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应该知道的不同:菊花和野菊花

2017-08-26 陈姝娴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东晋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您是否知道菊有多种,既有药食两用的佳品,也有需要小心服用的野菊?


中药:菊花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尤其以江浙一带盛产的杭白菊为更甚。菊花茶作为代用茶在茶楼、酒店、超市等广泛使用,居民家里则几乎家家必备。但是,有很多人却并不了解食用菊花或菊花茶的注意事项,更有甚者把野菊花混同于一般菊花饮用,殊不知两者是绝对不能等同视之的。

 

菊花及其种类

 

菊花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晋朝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更是写尽了诗人爱菊、赏菊的无限意境。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有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其花为顶生头状花序,四周的舌状花形大而美丽,中部为黄色筒状花,但花冠的颜色变化极大,除蓝色外,呈黄、白、红、橙、紫及各色混杂。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为主,果实则为瘦果。 


菊花除观赏外,是典型的食药两用植物,我国菊花产区主要有8个,其中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怀菊、济菊、祁菊均以药用为主。从药用价值分析,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橘泉先生在《现代实用中药》分析认为“安徽滁州产者味最清凉,不苦不甘,白菊中以为最良,浙江杭州产次之”。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茶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谓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野菊花及其应用

 

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中有一句诗叫“战地黄花分外香”,其中战地黄花就是指野菊花。野菊花又名路边菊、苦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与菊花相似,只是叶片薄,花小而蕊多,呈类球形,颜色为黄绿色至棕黄色,气芳香,味苦,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而花完全开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气者,则质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茶楼特别是农村地区,人们喜欢用山上及村边自采的野菊花代替菊花食用或做茶饮,其实,这样做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极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菊花和野菊花的区别

野菊花与菊花虽然是同属近缘植物,但二者并非同一种植物,不可混同。它们的区别如下:

 

一是生长环境不同,菊花均系栽培物,因产地不同可分为杭白菊花、贡菊、滁菊、亳菊等,因产地不同而品质差异明显;野菊花为野生,多长于路边、丘陵、荒地、山坡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二是形色差异,菊花呈圆锥形或扁球形,花直径1.5厘米~3厘米,花色多样,有黄色、棕色、白色等;野菊花呈类球形,花直径0.3厘米~1厘米,花色多棕黄色,少量为褐色。

 

三是功效差异,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桑菊饮)、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羚羊钩藤汤)、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杞菊地黄丸)等;野菊花,则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疗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清热解毒之力甚于菊花,它擅长治疗各类疔疮痈肿之疾(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

 

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菊花既是中药,也可以作为普通食品食用,毒副作用极小。而野菊花性苦寒,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食用。《本草衍义补遗》就讲到:“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所以菊花与野菊花无论是在临床应用上,还是日常代茶饮用,都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事实上,卫生部早在2002年就已经明确将菊花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而将野菊花列入了保健食品名单,也就是说菊花可以作为普通食品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般的消费者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放心食用,不会有食品安全危险,而野菊花则只能作为保健食品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只适合特定人群食用。

 


◎野菊花药用举例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野菊花含有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野菊花内脂、苦味素、挥发油、维生素A及维生素B1等。《本草汇言》称其可“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下面介绍几个用野菊花治疗的验方。

 

【方一】治疗痈疽疔肿、丹毒等证,可将野菊花15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与苍耳草10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与蒲公英15克,金银花2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配伍煎汤内服。

 

【方二】治疗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连翘10克配伍煎汤内服。

 

【方三】治疗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等证,可与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等配伍煎汤内服或外用薰眼。

 

【方四】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可适量煎汤外洗。

 

【方五】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可与桑叶12克,山楂10~20克,金银花15克,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代茶饮。

 

菊花的药用及营养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菊花中富含大量的芳香物质(菊油环酮、菊醇、龙脑)、黄酮类化合物、甾体化合物、糖类,还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以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蔬果无法比拟的作用。

 

在药用价值方面,菊花以其清轻平缓的特点而成为散风祛火、益肝补阴之佳品。《本草新编》对此作出了最好的阐述,谓:“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方,间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膏过于大峻,未免大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本草经百种录》则载:“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而《本草便读》也有相似描述:“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曰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从具体功效来说,菊花主要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抗凝血作用、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神经、抗抑郁、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平哮喘等作用,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的情况,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在营养价值方面,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吃法也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但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黄山贡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下面,我为大家推荐几种菊花的食用方法。

 

◎菊花茶

清香宜人的甘菊适合泡茶饮用,苏杭一带产的白菊更是上选。泡饮菊花茶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朵,再用沸水冲泡即可,待水七八成热时,可看到茶水渐渐酿成微黄色。菊花茶香气浓郁,提神醒脑,而且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降压通脉的作用。早起时,用化妆棉蘸菊花茶汁轻敷眼周,还可消除黑眼圈。菊花也适宜与多种花、茶一起泡水饮用。

 

◎菊花酒

菊花用于酿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盛行。菊花酒清凉甘美,是强身益寿佳品。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的功效。

 

【制作】将干菊花去蒂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粮食酒中,一两天后就可以饮用。常饮可活血行气、抗衰老、延年益寿。如果再向酒中加入地黄、当归、枸杞,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有不错的疗效。

 

◎菊花糕

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有清凉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欢。制作菊花糕的方法很多,这里为大家介绍最简单的一种。 

【材料】杭白菊20~30朵,马蹄粉200克,新鲜菊花1朵(切碎),冰糖适量。

【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约10分钟(将菊花用纱布包起来可避免渣的麻烦),当颜色呈现淡黄色即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否则会略带苦味。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调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点,因为加入马蹄粉溶液后会有稀释作用。加入已切碎的新鲜菊花。将马蹄粉以适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15~20分钟,变成完全透明即熟,热食或冷食均可。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干、红绿丝、杏肉等细小果脯块或者铺上柠檬片,更增风味。

 

◎菊花膳

菊花菜是粤菜、淮扬菜里大名鼎鼎的菜肴;在以花卉为名的宴席中,也以菊花宴最为有名。菊花菜肴有“菊花浓汤过桥桂花鱼”、“菊香百花脯”、“菊花竹丝鸡烩五蛇”、“菊露香液鸡”、“秋菊伴春巢”、“荔茸秋菊鸭”、“菊花鲜栗羹”等。

 


根据《补农书》记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菊花是食药两用之上品食材,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注重养生保健的环境下,食用菊花已越来越普遍,但是正因为其食药两用之特性,人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食材、选择合适的食用方法,才能久服有益,食得其所。由于不同的菊花功效不尽相同,所以应根据个人需求和症候来选择食用,尤其是食用野菊花更应谨慎为之。

 


|作者介绍|

陈姝娴,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发表过《鱼肝油与鱼油功效异同辨析》、《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举例》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任脉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督脉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