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嘉宾经典问答︱写作,应该是一种有方法的乐趣

何青蔚 Eurasia全人教育 2022-08-02

你是否是写作畏难症患者?

看见论文、总结、汇报就瑟瑟发抖、无从下手?

仰天长叹:写作简直比打怪还难!

甚至,最近一次认真写作还是高考写作文的时候。

其实,写作从来就没有那么难!

看看大咖们是怎么解决写作难题的!


5月6日,2020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系列在线论坛第二场写作能力专场来自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欧阳晓莉老师、香港中文大学巢立仁老师及西安欧亚学院卢卓元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并针对写作兴趣及策略方面的问题为线上听众答疑解惑。


写作是需要乐趣的!


解读嘉宾



问:面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如何爱上写作,乐在其中?


巢立仁:这个问题非常有趣。通常我们写作第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一定是不好的。所以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写作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事情,写作先要从自己开始,让自己觉得好看,觉得有意思,肯定自己写的东西。

第二非常重要问题是我们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没有深入的见解。其实是因为我们在写的时候对事情没有好奇心,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个问题,想知道更多的事情,我们在想知道更多的过程中,将看到东西写下来,这样才能好好的锻炼写作和思维。


问:2019年卢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了第二届复旦大学“卿云杯”通识论文写作大赛,那在比赛中如何提高写作乐趣?


卢卓元:我们参加比赛的初衷不是为了获奖,我们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可能性。在比赛过程中,老师们也发现学生非常认真,由一开始完全不会,然后到可以跟老师讨论,从主题的选题,到素材收集到文章结构等,这个过程学生成长得非常的快,

我问他们,你经过这场训练,觉得自己有没有收获?他们说,老师我收获简直太大了。这也是欧亚提倡的应用型,所以我希望经过实地的训练,我们不能光停留在理论,而非常厉害的一个文章,对于自己来讲是一个纪念。


大咖们用的写作策略是什么?


解读嘉宾




问:职场很多年的人几乎很少有人有写作的习惯,所以很多人的思考能力也有问题。但思考能力强的人在职场几乎都占据了更重要的岗位,而写作是比较费脑子的事情,无论是学生还是踏上工作岗位的人,如何培养一个人的写作习惯?


巢立仁:我刚刚念大学的时候已经是30多年前,我的老师就提议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求我们一定要看书,每看一本书都写一点感想,不用是非常连贯的,不是一篇文章,可能是几句,但是每本书都写。之后很重要,就是写了一段时间非常随意的写作之后,就看看它们之间有没有关联?每一个感想会不会有一些观点。看了可能10多本书之后,老师都会要求同学写一个文章,告诉我,之前你看到的东西,你最主要想提到的是什么?

我发现这个比较容易,特别是一开始工作之后,我觉得很难要求交一个读书报告给你以前的老师,可要求你养成一个习惯,每看到一个有趣的内容,你得写感想,不一定是非常之理性的,可能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问题,先养成写的习惯,再把它关联起来,变成一个比较深入的反省。你会发现以前可能你没有发现的问题,你发现其实你自己是怎么去想一个问题的?我希望这个方法是对大家来说比较有用。


问:写作有哪些比较实用的策略可以参考呢?


欧阳晓莉我在纽约时报记者PatriciaT.O’Conner的《wordsfail me》中学到的策略可以大家分享。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5000字的论文,你就规定自己每天要写1000字。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不一样,写作策略不一样,但是这招对我很有用。第一遍我可能想到哪就写到哪儿,先写满,只要你白纸黑字的写出来了,都会有用。

然后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润色、修改、完善,要提前开始,不能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我就按照这个计划完成了我的论文。

第2个策略和跨出舒适区有关,我刚在复旦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写作也有畏难情绪,美国博士教育其实并不鼓励你在读书阶段有特别多的发表,所以我博士阶段其实只写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但是我的很多同事,他们在博士阶段就开始有非常好的期刊论文发表了,所以我其实也很焦虑。

但是回首这几年,我觉得我的收获是什么?就是要勇于挑战自己,如果你大论文写不了的时候写小论文,小论文写不了的时候写综述,所以我这几年断断续续的在尝试不同的写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写作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 更多嘉宾精彩发言可扫以下二维码进行回看 ▼







供稿/供图 | 人文中心 何青蔚排版 | 彭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