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D和钙片“也”致癌了?这谣言是怎么来的?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前情提要: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国内网上反而出现很多开心叫好的声音。其实这是人类都会有的心理问题,是用爱国当借口抵消副作用之后的宣泄罢了。(点击阅读:看到圣母院大火开心是什么心理问题?)。




这两天你看到这篇文章了吗?反正我们的后台又被刷屏了。好吧,说了这么久看到澳洲xx的公众号就拉黑的判断原则,都白说的。


那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作为定期发布谣言的澳洲中文媒体之一,最新一期的谣言文,有关“维生素D、钙片致癌”的有趣故事,到底是怎么编造出来的吧。



其实在澳洲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所谓澳洲中文媒体,前些年都是靠发色情小报,然后卖几个菜店肉店的打折广告惨淡度日的。只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突然发现在这里可以造谣赚钱还不被抓,于是都转行天天发谣言去了。


只不过文化水平其实还停留在免费街边小报的水平,这次就生生的把 Tufts University 的科研人员描写成了三流网文的主人公。


眉头紧锁啊。


一丝寒意。


所以在辟谣之前,忍不住问一句:连这种写法的文章都信,文字审美都还给小学语文老师了吗?


其实这些澳洲谣言媒体造谣的手法没有什么新奇的,无非是:找个专业机构/科研人员做引子开篇让人信任,然后后面开始自己瞎编乱造的。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辟过的一部分澳洲谣:



这篇文章也是如此,Tufts University是真的,Fang Fang Zhang博士和她团队也的确做了关于补充剂的研究。


但谣言中关于研究的各种介绍,大多是是胡扯出来的。可以基本肯定的是,谣言号造谣前根本没看过张博士的研究论文,只是根据网上的一些简单报道就开始自己乱脑补如何吓人了。


这一点不意外,毕竟这份论文发表在美国内科学会的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目前官网付费阅读价格“高达”35美元。你让卖菜店广告起家的澳洲中文媒体怎么舍得掏钱看原文呢。

    


我们节选一部分谣言看看他们眼中的实验是什么:



似乎还有模有样?但事实上,上面都是瞎编的


最搞笑的是,用一个60天的实验来分析死亡率,这科研人员得有多人品爆发,才能碰到实验者在60天内就挂掉几个的小概率事件?要知道我们是测试钙片和VD的风险,不是去给他们喂剧毒物。


真正的论文研究方法在论文开头就说的很清楚了:


研究人员是调取了美国NHANES(国家健康和营养问卷调查)数据库在1999-2010的11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跟踪调查其中30899名成年人,研究他们在之后6年左右时间的死亡情况,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人数,对比他们之前问卷中是否日常服用营养补充剂的问卷内容来进行研究分析。


而研究人员的希望了解的是:不缺乏营养成年人额外补充营养补充剂,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否有影响,如果有,是好是坏。


我们再看一次谣言的标题:

来,我们一起为能把论文解读成“VD钙片服用致癌”的谣言编辑鼓个掌,请谣言号的老板给它加鸡腿。


Tufts大学的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把种族、年龄和性别因素排除后,使用任何膳食补充剂的人群都有较低的死亡率,这就有趣了 —— 这意味着,甭管吃什么保健品,都能延年益寿。


然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个结果的问题在哪里:当他们再去除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之后,就发现,保健品对降低死亡率没有什么帮助了 —— 也就是说:使用保健品较多的人群本来就是教育水平较高,比较有钱,或者是活的更在意的那批人。这群人正常就是死亡率低,和吃不吃保健品没关系。


而进行这些修订之后,研究人员给出了下面几条可以参考的结论


1,整体的健康饮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

2,针对美国成年人群的来说,补充营养补充剂,不会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

3,针对已经摄入足够营养的成年人,再摄入超量的营养素,会略微提高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最后,论文中研究人员用了很长很长的篇幅来描述自己论文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局限性,也说明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是绝对准确。



那这几条结论怎么看呢,尤其从育儿的角度,其实我们应该了解和注意的是:


