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钱就能当大学教材主编?揭开图书“挂名主编”灰色利益链

侯晋中 2022-04-02

  “第一主编9000元、第二主编8000元、第三主编7000元”,花个万八千,就能买个大学教材主编当?中介公司告诉你,这个真的可以有。

  记者暗访发现,从内容代写、主编挂名、出版入库到代购代销,围绕图书“挂名主编”已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

  教材“主编位”网上公开卖:最贵2万最便宜5500元

  “专著教材代写,为您职称评审保驾。正规出版,211高校出版社、国家部委直属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社;安全操作,教师医生可后付款。”

  在一个有1300多名成员的“图书编辑出版”QQ群里,类似广告循环发送。记者以急需评定职称为由,进群咨询了多名代理。

  “您是同行?要什么方面、什么位置?拿大号(注:常用QQ号)加我谈,没有大号就打电话。”代理们一开始很警惕,反复要求记者“用大号”“打手机”“加微信”。

  随后一名代理表明身份:“我们是天津某出版社的,和多家高校出版社有合作,每本专著的主编,前三位都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到,也就是上CIP(图书在版编目)。”

  这名代理说,副主编无法上CIP,“如果别人跟你说副主编可以上,你得先去查清楚才行。”

  其他几名代理也证实,对副主编的收费很便宜,但名字只会出现在书的前言。

  “袁编辑”出示的据信为“何某某”委托某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与中介签订的出书合同。

  几番沟通,记者收集到6名代理的“主编、副主编”报价。归纳来看,“第一主编”的价位从8000元至21000元不等,“第二主编”价位6500元至17000元,“第三主编”价位5500元至7000元,副主编价位从1000元至3000元不等。

  一名代理称,价位根据出版社的级别定,买家出多少钱就可以挂对应档次的出版社,他所代理的国内一家名校出版社,想当教材“第一主编”,收费在2万元以上。

  见记者这么有心,一名代理“善意”提醒:“挂名可以,但一般不能预定出版社,因为各家出版社报选题的日期不同,我们一般都选省级出版社,哪个出版社快从哪个社走。”

  “挂名主编”究竟如何操作?

  为了弄清“挂名主编”交易全过程,记者尝试在某QQ群联系了一名叫“袁编辑”的代理。“袁编辑”首先给了记者一串CIP号:2017289572,“《教育现代化与教育设备管理》,何某某著,CIP才下来不久,你查查这个。”

  记者登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查到了“何某某著”的《教育现代化与教育设备管理》,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显示,这本书2017年11月由北京XX出版社出版,ISBN(国际标准书号)号为978-7-5402-4771-3。

  根据“袁编辑”提供的CIP号,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询到的结果。

  接下来,“袁编辑”向记者展示了这本书的“作品签约合同”。在这份委托代理协议中,“著作权人(权利人)”是“吉林省XX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著作签约人(代理人)”即是“袁编辑”所在的XXX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袁编辑”告诉记者,“权利人”这一栏可以写作者的名字,如果作者觉得不方便,也可以像何某某一样,委托给代理公司,由后者与他所在的中介公司签订合同。“袁编辑”表示:

  “我们合作过很多次,假不了。”

  记者在上述合同里看到,“权利人”授予代理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代理上述作品的出版权”,而代理人则“有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人脉关系,帮助权利人争取各种签约机会,并将联系进度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权利人”。

  该合同注明,代理期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主编挂满后6月出版”,落款是“XXX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盖有合同专用章。

  一条龙帮你出专著、挂主编

  记者暗访发现,代写、挂名、出版、代销,“挂名主编”已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挂名主编”服务的商家不少。一些卖家为了证明自己“靠谱”,还让买家“晒出”了图书实物照片,并留言“合作了很多次,有诚信!”等。

  网站上买家的评价

  一名卖家说:

  “只要肯出钱,稿子不用你写,主编、副主编随你挑,你只需要动员学生、亲友在内的人脉资源,帮忙代销一定数量的图书就行。”

