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咖啡里,那群最会“北漂”的人回来了

傻狍子 三联生活实验室 2023-03-26
不是广告,放心食用

最近,北京漫咖啡里的那群人又回来了。

 

别的消费场所,还在讨论人流、收入什么的需要日渐回暖,而漫咖啡就跟被催了肥一样,一夜之间长满了人。


一个事实是,如果晚于周末中午12点进入北京的漫咖啡,大概率你要等很久的位,因为这个节点过来消费的人,通常做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


为此,他们人手一个丰富程度堪比荒野求生的多功能双肩包,打包尽可能打包的一切劳作物品,进入漫咖啡,点上一杯美式,在宽大的木桌上,搭建起为期至少3小时的临时工位,开始“周末苦行”。


漫咖啡的桌面标配

在北京,漫咖啡是值得成为一个职场数据指标的,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北京市场晴雨表”。简单来说,位子得靠抢了,说明北京职场开始卷了,北漂们进入状态了。

 


90后诺诺是朋友圈公认的“漫咖啡教徒”,在她看来,漫咖啡热闹起来了,一定程度也意味着北京就业市场开始回暖了。


“2020年之前,漫咖啡的主题是‘创业’,就像中关村的任何一家创业咖啡,买家和卖家都在伺机等待下一个‘王炸’,隔壁随便一个单都是千万起步,大家谈论金钱的轻松态度,就跟家里有印钞机一样。”

 

结果就是,那些吹过的牛皮,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疫情一番洗牌,独立割据的创业咖啡们,喧嚣褪却,人走咖凉。此时,漫咖啡却依然坚挺,“你才明白,漫咖啡的底牌远不止创业咖啡而已,重要的是它的‘第三空间’概念。”

 

所谓第三空间,并未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的有人把漫咖啡当成了出租屋的一部分。

 

北京某漫咖啡怎么还有一体机?

 

北漂租房人珊迪,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把家附近的漫咖啡视为共享客厅了。

 

刚来北京时,整租还是下一个目标,经历了一次裁员,她就想通了,在租房上花钱是最没有性价比的事情。



“花高价租房就是给房东还贷,我觉得留在北京就是要多享受下这座城市的资源,不然我干嘛不回老家呢?所以我宁愿租个十几平的房间,满足睡觉就行,然后把整个北京当成家。”类似漫咖啡的还有付费自习室、市图书馆。“这些地方就是我对北京的索取。”

 

喜欢去漫咖啡除了离家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一次可以坐一天。从去年9月开始,珊迪发现家附近的漫咖啡开始上人了。“丽都这家闭店装修了一轮,我差点以为倒闭了,当然倒闭我也能理解。”



新装修的这家店,提供了一个更像客厅的环境。“就像一个大平层,在阳台可以远眺上东双子座,通风好半开放玻璃面,你会感觉自己像一颗风干的葡萄。”

 

如今的漫咖啡从24小时营业改为了早九晚十。“三年前,你可以在凌晨遇到一些敲键盘的编剧,如今多了许多亢奋的西装男,他们大开双臂的模样,就跟在自家客厅招待外宾一样自然。”



年后上工的第一个周末,珊迪再去就得抢位了。“一上二楼就是顶脑门的吵,各说各的,我真是有种被声波鼓着的感觉。”


诺诺也是这家店的常客,在她看来,漫咖啡就是北京主题的聊天室。“呆一下午能听到很多北京味的话题,之前有俩穿着打扮很体面的男人,都娶了北京姑娘,听着挺好的人生了,没想到俩人交换了一下午烦恼,把我都给听愁了。还有那种要离开北京的年轻人,愣是跟对面的朋友复盘了自己一整个北漂史。”


在漫咖啡点外卖
 

毫无避讳地高谈阔论,机械键盘肆意飞驰……每个人的存在感都极强,但是没人在乎。最让珊迪感到舒适的恰恰是这种不在乎,“就算你在漫咖啡蹭一天柠檬水,不点单,那样可能有点不道德,但真没人在乎。”


 
一旦真的有了双休,北漂就失去了安全感。


判断一个北漂资深与否,或许可以从他的周末安排里一窥究竟。如果他的周末用在打卡探店上,八成是刚来北京不久,还对探索这座城市有着一股子热情。

 

而那些已经在北京呆了很多年的北漂,更喜欢在周末找到一种“状态在线”的快感。比如在漫咖啡里一直呆着。



用珊迪的话来说,周末进入漫咖啡,你会自动切换成战斗模式。“不管是玩手机还是看书学习,只要在漫咖啡坐下,你会觉得流失的是每一秒都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只是去吃个饭或者打个卡,就会有种荒废感。

 

今年,这种追求状态拉满的欲望尤为强烈。珊迪来北京已经六年了,从单纯花钱探索北京过渡到了低欲望享受北京。“一杯咖啡学一天的快感,在漫咖啡服务员提醒你要打烊的那瞬间,抵达高潮。”珊迪说。


