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回顾 | 你来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站“学堂”吗

B站公开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在2020年上半年,我们都以线上的方式居家学习。独自奋战的日子也许有些孤单,而大学采取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予以陪伴。


自2020年2月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副校长罗智泉教授、朱世平教授,协理副校长顾阳教授以及学院、研究院的老师轮番上阵,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


无论是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授,抑或是人生经验的恳切分享,相信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都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跟随博文君的步伐,

一起来看看大学B站学堂的部分直播回放吧!






徐扬生教授谈学习与读书心得


徐扬生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以及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他早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多年,2013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连续两日的直播中,徐教授分享了自己求学、授业多年来累积的有关学习与读书的心得。他建议同学们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学会做好规划与取舍。要勇于挑战自己,坚持每天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东西。


徐教授希望,同学们在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有独特稀缺竞争力的人,成为有较强抗压能力的人,成为拥有更高追求的人。他认为,一个人在竞争中被比较的,不是他具有的能力,而是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思想也要紧跟世界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学习与接受新的事物。


谈及成功,徐扬生教授认为,成功与名校、家庭无关,靠的是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个性与直面现实、实事求是的勇气。在直播中,他给出了成大事者的四点注意事项:不要把赚钱放在首位、不要选择安逸、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低。


关于阅读,港中大(深圳)徐扬生教授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明理和养心。徐校长在直播中着重向大家推荐了九本好书——《晚学盲言》《霍乱时期的爱情》《凡•高自述》《邓小平时代》《未来简史》《这个世界会好吗》《流沙河诗存》《猎人笔记》以及《天下棋峙》,鼓励同学们坚持阅读。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谈谈读书与人生:BV1E7411J7VP

谈谈大学生活:BV1h7411n7JN




罗智泉教授讲解大数据中的数学问题


副校长罗智泉教授是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他还是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他于1984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于198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加入港中大(深圳)前,罗智泉教授先后担任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国家科研讲席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等。


罗智泉教授曾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通信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主席,以及《 IEEE信号处理》《运筹学数学》《管理科学》《数学规划》等国际著名杂志的编委。罗教授还长期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咨询。


如何用向量表示声音信号?线性代数如何应用于图片处理?大数据技术如何解决语音降噪?在直播中,罗教授通过具体例子一一作出解答。


☆点击下方链接,浏览回顾

直播回顾 | 罗智泉教授讲解大数据中的数学问题





朱世平教授谈生命与幸福鸡汤


朱世平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是深圳市杰出人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FCAE)、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FRSC)、加拿大化学联合会会士(FCIC)和加拿大工程联合会会士(FEIC),曾获加拿大化学联合会“大分子科学与工程奖”(MSEA)、 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最高奖R. S. Jane纪念奖、麦克马斯特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最高荣誉称号。


朱教授在直播中使用了简单的理工语言——数学,来描述复杂的人生,与大家分享他总结的有关生命和幸福的定理、定律及推论。他认为,生命是积分,是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累积;幸福是微分,是生命曲线的导数。在他看来,生命的函数不是一条平稳光滑的曲线,而是充满了上上下下的起伏,有得有失。生命内容丰富的程度与幸福感不一定是成正比,一直往上走,生命曲线才能拥有幸福的正斜率。


基于“幸福是相对的”这一结论,朱世平教授也分享了如何获得幸福的见解。一是跟自己比,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二是跟别人比,学会寻找自己幸福的参考点,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他建议同学们要利用好暑假,除了上暑课学习,也可以转换视野,参与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回报培养我们的社区及社会。


在弹幕互动问答环节,朱世平教授妙语连珠,金句频出。短短的半小时内,朱教授既从长辈的角度亲切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给同学们提供参考的案例,也从副校长的角度解答了有关大学校园的问题,为同学们的学业发展和在校生活解答疑惑。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R741137AD




朱世平教授讲理工那些事儿




在朱世平教授的第二次直播中,他以“理工那些事儿”为主题,分享了他在理工专业执教多年的经历,向同学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理工地图”。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KT4y137x1




