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半年办一次转诊,我就不知道这个为什么……”

亓玥 问北京 2024-03-21


导 读 

北京有一项被通常称作“一老一小”的医保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城镇无保障老人和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比如说,具有北京市非农业户籍、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年满60周岁的男性居民和年满50周岁的女性居民,可以参加“一老”医保。“一老一小”的医保政策给这部分市民提供了就医的保障。近日,有位“一老”的参保患者表示,自己平时都在社区医院看诊,不久前去三级医院看诊时却被告知需要先回到社区医院办理转诊手续?她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市民:到三级医院看病需办理转诊?


近日,市民李女士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她是“一老一小”的参保人员,参保之后的确给她带来了不少实惠,平时到社区医院看诊、开药都很方便。可几天前,她因为身体不适前往一家三级医院看诊,却被告知她需要先回到社区医院办理转诊手续,否则将按照医疗自费处理:


李女士:那天早晨因为是晕眩的厉害,我就去一家三级医院,他就说我这个没有办理转诊,要看的话就得自费那样的。我没办法,我就又骑车子回到小区的社区医院去办了转诊。(转诊办理)不复杂,就是拿医保卡上系统上刷一下,然后就完了。


“一老”参保的相关问答/首都之窗


李女士感到奇怪,是否是所有的医保患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需要办理转诊呢?李女士说她向医院的工作人员咨询后得知,只有“一老一小”的参保人员才需要办理首诊转诊手续,有效时间为180天:


李女士:我问了一下,他说只有一老一小需要转诊,就是要半年办一次转诊,所以我就对这个规定。我就觉得这个有什么意义?


市民:为何“一老一小”有此规定?


李女士感到疑惑,为何“一老一小”的参保患者要比其他的参保人员多出一项“转诊”过程呢?


李女士:我不管是在社区医院看病也好,还是在大医院看病也好。我肯定小毛病就在社区医院看了,我突然间生大病的时候,我肯定要去大医院,那我为什么需要这个转诊手续,我就不知道这个为什么。


图源网络

区医保局:“一老一小”需办理首诊转诊

为了解答李女士的疑惑,“问北京”记者首先拨打了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查询到相关文件,建议向区医保局咨询。随后,记者拨打了李女士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医保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解答说,按照 京人社农合发〔2017〕250号文的规定,“一老一小”参保人员的确需要办理首诊转诊手续:


朝阳:首诊医院转诊之后才能去选定的其他定点医院,还有什么A类中医专科之类的就诊。就是到社区医院办理转诊,办理转诊之后就可以到自己选的医院,还有免选医院去就诊了。


记者查询了工作人员提到的文件号,其中第十四条提到,城乡老年人和劳动年龄内居民门诊就医实行基层首诊制度。未经基层定点医疗机构首诊转诊到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发生的门诊(急诊除外)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第十五条进一步提到,参保人员凭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首诊转诊证明,转往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共同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基层首诊转诊有效时间为180天。

京人社农合发〔2017〕250号文/首都之窗

市医保局:最初为鼓励大家小病到社区


那么实施这规定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呢?“问北京”记者又咨询了北京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初实施这一政策是为了鼓励大家小病到社区医院看诊,促进医保基金有效使用:


待遇处:转诊一是为了促进基层医院的发展,另外也是一个也是咱们医保这块,为了鼓励大家去基层社区就诊,这样的话也能促进咱们基金的有效使用。因为你去社区的话肯定是比医院的这个费用要低一些,对吧?


北京市医保局:签约家庭医生可取消


同时,这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医保方面对相关规定进行了优化。根据2023年12月出台的 京医保发〔2023〕20号文,2024年1月1号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老年人和劳动年龄内居民已签订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的,取消首诊转诊限制,可直接到自己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及中医、专科和A类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由居民医保基金给予支付,没有签订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的,仍然执行原有首诊转诊政策:


待遇处:不是2024年之后签的(家庭医生),就是说2024年的有效(家庭医生还在签约期)就行。看哪个社区合适,签一个就不用做首诊转诊。如果要是不想签,就找个社区做一个首诊转诊,180天之内都不用再做第二回了。


京医保发〔2023〕20号文第三条/首都之窗


“问北京”记者也把了解到的各项政策内容都转告给了李女士,她表示:


李女士:我等会儿也去社区医院再问问,谢谢啊。




小 问 说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即日起,“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全天24小时面向市民公开征集各类消费侵权线索。不论您在餐饮外卖电商购物,抑或是娱乐演出文旅出行等过程中,遇到了“吃亏事”“委屈事”“糟心事”,都欢迎您为我们提供新闻线索,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消费者权益、激发消费新活力。

       “问北京”公众号菜单栏设有【新闻报料】专区,期待您的参与!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亓玥     编辑丨亓玥

值班主编丨唐言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开业半年就闭店,“听说这家非常靠谱,我才办的卡……”

问民生丨要无偿等待10分钟?“您说会给这门口造成多大的停车困难……”

问民生丨“原来什么健身器材都有,这啥都没有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