我问她是不是卷习惯了,她说她认为这是最朴素的北漂生活方式,赚钱是第一驱动力,奋斗则是赚钱的底色。“就像我不会无缘无故去一个地方,就算是探店也要拍照、发圈、最好能来点不期然的流量。”

 

在周末的漫咖啡里,像珊迪这样的顾客比比皆是。有人把这里当网吧,有人会在里面点外卖,有人自带冲泡豆奶甚至是速溶咖啡……每个人桌上都放着一台电脑,或者一本书,即便是个孩子,也似乎在低头忙些自己的事。在漫咖啡,人们绝不向无意义的松弛妥协。



在漫咖啡,咖啡的价格并不低,但咖啡本身的消费主义都被剥离干净了,咖啡的意义不在于烘焙深浅和它来自地球哪个国,仅仅在于一杯咖啡可以帮你续航多少奋斗值。

 

“上周我跟朋友在漫咖啡呆着,结果他睡着了,我摇醒他问他走不走,他说在家睡不踏实。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开玩笑。不过在这边睡觉的人确实也有,有些觉可能还真得在漫咖啡睡,那些高密度故意压低的聊天白噪音,也是一种催眠。”珊迪说。



当我把珊迪的感受抛给身边的朋友时,他们也有类似的同感。

 

“你在漫咖啡待一天,能扒拉出五个选题,大上周聊ChatGPT聊得火热呢,这周就变成了Copilot。”

 

“漫咖啡精神一定程度隐喻了北漂人的精神。工作日可以摸鱼,周六日必须早九晚十。



“只有在漫咖啡才是打工,在其他咖啡馆都是消磨时间而已。”

 
“就像被命运指引到了北京,我的周末也总是在漫咖啡里找到一种安定。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在北京玩无可玩的情况之下,我的一种刻板行为。”
 

不在漫咖啡讨论咖啡的口感,是漫咖啡原住民们的共识。人们关心的永远是wifi连上快不快、电源插口在哪、环境如何,甚至是桌面的宽度,能不能配得上今天要签的合同体量。


图片来自@美美美美Alice

我的同事,资深漫咖啡用户韦老板,每周末都会从海淀驱车十几公里到位于朝阳区将府公园的漫咖啡坐坐,几乎已经形成假期惯性的源头,仅仅因为这里足够舒服。


“漫咖啡的厕所,非常有私密安全感,巨大的木门,铜制的水龙头,隔间里永远为你多备了一卷纸。如果你不想用地上松动的插座,桌腿上还绑着一只令人亲切的插排。户外烟灰缸里的咖啡渣永远会被及时换新,让你有一种想要再抽一根重新插入的冲动……”



即便都很难在咖啡口味上吸引消费者,漫咖啡依然能从整个连锁咖啡体系里分化出截然不同的受众群体。

在漫咖啡搞定半本文学经典

如果说在其他咖啡馆里,你可以从容不迫地担当氛围组,那么在漫咖啡,你注定只能成为实战派。


“你可以在某网红咖啡馆里,展示新款苹果电脑,展现与杯打咖啡相匹配的衣帽妆容,自拍发圈,甚至可以偶遇到刚跑完十公里的理想型……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实用的电源接口工作下。漫咖啡则恰恰相反,一旦进入漫咖啡,你脑子里想的只有‘今天我该学点什么呢?’。蓬头垢面是常态,遇见crush的几率为0。”



就像有人会在互联网上炫耀自己带着星巴克进漫咖啡,并用自带杯无限续杯漫咖啡的免费柠檬水。但没人会大张旗鼓广而告之,我今天买了漫咖啡在星巴克呆了一天。


或许这也解释了,几年前,拿着星巴克纸杯自拍发圈,会成为年轻人领到第一笔工资的仪式感。而漫咖啡的陶瓷杯,永远只会被人诟病磨损严重程度。连锁咖啡的鄙视链是显而易见的。
 
 
ENDING:
 
对北漂来说,漫咖啡就像他们租过的任何一间出租屋,可以建立生活,但不必产生羁绊。


而那些还在营业的漫咖啡里,永远有不愿意歇业,主动卷起来的年轻人。
 
“漫咖啡就像是北漂的钟点房,一个北漂最重大的决定可能都是在这里想明白的。”
 
“即便在老家的漫咖啡里,我也能找回当年在北京奋斗的感觉。”


在精品咖啡店盛行的今天,漫咖啡怎么又开始上人了?


就像你不明白,漫咖啡里的小熊如何在没有GPS的情况下,可以精准锁定你的位置一样。你可能也很难想通,家附近的那家漫咖啡,怎么还没倒闭?

在北京漫天扬尘的今天,被“闭店改造”拒之门外的韦老板
 
在不断收缩的门店版图之外,漫咖啡终于收获了它最忠实的那批用户。
 

【今日话题】
你在漫咖啡里奋斗过吗?

作者 ✎ 傻狍子
编辑 ✎ 韦凡
图源 ✎ 受访者提供、网友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