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胜利 等 | 2021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

任胜利 等 科技与出版 2023-08-28

点击蓝字关注

了解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


任胜利1) 李响1) 杨海燕1)宁笔2)3)4) 陈哲5)

1)《中国科学》杂志社,100717,北京;

2)中国科学院大学,100049,北京;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00190,北京;

4)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100190,北京;

5)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学术委员会办公室,100020,北京



为便于阅读,《科技与出版》制作了文章的思维导图

点击看大图


以下进入文章全文阅读 




摘   要  文章分析了2021年度新批准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情况;收集了2021年度SCIScopus数据库新收录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名录,并从出版周期、创刊年份、学科分布、主管主办单位等方面分别讨论了这些新收录期刊的特点;基于JCR数据库简要分析了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文章通过简要分析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规模及2021年度与英文科技期刊相关的研究论文。文章认为在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过程中应关注和加强开放科学对科技出版的影响及出版伦理规范建设。


关键词  英文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开放科学;出版伦理


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深入推进及《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出台,2021年度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数量种类、出版规模、学术影响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本文主要从英文科技期刊的创办、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学术影响力指标分析等方面,回顾2021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概况。


01

英文科技期刊CN号审批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批准情况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的公示,2021年共计批准了42种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CN号(如1所示),相比2019年的24种和2020年的15种有大幅增加。在这42种获批准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中,有41种期刊为“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的高起点新刊(2019年和2020年资助的分别为16种和25种),显示出高起点新刊项目在我国英文新刊创办中的绝对主导作用。


新批准CN号的42种英文科技期刊中,主管单位依次为:教育部(17种,40.5%),中国科学院(12种,28.6%),工业和信息化部(5种,11.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种,11.9%),省市教育部门(2种,4.8%),产业部门(1种,2.4%)。主要主办单位依次为:大学(24种,57.1%),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12种,28.6%),学协会(5种,11.9%),产业公司(1种,2.4%),显示出大学出版机构在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


为体现以补短板、填空白和促进优质出版资源集聚为原则,高起点新刊项目从2020年开始强化对优先建设领域创办新刊的支持。2020年申报新刊126项,其中49项属于优先建设领域,覆盖当年所设立39个优先建设领域中的18个;入选期刊中有13项属于优先建设领域,隶属10个优先建设领域学科。2021年申报新刊166项,其中140项属于优先建设领域,覆盖当年设立44个优先建设领域中的36个;入选期刊中有27项属于优先建设领域,隶属20个优先建设领域学科。显示出高起点新刊项目申报指南的引导作用日益显著。


2021年入选“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类项目的30种期刊(如2所示)的主要主管单位依次为:教育部(12种,40.0%),中国科学技术协会(6种,20.0%),中国科学院(5种,16.7%)。主要主办单位依次为:大学及高等教育出版社(17种,56.7%),学协会(7种,23.3%),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5种,16.7%),其他机构(季华实验室,1种,3.3%),同样显示出大学出版机构在高起点新刊中占据主导地位。



02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整体表现

2.1  SCI数据库新收录情况

2021年度SCI数据库新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16种(如表3所示),数量比2020年度的8种有所回升 [1],与2019年度的27种相比仍相差较多 [2],与2018年度的16种和2017年度的18种基本持平。[3-4]


SCI新收录16种期刊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1)出版周期总体较长。季刊有9种,占总数的52.9%,双月刊和采用在线连续出版(Continuous Publication)模式的分别有4种和3种,显示为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出版规模(年载文量)相对有限。


(2)在线连续出版模式初现。无纸化办刊程度越来越高,“卷”“期”的概念逐渐弱化,在线连续出版模式的优势也逐步显现。该模式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交流,有利于作者第一时间锁定优先权。


(3)近3年新创办的期刊被收录较多。从创刊时间看,2020年和2019年创刊的分别有3种和8种,占总数16种的68.8%,显示出新刊可能更具后发优势的特点。此外,“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或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资助期刊共计9种,占比56.3%,显示出受资助期刊在选题和运作方面很有成效。


(4)大学主办单位的办刊优势明显。16种期刊中,有8种(50.0%)期刊的第一主办单位是大学机构,另有4种(25.0%)为研究院所或学协会与大学联合主办,显示出大学已经成为英文科技期刊创办的主力军。


(5)期刊学科覆盖领域持续突破。基于2019—2021年SCI新收录的中国大陆51种英文科技期刊统计,覆盖学科(JCR学科)52个(同时归属多个JCR学科的期刊分别独立统计)。其中Advanced Fiber Materials的收录填补了我国SCI期刊在Materials Science,Textiles(材料科学—纺织材料)学科领域的空白。

2.2  Scopus数据库收录情况

2021年度Scopus数据库共计收录75种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其中有23种为英文科技期刊(如表4所示),相比2020年度的32种有所减少。[1]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海外独立或合作创办英文期刊,这类期刊没有CN号,以网刊形式为主(大多只有E-ISSN号),模式简单,发展很快。2021年共有37种该类期刊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如表5所示),其中医学类期刊18种,占总数的46.2%。拥有此类期刊相对较多的机构分别为AME Publishing Company(10种)、Springer(9种)、Elsevier(5种)、Wolters Kluwer(4种)、Oxford University Press(3种)、Wiley-Blackwell(3种)。



