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下来的这一仗,只能我们自己打!

燕梳楼 燕梳楼 2022-12-26

作者 | 燕梳楼



先讲个笑话。


上海一哥们开着导航去核酸,结果误入方舱。


然后防疫人员把他拦下了,来都来了,哪能随便让你走?


然后以这里是病毒区为由,把这哥们留下隔离了5天,收不收费我不知道,但这哥们估计大腿都拍肿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起真实事件。这样魔幻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上演。上午还看到一段视频,一名只穿着内衣的女子在酒店被几名大白踹开房门拉走隔离。


这些本不该出现在法治社会的事情,在以前看起来根本就是不可思议,但在疫情防控的大棒之下,有些基层的防疫动作已经严重变形且扭曲,引发了群众极度不满。


这也是我坚持关注疫情,并呼吁科学防疫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防疫至上的权力任性不受控制,那必然是一场灾难。


好在,国家看到了这些暗流涌动的隐患,并结合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情况,适时作出了优化安排,广州由此打响了优化防控第一枪,一时之间各地风起云涌。


继北京、天津、重庆之后,上海昨天下午也宣布放开,至此四个直辖市全面打开了科学防疫的天花板,石家庄、昆明、南宁、哈尔滨、郑州、武汉等城市纷纷跟进。


就在昨晚,山东和浙江更是放出大招,今天江西也紧紧跟上,上海一看力度不够,然后又打了个补丁。不仅公共场所不查核酸码了,更是连场所码都免了,也不再强制落地检。


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重塑防疫逻辑。


从最近不断释放的信号来看,上面调子已经很明显,就是默许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优化调整,至于尺度,大家自行把握。


所以我们就看到,多地在跟进过程中,先是尝试取消全员核酸,接着又取消公共交通及公共场所查验核酸码,但核酸检测仍是部分人的刚需,这其实是一个半放开的状态。


也就是说,虽然各地捷报频传,但并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彻底躺平,而是更科学更精准,换句话说,是更加人性化了,无论是解散方舱还是居家隔离,都是人性化的标志。


即使如此,所引发的舆论震动仍然不可想象。从读者反馈来看大部分是支持的,欢欣鼓舞的,因为疫情很多家庭已经快到了破产边缘,而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少,甚至有人想以此诋毁我们此前三年所取得的抗疫成果。

一方面这些人受到某些自媒体的蛊惑,认为这是一场生物战争,是故意放毒,一方面是基于对变异后的新冠认知不足,固执地认为新冠有200种后遗症,甚至会让丁丁变短。


我觉得这部分读者多数是旱涝保收的那一类。他们更像堂诘诃德被假想的敌人所包围,不相信科学却相信阴谋论,完全忽略了国家意志与国家智慧在其中的导向作用,甚至觉得比国家还高明。


无论是此前的严防死守还是目前的有序放开,实际上从国家角度都是做过无数次路演和权衡的,是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反过来说,时代也不会为了某个人的意志而停滞不前。


也有部分读者认为,现在不是放开的好时机,过了这个冬天可能更好。我赞同这个说法,但未免理想化。首先现在的病毒也不是2020年前的病毒,已经进化到95%以上无症状了,换句话说,病毒都已经放过人类了。


其次,如果防能得住,广州、重庆、北京这些疫情重灾区不可能选择在日增大几千的情况下不紧反松,显然决策者有着更充分的研判,边防边放也是不得己而为之。我们要理解国家的苦衷,在这个时候尤其要和国家保持一致。


为了这场疫情,国家已经保护了我们三年,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后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所谓的“每个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既然我们感恩国家,也相信国家,那么这个时候我真诚希望能少一点杂音,多一些理解,因为疫情国家已经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崩塌,我们必须要和新冠作个了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


可以想见的是,这个逐步放开的过程,可能也是感染率大幅抬升的过程。即使是40%的群体感染率,我们也无法保证可以幸免。正如老胡所说,我们必须要有被感染的思想准备,并且和年轻人一起迈过这道坎。


当然,这其中的重点人群是老年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首先得声明,每一个个体命运都应该被尊重,国家也不是一定要老年群体作为代价,而是想方设法的以时间换空间,并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努力构建老年群体的防疫屏障。


至于放开后到底有多可怕,这两天的保定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很多读者在我昨天发文后,告诉我保定的情况不乐观。数据上没有1例新增,实际上却是整片整片的感染,发烧,网络上流传了很多抱怨的截图。


老胡为此采访了保定的3名当事人,就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发热病人中,很多都是通过抗原测试结果,并且居家隔离治疗,并没有出现医疗挤兑情况。


我也向一名保定读者进行了求证。他是一名拥有几百名工人的企业负责人,我觉得他的意见更具代表性。


他说,他身边的亲人有4成有发烧症状,工人中差不多3成以上在发烧或发烧结束,大部分经过一周时间都转阴返岗了,没有去医院,但开始时买不到药是真的。


至于为什么突然保定的话题这么热,他也不知道,问了当地一些负责防疫的领导,也表示有点蹊跷。


不排除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不想让疫情就这么结束,他们还想着借疫情大发国难财,不测核酸了,不搞封控了,他们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我理解保定现在的情况是,因为不检核酸了,所以新增病例无法反映出来,而实际存存在大量感染情况,大家基本上不选择去医院,而是在家自我隔离治疗,大部分一周后可自行痊愈,和此前医生所说的“当感冒治”基本一致。


但之所以存在一些抱怨的声音,主要还是来自于初期的药品供应不足,结果是医院没挤兑,但药店挤兑了。后来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大家情绪也就稳定了。


这也在提醒我们:


第一, 做好家庭药物储备很重要;

第二, 各大城市应保证药源充足。


那么,“居家小药箱”要准备哪些药物呢?北京也贴心的开出了“药方”:霍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


关于感染后7天后的感受,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总结了一份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同样在广州,此前荔湾区方舱医院选择公开信的方式,消除公众恐慌情绪:


“该病毒虽然传染性强,但是致病力低,感染后出现轻微咳嗽、低烧、咽痛或者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大约七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当然也不建议乱吃药”。


昨天,广州白云还制作下发了 “防疫明白卡”,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不必焦虑,宜居家,多休息,多喝水,尽量避免外出就医奔波。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进行自测。


这些其实都在告诉我们,新冠已经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今天早上一条热搜显示,已经有专家表示,新冠新冠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当前各地不断放开的防控措施,也正体现出乙类管理的特征。


专家表示,从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特征来看,很多地方显示超95%以上的感染者为无症状和轻症,重症,包括重型和危重型的占比不到0.1%。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按照甲类管理显然不符合科学,所以,新冠回归乙类管理甚至降级为丙类,都将成为可能。


如果接下来防控管理方式能从甲类管理回归乙类甚至丙类管理,那么就意味着现行的防疫策略还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比如说彻底告别拉网式核酸,取消阳性集中隔离等等。将大量的医疗资源从方舱医院中释放出来,回归到正常的诊疗中。


显然,有的省市已经在行动。浙江在昨天放出大招后,称已经制定了新冠分级诊疗方案。新冠感染者将到定点医院诊治,危重症患者将有相应的重症监护室。


还有20多天,就是2023年了,但有很多公司很多店铺以及很多人,他们没有能够撑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永远倒在了2022。


大疫三年,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也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


这三年,国家把我们保护的很好。但接下来的这一仗必须要我们自己打了。


国家不可能管我们一辈子,真正的全民战疫才刚刚开始。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支持,谢谢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15261438737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