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女性,生存指「难」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2020年的国内舆论场,与“女性”相关的公共话题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一些。


最近,BOSS直聘跟女导演麦子推出的《我们了不起》,也是一部女性题材的纪录片。
 

片子里没有什么花哨的镜头语言和故作煽情,只是真实而又平静地为我们呈现了五位主人公的生活日常。
 

就像波伏娃的说的“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养狼做直播、企业家、卡车司机、快递员、清洁工、都市白领,无论是哪一种职业,她们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撑起半边天,职业之外她们还有无数的角色责任:照顾父母、提供情绪价值、教育孩子、为更多女性创造机遇... ...

 

她们如此了不起,收获的除了“伟大”,还有职场的困境。


现实生活中,“不尽如意”的职场女性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曾指出,成功的女人比男人少,在中国尤其如此——社会文化、竞争环境、舆论对整个女性群体都是不利的,在职场领域,更是如此。

在我国,男女两性间的工资收入差异始终是劳动力市场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围绕性别收入差异的现状及其成因展开的实证研究亦不计其数。从2006年开始,BOSS直聘研究院每年都会发布研究——《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通过数据来记录变化,让我们看见问题。

问题一:薪酬差异里的性别差异

职场性别差异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薪酬差异,2020年1月,BOSS直聘职业科学实验室的论文,再一次让我们发现问题:尽管在每个层级上,女性的平均工作能力和表现均强于男性,男性所获得的薪资回报、晋升机会都远多于女性,在职场工作时间相当的情况下,女性的平均薪酬仅为男性的8成。
 

职位选择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从男女双方的求职特点来看,男性的职业选择更多,女性相对来讲从事的还是女性工作者比较多的一些职业,比如售货员、秘书、出纳、护士,教师是后来的职业,而男性从事的一般是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当然也有汽车或卡车司机、炼钢工人。在大部分高薪岗位中,男女比例关系依然呈现明显失衡状态。
 

问题二:不愿因婚育失去劳动价值的女性

劳动的性别分工,是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社会,女性由于婚育、家庭等因素,往往在职场外又存在着繁重的“无收入劳动”。

当夫妻有了孩子,两个人的角色都应该发生转变。但有些男性依然有“妈妈照顾孩子天经地义”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于是顺理成章把孩子留给了妻子,而女性常常难以割舍掉照顾孩子的责任,于是她们会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也就是说,妇女的职业要具有允许她们兼顾家庭和职业的一种特征。

问题三:管理层女性仍缺少严重

在当代社会,现在整个职场对于女性的歧视都在日益加大,不仅是求职更是职场,一个标签化的倾向正在形成,在中国,在资深的、年龄大的、工作年龄比较长的人当中,特别是在很高的政治领导、管理阶层中,女性的比例很小。

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命题。因为中国的女性在教育上已经非常好了,和男性相当,包括在她们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也是很好的,但是在资深的人、高管当中,女性远远少于男性。

女性职场困局是谁的错?

虽然“男女共擎一片天”已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但职场女性仍需承受很多异样的眼光,她们的理想仍然被束缚、潜能仍然被压制、实力仍然被低估。


宋美龄在100年前看到中国女性的现状时说:“中国大多数女性,其生活与数百年前无异。”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原因是一种社会惯性与心理固着现象,这跟我们常说的“刻板印象”有一定的共通性。从生理到文化、成长到职场,偏好到晋升三个维度,只要可以观测到性别差异的领域,都受到社会规范和刻板印象的影响。每个维度形成的范式也会逐步沉淀成为新的社会规范和刻板印象。

在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还列举了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美国人普遍认为,女性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外形吸引力(35%)、同情心和养育孩子(30%),而男性最重要的特质在于诚实守信(33%)、职业 / 商业成功 (23%)以及雄心和领导力(19%)。而类似的观点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固着现象使得社会倾向于抑制具有雄心和领导力的女性。