顾阳教授谈语言与时间


协理副校长顾阳教授是我校学勤书院院长。她先后于1991年和1992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随后,她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理论语言学、句法学、形态学、词汇语义学、比较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顾阳教授着重研究英语、汉语、汉-藏语等语言语法体系的共性与个性。顾教授是美国语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终身会员、香港语言学会终身会员。


顾教授在直播中从专业的角度详细讲解了时间的语言表达。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AQ4y1N7zq



张博辉教授:由卫星遥感

据获取信息帮助投资决策


张博辉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国际金融中心副主任。


张教授开展多个方向的研究,包括金融科技、媒体、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包括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等。


张教授围绕“如何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金融市场现状”这一问题进行讲解。张教授认为,卫星遥感数据可帮助投资者在公开信息和非完全公开信息之外,获取一些通常无法获取的数据,做出可能更正确的投资决策。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U64y1M7XK



张劲帆教授漫谈经济学


张劲帆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他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助理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高级访问学者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高级访问学者。


张劲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市场、资产定价、中国经济和金融科技。他在国内外顶级金融学术期刊如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以及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发表多篇论文。其研究成果获得2011美国西部金融年会最佳资产定价论文奖。


直播课中,张教授从经济学研究对象、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企业的行为等方面与同学们讲解了经济学的有关内容。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M7411c7we



叶帅教授谈个人投资


叶帅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以及市场微观结构。叶教授目前主要为本科生主讲金融市场管理等课程。


叶帅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衡量一个事件对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他对个人投资的建议。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z7411w749



王健教授谈理性的非理性金融


王健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中心主任。王健教授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硕士、博士。他还是前美联储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以及中国金融40人(青年)成员。他曾出版《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在直播中,王健教授以金融市场为例,介绍了如何判断市场是否有效、现实中造成市场失灵的依据、如何用政策纠正市场失灵和政策自身可能引发的问题。他以此为背景向同学们强调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性。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iE411T7tP





王沁博士解读疫情中的伦理学



王沁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他教授的课程包括“与人文对话”“与自然对话”“知识论”“悖论”“生物医药伦理学”“生与死”“伦理难题”“逻辑学”“哲学导论”。他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哲学讲师,并先后赴复旦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访学。王沁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元伦理学和认识论。他的论文发表在Lodz Papers in Pragmatics、《中外医学哲学》等期刊和世界哲学大会、爱尔兰哲学学会等会议。


王沁博士紧扣当下抗疫的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伦理学的角度理解政府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采取的限制个人自由的措施。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z7411o7EW




蔡一帆博士谈科技与社会:

以新冠疫情为例


蔡一帆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她主讲的课程包括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等。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领域包括环境与可持续研究以及发展研究。


在直播中,蔡一帆博士借助批判理论诸观点,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带大家重新审视了科技和社会的关系。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r7411o7iX




陈山泉博士教你如何健康饮食


陈山泉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负责教授“食品安全”和“营养与健康生活”等本科生课程。她曾任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研究中心荣誉副研究员以及香港食品科技协会的食物安全主任及学界统筹秘书。陈山泉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安全和营养。她曾接受美国FDA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培训,作为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负责佛山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风险分析体系的规划,并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教材的编写。


在直播中,陈山泉博士以健康与饮食的重要关系切入,详细地讲解了健康饮食的标准和具体的饮食建议,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习惯。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17411o7Aw




余鹏博士解读方言与中国文化


余鹏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他曾担任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山大学博士后。余鹏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方言音韵学,有比较丰富的方言调查经验。他曾主持国家语言保护工程子课题广东汉语方言·阳山,在《语言科学》《语言学论丛》(即出)以及《语言研究集刊》(已录用)上发表了论文。


在直播中,余博士针对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从形成、文化内涵、底层词、忌讳词与吉祥词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通过大量的方言实例,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方言与文化的古朴传统之美。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u7411U745




王凯希博士谈语言及其代际特征


王凯希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王凯希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与性别研究。她的发表作品可见于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Gender and Language等。


