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课堂】别做孩子最讨厌的那只鸟!



作者:乖宝奶爸

正文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盛传的段子:


有个孩子成绩不好,被家长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家长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这嘲讽的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心理:后悔自己曾因没好好学习,失去了太多选择的机会;没能走出去看看更多外面的世界;没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内心种种的遗憾和不甘!加之现在社会的浮躁攀比成风。


于是!就像上面说的第三种鸟一样,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将来能过的更好。且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如果深度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不难发现所有这一切“为了孩子”的说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深深隐藏在背后的其实是“为了遗憾”、“为了圆梦”、“为了面子”……


孩子早早的就背负起了太多本不属于自己所该承受的东西!活不出自己!家长则是对该关注的漠不关心,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死盯、死抓!


什么是该关注的?孩子本身这个“人”,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对爱和自由的渴望……而也正是这些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商、对爱和尊重的理解;真正影响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欲、求知欲、专注力、自律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什么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没上学前是:要求孩子懂礼貌、打招呼、听话、懂事、有规矩、认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唐诗/英语;上学后是:学习、作业、成绩、各种课外班……




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哭闹的时候,不能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于共情,帮孩子认识、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其如何恰当的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么妥协、哄骗、条件交换,要么暴力压制。孩子就无法学会合理的表达情绪和思考方法,容易变得骄纵、爱讲条件、爱发脾气;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爱和包容,也就不会真正懂得如何去爱和包容。


孩子有情感需求、渴望沟通,不能做到无功利性的陪孩子聊天谈心,共同探讨些孩子感兴趣的、好奇的话题。“看不到”孩子!脑子里想的、眼中看到的、嘴里说的全是自己关心的问题。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失去了连接。孩子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是被关注的,会渐渐失去和父母倾诉、沟通的欲望,同时也就没有懂得关注他人感受的能力,长大后要么觉得聊天是件无聊的事,要么就是当自己聊的时候滔滔不绝,别人说的时候则索然无味,始终想着自己的话题。


爱和自由则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土壤、空气。一个缺乏爱的孩子不仅仅表现于安全感缺失,无法把所有精力都放回到内在自我成长中,会不停的通过各种方式,制造问题来获得关注,讨爱、试探自己是否是被爱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也将无法学会真正的爱。缺乏爱的能力,最终将导致其生命中很难体验到真正的喜悦和幸福感,就如同现在很多成年人一样,在不断的依靠对物欲的追求来为自己制造短暂的快乐,苦苦的追寻着“所谓的”幸福感。




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样重要的还有自由,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请给孩子自由!成长中的孩子会有各种好奇、想象,他们渴望探索、体验和尝试。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会经历许多错误,同时也会发生一些与父母生活习惯冲突的事情。这无疑都在挑战着父母爱的智慧、包容心、耐性及对孩子客观成长规律的认知和理解。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成人总在以“过来人”的身份,以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为名,不断的对孩子纠正、说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我们与其对孩子讲一百遍道理,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自己尝试着感受一次来的更有意义。错了又能怎样?又有哪一个人不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呢?拒绝犯错就是在拒绝成长。


这背后事实上隐藏着的是父母的“怕”和控制欲!怕孩子给自己制造麻烦;总想控制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习惯来做事……


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行为对父母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影响。如:因为孩子的好奇、探索、尝试体验等行为,影响到了家长看电视、上网等生活中的休息娱乐时间,嫌孩子太闹腾、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是很多家长心中最烦恼的问题之一,可如果我们认真去思考要求孩子“听话”这个诉求,真的合理吗?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为了解决家长自己心中的焦虑、烦躁情绪?


当然自由不仅限于这些行为上的更有思想上的,我们是否允许孩子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意见、声音?


一个没有自由的,生活在各种否定、限制,各种不允许中的孩子,他的内心是焦虑、烦躁的,易怒、爱发脾气。他活不出自己,不清楚界限在哪里,更别说发展出各种能力。




所以,唯有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回到孩子本身这个“人”身上,而不是短视的盯着自己所关心的那些问题。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心理情感被关注,爱和自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孩子才无需再为了讨要、验证、争取这些需求而耗费过多的精力,才能真正把全部的精力放回到自己的内在成长中。孩子本身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就是他们不断向外探索世界、求知、学习、成长最大的原动力。而这样孩子的内心是平和的、有力量的,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也是自我驱动的,而不再是受父母和外界的压迫、勉强!


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作业等问题,家长若不受功利性和目的性驱动就不会去强迫孩子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更不会整天逼迫着孩子去学习、写作业,把这些本都是属于孩子的事强揽到自己身上,最后还要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能自觉写作业……


所谓的自觉学习、写作业,这个自觉的养成也是以自由为前提的!一个人如果什么事情连自己做主的权利都没有,如何能感觉到这事与自己有关?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又何来自觉之说?


对于自觉学习、作业这件事,我的理解就是:何时家长能真正的放开手,将权利和责任都归还给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学会自觉。




在做到真正关注孩子,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我们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


孩子从小开始就在每天不断的观察着教养者(父母)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所有的一切,并学习、模仿,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可以说父母的生活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


父母是否有良好的生活规律、起居时间;是否懂得尊重、爱和包容;遇事是抱怨发脾气还是接受现实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是否守承诺、言行一致;日常生活中是安于享乐还是不断自我学习成长……


正是由这些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做出了榜样,构筑了界限!


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真实的映射出我们已知的及自身所未能觉察的一切。


所以,与其说是如何教育好孩子,不如说如何学会自我成长。


这就是我对教育的理解:育儿即育己!


尔东言

从“乖宝奶爸”这个网名上判断,作者应该是一名父亲。文章中处处流露出的也是典型的具有理性思维模式的分析。这位父亲很了不起,一句话点出了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育儿即育己,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绝不是单一的输出和付出的过程,而是自我成长和收获的过程。如果每一位父母,尤其是父亲都能够意识到,我们是伴随着孩子成长并同时不断实践和完善自我的成长,那每一个孩子都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都能迸发出最灿烂的光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