  为确认“挂名”图书是否为正规出版物,记者根据网店“晒出”的书名、出版社和ISBN,前往国家图书馆,在书架上找到了对应的实体书。

  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出版社出版图书后,应将样本送交国家图书馆。只要未特别标注“非正式出版物”,馆内藏书均默认是正规、合法的公开出版物。

  “是正规书不奇怪,因为中介去出版社买的是真书号。”某高校出版社总编辑一语道破,“这其实就是买卖书号的升级版,出版社把书号卖给中介,由中介张罗后续经营事宜。”

  关于这些图书的来源,一名代理称,公司有编辑团队撰写各类专著和教材,专供“挂名”出售。根据其提供的截图,仅商科类就有近百种教材可供“挂名”出版。

  此外,在他人编写的教材中附上第二、第三主编或多名副主编“搭顺风车”的现象也很常见。

  署名权买卖违法:卡住“需求”很重要

  “同样出本书,我们三五年,人家三五万。”一位高校教师说,拿钱买主编还能评职称,对踏实做学问的教师太不公平。

  北京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合伙人郭杨表示,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权不可转让,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挂名主编”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非法转让行为。

  某高校教师刘强西(化名)表示,其参与编写的教材《XX导论》在版权页和扉页上,出现多名不认识的副主编。

  多名中介代理人员表示,买家“挂名”主编、副主编,多数就是为了职称评定,因为现在一些单位仍然将担任专著或教材的主编、副主编等列为职称评审条件。

  “按说这不该作为职称评审依据。”在多家出版社担任法律顾问的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小伟告诉记者,著作权法并没有主编、副主编的说法,“

  作者才是参加作品创作的人,而主编、副主编主要承担统稿和联系作者这类行政事务性工作,并非创造性劳动。”

  出版行业人士呼吁,建议不再将主编、副主编、编委等作为评职称的条件。同时,出版社也应该坚决杜绝书号买卖,斩断署名权买卖利益链。

  近期,多家出版社发布声明称,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组织投稿、出书事宜,对机构和个人的违规行为将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自:搜狐新闻

链接阅读:

曝光图书挂名丨你看的书到底是谁写的?

卢扬 郑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就连图书上的作者署名也不能轻易地信以为真。目前图书市场上有众多中介可以提供图书挂名业务,只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就可以在图书的主编、副主编等位置署名,并已形成一种常态。虽然图书挂名看起来生意小,只是几个字的差距,但动辄就能牵涉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并通过交易的形式成就了包括买方、卖方以及中介机构、出版社在内的不同需求。从中不难发现,图书挂名交易的存在已经影响到图书的内容质量,破坏了图书市场的出版规则。


买家 花钱换职称


  “大家帮忙分析分析,本人最近想在书上挂个名,问了几家中介机构,都说单独署名要2万元左右,这个价钱合适吗?”近日网上出现的一则帖子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图书挂名”发现,短短几秒钟内,就已经有126万个相关信息,可见此项业务已经在图书市场初具规模。而且,由于需要购买署名的人多为没有精力、时间写书却又面临评职称,或是有出书考核要求的职员、高校教师等人群,因此挂名业务主要针对教材和专著类图书。


  翰墨出书网就是一家提供图书挂名业务的平台,据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可为有挂名需求的人提供计算机、励志、英语、会计等类别的图书,其中一本16开、22万字的管理类图书若想单独署名需要支付7000元,当然,如果想要多人同时在一本书上挂名,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每增加一人就增加1000元,最多只能挂上三个人的名字。


  另外一家名叫鸡毛信期刊网的平台也有图书挂名服务,但价格较前者高,其中教材的第一主编为1.4万-1.6万元、第二主编为1.2万-1.4万元、第三主编为9000-1.1万元,专著类图书则根据挂名头衔分为11500元、9500元、8500元等价位。挂名作者只需要交付费用并签订合同,就能在3-5个月后得到有自己署名的图书。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虽然猛地一看挂名的费用并不便宜,甚至已达上万元,但相对于个人出书投入可高达3万元相比,这已经省去一半以上的资金,而且还不用自己费精力去编写内容,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图书挂名形成常态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原作者 卖名为赚钱


