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教育有了本硕博,你愿意去读吗?

黄帅 中青评论 2022-06-28

摘要

 
中青评论

非遗教育目前还面临诸多问题,亟待得到进一步解决。


日前,《光明日报》报道了非遗教育在高校得到更多认可的情况。此前,“兰州文理学院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等。从这个趋势上看,高校开设非遗专业的热潮正在形成。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也一直在增长,加强非遗教育是大势所趋。但是,非遗教育目前还面临诸多问题,亟待得到进一步解决。
首先,非遗教育人才在当前依然相对匮乏。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的缺口有10万人之多。非遗文化研究者、非遗保护从业者等,是高校非遗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来源,但他们中很多优秀的人才都已步入老年。因为此前很多人认为非遗领域“太冷门”“不赚钱”,青年教育和研究力量相对较弱。若不改变这一情况,势必会对高校的非遗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非遗教育目前还在探索期,如何培养专门人才,仍然未有定论。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曾说:“没有理论支撑和学科支持,非遗保护可能会陷入盲目、非理性或者不自觉。什么是非遗,非遗的特点、历史、传承方式是什么,这些概念需要明确。”在教学工作中,一个成熟的学科离不开科学而完整的培养体系。尤其是非遗作为一门新生学科,更需要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支持,这就需要从业者在学科建设上多下功夫,夯实基础,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铺好路。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取向问题。开设非遗专业的高校越多,报考非遗专业的学生越多,越需要替学生考虑就业问题。如今,非遗的就业市场情况还很模糊,贸然扩招专业人才,若毕业时就业市场无力承担、消化,恐怕会对非遗专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反效果。
非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事关文化发展和文明传承,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更多有识之士能助力非遗事业,真正为国家培养一支专业素养强、工作发展前景好的非遗人才队伍。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