2.3  基于JCR数据库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根据科睿唯安2021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统计,2020JCR总收录科技期刊9500种,相比2019年的9 370种增加130种,增幅为1.4%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共计有252种期刊被收录(基于JCR中期刊所属地区China Mainland统计,其中有27种没有CN号),相比2019年的241种增加11种,增幅为4.6%


从影响因子的学科分区来看,2020年中国大陆期刊位列Q1区的期刊数量相对2019年的73种上升至85种,占总数252种的33.7%Q2区期刊76种,占总数252种的30.2%。统计分析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SCI收录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上升势头十分明显,且于2019年超过SCI收录全部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如1所示),但我国SCI收录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如2所示)和年均载文量(如3所示)与SCI收录全部期刊的相应平均值呈现差距加大的态势,尤其是年均载文量与SCI收录全部期刊的整体上升趋势正好相反,显示出我国SCI收录期刊整体出版规模相对较低的特点。

值得指出的是,在首次获得SCI收录的19种期刊中,分别有12种和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处于相应学科的Q1Q2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SCI数据库新刊收录的要求相对较高。这19种期刊2020年的刊均载文量为56篇,载文量的中位数为36篇,远低于我国252SCI期刊相应值的151109,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拉低了中国SCI期刊的平均年载文量。这也提醒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创办应充分筹划,在强调学术质量“高起点”的同时也需重视出版规模的“高起点”,力争质和量同步提升。



03

有关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讨论与思考

在近年来持续出台的良好政策和资助项目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尤其是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势头不断向好,但我们也应关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与我国英文科技论文产出增长的差距仍在增大。基于SCI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被收录的论文55.26万篇 [5],相比2019年度的51.62万篇增长了7.1%,其中在我国本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只有2.51万篇,仅占总数55.26万的4.5%,与2019年的相应比例5.9%相比明显下降。另据SCI数据库统计,2020年我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数的25.9%,仅次于美国,但我国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1.5%,远低于美、英、德、荷等国家科技期刊的论文产出规模。[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国作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被引用频次位居各学科的前1%)为7920篇,占全球高被引论文总数(21264篇)的37.3%,显著高于我国SCI论文总数占比的25.9%;同期我国本土SCI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为444篇,占同期全球高被引论文数的2.1%,明显高于我国期刊发表SCI论文总数占比的1.5%。[6] 这可能表明在良好政策引导和办刊团队努力下,我国SCI收录期刊对于高影响力论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有所加强,但总体出版规模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1年有关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研究型论文主题相对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发展机遇与条件环境分析 [7-9]、学术声誉与学界认可度调查 [10-13]、“卓越行动计划”等期刊资助项目的特点与效果研究 [14-18]、期刊的运作模式与发展举措探讨 [19-22]等。研究认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目前仍然处于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阶段,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科研产出不匹配,并且这种不匹配可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为加快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我国期刊出版机构和期刊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做大做强举措,例如:对于已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在国际合作出版、编委会建设、稿源国际化、开放获取传播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期刊规模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英文期刊品种数量方面,一方面增加“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年度资助数量,重点面向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加快重点学科、特色领域新刊布局,另一方面尝试分批次引导海外期刊回归,鼓励并支持国内机构在海外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在国内登记注册,以加快扩大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规模。

在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乃至整个科技出版发展的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尤其要重点关注:

(1)要适应当前开放科学的总体趋势。随着科学研究全球化开放合作的发展,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也同步加快,期刊和论文开放获取出版、开放数据、预印本平台、开放同行评审等新型出版模式或举措不断兴起,开放获取期刊所采用的作者支付论文处理费用(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的出版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和期刊采纳,甚至正在促进期刊的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23-24] 作为国际性出版与传播平台,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理应积极探索开放科学环境下的运营模式,只有融入开放科学的大环境,才能使期刊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更容易被发现和获取,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要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随着我国研发投入和科研论文产出飞速增长,严重科研诚信问题和学术不端现象频频发生,被国外学术期刊大规模撤稿现象屡见不鲜,给我国科技界和学术出版界的国际声誉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25-26]我国科技期刊必须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切实提高处理科研诚信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塑造高质量、高信用度的学术交流体系和学术生态贡献智慧和力量。


正如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年9月组织召开“新时代的科技出版”前沿论坛形成的共识所述 [27],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重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①关注开放科学的发展趋势,融入开放科学的发展环境;②加强国际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发展;③创新科技出版服务理念,扩展出版新技术和新方式;④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增强处理学术不端问题的能力;⑤加强科技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传播者的科学素养;⑥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国际科学传播与交流重要平台的英文科技期刊尤其需要大力加强这6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本文在撰写和资料收集过程中,承蒙王素、刘荣、刘东霞、马峥等诸位同仁和专家的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参 考 文 献

(上滑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