  光有需求并不能形成市场,还需要有供给方,很显然,在图书挂名市场上并不缺少内容提供者。


  在图书挂名市场上,有两类内容提供者,第一类是精心编写的内容因为出版成本高或渠道受限,导致不得不选择图书挂名的作者。由于这类作者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该书进行出版,即使是在中介机构,若想一人承担也较为困难,但是当他们选择图书挂名后,就可以通过分担的方式减少一部分出版成本。比如部分图书挂名平台就表示在保证每个主编不少于10万字、副主编不少于3万字的情况下,可根据文稿的总字数让原作者自由选择挂名作者数量,每挂靠一人,原作者就可减少2800元。挂靠的越多,原作者能减少的成本就越多,从而大大减轻原作者的资金负担。


  但资深出版人张金表示,虽然第一类人群在图书挂名这个市场上是存在的,但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另外那些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能有署名,只希望能通过出让署名权,把内容卖给挂名作者而获得收益的人,且这类人群写出的书大多都是攒出来的,内容也常常会出现错误,还可能会有抄袭侵权的情况,给挂名作者带来额外的问题。


  众所周知,尽管中介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出版社获得书号,但在该书出版前仍需先让出版社进行审校,那这些攒出来的低质书为什么还能正常出版呢?对此,翰墨出书网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没有错别字、选题方向没有问题,出版社就不会去管书的内容如何。


中介 搭桥赚差价


  作为联系原作者和挂名作者之间的桥梁,中介出版机构必定是有利可图才会进入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介出版机构均已从出版社获得书号,为了补偿获得书号的成本,中介出版机构必定已打好自己的算盘,等着人们上门办理相关业务。


  据济南昌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图书的价格标准,原作者若想出版图书需缴纳10元/千字的审稿费,在书号方面,若选择单书号,费用最低是1.5万元,而丛书号则最低1.2万元,出版后原作者可获得2本免费书,其余每多一本则需再加25元。假若是一本20万字左右的图书,这就意味着原作者需交付2万元左右的费用。


  假使原作者选择可有两名挂名作者,那么该公司仍能从原作者处获得1.5万元左右的费用,但是这两名挂名作者会每人再支付至少3000元的费用,通过计算,该公司获得的费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增加。


  而且,还有部分中介出版机构所提供的挂名图书资源就是他们自己攒出来的,与有原作者提供图书内容相比,成本进一步降低,光靠收取一名挂名主编的费用,就能获利近万元,如果再有几名挂名副主编,赚取上万元并不是一件难事。


出版社 间接获收益


  从表面上看,中介出版机构提供的图书挂名业务似乎与出版社并无直接利益联系,只是在中介出版机构与作者、挂名者这三方之间相互存在利益关联,但实际上,这项业务正是事先有出版社的参与,将书号以“管理费”的形式并以1万-2万元的价格售卖给中介机构,使作为交易对象的图书正常出版,这项业务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如果一家出版社能经常出版精品图书,那它就无需对是否能有稳定的收入过于担忧,但是精品图书是稀缺资源,所以有部分出版社为了能扩大收益,会选择将书号卖给中介机构获得额外收入,这已经成为一项隐性收入来源,而且为了能和中介出版机构保持合作,这些出版社不会对内容有过多的监管”,中华书局发行部主任胡大庆表示。


  虽然因为图书挂名而存在的乱象已经扰乱了图书出版市场的正常发展,但由于民不举官不究,正处于一个无人监管的状态。对此,张金表示,应该严格把控出书质量,只要出现质量问题就对外公布出版社和作者的信息,使出版社能起到监管作用,同时让作者也珍惜自己的署名权。


  但有从业者表示,若想对图书挂名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仍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广电总局负责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出版社却又将此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即使采取监管措施,能否有实际效果还存在太大的未知。


来自:北京商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