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民族都要有个哭的地方

2017-10-31 以色列计划

 关注点击上方关注”以色列计划”✡全面深入认识以色列!勿错过精彩内容~

我四年前走完奥斯曼帝国遗土——土耳其的大半个国土……


三年前,我行走在东非大裂谷最肥硕的中段——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如果说这里孕育并产生了人类的共同祖先——那个著名的“非洲奶奶”,那这裂谷就应是人类诞生的产道口,与其把它称之为 “大地上最大的伤疤”、还不如称之为“地球妈妈身上美丽的阴唇”……


去年,我又沿着巴尔干半岛尼落瓦和玛里查河谷伸展的“君士坦丁堡大道”一路由北往南,从布达佩斯、卢布尔雅那、萨格勒布、斯普利特、莫斯塔尔、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尼什,直到索菲亚,假如再顺路往南就可以直奔伊斯坦布尔了。这里曾号称是“欧洲的火药桶”,沿途满目是一层层罗马帝国、拜占庭、奥斯曼、哈布斯堡王朝……西去东来、循环往复的社会遗迹,以及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堆积。


在这之后,去以色列就成了我下一个行走的必然选择……


整个东非大裂谷最北端,沿着红海、死海、约旦河、加利利海……从广义上说来,一直断断续续延伸到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的伊斯肯德仑港。如果把东非大裂谷比喻为“地球妈妈身上美丽的阴唇”,那以色列所处的地区就明显地成了“地球妈妈身上最敏感的阴蒂”。


复杂、敏感、动荡、一触即发……这些都是一提到以色列就给全人类带来的印象。


复杂,不仅仅表现在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而且还因为在这块土地上先后生存过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声称自己是本地的主人、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和信奉犹太教的成为世敌、因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和天主教和东正教等等教派的长期争执……使这里成为地球妈妈交感神经的集聚点。地球妈妈产下的人类,就因为头脑里的那份信仰,而这G点触动着全世界各色人等的敏感神经、抽搐着在这块小小的弹丸之地搅出了一锅地缘政治的糊粥。


哪怕是如我们这样离开此地万里之遥的“天朝”政府,也因为政治需要,往这里插进了捣糨糊的搅棒,使得所有中国人对这块地域历史和现状的理解更加如堕五里雾中。


行前,旅伴从百度搜索出的百科介绍和地图,突然发现这是相互矛盾和重合的地域:


“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巴勒斯坦国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


所有的地图展现的是同样的地域,标的却分别是以色列地图和巴勒斯坦地图。耶路撒冷,在这张图上是巴勒斯坦的首都;在那张图上是以色列首都。


一个根据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分治决议而在1948年建国、得到全世界各国承认是主权国家并被联合国接纳为正式成员国;一个是当年不承认联大分治决议长期武装抗争、直到1988年才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开始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定、提出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双方协议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至今仍未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


究竟哪个才算是现代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究竟是哪个占领哪个?


但当我们沿着当年“阿拉伯的劳伦斯”打通英军从西奈半岛插入奥斯曼帝国腹背的军事要地、红海小镇阿喀巴,过境进入以色列的边境小镇阿伦特,见到我们在以色列的地陪导游后,这复杂就被她的第一句话破解了。


毕业于海法大学犹太历史文化专业硕士、精通希伯来语的苏州姑娘,见面就给我们一张以色列地图,告诉我们:这地图边境之内的都是以色列国土、甚至包括戈兰高地,因为在以色列人看来,这些都是在以色列的实际而有效的主权控制之下的国土。只是在整个以色列国土之内有16个互不接壤的巴勒斯坦自治省,如加沙、伯利恒、拉姆安拉、杰里科等。在这其中因为自治程度不同而分为三种,当地称之为A区、B区和C区。A区实行的是巴勒斯坦的自治法律、由巴勒斯坦人实施行政管理;B区实行的是以色列的法律、由巴勒斯坦人实施行政管理;C区实行的是以色列的法律、由以色列人实施行政管理。在以色列生活的主要是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因为巴以长期存在的敌对,在各个自治区域边界建立的各种形式的隔离墙或设施,尤其在A区边界树立了明显的警告告示:不建议犹太人和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进入该区域,如果擅自进入引发后果,以色列政府不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进入以色列的第一夜住在位于约旦河西岸、死海西北约10公里的耶律哥,这里就是巴勒斯坦自治A区,导游告诫我们晚上别一个人出去。当晚国内的好友在微信上问,你们在巴勒斯坦安全吗?我对此只能这么回答:


