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生黄一:我看到了师大的美,也看到了它的不足

CBR传播人 CBR传播人 2019-07-11

记者丨魏芙蓉 付琳 杨品盛

编辑丨穗子 管乐



当延时摄影作品《师大·24小时》带着师大的绝美景象在师大人的朋友圈传开的时候,《师大校园规划七宗罪——<以拼贴城市>介入浅析》也同时小范围地传播着。


前者通过校园24个场景的拍摄展示了师大的美丽风光和人文氛围,后者则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师大校园规划上存在的七个弊端。


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两份作品均出自于同一人之手。


法国剧作家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写道:“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作为两种声音的发出者,黄一称颂师大并且评论它,但他的目的也绝不止步于此。在他看来,两种声音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


“我看到了这个学校的美,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但是我还是非常爱它。”




“一个人、24个场景、30天、230G素材、15000次快门,凝聚成6分钟……”6分钟的MV《师大·24小时》结束后,在片尾,12级建筑学的黄一用简短的几行字记录下了自己近一个月的拍摄历程。


这是黄一本科学习的第五个年头,与其他专业不同,建筑学是五年制专业。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他成功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毕业临别之际,黄一想通过延时摄影去记录留校的最后时光,他将这部MV作为送给母校的毕业礼物,也以此感恩师大这五年来的培育。


6月16日晚,这部作品作为投稿作品在“青春师大”微信公众平台推出。这篇被小编命题为“年度走心巨作,师大绝美影片出炉!的文章在不足一天的时间内便收获了近30000+的阅读,700多的点赞,近百条精选评论。



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这部作品公开发表的数小时之前,黄一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黄一写字的地方”发表《师大校园规划七宗罪——<以拼贴城市>介入浅析》一文,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师大校园规划的七个弊端:


  • 建筑密度极不平衡

  • 未预留足够扩建用地

  • “强烈”且“虚无”的轴线

  • 排水系统孱弱不堪

  • 未考虑师生共校问题

  • 未考虑适宜的交往空间

  • 未妥善考虑留学生住宿问题


看似对立的两篇文章均源自于黄一,不过在他看来,这一点也不矛盾。他热爱这所他栖身了五年的校园,同时也不能否认其具有批判的必要性,于情是爱之深责之切,于理,学校规划实则存在这方面的弊端。


这两份作品均是在他考研结束之后开始筹备的。




2016年7月,为了更好地进行考研筹备,黄一前往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考研复习。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理工类学校,许多方面都区别于师大。“一旦离开熟悉的环境就会非常想念它”。半年里,身处前者严谨和专注的治学环境中,一直喜欢国学、对文科有偏爱的黄一时常怀念师大的多元和开放。    那时候他就在想,等考研结束之后能不能拍一部短片来纪念一下母校。


早在今年寒假期间,他就画出了所有镜头的手稿。“小杏岭书院门头、钟楼鸟瞰、图书馆会议室大阶梯……”在每幅手稿上,皆备注有拍摄角度、拍摄时间、镜头选取和预期拍摄效果。



5月下旬,毕业各项事宜都已逐渐收尾,黄一所熟识的朋友们也大多离校,他开始正式实施自己的想法,独自扛着三脚架,身背单反,骑着共享单车满学校跑。


临近毕业,黄一觉着校园和以往四年好像不一样。眼前的师大开始变得既陌生又熟悉。加上此前远赴华南理工备考的经历,黄一对母校产生的眷恋之情愈发浓烈。


6月12日这天,毕业季的热潮渐淡去,黄一扛着相机来到正大坊,天空的毛毛雨渐演变至大雨倾盆,机器在淋雨,他也在淋雨。


黄一看到,雨水打在镜头上然后一点点滑落下来,使得镜头下的校史纪念柱也变得模糊起来,黄一喜欢这样的拍摄效果。


像“要离开师大了,有点想流泪的感觉”。1小时后,已经是零点,黄一发了条朋友圈:相机可以再买,时光错过再也回不来。


白天在外拍摄,晚上回寝剪辑。一个月下来,汇集而成《师大·24小时》。它包含早晨8点的14栋,那是他曾居住的寝室楼;中午12点的三食堂,没有遍尝师大的餐点,黄一不愿离开;下午3点的图书馆,他开始懊悔,这些年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寥寥无几……


这些离别之际的不舍,代表着师大众学子们对母校的眷恋,感同身受。





“你会希望你喜欢的东西变得更好。当你发现他有些不足的情况下,会有所思考。”


“14栋建筑体量狭长、层高低;教学楼相隔太远,时间成本高;排水系统孱弱……”大学期间,他与很多师大人一样,数次为这些问题困扰过。“在师大待了五年,沉醉其美,亦发现其许多问题。”


考研结束半年后重返师大,较之从前,黄一的专业知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在此生活近五年,他第一次尝试运用专业知识,具体来认识和分析校园的规划状况。“从理性角度正是因为其存在诸多症结,从感性角度是爱之深故责之切。”


早先看过柯林•罗《拼贴城市》,但没有读懂,他再次找出来重新翻阅。上知网查找论文,和学长、老师交流讨论,前后的调研持续了一个月。


结合多方意见,黄一细化思索,并逐步深化,最后用专业的笔触将师大校园规划上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出,终写成《师大校园规划七宗罪》一文。并于6月16日,在自己制作的延时摄影MV发表前夕,黄一首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这些问题的确存在,我写这个东西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批判,我以后也会接触到校园设计。”黄一强调,这并非批判,而是评论。


学生们长时间生活在校园,对社会接触的太少,尚且只有评论校园设计的发言权。评论校园是为了以后不再出现这些设计上的问题,也为了师大学生们日后更好地生活。


他的个人公众号从2015年9月申请至今,粉丝也就100余人,大多是他在师大的朋友。文章发出后,一度引起老师和周边同学的热议,阅读量接近1000。


朋友转发这篇文章时说道:欲扬之,必先抑之。他也听闻有老师评价自己,这个学生比较有想法。还有老师转发时评论“城建学子好才华,学以致用优母校”、“真言诤言”。


在欣慰有人认可自己作品的同时,黄一不想把自己的公号做到太大,尽管这篇文章为他新增了50多名粉丝。两篇文章发表在两个不同的平台,黄一也有所考量。


《师大·24小时》作为毕业之际献给母校的礼物,他想“让它的好被更多人知道”。至于《师大校园规划七宗罪》,黄一说“母校是一个只能你黑,但别人不能骂的地方”。


将来学成之后,他自己或将参与校园规划设计。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同行业学者,黄一希望它能有一定启示意义。


“我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太爱这个学校或者太抨击这个学校。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看到了这个学校的美,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但是我还是非常爱它。”离校数天后,黄一在电话中告诉传播人记者。





扫一扫关注

正大传媒·传播人

向上的力量


©文章首发于传播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团队

jxsdcbr123@outloo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