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俊杰】城市未来,为谁而来?(上)

2015-12-16 丁俊杰 丁俊杰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九省直辖市人均GDP已率先迈入1万美元阶段,这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都将提出更高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将变得多元,从单纯追求物质享受到追求文化精神,从单纯追求实用到为品质买单,从“跟风消费”到“为个性买单”等。




从城市的层面看,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直接促进着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的调整,以绿色智能经济、健康养老、度假娱乐、文化艺术、休闲体育为代表的休闲产业将蓬勃发展,并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休闲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立足休闲产业发展、探讨城市未来,成为当下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的焦点。

12月14日,以“城市 休闲 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洲城市论坛在宁波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研究专家丁俊杰受邀出席论坛,并做了“城市未来与城市休闲”的主旨演讲。在整个主旨演讲环节中,丁俊杰教授围绕“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谁又在为休闲买单”、“城市休闲系统又该如何构建”几方面深刻解读了城市未来,究竟为谁而来?


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


探讨城市未来,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并没有很好的思考,并没有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城市到底属于谁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城市是由什么构成的。从国内外城市研究的成果来看,城市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由软硬两个系统构成,一个是包括城市道路、边界、节点、建筑物、区域等在内的硬件设施,我们称之为硬系统;但是城市只有高楼、只有大厦、只有漂亮的路面,缺少了气质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软系统的话,这个城市也不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城市。所以一个城市应该从软硬两个层面认识。




从城市软硬系统构成的层面看,城市就不只是属于决策者,不只是属于管理者,而应该属于城市里的所有人,为什们这么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从城市建设发展的层面看:


城市,绝不是与人无关的外在物,也不只是住宅区的组合体,它与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属性的产物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性系统”,最终推动这个系统发展并能对这个系统做出准确感受评价的,应该是这个城市的人。市民精神,折射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氛围是靠城市中的人去营造的,城市中的建筑和空间因为有了人才产生了温度,才有了情感。而同时,城中人担任着城市建设的监督者和检验者的角色。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与先进程度,很大程度考验的是城中人的满意度。

第二,从城市管理层面看


城市建设与管理应该是一项公众运动,城市管理是一种倒逼机制,从城市管理的层面强调“以人为本”,需要将城中人纳入到城市的意见层及决策层,让城中人真正能以城市主人翁及东道主的姿态与城市职能部门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城市发展及管理系统,需要让城市民众真正从内心深处获取身份认同,让城市民众从内心深处能将自身利益与价值与城市发展的利益和价值导向紧密绑定在一起,让城市中的人在城市这个空间里寻求意义、获得心灵归属,而不简单的是城市职能部门的“上传下达”。


作家宋石男曾说:“真正的市民精神,一定是自由、自治与自我的,它不是宏大叙事的行政精神,而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精神。”唯有此,才能让民众自觉去发展、自觉去维护这个城市,当外界玷污这个城市的时候,城市中的民众会站出来说,这个城市是我的,不容许你玷污;当感受到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时,城市中的人不再认为与我无关;当别人赞美称颂这个城市时,身为城市中的人会与城同荣。所谓家国天下,小家是家,城市亦是家,是大家



城市发展及管理与民众意识是紧密相连的,唯有城市与民众达成这种身份、意识、价值观上的高度一致,一个城市才能产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脱离民众谈城市,脱离民众谈城市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意义的。当然,在城市功能及产业形态越来越丰富的当下,城中人的概念还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职能管理者和长期居住在此的市民,同时也应该将外来旅游者、投资者、潜在人群共同纳入到这个“城中人”的考量范畴内,让城市在众人的推动和瞩目下,能够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从各个环节真正发展成为“人”的城市。


回归以人为本的城市,休闲是一种标配


如果说城市中的人因为有了城市发展的参与权与决策权,而能产生归属感,那打造休闲城市,让人们感受到美丽、舒适、放松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和生活氛围,则是让民众产生幸福感的绝佳方式。


