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院爆满!到底是支原体感染,还是…

燕无双 燕梳楼 2023-12-02

作者丨燕无双


刚刚来临的这个冬天,猝不及防的爆发了一场病毒大乱炖。

支原体肺炎、甲流、合胞病毒、新冠等病毒军团,从逐个登场,到以不可控之势会师一处,形成百团大战。

这其中,甲流是主力军。孩子、老人最先中招,接下来有些抵抗力弱的成年人也扛不住了,发热,感冒,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全民熟悉的那种感觉,又来了!

全国各地医院爆满,预约看病更是一号难求,特别是一些儿童医院,被挤得人满为患、水泄不通,部分地区甚至启用了方舱来应对。

根据北京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最近5周以来,天津儿童医院日接诊量上万、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叫到1890号。北京一些医院,甚至出现了13小时的超长候诊时间。

连续几周以来,许多孩子要么在医院,要么在去医院的路上。任意一个学校的班里,每天近三分之一孩子请病假是常态。据说,最近北方家长对于孩子的预期已经从“有个高中上”,调整为“不发烧就行”了。
国内出现病患激增的情况,甚至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关注。11月22日,世卫要求中国提供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加,和儿童群聚感染肺炎的具体信息。
有人说这是疫情三年戴口罩降低了免疫力,也有人怀疑这症状和疫情时无异,到底是支原体感染还是?
对此,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我们在偿还过去三年的“免疫债”。这看起来像是个笑话,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每年秋冬都会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不论是支原体肺炎、还是流感、新冠等病毒,都偏爱这个“集体免疫力低、活动少”的秋冬季节。
而今年之所以集中大爆发,因为在过去三年,疫情管控措施的实施,切断了大部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链。虽然减少了感染,但也导致人群对它们存在“免疫落差值”,这就是俗称的“免疫债”,最终导致多种传染病“报复性”流行。
关于“”免疫债”,一位医疗博主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

逢魔遇佛皆为度化,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既然偿还“免疫债”在所难免,我们除了顺应天时,保持良好心态,剩下的就是积极做一些应对措施了。
我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只给大家一些常识性的建议。
首先,流感高发季节,记得打疫苗。
有人说,现在这种状况下,打疫苗还来的及吗?

能在冬季来临前有提前打疫苗的意识当然更好,如果没打,现在打也来的及。
当然,打过疫苗的并不可能100%预防流感,但最起码可以减轻症状,减少重症病毒性肺炎的发生。

其次,做好防护,备点常用药。

外出回来消毒、饭前便后勤洗手、戴好口罩、别聚集。这些疫情期间我们熟悉的一系列操作,可以重新温习一下了!别嫌麻烦,有益无害!
关于常用药物,大家不要囤,可以备一些。一字之差,境界不一样。

疫情期间我们囤过的,啊不,“备”过的那些: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抗生素,玛巴洛沙韦片,奥司他韦等等都可以。
需要说明的,同样是抗病毒,玛巴洛沙韦片适用于成人和青少年、奥司他韦更适用于较小的孩子。
再次,不要动不动就把孩子送到医院输液。
这次流感,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很多孩子一边输液一边写作业,甚至很多医院还善解人意的推出了带课桌的输液座位。
很多家长不仅以此为荣,还努力往上贴金、上价值,什么“一手拼健康,一手拼未来”。
对此,我只能说:拼个“得儿”的未来啊!孩子的未来就靠这一两个小时来拼?他病了,发烧了,躺下休息一会儿,就没有未来了?
做为家长,得有常识:孩子生病了就要好好休息。这样才能尽快恢复。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还能写作业,那就尽量在家里自行用药,而不是留在门诊输液,挤占医疗资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常见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玩能写作业,就不需要去医院就诊,在家对症护理即可。
用一位医疗博主的大白话说就是:只要孩子还愿意玩手机玩Pad,就不需要去医院!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我们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
这段时间,医疗系统问题频出,也让很多人产生困惑:医生还值得信任吗?
举个例子吧!上半年轰轰烈烈的医疗反腐运动中,有人悲愤指责:三年疫情期间,是医护人员冲在了前面,现在是要卸磨杀驴吗?
放心,疫情期间冲在第一线的和动辄贪污几个亿的医护人员绝对不是一拨人。医疗反腐,恰恰是要拨去笼罩在那些真正的白衣天使头上的乌云,给他们一个健康工作、成长的清朗空间。
所以,当我们面对每到疫情、传染病高发期间,废寝忘食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一定要给与充分的理解和敬意。
因为,他们不一样!
这段时间,孩子生病,费爹又费妈。家长不易,医护人员同样不易。
病人爆棚的时刻,很多医护人员特别是儿科医护纷纷取消休假、在急诊室昼夜连轴转。
医生也是人,他们也会感染。而且他们直面病患,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人大的多,所以这段时间,很多医生都是带病上岗。
正因为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在带病坚持工作,呵护大家的健康。很多病患在这样的季节,才不用排数小时的队,才有医可看。
然而,可能带孩子看病的家长比较焦虑,有的家长的行为很让人寒心。

前两天,社交平台上有人发布一则视频:天津一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因儿科爆满,工作连轴转而体力不支累病了,晕倒在地。
但凡稍有良知的人,都会心疼!
可当几名医护一起扶起累倒在地的护士时,一名患儿家长却怒斥:“是不是国家给你们惯出毛病来了……”

古人说,人有“三不笑”、“三不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不黑育人之师,不黑救人之医,不黑护国之军。
对一个拼死拼活救助患儿,累病累倒的医务人员,不仅没有同情,还口出恶毒之语。这样的人,才真是该问问他:是不是国家给你们惯出毛病来了?
这样的家长并非孤例,我只能说,在这个“儿医荒”的时代,请珍惜你身边的儿科医生吧!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2023-205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