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差异阻碍了农业技术扩散吗?———来自方言距离与农业机械化的证据

本刊编辑部 中国经济问题 2021-09-10


作者:邓鑫、张宽、漆雁斌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中国经济问题》第六期

DOI:10.19365/j.issn1000-4181.2019.06.05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200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实证策略识别了农村文化差异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因果效应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地域间的总体文化差异对农业机械技术扩散没有显著影响,但从上述文化差异中分离出的农村文化差异是制约农业机械技术扩散的显著因素;本文进一步变更技术前沿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上述结论高度稳健;最后交互效应分析发现,加强人力资本培育、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农机服务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都能够有效削弱农村文化差异对技术扩散的阻碍效应。

关键词

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技术进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心声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突出。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扩散差异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性因素。如何有效促进技术扩散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解释技术扩散。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中华璀璨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的传承促使中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聚落。各地区间的方言差异度,集中反映出地域文化之间的异同。语言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认同的载体,方言距离能够有力地表征不同群体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信任缺失、隔阂、歧视、偏见等问题。尤其是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间的农村文化差异更为明显,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阻碍农业技术在地区间的扩散。本文创新性地以农业人口为权重,从地区间的总体方言距离中分离出农村方言距离作为农村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以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大省江苏作为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扩散前沿,测度出各省两两之间的农村相对方言距离和农业技术差距,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国大陆27个省(自治区)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多种实证策略识别了农村文化差异与农业技术扩散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调节效应。

       实证研究发现,农村相对方言距离对农业技术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总体方言距离对农业技术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从总体文化差异中析出的农村文化差异是阻碍农业技术扩散的根源性因素;以技术应用前沿代替技术扩散前沿分析发现,相对方言距离系数并不显著,表明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具有点对点的路径依赖,也表明了仅与技术扩散前沿的文化差异越小技术扩散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当我们引入基础类、经济发展类控制变量与控制时间效应,并改用空间计量方法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基于上述结论,如果一个地区与技术扩散前沿的文化差异越大,本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应该越低,本文重新构建相关变量证实了上述逻辑推论。更进一步,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文化差异对技术扩散的阻碍效应是可以减弱的,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均有利于削弱农村文化差异的阻碍效应。

       从农村文化差异方面入手,深度地讨论影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根本因素,有利丰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论。于现实意义而言,本文发现了削弱农村文化差异阻碍农业技术扩散的实现方式,倾斜资源升级农村地区教育队伍、加快建立城乡劳动力对流机制、提高农产品对外贸易度有利于加强各地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从外省甚至国外直接引进新的农业技术,降低对国内技术扩散前沿的依赖,更利于促进整体地农业技术创新。坚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推进自我创新体系形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能从根本上实现对技术前沿的赶超,政府应当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创业体系和不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农业产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契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农业产业兴旺发展,为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营造良好氛围。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促进本土农机作业市场发育,实现对农业技术扩散前沿的技术承接。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