“休闲”一词非常有意思,刚刚出现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好词,就像250年前在世界词汇当中出现消费的时候,大家知道消费是一个贬义词。随着时间和消费在人们生活当中的作用和价值的日益体现,消费一词的概念和意义就变化了。其实休闲也是,在中国的文字当中大家知道,我们过去一提游手好闲,一定是一个不被人认可的词。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休闲成为一个好词,已经成为衡量人类社会生活包括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提供了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更多诠释的可能和空间。在这个层面上讲,研究城市与休闲,研究人与城市,研究人与休闲,变得很有必要。



休闲,是一种让人们从单纯的紧张、疲惫的生活中脱离的一种新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让人们重新审视自我追求和生活意义的新价值观。从城市发展的层面看,城市休闲空间和氛围的营造也是让城市中的人真正成为人,让城市发展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一种城市发展的高级样本。并且,休闲城市的发展,会更加强调人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原因有四:

首先休闲产业催生休闲城市,而人才是休闲系统的消费对象


休闲不是一个虚妄、空泛的概念,不是人们臆想的一种遥不可及的乌托邦。休闲的概念起源于人,并随着人多样性和旺盛的休闲需求而衍生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休闲产业,并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共同构建了一个大产业系统


人仍然是休闲系统的消费对象和主要买单者,只是不同于第一、二产业能带给人最直接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物质需求,休闲产业上升到了人们追求更高层次、也更为复杂和多样的娱乐、放松、寻找心灵和情感寄托的精神需求,在这个层面上,“以人为本”则更需要得到强化,并要真正深入人的内心和精神层面去刺激、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给予这个产业系统必要的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第二,休闲经济诞生于人们对文化休闲生活旺盛的需求之上,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德国哲学家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放在休闲这个概念里,则能理解为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能主宰自己的休闲生活。休闲归根到底是一种生活方式,人要有一种休闲的机制和休闲的系统,人才是休闲系统的关键和核心,一方面休闲经济诞生于人们对于精神及休闲生活旺盛的需求之上,另一方面又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精神需求的不断改变及提升而不断丰富,休闲与人之间是一种双向推动的关系,休闲更加立足于人本身而不断强化和刺激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休闲是一种和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城市形态,依赖于人的创意需求和创造力


中国很多城市用各种方式提出要建设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世界一流城市等等口号,这样的口号同质化,都偏离了城市的本意。同时依靠资源发展壮大的诸多城市在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而面临发展困境的当下,都在积极的寻求城市转型与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发展休闲产业将逐渐成为城市的一种标配。休闲产业也将依托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紧密关联性,能让更多人的人从流水线的工业生产劳动中走进一个充满创意和创造力的智力工作环境中。以创意和创造让未来的城市发展为更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一种更高形态的样本。

第四,休闲的概念起于人,休闲城市的最终受益者也是人


休闲”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在造字的时候,“休”旁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木”,人依靠在树木上,就是“休”。休闲城市这个概念,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休闲城市发展于人们旺盛的休闲文化生活追求,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级形态,而休闲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惠及于人。所以以人为本的城市休闲系统的构建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需要落到实处,让人们不只是活着,而是更好的生活。

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于城市,人们为了更好的活着,而居留于城市”,人离不开城市,城市也离不开人。休闲城市的塑造提供了让人们从劳绩奔波中抽离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构想,未来需要做的是将这种构想落地,让城市真正为人,也让人人为城市。

【未完待续】

本文编辑:张丽君

老勾推荐

回复数字“1”,查看《文化产业如何改变城市》

回复数字“2”,查看《无旅游不传播,无传播不旅游》

回复数字“3”,查看【丁俊杰会客厅】《旅游活动与 旅游传播结合的新模式》

回复数字“4”,查看【丁俊杰会客厅】《新媒体时代 下的旅游与传播》



「丁俊杰」微信公众平台转载须知

署名作者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可添加关注


丁俊杰·江湖人称老勾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

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广告传播研究专家

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研究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日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