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鑫宇真实死因曝光!群众怒了!家属哭了!

毒范儿 毒舌女 2023-08-10

【点击上方 毒舌女可加关注】


作者:毒舌女


牵动全网一百多天的胡鑫宇失踪事件,终于有结果了。
据官方通报:胡鑫宇系自杀,自杀原因是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的心理状态失衡。
录音笔的部分内容也在家属同意下曝光——
10月14号17时40分,胡鑫宇站在宿舍5楼阳台上试图跳楼犹豫未决,录音显示胡鑫宇说: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23时08分录音显示,胡某宇再次表达自杀意愿:
“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可以的,因为我今天已经有点不清楚了,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毒姐一点都不意外。
从之前媒体曝光的笔记,就能明显看出来胡鑫宇有明显的悲观倾向,以及厌世,厌学情绪。
哪一个心理状态健康、能适应学校生活的孩子,会在笔记上写:
“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果我什么时候颓废了,就想一下去留问题,即要回家这个议题。”

讲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胡鑫宇事件是近期所有儿童失踪案中关注度最高的一个。
遗体发现那一日的全网关注度甚至超过了今年的春晚。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警察也好,政府也好,录音笔的数据分析师也好,是断然不敢公然在调查结果上造假的。
可纵然如此,还是很多人不相信官方的调查结果:
有人说:“离谱”
有人说:“你信吗?我不信”

有人说:“录音笔的自述内容会不会受到胁迫”

为什么诸多证据摆在眼前,很多网民还是不愿意相信呢?
在毒姐看来,胡鑫宇失踪事件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么大的争议,不仅仅是因为校方监控缺失而导致“凭空消失”的离奇,还因为“胡鑫宇失踪事件”其实是当下社会多层面矛盾碰撞出来的产物。

01全民断案的典型:有热度,却没人味
胡同学失踪以来,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各种阴谋论:
遗体找到前,有“器官移植论”“分尸杀人论”“化学溶尸论”;遗体找到后,有“先杀后挂论”“凶手挑衅论”……
这一切毫无根据,愈演愈烈的“荒诞推断”将受害者家属悲痛的内心刺了又刺,也将致远中学的领导们骂了又骂。
与其说网友种种脑洞大开的阴谋论是不相信胡鑫宇会自杀,不如说网友们是不相信领导们的说辞。
问:当争议事件发生后,一个机构、一个企业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公信力全无?
答:没有监控。
2013年,遭殴打的摆摊小贩要求调监控时,他们说“没有监控”。

2017年,红黄蓝虐童事件发生时,他们说“没有监控”。

2020年,武汉协和医院护士坠亡时,他们说"没有监控"。

2022年,胡鑫宇同学从致远中学失踪,校方还是说“没有监控”,监控没有覆盖到胡同学出走的区域。
从2013年到2022年,手机已经从直板按键机升级到了折叠智能机。
支付方式已经“从钱揣在钱包里”升级到了“钱揣在微信里”,信号基站已经从“繁华首都”覆盖到了“青藏高原”。
监控系统还是一如既往摆烂,孩子从学生宿舍出去后,就再拍不着别的影像。
不知道是不是科技进步的春风一直没吹到监控设备的生产厂家。
孩子作为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那么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经查询公安机关接处警记录,2015年至胡鑫宇失踪前,共发生8起致远中学学生走失求助警情。8名学生均系自行出走且已找回。
从2015年到2022年,平均一年失踪一个孩子,学校还不能提高警惕,非要等惨剧发生才懂得亡羊补牢吗?
假设学校能在孩子途径的路上,多安几个摄像头,平时留点神,留点老师点名查看,即便最终还是阻拦不了想死的孩子去死,至少也不会闹出什么“凭空消失的奇案”。
怕担责,就不要坐那个注定要担起责任的位置;想省事,就不要拿为孩子为国家的那份钱。
除了经典的“没有监控”,还有很多无良自媒体为博眼球,随意夸大、扭曲事实,也教人恶心。
谁能想到,让很多围观群众义愤填膺的“光头老师挑衅学生家属视频”,竟然是人假冒的!
据官方通报:陈某贵因冒充光头老师、拍摄并将威胁家属私了的视频上传网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目前已被逮捕。

