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岁男童柔道课被摔成脑死,上体育兴趣班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2-05-14


#前文提要:孩子晚上总尿床,是正常的么?(点击阅读:Q&A: 啊...又尿床了,该怎么办?


上周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台中市发生了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一位7岁的小男孩在上柔道课的时候,被连续重摔到当场昏迷,送医紧急手术后仍被医院认为已经为脑死亡状态,即便活下来也很可能只能成为植物人。   



这位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刚开始学习柔道2周,上周三在舅舅的陪同下来上课,在90分钟的课程中,被教练和同学连续重摔了27次。在当时拍摄的录像中可以看到,孩子在被过肩摔后,已经卧地不起,并且哭喊“我的头”、“我的脚”,希望停止训练。



教练当时认为孩子只是软弱偷懒,制止其他同学上前搀扶帮助他,而且还自己抓起孩子继续摔打。



最终直到孩子昏迷后,舅舅才发现问题不对,在其他家长的协助下呼叫救护车送医急救。但为时已晚,当天手术后,医院宣布孩子已经脑死亡。目前当地警方已将教练收押,检方同时在调查孩子舅舅是否有过失。


可这样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又要如何避免呢?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强体壮,内心坚强。体育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心的选择,但运动本身也会有一些风险,尤其是对于年级较小的孩子来说,这种风险更是不能忽视。


我们收到过各种关于不同运动的咨询,单人的,对抗的,团体的,平衡车、轮滑、足球篮球,也有这次出事的柔道。家长们主要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 多大的孩子可以学?

  • x岁的孩子学是不是不安全?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运动的危险性和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 —— 危险往往是来自错误的教学方式,或者对安全的忽视。


以此次台中的悲剧作为案例来说明一下。


柔道中的过肩摔的确是比较基础的动作,但在使用过肩摔之前,必须有对应的安全自我防护技能学习,掌握了这些基础之后,才能进行这样的对抗训练。柔道的基础课就是学习“护身倒法”,也就是要掌握摔倒时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而此次事件中的7岁男孩,才刚上柔道课,还没有熟练掌握如何保护自己,就直接进行对抗型训练,被连续重摔,最终导致重伤。


体育运动不以伤害对方为目的,在类似对抗型的运动中,另外一方也需要充分了解训练中如何保护对手的安全。根据新闻中男孩家人的说明,之前孩子来学习柔道的时候,和他对练的是一名较年长的女生,在对抗训练时非常注意“轻轻放下”避免孩子受伤,所以小朋友才兴高采烈地决定继续上课。但出事的这次,对方也只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生,教练让他摔,就一次次摔过去,并没有考虑对手的情况。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练本身的教学能力,甚至可以说身为教育者的品德问题。从能力方面,并没有合理的安排新学员,尤其是低龄儿童的训练方式,缺少必要的安全训练意识。从师德方面,孩子已经哭喊表示受伤不适,但却被教练当做懦弱的表现,依旧要求继续训练,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去参与体育活动,无论是否是对抗型的运动,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机构,而不是所选择的运动要选择老师/教练有较丰富的对未成年人的教学经验的机构。


但教练经验不足并非是唯一造成高风险的因素,事实上,柔道的起源地日本的事故率,反而比欧美流行柔道的国家,比如法国、美国的事故率高很多。



《纽约时报》2013年曾经发表过一篇讨论日本青少年柔道问题的文章,名为《Japan Confronts Hazards of Judo/日本面临柔道的危害》(官方中文译名为《日本少年柔道缘何致命事故频发?》)。



文章中介绍了日本青少年在柔道训练中频繁出现的伤害甚至致死事故 —— 在文章发布前的30年中,日本各地在学校的柔道练习中,经常出现伤害事件,有100多名学生因此丧生,近300人致残。


而纽约时报采访美国和法国柔道联合会的官员,得到的答复却是:“尽管脑震荡时有发生,但在近几十年里没有年轻练习者死亡或遭受创伤性脑伤的报告。”


名古屋大学的助理教授内田良准在统计日本体育协会的数据时发现,从1983年有数据记录开始到2009年,26年中有108名学生因为学校的柔道训练而死亡。这个数据还没有统计日本大量的校外柔道机构中的死亡人数。


但同样拥有大量未成年人柔道爱好者的法国、美国等国家,却没有类似的伤害问题。


美国柔道联盟运动医学部主席、日裔美国人罗伯特·西海医生(Dr. Robert Nishime)在与日本柔道运动伤害、死亡者的家属沟通之后,认为这种差异来自日本文化非常强调的“不能放弃”(日文的“我慢”)。


这种心理特点导致无论教练,还是青少年以及父母,都不重视运动伤害,不愿因为感觉不严重的伤害而中断训练,或者就医。而脑震荡伤害的症状初期往往不明显,这很容易被忽视。但初次受伤不久后头部再度遭受创伤,就可能引发“二次冲击综合征”,造成严重后果。


类似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家人亲友的压力,甚至来自学校教练的压力,甚至体罚,都是导致日本学校柔道训练事故频发的原因。


2008年,15岁的高一学生北川大助上第一次接触柔道,上了一周课之后就出现头疼,并被诊断为脑震荡。但因为背负着家人的鼓励,所以他决定继续坚持训练,结果在一次热身中和体重是他2倍的队友练习,被抛起重摔后抽搐昏迷,从此再没有醒过来。但校方并不承认自己有过失,也未向他的家人道歉。


2010年,他的父母向法院起诉,希望法院认定学校的责任并获得道歉和赔偿。但2013年2月,横滨地区法院驳回了案件,认为2倍的体重差在学校柔道训练中很常见,而且北川之前已经学过“护身倒法”,虽然只是刚学过几天,但这已经可以排除学校的责任了。


所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了解的事情是:我们的孩子并非专业运动员,他们只是去参加兴趣班。所以在考虑是否参加,或者是否继续的时候,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如果跟孩子沟通之后,发现他的确对这个兴趣班失去了兴趣,甚至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或者出现身体不适,那应该及时停止,更不应该强迫孩子继续。同时还需要保持和孩子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孩子在机构中遇到的人和事,这样就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



最后,关于这次的事件,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想多聊几句。


在网上曝光的台中的这家柔道机构的招生海报中,可以看到,机构面向中小学生,特别是“过动症(多动症)”的孩子进行招生。



不仅是台湾,也不仅是柔道,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兴趣班,也是用“治疗多动症”作为招生策略之一。而很多家长也认为多动症的孩子应该去运动班里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或者被“狠狠管教”一通,就好了。


而实际上,对多动症的治疗和改善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大部分打这种广告的运动兴趣班,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并不要因为这个理由,就盲目的给孩子报班上课。不过这个话题会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今天篇幅所限,我们以后有机会再继续聊。


体育锻炼很重要,但孩子的快乐和安全更重要。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更多和运动,身体锻炼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运动”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近期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