1,这个研究是针对成年人,而不是儿童


比如涉及到的维生素D,美国的建议是一直补充到青春期。而且比我国建议的还多一些(美国建议值是0-1岁 400IU,1岁以后600IU)。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日常补充维生素D是全球各国所有权威机构的共同建议。无需置疑,也和本次针对成年人的实验研究无关。




2,研究中所提到的超量摄入增加风险,是针对饮食日常不缺乏营养的人群,而且超的量级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是较高的。比如钙是要在不缺乏的前提下多摄入1000毫克以上。也就是至少在美国推荐的钙日常摄入量上再多摄入1000毫克,等于超过2000-2300毫克。


按照一般牛奶的含钙量来计算,这对应的就是每天1600-2000毫升的牛奶。等于人一天几乎不喝别的只喝奶,在美国的确有这样拿奶当水喝的人,但在中国这种风险其实并不高。



3,不过谣言文中有一条是说的对的:这个研究再次验证了一个常识,就是日常健康饮食才是关键,而不是吃各种保健品。吃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膳食补充剂,只能“弥补一点”偏食造成的负面因素,并不能替代整体饮食的全面健康。我们总在后台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饭,吃点补充剂怎么样?”的问题,这次的研究就是答案


但有一点,对于一些日常营养摄入不足的特别人群,比如老年人,适度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是对的。不要因噎废食,看到谣言胡扯“致癌”就该吃的也不敢吃了。


听到个什么风声,就在两个不健康的极端生活模式之间跳来跳去,似乎是很多国人最喜欢的日常运动。



再次感谢澳洲的各个营销号编辑给我们提供的辟谣素材,但再次不爽一下,多少次提醒我们的读者直接无视这些工作就是造谣的“澳洲中文媒体”,可是每次它们编出一个吓人的谣言,还是有很多人发给我们要求辟谣。


既然都不喜欢拉黑,那就改个呼吁,大家一起去投诉吧。


有趣的是,一年前,另外一个长期造谣的澳洲中文媒体《澳洲mirror》因为连续造谣恐吓,被国家级媒体曝光,最终封号。当时这个事件可吓坏了其他日常造谣的澳洲微信公众号:这次造谣钙片和VD的“微悉尼”,还专门发了这样的文章,赶快和好兄弟割裂。跟陈羽凡吸毒事件时,胡海泉的机智果敢颇有的一拼。

当时求生欲望刚刚的啊。可是怎么没过几个月就忍不住继续造谣了呢?



所以对于骨子里靠造谣起家的这批澳洲公众号,杀一儆百没意义,要杀就都杀干净了才好。毕竟x改不了xx的。





更多辟谣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谣言”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地暖辐射谣言始末,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 快速判定微信谣言的方法

  • 橘子里有6000寄生虫?谣言编的太没诚意了

  • 判定谣言的最重要工具:第一感觉

  • 草莓瘟?谁在编造传播这些劣质谣言

  • “不含荧光剂?”从毁灭中发财的谣言商家

  • 充电器电死人的谣言重装上阵的背后

  • 植物油导致心脏病该吃动物油?谣言诞生的背后

  • 伊可新有毒?!WHO维生素A的报告如何被谣言曲解

  • 如何用科研论文编造谣言

  • 美林布洛芬导致瑞氏综合征?最懒谣言奖出炉!

  • 地暖辐射伤害儿童?离奇谣言诞生的始末

  • 日本“辐射”纸尿裤、日用品,别再纠结这种无稽谣言了

  • 这些年翻来覆去最流行的12个谣言

  • DA认证纸尿裤,FDA禁运日本食品,谣言旋涡中的FDA是个什么机构?

  • 吃大闸蟹前,一起把烦人的谣言破掉。

  • 这些是伪科学商品的特征

  • 晚宇宙射线入侵需要关手机?

  • 卫生纸比面巾纸更适合擦脸?当然不是

  • 柿子+牛奶就会中毒么?没这么简单

  • 圣女果的转基因和八卦

  • 吃蜂蜜和蜂王浆,里面激素会让宝宝性早熟么?

  • 怎样分辨是害人的隐形传销还是普通微商

  • 圣女果的转基因和八卦

  • 8岁男孩过劳猝死?公众号们请少发点假新闻鸡汤吧

  • 央视曝光医疗垃圾做成餐盒,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