情趣;二是使人善于言辩,在社交场合烘托气氛;三是使人在观察事物、待人接物方面以及职业进步上更加圆熟。培根第一次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觉得读书对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很重要。我国宋代诗人苏轼有句著名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可见阅读直接影响人的精神气质。

  

  阅读是种生活方式,据我有限所知,曹文轩讲过,谢泳谈过,谢泳把阅读分为职业阅读与趣味阅读。我的生活里,两种形式一直同时存在,有时交织存在。

   

  2012年我曾在全国政协机关做过一个关于如何读书的讲座,题为《读书三境》,来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个讲座里我提出读书有三种方式,适合三种不同的人群:一是读经典的方式,一句一句读,反复读,反复理解,这适合专业研究人群;二是带着问题读,这适合有一定基础,或对某一问题有特殊兴趣的人群;三是趣味阅读,适合上班族。第一种是精读,第二种是选择性阅读,第三种是浏览。

  

  回到我自己,按照谢泳说的职业阅读和趣味阅读来讲,除了前面说的职业阅读外,我的兴趣阅读也不少,对感兴趣的问题我会把所有有关论述的书籍放到一起来看。就像我过去不明白中国古代的国画为什么叫文人画,为什么画面留白多?于是带着问题找书看,找书画人物背景,跟专业人士探讨。知道了过去没有专职书画家,多是落寞文人或官场失意之人,隐居山林,靠书画抒发情感。因为他们不缺吃穿,且多是饱学之士,人文功底好,所以画面意境悠远,想象空间很大。

  

  我看艺术史,先从最简单的看。2013年我去台湾买回一套佛光寺编辑的《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辞典》,感受到宗教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清楚,于是又是翻书,最后翻到宗教的起源部分。这种看书方式既是职业的,又是趣味的,我不为写什么,就是想搞清楚为什么。有一次看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一位搞建筑的学者,怎么谈起雕塑?看完这本书我从建筑材料上找到了答案。看梁思成的《中国建筑营造法》,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营造法与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这种读书方法适合编辑。

  

  我有一个喜好,特别喜欢整理书柜,但不仅仅是把书籍摆放整齐,而是按照我当时感兴趣的问题对书籍进行重新分类。我喜欢循着年代、人物关系来阅读,这比较符合编辑的职业习惯。

  

  我在书里书外熏染了几十年,习惯了也喜欢上了这种环境。但我也清楚,即使如此,我的知识结构仍然有很大缺陷,比如,没有受过西学训练,专业的深度不够等。但这种环境的熏陶使得我自己更纯粹,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喜欢这种纯粹。


“2015中国好书”已经揭晓,查看详情请回复“2015”。


“中国好书”月榜(原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从2014年3月开始每月发布一次,回复6位数年月(如201403),即可获得对应月份的榜单及推荐理由。


回复“目录”获取“中国好书”各月榜单。


扫一扫关注“中国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