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家 | 两度请辞、归隐茶山,“铁砂掌”如何成了“径山绿神”?

余杭发布 2019-09-17


两度辞职,只因热爱。


1988年,周方林一眼相中了集体土地第一次公开招标的机会,决定辞掉村里团支部书记的工作,承包茶山种茶,家人的反对也拦不住他。


2014年,为了专心于自己的“茶业事业”,他又辞掉了村里的干部工作,一门心思钻研径山茶文化和炒制技艺。


他的人生故事与茶有着解不开的缘。





成长

周方林从小就是在茶园、茶炉旁长大的。家中父辈都做着种茶炒茶的工作,他从小也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对茶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父亲那一辈,有规模的茶园不多,但是家家户户都把种茶作为一门主要的营生,可以说是“一个茶锅撑起了一个家”。


但是那个年代物资比较匮乏,周方林回忆道:“因为担心温饱问题,我们会将原本种茶的土地开垦一小部分,用来种植玉米等粗粮。”

但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经过多年的沉淀,径山茶已然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周方林也经过拜师学艺,30多年的翻炒让他练就了一双“铁砂掌”。


大半辈子都泡在茶里,周方林每锅炒制的茶叶也就是一只手抓得住的量,“一把大概半斤茶,能炒出一两茶叶。”周方林一边炒茶一边说。他的指关节也比一般人大许多,这都是因为30多年炒茶炒出来的。




热爱

周方林中学毕业后,到径山村小学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一当就是五年。后来转任到村里当团支部书记兼村财务,那段时间,周方林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内心却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不是自己最热爱的。


1988年,村里的集体土地第一次公开招投标,心思敏锐的他一眼便相中了这个机会,想承包土地种茶,但是家人却并不支持。

那时在家人眼中,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最“吃香”的,放弃安稳的生活、冒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承包土地种茶,简直是“儿戏”。


但是周方林坚持内心的想法,反反复复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才终于让家人同意了他的这场“冒险”。于是,他毅然辞掉了村里的工作,承包下了径山村集体茶山,还租赁荒山种植茶叶。

承包下土地后,周方林一直钻研径山茶文化和炒制技艺。凭借着专注与热爱,周方林的“茶业”做得越来越好。渐渐地,当初反对他的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大家也都对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了一份尊敬。


也是由于受到村民们的推崇,1997年,周方林又开始“为人民服务”,先后担任径山村党总支委员、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工作,他说“这都是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厚爱”。这次,他一服务就服务了16年。

转眼到了2014年,径山茶的品牌越做越好,茶文化也越来越受欢迎,他的内心非常想全身心投入到径山茶的事业中去,他说:“一心不能二用,我最终还是辞掉了村里的工作,开始一门心思做径山茶业。


如今,他的茶园已有600余亩,他也有了一个外号——“径山绿神”。




传承

真心热爱径山茶的周方林说,“我希望径山茶有自己的品牌,品牌能立足,靠的还是文化。”


由此,周方林开始了径山茶文化挖掘之旅。从“径山茶品赏会”“径山茶文化研讨会”,到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径山茶炒制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不管是传承这门手艺,还是推广径山茶文化,在他看来,“只要从现在开始,维护好这个招牌,把茶叶品质做好,就会有合适的传承人。”


他希望能够开一个径山茶叶的非遗展示馆,里面可以有“活态”的非遗文化展示,即请有炒制手艺的师傅在展示馆中现场为大家展示径山茶炒制,让参观的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门文化与技艺。

三十多年的翻炒,让周方林练就一双“铁砂掌”;

三十多年的发展,也让径山茶越来越成为余杭响当当的品牌。

改革开放四十年,周方林带着祖辈的茶之道,带着从小对茶的“深情”,与径山茶一起越走越好。

此刻,品一杯茶,细数过往,回味绵长…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祖国不断强盛,各行各业繁荣发展。余杭发布特推出“改革·家”系列报道,讲述余杭区各行各业里的不同人物的职业传承,看他们口中展现的余杭变迁。

往期阅读

改革·家丨跟房子“杠”上了的老张家

改革·家 | 作品惊艳卢浮宫!余杭这个百年历史的杭缎之家不一般!

改革·家 | 行医80余载!这位家喻户晓的塘栖老中医,如今有了四代传承!



内容支持/区总工会

编辑/周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