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园风物|蔡元培像

北大融媒体中心 北大发布 2022-03-23

点击视频,了解蔡元培像 ↑

在未名湖畔静谧的树林里,蔡元培先生的半身铜像就坐落在小路旁的一块三角形草地上。蔡元培先生的雕像是北大毕业生集资铸建的。铜像基座上有许德珩亲笔书写的“蔡元培先生”五个镀金字。该铜像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曾竹韶教授创作。

塑像前总是摆满了敬献的鲜花,永远有人缅怀这位北大的老校长。每年清明节,北大师生代表都会相聚在蔡元培雕像前致敬献花,祭奠前人,表达对教育前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北大师生向蔡元培雕像献花致敬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1868年出生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他一生心系教育,为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北大“永远的校长”。

1917年1月, 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就任演说上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从此拉开了革新北大的序幕。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晚年回忆时曾说:“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蔡元培对北大的影响,并不随其结束实际掌校而终止,也不以其最终任期为限定,他与北大的关系,源远流长。

美国哲学家杜威评价蔡元培先生:“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人。”在蔡先生身上,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人格魅力,先生无愧是培养大师的大师。这样的赞赏,蔡元培当之无愧,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劝诫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以学术研究作为天职;他不拘一格,广延名师,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辜鸿铭、刘师培、梁漱溟、李四光等学术大师云集北大;他提倡民主治校,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他倡导男女平等,开创我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他强调“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和“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犹如一颗明亮的彗星,为北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之从一所旧式的官僚学校转变为百家争鸣的高等学术殿堂。在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指引下,北京大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学术繁荣,人才辈出,不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还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1940年,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留下“科学救国,美育救国”两句遗言,毛泽东闻讯立即发去唁电:“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斯人已矣,精神永存。

怀念蔡元培先生。

关于《燕园风物》


由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每集介绍一处北京大学燕园校区内的风物。亭台楼阁、湖光塔影之间,北大精神生生不息。

往期回顾

李大钊像

革命烈士纪念碑

斯诺墓

北大红楼

图书馆

燕南园

……


相关阅读

画说北大 | 蔡元培校长与北京大学





视频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部图片|北大新闻网责编 | 徐静蕾视频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