有句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在信息庞缛复杂的互联网领域,更要练就一双慧眼,不能听风就是雨。
越是毛骨悚然的消息,越要多方面求证;
越是直戳心脏的传言,越要懂兼听则明。
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越是混乱的信息场,越是考验一个人的禅定功夫。

02教育内卷的典型:没分数,也没健康
早在去年9月27日,胡鑫宇就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共43分钟,内容是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无奈,在和妈妈打电话说“想哭”“不想读书”后,家人还是把胡鑫宇送到了学校去。
毕竟,竞争激烈、疯狂的当下社会,对大多数无资源,无背景的普通家长来说,教育是唯一改变小孩命运,实现阶级跃升的出路。
如此高压之下,自然也催生出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制度。
近期,衡水二中就被曝出“老师随意打骂、体罚学生”。
据衡水二中的一名学生爆料:学校老师打骂学生现象严重。
曾亲眼看到朋友被愤怒的班主任一脚踹飞一米多远,只因值日没打扫干净。
还有同学因为吃饭时间晚到一步,被按在墙上捶打胸口。

更让人心痛的是,衡水二中的严酷教学手段并不是个例。
其他地区的学生,也曾自曝过自己高中时在半夜憋尿憋到膀胱爆炸,只因学校规定熄灯后不能上厕所。
即使获得“特批”可以上厕所,也要写600字检讨,为自己半夜憋不住尿道歉。
父亲母亲的期待,学校规定的严苛,分数排名的恐惧,被人评判的失落,前途未知的慌张。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可能压力不大?怎么可能不感到惶惑?毕竟他还是未成年啊。
可能会有很多读者说:这也没办法啊,社会就是这么残酷,现在这点压力扛不住以后怎么有出息?
或许,我们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现存教育制度,也没有更高的智识能提出比当下更好的教育制度。
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孩子于竞争的海洋里疯狂打拼时,提供给他们一个足以休息的港湾,一口随时能提供力量的源泉,一份“不行也没关系”的认知。
经济状况不佳且传统观念较重的家庭往往会把孩子的某些人生节点看得过重。
加之没有正确的疏导,很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压力引发心理问题或逆反行为。
而手握财富和资源,或是有更高认知水平的家庭能了解到很多信息差。
会明白通向安稳人生的目标上实际有很多路径可走,有不少路径甚至贫寒子弟也能走,只是不了解信息差而有所不知。

03相爱却不相知的典型:有关心,却没接纳
说完了教育制度的无奈,再来说说家庭教育的心酸。
看了胡同学的录音内容,毒姐发现内容中有一个高频词:无意义。

一人在什么状态下,会频繁感觉无意义呢?
答案很简单:失去自我感。
自我感即一个人认可并信任自己的能力,能主动把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我常说,现在家长给予孩子的都是一种被动和恐吓教育:
比如说:
你要好好读书,才有学上,假如你不好好学习,你就完了,父母的钱就白花了。
你要好好工作,才有钱赚,假如你不好好工作,你就完了,多年的学就白上了。
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人生必定充斥着种种无奈。
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是被动地被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路径推着走,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没办法在混个人样的同时走自己想走的路。
而这条路又走得那样艰难,那样“失败”(胡鑫宇在校成绩长期不理想,在地理成绩考倒数第一后自杀),自然会产生无意义的想法。
主动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
适时将一些选择权放到孩子手,比如:
3岁时,让他自己选择玩球还是积木;
8岁时,让他自己选择先看电视还是先写作业,并为此负责。
14岁时,倾听他的理想,尊重他的职业目标和一件,鼓励他为自己的人生去学,而不是为了父母期望,或者是为了合群。
一点点让他明白:
“人生不是被动,而是主动选择的,你可以主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很好玩”。
“你并不是在发现人生的意义,而是在创造人生的意义。”
自然不会产生无意义感。
胡鑫宇在日记中多次抱怨自己学不进去,想听课又听不进去。
可尚未成年的他又怎么会知道: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平和与专注力。平和的根本是知道自己被无条件地接纳和爱着。
胡鑫宇被无条件地接纳了吗?
显然没有。
再来看胡鑫宇自杀前打给母亲的那个电话,他说“想哭”“不想上学”“想回家”。
母亲是怎么回答的?
“能不能再撑一撑?”

