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计分析|中国出版助力“一带一路”的趋势与对策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实证研究

2016-10-31 王大可 科技与出版
摘  要  

文章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一带一路”中文图书为样本,对中国出版助力“一带一路”的趋势展开实证研究,提出了增强中国出版服务“一带一路”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出版;“一带一路”;图书出版;趋势;对策


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的“一带一路”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外大局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既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动力,也是在新形势下深化区域与全球经济社会合作,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将与相关国家合力打造互利共赢、文明互鉴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开启面向未来的国际关系崭新纪元。


然而,“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也需要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难点展开深入研究,为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参与,为“一带一路”长远开展提供支撑保障。在此过程中,作为知识传播、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出版将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文化普及、助推国家战略等方面承担着愈加重要的使命。

1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界定及其意义


“一带一路”图书既包括针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专著,也包括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的普及读物。基于阅读受众不同,“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工作可以大致分为对内、对外出版两大组成部分。鉴于不少研究者已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问题做了探讨[1],而“一带一路”国内出版情况则明显讨论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讨论面向国内读者的“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情况。


作为知识传播、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出版是“一个永恒的行业”[2],可以说,没有出版事业的繁荣,就没有文化、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版工作,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图书出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首先,作为学术知识积累、研究成果发布的主要中介,图书出版承担着为“一带一路”搭建智力平台的重要使命。在“一带一路”酝酿提出阶段,相关行业的专家已经借助图书出版平台,对这一战略的意义内涵、实施路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这一战略进入扎实推进实干期,图书出版作为科研成果发表的平台,仍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提供智力保障。


其次,作为中外文明互鉴的主要窗口,图书出版承担着促进中外人文科技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当今世界,一国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对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吸收。图书出版作为世界人文科技交流的使者,既能有针对性地引介国外最新科技成果,也能对外传播有特色的中国声音,有助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文化科技交流。


再者,作为社会公众接触文化、认知历史、了解现实的主要渠道,图书出版承担着普及文化知识,增进国民素质,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社会基础的重要使命。国家战略的前景建立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把“一带一路”专业研究转化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图书出版能增强公众对“一带一路”的知晓度,培养其对国家战略的参与感,为“一带一路”长远建设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馆藏中文文献最丰富的图书馆,拥有一套“新书、旧书、特藏文献”无缝对接的采购流程,基本可以实现中国大陆地区中文图书“求全”[3] 的馆藏目标。本文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为样本,分析概括中国出版助力国家战略的现状与趋势。


在操作上,本文在先行设定限制条件“‘时间范围:2013—2016’and‘语言:中文’and‘ 资料类型:图书’”的情况下,通过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搜索“所有字段”含有“一带一路”或“丝绸之路经济带”或“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图书(搜索日期:2016 年9 月1 日),所得结果剔除重复项后输入SPSS 软件,并藉此分析“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整体情况。


2.1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时间及数量分布


2013 年以来,全国出版机构共推出“一带一路”主题图书402 册。在2013、2014 年,由于图书出版相较于国家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数量相对较少。2015 年,“一带一路”正式步入全球行动阶段,“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也呈井喷样态,年度出版数量接近前2 年出版数量总和的5.4 倍,是全年的“出版热点”[4]。鉴于2016年9 月,国家图书馆馆藏当年出版的“一带一路”图书数量已接近2015 年出版图书的85%,再把图书发行和购买馆藏时间差的因素考虑在内,可以推断2016 年“一带一路”图书数量还将较2015 年有显著增长。


2.2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机构分布


2013—2016 年,共有125 家出版机构基于“一带一路”进行选题策划,齐心开创了我国出版界在国家战略中“有为有位”[5] 的良好局面,但“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机构分布情况并不均衡,出版2 本及以上“一带一路”图书的出版机构只有56 家,一半以上出版机构只出版了1 本“一带一路”图书。


出版“一带一路”图书最多的出版机构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推出相关图书69 本,遥遥领先于其他出版机构(见表1)。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逐步明确了致力于“专业学术出版”[6] 的发展目标,通过多年精心打造“皮书”等学术出版品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和作者队伍,也就同时占据了引导面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研究出版先机。


2.3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机构地域分布


截至目前,推出“一带一路”图书的出版机构隶属于23 个省份,除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和西藏,“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涉及的大陆地区其他14个省份全部囊括在内。在这23 个省份中,北京的出版机构共推出“一带一路”图书267 本,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见表2)。这既体现了北京所拥有的丰富的智力和出版资源,也体现了北京出版工作者紧跟国家战略,引领出版风尚的自觉追求。


广东和甘肃地区出版机构分别推出37 本、13本“一带一路”图书。与北京出版的图书较多从宏观视角呈现整个“一带一路”战略不同,广东、甘肃分别作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推出的图书多立足于海、陆丝绸之路的地方特色,比如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以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等。


2.4 “一带一路”图书学科分布情况


在详细介绍“一带一路”图书学科分布情况前,需要事先提示的是,由于部分图书同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对于这种情况,本文在计算频数时采取两个学科分别计算1 次的做法。


据统计,在中图分类法22 个学科大类中,“一带一路”图书内容涉及其中18 个学科领域,学科分布十分广泛。然而,具体来看,“一带一路”科技类图书录得频次仅为12 次(见表3),只占据全部录得频次的3%,这显然不符合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先导”[7] 位置。