王凯希博士从 “90后”能否有自己的语言这个问题出发,带领同学们走近社会语言学,去探究语言与身份的关系。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g7411U7Z4




白宗让博士就《黄帝内经》

论长寿养生之道


白宗让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曾任中央财经大学讲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项目研究员。白宗让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哲学、比较哲学、世界文明,出版专著《原始儒学中庸智慧之整全性解读》和《走上神坛的莎士比亚》。他在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在直播中,白宗让博士从道、德、神、气、形五个层面展开,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养生的理论,再从情绪、起居、饮食、预防四个方面梳理了《内经》中关于技术养生的内容。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37411U7NG





姚瑶博士浅谈跨文化沟通


姚瑶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学术英文讲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英语教学和商务通用语(英语)。除在SSCI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姚瑶的研究成果还获得2019年美国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


姚瑶博士在本次直播课上分享了跨文化沟通的相关内容。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G7411U7oK




邓扬舟博士谈《逍遥游》

背后的人生哲理


邓扬舟博士是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通识教育部主任。


在直播中, 邓博士由庄子哲学出发,联系球王梅西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向大家阐明了人生之路,要顺着天然纯真的样子走下去,不要被规则、尺度、人设所束缚。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pK411N7Sh




欧海洋博士谈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


欧海洋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讲师。他是法国南特大学社会学专业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他主讲的课程包括“与人文对话”、“中国体育史”、“社会、发展与不平等”。


在直播课中,欧博士从“通识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出发,通过探讨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深刻分析了通识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影响。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mf4y1S7ez





黄宪达教授解读神奇的交叉

——计算科学与生命科学: 以新冠为例


黄宪达教授现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学助理院长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他于2003年获得台湾中央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博士学位。他曾任职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系主任及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台湾生物资讯学会理事长等。黄宪达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生物、生物信息、基因体学、宏观基因组学、智能生物医药科技(药物设计、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生物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等领域。


在黄教授的直播课中,他以新冠为例,向我们解读了计算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XT4y1g7qT





杜洋教授谈人体免疫系统如何抗战病毒


杜洋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责任研究员。他于2011年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师从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深造,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杜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若干重要药物靶点的GPCR为对象,从事其与下游信号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功能和药物发现工作。迄今,他已发表50多篇高质量SCI论文,包括在CellNatureJACSNature CommunChem. Sci.等国际顶级期刊报道的一系列科研成果。


杜教授把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抗战喻为一场“没有硝烟的微观战争”,紧扣全球抗疫的时代主题,向我们详细解读了其中的奥秘。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D7411o7tZ



本周五借,下周一还,预计要录接近3个小时的剧~

李世鹏院士、黄宪达教授、成生辉博士论人工智能与疫情的二三事



李世鹏院士是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IEEE Fellow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黄宪达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学助理院长、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成生辉博士是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研究科学家、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以及Dagoo平台创始人。


李世鹏院士从人工智能的专业领域角度,分享了他对信息技术在疫情特殊时期的运用的见解与思考。




黄宪达教授在直播中介绍了如何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地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技术与基因检测技术。针对治疗药物的研发,以小分子药物、抗体、与中草药为药物数据库,展示人工智能为加速药物开发的关键因素。




成生辉博士讲解了如何借助可视化技术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疫情进行分析,更加直观地帮助大家理解和摸清新冠病毒的传播过程,以便更好地应对疫情。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E7411U788




丁宁博士谈向自然学

习的机器人设计与实践


丁宁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特种机器人中心主任。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研究方向为特种机器人与计算机视觉。他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课题1项、国自然基金课题2项、住建部课题1项、香港ITF课题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1项,参与863子课题3项及973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国际会议与期刊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及国际专利1项,主导编制并发布特种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4项。


在直播中,丁宁博士向我们介绍了机器人的设计灵感与相关实践是如何取资于大自然的。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直播回顾:BV1mt4y127yA




//END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整理、排版:黄舒旎(2019级经管学院、祥波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