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是困难户,还是关系户?

燕梳楼 燕梳楼 2021-02-21


作者丨燕梳楼

 


过年比翻书还快。


疫情还没过去,春节又将来临。


按惯例,年前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体现咱们的优越性。


但这么好的政策,总有一些地方念念就歪了,每年都有翻车现象。


比如今年,就轮到某海滨城市了。


街道办领导带着米面,带着粮油,带上记者,来到一户“困难户”家里慰问,然后拍照留念,配上文字,发在了街道办的官方公号上。



本来这也就是个正常的工作报道,但总有刁民想害朕,拿着放大镜来找茬。


然后有人就发现,咦,右上角还有两瓶茅台,一瓶五粮液。这算哪门子困难户?


于是,这事就这么传播开来了,然后越传越广,大家心里就很不平衡,毕竟茅台都涨到3000多块钱一瓶了,再困难能困难到哪去?


街道办一看了不得,赶紧删了原文出来灭火,紧急声明称:


就几个空瓶子嘛,是几年前老人参加亲戚家酒宴时,觉得好看带回来的。


巴拉巴拉解释一番,然后一声告辞就想闪人。


但这届网友可不好对付,继续追问:


哪个亲戚这么高调,这么牛逼,随便吃个宴席都上茅台?


是哪个大老板还是哪个位高权重的权贵人家?经得起查吗?要不要顺藤摸瓜查下去?


按下葫芦浮起瓢,大家继续来找茬。


可谓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一个卧槽接着一个卧槽。


客厅里有一台大液晶电视,旁边一盆品相不低的兰花,下边还有一盒1000多块钱台湾冻顶乌龙茶。


再放大点看,有疑似葛根粉瓶子,疑似康巴斯钟表,疑似健身用的瑜伽滚轴,疑似带温度显示的温度计。中产家庭标配全都有呀。


再看家里的装修,整洁的地板,定制的衣柜,镂艺的灯具,明亮的采光,小是小了点,但不能说人没品位。



讲究,绝对讲究。


这些,该不会都是捡来的吧。


当地媒体坐不住了,纷纷出来解释。


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向却跑偏了。公众并非不相信那就是空瓶子,而是拿老人家当挡箭牌就不对了。


不信你看这标题:

还有这个

我觉得,这样就有点不厚道了。


我们挑错可不是为了挑老人的错,错的也不是这户“困难户”,捡来的也罢,自己买的也罢,按当地媒体声嘶力竭所说,谁还没点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明明公众挑的是相关职能部门的错,这样的“困难户”你们是怎么“挑”出来的?依据什么标准?“困难”在什么地方?


到底是“困难户”还是“关系户”?


面对公众质疑,急急把老人推到台前,然后各种情感绑架,好像是公众揪着老人不放,跟你啥关系没有一样,这样的小聪明耍不得。


人是你挑的,标准是你定的,照片是你拍的,怎么最后成了被“困难户”的错?


同样在这个城市,2个月前的一对困难母女,居无定所,最后在高架桥下搭起了帐篷。



这位善良的母亲,身患心脏病,失业一年多,在欠下了8个月的房租后,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女儿把“家”安在了大桥下。


因为没有电,晚上女儿只能打着手电筒写作业。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当地给予了紧急救助。


如果是帮扶这样的困难户,公众又怎么会有意见?


精准帮扶,首先需要精准识别。


而不是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比纳税人还能得瑟的“关系户”上。


这才是大家所质疑和痛恨的。


故事说完了,最后说点感慨吧。


一张图片,暴露出太多信息。


一再解释,一再翻车。


早知如此,又何必急着解释?


赶紧自查自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好吗?


非要越描越黑,死不认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又怎么指望老百姓相信?


不管这背后是否有其它隐情,至少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


别怪公众拿着放大镜挑刺儿,关键是你腚上有没有屎。


名酒名茶面前,惟有真相才能经得起质疑。


不要群众一质疑,你就着急上火,甚至像“草包支书”那样动用公权力。


然后一拍惊堂木,厉喝一声:


大胆刁民,竟敢诬陷本官!


可惜现在的老百姓,


已不是百年前的老百姓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下方留言。


- End - 

   只为苍生说人话!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欢迎添加微信进入作者私秘圈

(微信YSL20201720)



目前100000+人已加入燕梳楼

       

       




点个“在看”    给更多人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