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科看病难,是这届家长不行?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这两年,让我们看到想吐的一句话,就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凡有点什么社会热门事件,这句话就会蹦出来,告诉我们,甭管是谁杀了人,谁骗了人,是有了贪官污吏,还是有了黑心商人,都是我们的错。


最近又看到了一次。这个冬天因为流感疫情爆发,所以各医院儿科诊室都充满了焦虑的家长和哭闹的孩子。我国原本就严重不足的儿科资源,在这个时间点更是变成了矛盾激化的热点。


有热点,就少不了蹭热点的网络红人们。


于是医疗大V “烧伤超人阿宝” 就发了一篇文章《当你抱着高烧的孩子在急诊流着眼泪苦苦等候的时候,你是否依然觉得医闹和你无关?》。核心的思想,就是因为医闹太多,医疗暴力太多,所以没儿科医生了。而每个现在看不上病的家长,都是活该,因为每个人都是雪崩里的雪花。


 


阿宝认为儿科看病难,是现在的家长太差劲了。用了一系列“义愤填膺”的排比句怒斥家长的原罪:


说!你有没有打过护士,骂过医生?!

哦,没有啊。

说!那你有没有在网上为医闹叫好鼓掌过?!

哦,没有啊。

说!你看到医闹事件的时候有没有冲上去见义勇为或者在网上发文猛烈抨击!

你看,你有罪吧。现在看不上病就是你活该!


估计再问不出个原罪来,阿宝就该质问我们有没有给医闹死难的医生捐过款了,如果没捐款过,也是医闹的帮凶,是儿科看不上病的罪魁祸首。


我们反思了人生几十年,也没回忆起曾骂过医生护士,也没想起来在网上鼓吹医闹,至于见义勇为实在是没找到机会,网上批判医闹的事情倒是没少做。


所以对于阿宝问的这个问题:可是,那些抱着发热的孩子在急诊心急如焚甚至流泪痛哭的家长们,搞得孩子看不上病的,不就是你们吗?


我们可以回答:搞得孩子看不上病的,不是我们这些家长。

 

那是谁?



中国医疗问题的难点,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儿科医生少。但儿科医生少,是因为医闹多么,是因为家长素质低么?


并不是,医闹各个科室都有,儿科虽然排名靠前,但也不是唯一重灾区。放到全社会上看,比儿科医生被用户欺负的更狠的职业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焦虑的社会,任何一个 to C 的工作岗位,只要接触用户,都可能经常遇到用户的无理取闹和恶意的攻击谩骂,那为什么单单是儿科医生这么难找。


真正导致儿科看病最难,儿科医生最缺乏的原因:一在于累,二在于赚的少,没有和累匹配的收入。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应该鼓励儿科医生创业或者加入私立医院,并且应该适度提高儿科诊金(当然医保该报销的还是要报销)。不出意外的,被很多人留言骂了一顿。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当然提高诊金很可怕,但这是医保应该去解决的问题,也是医保能解决的问题。对于中产甚至富裕家庭,真的在于一次诊金是几十元还是一两百元吗?要知道现在在很多城市,诊金四五百元的私立诊所,都是只恨少不嫌多的。


从几十元变到几百元,看上去钱多花了很多。但是没有人看病是为了图便宜的,尤其是给孩子看病。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需要医生认真听取家长的问题并且详细解答,对孩子进行充分检查,给与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这样可以减少以后无谓多跑医院的次数,减少错误诊断对孩子健康甚至生命的危害,减少家长的时间和金钱。


我们都知道几十元的诊金没办法给辛苦的儿科医生足够的经济回报,那怎么办?是增加他们的收入,还是降低他们的服务水准?


儿科看病越来越难,是因为最近这些年我们错误地选择后者作为解决方法。



中国公立医疗问题的难点,不只是因为儿科医生少,而且医疗环境整体太差。将医疗环境差归到患者不尊重医生上,这是非常恶心的颠倒因果。患者的情绪问题是医疗大环境差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澳洲的时候曾经被国内来旅游的朋友问过:为什么澳洲人民这么有礼貌,不认识的人早上遇到都会说:Morning。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你在澳洲这种人口密度的地方生活久了,看到活人也会这样开心的。


情绪是环境的产物,当一种资源需要拼命抢夺的时候,你很难期望抢夺它的人,能有多少的知性和礼貌。


中国的病人真的不是什么强势群体,我们去医院不是去凶医生骂护士的,我们就是想给孩子看看病。不是担心的睡不着觉,哪有家长愿意带孩子去医院的啊。


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孩子的情况都不问清楚,直接就开药。很多时候,诊断结果和医嘱用药连家长都一眼看的出有问题。越看病越心慌,这才是中国大部分家长去公立儿科看病的心情。


可是不去不行啊。我们没有良好的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制度,大部分城市也没有良好的私立儿科诊所,传统错误的育儿和医疗知识,加上网上各种谣言肆意,不去医院,对于很多家长,尤其是新手家长来说,就真的是别想睡觉了。


所以各位亲爱的儿科医生们,家长们来医院,耽误一天半天,挂号排队看着孩子被扎针,要的就是两个字 —— “安心”。


又有多少人真的得到了呢?