第二个原因与家庭和家庭分工有关,主要是妇女的家庭负担要远远大于男性。

男主外、女主内,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并且在不同国家都基本是这个模式。特别是在孩子出生后,女性作为母亲在与性别有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会变得更加传统,女性会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对于女性来说,相互支持的感觉对于婚姻满意度极为重要。而拥有母亲,女儿,姐妹或祖母身份的女性,可以很好地维系家庭。

而且,在中国还有许多工作,从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到科学界、学术界,都是需要加点加班、在外面应酬或者经常出差,需要超过8小时工作,较长的工作时间对女性的压力要超过男性,因为她们有家务、家庭责任。很多妇女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或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这种高强度、工作时间长的事业。

这仍然是与家务、家庭分工有关的。

最后一个是文化因素,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有很多人可能还是不习惯、不愿意看到妇女的力量增加,她们的权力和贡献变得越来越大。


每个人都可以是打破沉默者

这几年,社会舆论上对性别议题的关注度高涨,学术界对男女性别研究也有很多新思路,但长年存在的文化、制度、社会问题,不是一种力量就能解决的。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变革,重大变化背后,都有很多很多的人,和很长很长的努力和等待。

所幸,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探讨“女子力”和女性权益的时候,总还是想做点什么,也能做点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见。

我一直坚信,正视女性,要从看到女性的劳动和付出开始。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已经发现:从基础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女性的优势都是很明显的,在大学阶段很多科目中女生的成绩都比男性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女生比较靠谱、遵守纪律,从整体上比男性的表现要好一些。

从BOSS直聘近三年来发布的职场性别差异报告也能看出,在2019年男女薪资差距迎来首次缩减。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女性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女性逐渐能够经济独立,减少对男性的依附。在劳动力市场上,年纪轻、教育比较好的人当中,女性的表现并不逊色于男性。

总体而言,女性确实更加独立自主,她们想要“属于自己的生活”,在家庭与工作之间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她们正经历着从婚姻、家庭等传统中“脱嵌”的过程。对于未来,我们还是可以有许多正面而积极的期许。

正是BOSS直聘发现并关注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一直致力于做这一类的研究报告,为此还在筹备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女性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其次,让我们说出来。在伦敦政经学院传播系副教授Shani Orgad写作的《回家,母职,工作,和失信的平等承诺》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有这样的叙述:

“如果有后悔,那就是我没有进行那个对话,那个和自己,和丈夫,和职场伙伴进行的关于我想要什么的对话。”

我们的失望,委屈,艰辛,需要被表达。愤怒需要被释放,尽管这是女性最不被允许,最被污名化的一种情绪。我们被教育要顺从,要按规矩办事,要照顾他人情绪,调整管理自己的情绪, 于是所有人都沉默。只有让更多声音被听见,更多人参与对话,真实的言语才被更多人了解,女性们真正需要的才有可能被满足。

最后,让我们去倾听,去支持。 

没有人活在真空里,如果我们只顾着埋头自省,只看到个体,就会忽略了我们所在的系统时刻都在雕塑个体,建构经历。

当我们谈论女性力量并争取女性权益时,当然也不是想要制造两性间二元对立的矛盾,更不是试图否定所有男性的付出和作为,历年来,女性们追求的不过是“尊重”二字而已。 

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有一些通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另一些则需要结构性的改变。如果没有看见后者,一心只想通过个体改变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那可能只是一场徒劳。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脑中只有看到个体的眼光和只有分析个体的思路,那几十年后,我们的儿女所在的世界,可能和现在并没有多大区别,毕竟,女性独立,做自己这样的论调已经广泛存在一两代人了。


无论是《我们了不起》的纪录片,还是BOSS直聘一直贯彻的“关爱女性”理念,都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就像The Boy Crisis的作者Farrel 和Gray 在书中说的那句:“当一个性别赢了,两个性别就都输了”。更加平等的职业环境、社会环境不仅需要女性互助,也需要男性参与,全社会共同创造。


作者:楼下王阿姨

编辑:留木


你可能还喜欢:

共同维护平等的职业环境!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