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约车预估价存在“低价诱惑” ?|3·15特别报道「大数据下的消费“套路”」

三月 问北京 2024-03-21


导读

近年来,网约车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外出的重要方式,但有不少消费者注意到,平台的预估车费往往会比实际费用要低,甚至差距很大。预估车费是否值得参考,这其中是否又存在“低价诱惑”呢?



乘网约车  实际车费高出预估价格


近日,市民李女士(化姓)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热线65159063)反映,前一阵她用“首汽约车”平台预约了一辆首汽专车,最终由于早高峰期间堵车,原本预估价格为几十元的车费,实际价格达到了上百元。


李女士:打那个首汽的就是正常的专车,我开始约的时候就已经是早高峰了, 然后首汽当时预估的话大概是5、60元,然后打完车推荐的路线就不是特别合理,推荐了一个在双井桥掉头的一个路线,在那一个路口就是大概得堵了有2、30分钟吧,最后打完100多元。你说从劲松到团结湖怎么可能打到100多元?我又没打那种六座商务车。


看似低价 诱导消费者做出错误选择


李女士认为,消费者往往是根据预估价格是否符合心理价位来判断选择何种平台、使用何种车型,但预估费用低,最终实际费用高,让她觉得自己是被“表面”的低价吸引,从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李女士:我那天早上还有一单,就是最后打了50块钱,它预估的时候当时就是30块钱,就是如果我看到50,我肯定不会选这个选项了, 我就只会打专车或特惠快车或者我可以从别的平台再打什么的,我肯定是因为觉得我看这个“优享价格”我可以接受我才打的。 



‍‍‍‍

乘客:怀疑预估费用的准确性


市民张女士(化姓)近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用滴滴出行平台打车,当时预估车费为50元,但是实际价格却为80元,价差之大让她对预估费用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


张女士:我的预估是要求你真实,就说难听点,它前面堵车,平常50元现在80元, 那我可能就因为80块钱我就选择坐地铁了。但是你要告诉我,今天明明堵车,你跟我说还是50块钱,跟昨天一样。那我可能觉得它反正跟昨天一样我就打车了,但结果我下车要交80块钱,那我能接受得了吗?


司机:预估只是一个相对价格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打车预估价,发现类似的投诉有上千件,有些乘客被收取的实际费用和预估费用差价高达三倍。为了解情况,记者也使用多个平台分别在早晚高峰时间段和其他时间段进行了测试,发现早晚高峰时,由于堵车,车费基本都会比平台预估的高出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但是其他时间段,基本和预估费用持平。记者也询问了一些网约车、出租车司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乘客的怀疑:


司机一:这种方法就是吸引你打车,便宜啊,完了之后打上可不便宜了,预估30你们到了60了,它这预估的和实际的就是(有差别),我司机我也没看你预估多少钱,只是它给你一个相对的价格。

司机二:你要三四公里基本(和预估费)差不了多少,公里数长,它堵车,早上晚上高峰期,那价格都加了老多了。



乘客投诉实际车费过高/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乘客和平台沟通记录/某平台截图


六座商务车相比出租车估价差距更大


一位出租车师傅还告诉记者,出租车的实际费用虽然也会和预估费用有所区别,但是由于是打表计费,所以消费者可以清晰看见价格的变动。但是他此前曾用打过一辆六座商务车,实际费用和预估费用价格差距很大。


出租车:我上次打商务车,从大兴到顺义,我租了一个车说420元,到那儿660元。我问那个人,(他)说预估的就给你说得低,要是赶上刮风下雨,还加倍呢,节假日都加倍!它那个价格不受国家控制,您到地儿它给你出这个价钱,你不交钱它直接就给你扣了。



网约车平台:实际费用根据路程浮动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车费差价呢?记者分别致电滴滴打车、高德打车、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几位客服人员都表示,实际费用会根据里程或者用时的增加有所上浮。


滴滴:您预估的价格是根据这个实际的里程以及路上预估的时间, 比如说是一个小时, 当然可能如果是最终到达目的地需要是一个半小时的话, 它是额外的这个半个小时是会有这个价格的上浮的。

高德:您可以看一下订单预估价预估里程预估时长, 看有没有异常,如果超出了有可能费用会高。

首汽:因为它这个只能说是预估价,还要以实际价格为准,因为它有数据有很大一些因素是有影响的。 比如说堵车呀或者是路上改路线, 都是导致这个价格有变化的。


平台:预估价主要按时间与里程计算


那么,平台提供的预估费用,是按照什么计算的呢,以首汽约车为例,记者在其App的费用预估页面上查询到,其预估价是由基础价、里程费、时长费三部分组成,首汽约车的客服人员也给记者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首汽:它这个预估价按照我们正常的这个预估价来算的。他这个预估有多远,然后需要多长时间,根据这个时间和这个里程来计算出这个价格来的。 

记者:他预估的时候也是按照早高峰的(路况)预估的?

首汽:这个不是的,因为它只是按照平时大约需要多久,需要多少公里来计算的。 

记者:那也就是说其实早高峰的时候一般会堵车,都会比这个预估价格会高一些?

首汽:对。

费用预估价格计算/首汽约车平台


律师:消费者可向平台投诉维护权益


对此,消费领域资深律师葛友山认为,实际费用价格如果比预估费用价格高出较多,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向平台投诉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葛友山:因为通过网约车的方式来进行交通出选择交通出行的话情形越来越多,这种预估费用跟实际支付费用相差出现差额的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正常范围消费者一般是能够理解,但如果差额特别大,或者存在一些隐性收费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向消费者明示,那肯定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是在这个提供服务过程中涉及到司机恶意绕路啊或者是恶意的增加这个消费者的支出这种行为的话,那这种是可以直接消费者可以直接到相关平台去进行投诉。


律师:平台或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葛友山同时表示,如果价格差距过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排除平台有利用算法等方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能。


葛友山:往往有一种可能大面积存在或者是这种概率特别高的情况,就是普遍存在预估费用跟实际支付费用相差特别大,或者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那这就是网约车的平台可能会存在一些,运用数据算法这种情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这种主观行为了。如果是这种行为的话,我觉得可能要求行业监管部门主动介入, 去约谈相关的网约车平台,那如果是有证据证明网约车平台存在欺诈消费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4条的规定去主张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4条/首都之窗截图‍‍

律师:网约车市场健康发展需多方努力


葛友山律师还进一步提出,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司机、乘客、平台的多方努力,而在预估费用的问题上,平台方面应该让数据算法更加科学化、透明化,从而让整个市场更加规范。


葛友山:我觉得这样的话可能会通过几方努力, 司机就是服务的参与者,消费者主动维权这种意识,包括平台自身的约束,拥有这种大数据的这种平台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在数据算法这个或者预估费跟实际支付费用这一块尽量的科学化,或者是说尽量透明, 向消费者进行明示,履行这种社会责任,或者履行一个经营者诚信经营的一个一个行为,这种现象会越来越规范,或者整个网约车市场也越来越健康。


有关此事的后续进展,新闻热线也将持续关注。



小 问 说


打车实际费用远超预估价格

是平台行为还是合理现象?

预估价格是否值得参考?

网约车市场健康发展需多方努力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三月  

编辑丨三月 袁兴月 

值班主编丨十月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旅游平台价格“暗藏玄机”......|3·15特别报道「大数据下的消费“套路”」

问民生丨知名连锁早教相继闭店,后续“没有办理退费的窗口”……

问民生70年老楼,“这墙你看,一扒拉全掉!这还能住吗这房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