在那一刻,母亲应该已经很清楚胡鑫宇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胡鑫宇那一刻应该也很清楚地明白,比起他“不想上学”这个感受,父母更关心的“不去上学”后的前途,所以他的委屈和感受和父母讲是没有用的,自然更感绝望。
专家说,胡鑫宇缺乏情绪宣泄渠道。
我想不仅是胡鑫宇缺乏,现在很多父母也缺乏这样一个让人们可以安全地、不被评价地、不被污名化地、不被攻击地表达负面情绪的环境。
为什么很多人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
因为你知道他可能不会接纳你的恋爱对象,所以谈了对象也不会告诉父母;
因为你知道他不会接纳你动荡不稳的职业履历,所以换了工作也不告诉父母;
因为你知道他无法接纳一个不聪明,做了蠢事的你,所以被欺负也不告诉父母。
那么能够做到无条件允许和接纳的父母会怎样回答呢?
他不会急于评判孩子“不想上学”是对的还是错的,不急于把孩子迅速拽到所谓正确的轨道上。
而是承认并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感受,不去设法压抑他。
“不想上学,那就先请几天假,几天不上学也没关系,别强撑”
“想哭,那就哭吧,我在听,我能理解,有我好好地爱着你呢”
“感觉委屈,那就说出来,不要憋着,我都理解,我不会怪你”
接纳不代表认同,而是承认事实。
不试图否定对方或者改变对方。不接纳只会让自己带着怨气和怒气,让事情越来越糟糕,而当你接纳这个事实后,就知道自己在当下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当你能做到这一步时,就会发现周围的人和事会因为你的状态发生改变。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标题是《警惕未成年儿童强制掰弯未成年同学》
内容是:
15岁儿子主动告诉妈妈,他怀疑自己是“同”。原因是自己在网上认识的13岁男孩发裸露照给他看,他发现自己对男生有反应。除此之外,13岁网友还邀请他去开房。

换作一般的父母,听见这些可能一瞬间就急火攻心,用或打或骂的极端方式处理。
而文中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1)不急于批判,而是澄清孩子的真实感受。
找出网上男同半裸写真,问儿子对这些有反应吗?听到儿子“没有,并且有点恶心”的回答后,妈妈内心明确孩子不是真的“同”,而是对方发的照片偏女性化,单纯被吸引了。
(2)让孩子了解他不了解的部分,由他自己判断。
告诉儿子同性发生关系要清理肠道,给他看了撕裂及不及时治疗会发生肛瘘等截图。
后续结果是儿子明白自己不是同,拒绝开房并拉黑了13岁网友。
试想,如果这位妈妈无法接纳孩子和自己的负面情绪,一上来就对孩子非打即骂,后果会怎么样呢?
孩子大概率会如下图评论所说:被毁了——

英国哲学说阿兰·德波顿说过:
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因为这一切,我们快乐地活着。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指责胡鑫宇的父母没做到位。
而是想说:
养育孩子这条路太幸福却也太难。
直面成长中的负面与正面,接纳、平等地交流才能帮助孩子横跨成长中的那一片幽暗海洋。
如今,逝者已矣。
愿胡鑫宇父母早日走出痛苦。
也愿,天底下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 end ·


欢迎大家评论,咱们一起交流,谢谢您们的分享与点赞,这都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女人一旦过了情关,她的人生会很爽

16岁怀孕,25岁生5胎:关于两性,这篇会颠覆你的认知

男人最馋的,永远是这种女人

被前夫炮轰的大S:说最温柔的话,干最狠的事!

女人一生,要睡到几个男人才够本?

全网都在骂的“疯女人”,把我看哭了

男人从喜欢你到冷淡你,多半离不开这个原因

当代王宝钏现世:结婚8年见4次,等来丈夫领小三

靠睡觉征服男人,是一个女人最LOW的手段


毒舌女,毒舌女,江湖最敢说真话的女人,用最犀利的文笔写热点,用最独到的思想观世间。公众号:毒舌女(商务合作联系请加个人微信号:470582702,有任何问题或者建议均可添加微信:aaa470582702)



另,毒毒新家欢迎入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