 


解决中国看病难,尤其是儿科看病难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解决,比如增加私立医院,改善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增加儿科医生收入,提高医生专业水平等等。


解决医闹问题也是如此,医患矛盾的问题是双方的,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有做自己的职责。从患者的角度,放平心态,尤其是要把传统的 “不花钱、快点好” 的错误思维解决掉。


从医生的角度,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清医疗服务是一种服务,不管你收钱多少,辛苦不辛苦,这都不是把自己视为高人一等的理由。当然这更不是社会用道德绑架医务工作者的理由。


医疗是服务,医生护士做的是工作。我国的一个特色就是,对于一些很辛苦,又得不到合理收入回报的职位,就会用道德绑架他们。教师、医生都是这样,这才是造成中国医患、家校关系畸形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用“感动中国”之类的狗屁节目,把一些因为政策、社会问题,被迫受苦受累受穷的人捧为道德典范,一方面用这些典范去道德绑架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让他们无法要求合理的收入。


一年只赚几百块的乡村教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医生,这些人物不是感动中国,而是中国的悲剧。


我们不要被他们感动,我们希望他们能多赚点好好活着。



这种悲剧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产生了一群像 “阿宝” 这样的从业人士,将自己标榜为施恩的一方 —— 我TMD就收你50块的挂号费,你还想怎样?


哦,按照阿宝前几个月的文章标题的说法,应该是《想退号,给我滚》。



这篇文章里阿宝描述了一个病人因为不满意要求退号,被阿宝拒绝。然后因为病人对他各种威胁,最后阿宝说了:1,随便;2滚!


然后这篇文章就混了几万赞,被很多读者称赞为知识分子的骨气。


骨气?如果遇到对服务不满意的客户就让人滚是骨气的话,那东北雪乡民宿、海南海鲜小店以及香港茶餐厅,估计是全中国骨气最多的三个地方了。


开门做生意,都会遇到不满意不想付款的客人。说 “钱拿走,滚” 是骨气,说 “不退钱,滚” 这个也是骨气?


全篇文章,阿宝说了无数遍几十块的挂号费是怎样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中国的协和医院,当年都是受金条大洋的”。


几十块是太少,中国公立诊金太低谁都知道,但有本事你别收啊。


嫌钱少,又不想受气,有两种解决方案:

1,出义诊,病人不满意,轰出去,没问题,老子又没收你钱。

2,辞职去私立,或者自己开诊所,诊金想收多少收多少,收金条大洋也没问题。


至于舍不得公立体制,或者没信心脱离出来,又对赚钱少天天抱怨,甚至对工作对客户一脸怨气的人,这不是什么知识分子的骨气,以前叫酸儒,现在叫做 “体制病”。只要机构大一点,里面多得是这种人,从来不少见。


但可怕的是,这种思想通过网络放大,将原本心态正常的医生的情绪被鼓动,认为自己赚的少,就可以对患者发脾气。自己受苦,不是因为体制问题,而是因为患者不对。当一个医生被阿宝这种体制病所传染,那基本就毁了。


我们之前在红黄蓝事件的文章中,说幼教是服务行业,然后有从业人士很愤怒,我们幼儿教育这么神圣,怎么能是服务业呢?


可惜的是,很多医生也是这样的想法 —— 医疗这么神圣,怎么能是服务业呢?


医生很神圣,教师很神圣,没错。但是请问,哪些服务业的工作就不神圣呢?服务员、快递员、清洁工人,就不神圣?


提供人民需要的良好的服务,并且收取合理的回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神圣的。因为觉得某个职业神圣,就接受不了批评;或者不敢去要求合理的报酬,都是错的。


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赚钱,每个行业都是一样,医生是360行之一,不要神话他,也不要污名化他。医生当然最好有济世救人的情怀,但更基本的,是要有做好这份工作的服务意识。



中国儿科的问题一箩筐:医生少,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知识更新不足,家长心态不平衡,过度焦虑等等。在这个环境下,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是受害者。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这是体制问题,把体制问题单一地归结到医患某一方,挑动民众情绪,是个好段子手,但肯定不是个好医生。


我们相信中国不会缺少好医生,中国人也不会怕为了好的医疗服务付更多的费用,尤其是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儿科的未来是光明的。


儿科的未来在于更多热爱儿科的医生,在于更合理的薪资待遇,在于家长对孩子看病更理智,在于医患双方更好的理解,在于公立医院想办法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在于更多优质的私立医疗资源。


而且可以确信的是,儿科的未来肯定不在挑动医患对立情绪的大V身上。



和药物医疗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医疗”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医疗辐射,哪些不需要担心

  • 网络获取医疗建议的常见误区

  • 高血压不只是老年病,小朋友也可能有

  • 儿童生病就医的6个误区

  • 弊远大于利的输液治疗,什么时候才用得到?

  • 打完疫苗之后不能洗澡还要忌口?呵呵

  • 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即将上市,超龄的你要不要打

  • 哪些药品不良反应问题最严重?国家最新监测报告出

  • 感冒,真的每次都要查血常规么?

  • 茵栀黄注射液对婴幼儿禁用,记得转告你的医生

  • 发烧惊厥往嘴里塞勺,医生的陈旧知识差点害死孩子

  • 如何选私立医院与保险给孩子

  • 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和安全

  •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不要再叫错了

  • 孩子感冒喝VC?没用的

  • “崔神”的故事:太少的崔医生,太多的粉丝

  • "裴奶奶"下海,儿科医生创业对患者是好事么?

  • 顺心意,所以要用中医话题同时得罪粉和黑

  • 脐带血有没有用,香港卫生署这样说

  • 雾化,难道比输液还可怕么?

  • 孩子要拍X光片?如何减少和理解X光辐射伤害。

  • 美林or泰诺林?让你了解宝宝的退烧药

  • 上火,到底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