在“一带一路”人文与社会科学图书中,经济类图书数量最多,占全部图书数量一半以上(见表4),历史、地理图书和政治、法律图书紧随其后。“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代丝路和平合作、互学互鉴的精神,提倡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带来一场重塑中国以至全球经济地理、国际关系的革命。[8]就此而言,出版机构推出的图书多从经济、史地及政治法律的视角论述“一带一路”,是十分自然的。然而,“一带一路”建设还包括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虽然部分图书如《“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涉及“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问题,但相关图书的数量和质量仍远远不够。


2.5 “一带一路”图书核心作者情况


出版工作内容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真正的出版竞争……是出版资源的争夺”[9],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时,建立优质稳固的作者资源队伍,对出版机构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一带一路”图书作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列出了出版3 本以上图书作者的基本情况(见表5)。


“一带一路”图书共由366 位作者撰写或主编而成,其中340 位作者只出版了1 本“一带一路”图书,有20 位作者出版了2 本,出版3 本及以上的有6 位。出版2 本以上图书作者人数占总人数的7.1%,出版图书数量却占到图书总量的近15%。这些作者一般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或学术资源组织能力,他们推出的“一带一路”图书大多自成体系,构成一个序列,比如徐绍史围绕“一带一路”投资问题推出的系列书籍《“一带一路”国外投资指南》《一带一路双向投资研究与案例分析》等。另外,这些作者比较倾向于在同一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在出版3 本以上“一带一路”图书6 位作者中,有3 位选择或部分选择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书。


3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热点分析


3.1 “一带一路”图书高频词表


在整体描述“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现状的基础上,为从内容层面进一步探讨当前“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热点,本文对相关图书的标题进行了高频词统计分析。在去除标题中的标点、部分无意义词汇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出现频率过高的背景性词汇后,所得部分频次较高的主题词如表6 所示。


3.2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热点


结合“一带一路”图书主题高频词统计,并参照相关图书整体情况,可以发现,在过去3 年,“一带一路”图书主要具有3 方面特点。


第一,面向“中国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是“一带一路”图书的核心特征。“中国”“国家”“我国”等词汇位居“一带一路”图书词频表前列,它们不仅表明相关书籍探讨的乃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可能会遭遇的种种问题,更带有在全球化时代昭示中国意识形态主体性,强化中国声音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意味,此类图书中的代表作《一带一路与未来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什么》等更是带有十分鲜明的文化自觉色彩。


第二,围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点与方向、风险及应对展开多样探讨,是“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最大热点。经济合作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也是“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热点,标题中含有“发展”“经济”“建设”“合作”“投资”“产业”等关键词的图书大多与此有关,比如《支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中阿绿色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产业互补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战略》等。


第三,年度研究报告是“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重要形式。正如“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落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当一部分图书也自觉以年度研究报告形式对“一带一路”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为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务实性提供了决策参考,此类图书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大洋洲发展报告•2014—2015,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建设》等。


4“一带一路”图书出版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在过去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渐次展开,我国出版界“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制定全局性的出版战略和运行计划”[10],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方面取得了不断向好的成绩。然而,基于对“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现状的实证描绘,可以认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认为增强中国出版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近期需要在以下3 个方面多加努力:


第一,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积极制定省级“一带一路”出版规划,各地出版机构也应增强在国家战略、地方优势和机构特色交汇处选题策划的能力。当前,“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机构、地域分布情况极不均衡,大多数省份和出版机构的出版能力并未得到充分调动,如何从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和各省出版机构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挖掘各地丰富的出版潜力,是“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第二,出版管理部门和全国出版机构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先导作用,加大科技出版投入力度,推出更多的“一带一路”科技图书。科技出版的经济、社会价值的实现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国家和有关部门应根据这一特点,制定专门的“一带一路”科技出版政策引导机制。出版机构也应根据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特点,探索更加合理的科技出版形式,努力夯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出版基础。


第三,出版机构应积极增强学术联系,建设优质核心作者队伍。在媒介融合时代,出版机构提升自身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通过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学术联系,切实把握学术发展的脉动,深耕细作,建设自身稳定的作者队伍,规划出版,既身处学术创新前沿、又契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出版产品。


参考文献  

[1] 姚宝权.“ 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与路径选择[J]. 中国出版,2015(17):51-53.

[2] 柳斌杰. 当代中国出版家的重要使命[J]. 现代出版,2014(4):5.

[3] 武学良,张立丽. 中文图书采购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 图书馆学刊,2015(8):69.

[4] 林萱.“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再次成为出版热点[N]. 新华书目报,2015-03-13(04).

[5] 韩晗. 出版界以文化传播立足才能“有为有位”[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5-12(13).

[6] 吟春. 在出版能力建设上下苦功,做强学术出版[J]. 中国编辑,2011(1):10.

[7]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N].人民日报,2011-08-09(01).

[8] 刘伟.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9] 雷小毅,李凯波. 挖掘学术文化精髓 共圆中国学术出版梦[J]. 今传媒,2013(11):2.

[10] 王大可. 2015 年“一带一路”出版工作述评[J]. 科技与出版,2015(5):27.

作者简介

王大可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200240,上海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研究”(12&ZD027)和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重点项目“提升我国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SAZD1401)的研究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