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我翻开了家庭相册

2017-02-07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照片留不住时间,

但能让我们穿越时间靠近彼此。

春节,翻开家庭相册,

里面记录下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历史,

也是历史变迁中的家庭。



全家福


这张上世纪60年代某个春节的照片,是外公留下的最后一张全家福,摄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城里的照相馆。外公外婆先后养育了9个孩子。当时外公已经病重,为了治病不得不卖掉城里的房子,搬到乡下。那年春节,在外工作的儿女回到家中团聚。照片一直挂在外婆家的堂屋,陪伴着孙辈们一拨拨地长大。 (小鱼)




家国记忆(摄于1949年1月15日)


照片背面写着:报载毛泽东发表和谈八项条件声明之日摄于穗中山纪念堂草坪。愿从此国泰民安,天下为公。瓒


我奶奶那年18岁 (左二)。1947年,奶奶随她的妈妈 (左三) 前往广东投奔二哥、我的二舅公 (右四) ——被称为“上饶七君子”之一的革命烈士杨良瓒。在此之前,时局动荡,他们辗转多省。最右边的男子是奶奶口中一名“长相俊美”的追求者,但因家庭成分不合最终无缘在一起。


我曾有“爷爷奶奶生来就是老人”的错觉。泛黄的老照片却带我进入一个从未想象过的人生和世界。我努力地将照片上风华正茂的女子和如今86岁的老人重叠,突然发觉照片是多么残酷。 (王婷舒)




我的父亲母亲(摄于1966年)


1966年2月27日,太原师范附中初三 (1) 班欢送班主任、语文老师郭蕴斌外调任教时拍下了这张照片,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在其中。6月份初中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混乱中毕业照也没有照成。这张照片就成为同学们唯一的集体照,也是唯一的影像记忆。班里的同学很多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场浩劫深深地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七应)




姐妹(摄于上世纪60年代)


照片拍摄的具体年份母亲已经想不起来了,大约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春节,母亲五个姐妹们嬉闹着留下了这张照片。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我无从体会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爱恨情仇,但每逢春节,我格外羡慕一大家子拥挤在一个屋檐下的嘈杂与温暖。(郑萍萍)




从这里出发(摄于1983年秋)


我们在河北省遵化市合影,从左至右:解海龙、刘占坤、彭宏、肖彤彤和崔新华。当时我们五人都是北京市崇文区永外文化站摄影学习班的学员,师从于中国照相馆总经理许喜占老师。后来我们都从事专业摄影工作。 (刘占坤)




年轻的追逐(摄于1995年11月19日)


我和朋友在深圳小梅沙的合影。上世纪90年代,原是一座渔村的小梅沙,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带动下迅速发展。那时,很多年轻人来深圳,来了必去小梅沙。这是我们的年轻时代。(陈彤)




80年代的爱情(摄于1987年)


湖南省邵阳市,女孩来到苦追她许久的初恋男友的工作单位观摩活动,被前排同事“偷拍”了一张。当时,这对相恋两年的年轻人还不是夫妻,也还没有成为我的父母。电影里总有子女和父母用“穿越”的方式,拉近彼此年龄的差距,从而相互理解。看着照片里那两张二十岁出头的羞涩面孔,我觉得陌生又新奇。如果真能穿越时空,我会和这对漂亮的情侣成为朋友吗? (争尼)




京一代(摄于1986年4月26日)


当时还在沈阳读大四的父亲和同学在北京西苑饭店参观学习。他们在饭店顶层旋转餐厅喝着北冰洋汽水休憩,后面的同学透过望远镜向外远眺。一年后,学习暖通专业的父亲来到北京工作并定居下来。也许是他们“时髦”的打扮打动了我,也可能是父亲的憨笑令我忍俊不禁。那时没有手机、直播,他们在同学的陪伴中,在一瓶两毛五的北冰洋中就能体会到满足。真是一个单纯的时代。 (王婷舒)




青春(摄于1991年)


安徽省铜陵市,正在师范读大二的母亲和同学课后结伴走出教室。妈妈(后排左四)那节课忘记带书,空着手和同学聊天。一个带相机的男同学记录下了这个瞬间。下课后的轻松和少女的狡黠,初夏的绿荫和无云的天空,朋友的陪伴和青春的悸动 ——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美好的时光多与校园有关。20 多年后,这群女孩依然是好姐妹,依然和当年一样美丽。 (宛瑾)




穿裙子的小男孩(摄于1986年)


山东省青岛市,父亲抱着我,我穿着母亲刚从青岛市场三路买来的“的确良”裙子。我生于1980年初,当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父母心中想再生个女儿的梦无法实现。 (李隽辉)




童年的灯会(摄于1996年春节)


那年成都灯会上,父亲为我和母亲拍的合影。儿时春节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四川的灯会,而四川的灯会里,最有名的当属自贡灯会和成都灯会。因为外婆家在四川,小时候每次到外婆家过年,都会经过自贡或成都,而每次路过时,我们全家通常都会去游灯会。其中栩栩如生的造型、生动活泼的故事、绚丽缤纷的灯光,都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至今想起依然其乐无穷。(陈明)




爸爸(摄于1984年)


河北省秦皇岛,爸爸搂着我在海边。小时候,爸爸总会借出差的机会带我出去长见识。年初,父亲离我而去,那些记忆如今已成为我脑海中最宝贵的片段。 (罗征)




三代同堂(摄于1990年10月)


北京家中,父母和他们的孙女、外孙在一起。父母退休后帮儿女带孩子,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两位老人的为人处事和生活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在2007年因病去世,爸爸现在也 90岁了。如今他们的大孙女已经成家立业,小孙女刚刚研究生毕业,外孙也开始工作了。我常看着这张图片,回忆爸妈当年的身影和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时光。(张左)




外公外婆(摄于1999年)


外公外婆留下了这张合影。从我记事时起,外公就是那个严肃中不失慈祥的老人。外婆是那个时代的大家闺秀,当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家境贫寒的外公,近七十年相濡以沫,帮衬丈夫,抚养四个儿女。我上小学时,父母工作忙,经常把我放在外公家吃饭、写作业。外公和外婆都是教师,要求我一定要把字写好。暑假里的午后,小院的丝瓜架下,外婆裁好纸张 ,准 备 好 笔 墨 砚 台 ,手 把 手地教我写毛笔字。午睡起来的外公摇着蒲扇,帮我们驱赶蚊虫……


后来的20年岁月里,我远离故乡求学,留京工作。外公眼睛高度近视,他叮嘱外婆把我的手机号写在小本子上,常催促外婆给我打电话。尽管他有些不太愿意我一人漂泊异乡,但还是嘱咐我时刻不能懈怠:“公家的事情一点都耽误不得,尊重领导,和同事友好相处,有时吃点亏也不算啥。”外公已经去世一年半了,这张合影弥足珍贵。 (王亦君)





编辑|王婷舒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离开北京

VR看展+访谈: 守候微光年度致敬影展 |

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场景2016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钢城故事 都市失眠者的自白 

《纽约时报》年度照片产生过程  | 

2016年度画册 马格南与美总统大选

《时代周刊》总统封面的玄机|

里皮执教国足首战

90后保姆 青岛海鲜故事 |  上班下班 

政协主席台 | 两会电梯

贺延光的2015 |

日本,在被谁绑架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 

国庆这些年 |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摄影与留学 | 摄影与旅行摄影与自我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