其实,国人都被政府长期洗脑了,包括地图和地域政治概念。从实际控制来说,整个以色列是一个国家,巴勒斯坦只是其中分散的16个自治区。我们在国内局域网所百度到的所有以色列地图和导游给我们的以色列地图有很大不同。我们住的洲际酒店就是地处巴勒斯坦完全自治的A区耶利哥城。这里飘扬的是巴勒斯坦旗帜。只要不离开酒店很远,安全没有问题。其实身处所在的安全感和远观的安全感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以色列应该说整体安全感远高于其它地区……


套用“天朝”可以理解的政治语言,所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复杂关系,在这个地域的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就像是中国国土和其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哈,尽管不十分恰当,但这一下不就简单明了多了?


要说复杂和敏感,更明显的例子就是哭墙。


哭墙并非残墙,而是一个建筑群的一部分。只是这墙所在的地方是犹太人为存放保存着摩西十戒石板的约柜而建的“第一圣殿”遗址。


公元前11世纪,大卫王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后,大卫儿子所罗门于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继承王位,在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


公元前586年,入侵以色列的巴比伦人将“第一圣殿”付之一炬,数万犹太人被虏,沦为“巴比伦之囚”。半个世纪后的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犹太人遂向波斯统治者提出在耶路撒冷重建自己宗教圣殿的请求。波斯王居鲁士爽快地答应了犹太人的请求,颁布赦令允许“巴比伦之囚”回到故乡并重建他们的宗教圣殿。于是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平定以色列人第二次反抗罗马的革命,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这一地区,分散于万国之中。


直到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第二圣殿的西墙残垣来,为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哭泣祷告,“哭墙”由此而名。


7世纪时,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人占据圣地,在犹太教圣殿原址上修建了岩石(也称圆顶、金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其所在的圣殿山也同时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所以,所谓哭墙其实是圣殿山上一大群建筑中的一部分护墙,犹太人只拥有这墙体的西面部分,高约20公尺、长50公尺。


历史在这墙体上堆积、显现着它的演化过程: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即第一圣殿)的台基。整个墙体的上方,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哭墙墙体所属的其余部分、甚至是这墙的另一面,其实是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这一建筑群的一个部分,而这些被联合国决议永远归属于穆斯林。


尽管如此,散布在全世界的所有犹太人仍把墙的这一面视作自己灵魂寄托的圣殿。


在伊斯兰教兴起的初期,犹太人尚被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位置在威尔逊拱门以北,西墙隧道之内(即现在的哭墙男性祷告区域的最北端拱门之内的隧道)。13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20世纪。


1948—1967年间,整个约旦河西岸,包括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和哭墙都归约旦控制,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整整19年,犹太人无法前往自己心灵的圣殿一哭。1967年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得以控制整个耶路撒冷老城,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复哭墙,这是2000多年来,哭墙首次处于以色列控制之下,犹太人这才有可能自由地来此为祖国的复兴和民族的生聚而一哭。


有朋友从以色列回来写下了这样两句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是提前写好的,没有一个国家亡国2500年后还能再建国的……


当我从哭墙中走出,看着这一面属于犹太人的半截墙体被阳光涂抹成一片金黄、看到围栏外刚从哭墙里做完祈祷的年青以色列男女士兵,一脸灿烂地争着和我们合影,我心头不断回旋着只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民族,如果连哭的地方都没有的话,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本文发表于2015年)

猜你喜欢

Ototo Design | 来自以色列的呆萌设计

DIY美食 | 自制以色列软糖

苹果用户请用以上二维码赞赏

我们感激您的每一份支持!

以色列计划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盈利机构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投稿:tg@israelplan.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