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专辑(12部)

点击加星标👉 爱天涯 2022-05-31

目录索引:
01.《萨拉邦德》2003 豆瓣:8.2
02.《婚姻生活》1973 豆瓣:9.1
03.《呼喊与细语》1972 豆瓣:8.7
04.《安娜的情欲》1969 豆瓣:8.1
05.《假面》1966 豆瓣:8.8
06.《第七封印》1957 豆瓣:8.5
07.《处女泉》1960 豆瓣:8.6
08.《野草莓》1957 豆瓣:8.8
09.《鬼魂奏鸣曲》2007 豆瓣:8.2
10.《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 豆瓣:8.7
11.《犹在镜中》1961 豆瓣:8.4
12.《秋日奏鸣曲》1978 豆瓣:9.0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当地时间2007年7月30日(周一)在他的最后定居地法罗去世,享年89岁。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书期间,经常参加戏剧小组或戏剧团体的活动。1944年离校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剧院任专职导演。1944年他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HETS FRENZY),1945年执导了第一部影片Crisis《危机》。此后又接连执导了Skepp till India land (《开往印度的船》,1947)、Fingelse (《监狱》,又名《魔鬼的宠儿》,1949)、Tirst (《渴望》,1949)等片,《不良少女莫妮卡》则使他闻名全球。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中《处女泉》、《杯中黑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术师》、《处女泉》和《杯中黑影》则让他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等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斩获。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吕克·戈达尔和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伍迪·艾伦在祝贺伯格曼70岁寿辰时这样说,“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英格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01.《萨拉邦德》2003 豆瓣:8.2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丽芙·乌曼 / 厄兰·约瑟夫森 / 伯杰·阿斯特

剧情简介@爱天涯

玛丽安虽然和约翰分手三十年,但隐约觉得约翰还需要她,于是决定去看望这个阔别已久的恋人。约翰一个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岁月远隔,但两个人相见之后仍然能感到两人之间的感情的真实存在。在那里玛丽安认识了约翰与前妻的儿子恩里克还有已经二十一岁的孙女卡琳拉。他们住在离约翰不远的地方。但他们之间,约翰与恩里克、恩里克与卡琳拉之间都有着隔膜。卡琳拉如父亲所愿考上了音乐学院,但恩里克却自杀未遂。约翰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很平静。晚上,他来到玛丽安的房间,要求和她一起睡,两人相拥而眠,似乎一切就在这样的温暖中消逝了。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02.《婚姻生活》1973 豆瓣:9.1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丽芙·乌曼 / 厄兰·约瑟夫森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剧情简介@爱天涯

律师玛丽安(丽芙•乌曼Liv Ullmann 饰)与精神学讲师约翰(厄兰•约瑟夫森Erland Josephson 饰)结婚十余载,育有两名女儿,生活幸福平稳。朋友皮特与卡特里娜的婚姻生活却濒于解体。感慨万千的玛丽安发现自己怀孕,没曾想约翰竟倾向于打胎。有一天约翰突然向玛丽安提出自己爱上了一名叫宝拉的女子,二人痛苦分居。在协议离婚的过程中,二人的愤懑不满纷纷爆发,直到多年后,玛丽安与约翰才终于体会到爱情是什么。

👇点击观影条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03.《呼喊与细语》1972 豆瓣:8.7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哈里特·安德森 / 卡莉·西尔万 / 英格丽·图林

剧情简介@爱天涯

艾格尼丝、玛丽亚和卡琳虽然是三姊妹,各人内心却有着积重难返的隔膜和疏离。艾格尼丝身患绝症,生命将近,守护在她身边的是女仆安娜。艾格尼丝没有得到过母亲完整的爱,死前妄想让关系紧张的姐妹变得珍爱彼此,却一再事与愿违。玛丽亚是最得母亲宠爱的孩子,因此遭到姐妹的嫉妒。她的感情生活处理的一塌糊涂,在丈夫和情人之间徘徊周旋。她对爱越是拥有,就越是贪婪。卡琳的生活更是充满压抑。和丈夫的关系陷入僵局,令她沉沦于自虐。和好的愿望太过遥远,她们想摆脱生活的阴影,重新拉近彼此的心,却发现隔膜似乎不可打破。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04.《安娜的情欲》1969 豆瓣:8.1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马克斯·冯·叙多夫 / 丽芙·乌曼 / 毕比·安德松
又名: 安娜的受难 / 激情

剧情简介@爱天涯

本片描述一名离了婚的中年男人在小岛上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整天梦想着一个不明身份的女子,后来两个分别有着悲伤恋情的女人先后闯入了他的世界。本片是部十分隐晦和复杂的心理片,两个女主角的关系犹如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与《假面》一样不可分割,色彩在片中发挥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对伯格曼作品没有兴趣的观众会感觉本片十分沉闷干涩。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05.《假面》1966 豆瓣:8.8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毕比·安德松 / 丽芙·乌曼 / 玛格丽塔·克罗克
又名: 性格 / 人物

剧情简介@爱天涯

舞台剧女演员伊丽莎白(丽芙·乌曼 Liv Ullmann 饰)在一次演出中忘了台词,之后长达数月她拒绝说话,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照顾她的护士阿尔玛(毕比·安德森 Bibi Andersson 饰)被医生责怪没有尽职,医院安排她带伊丽莎白在一所海滨别墅疗养治病。两人到达别墅后,伊丽莎白有所好转,但还是拒绝说话和给予回应。阿尔玛经常对她说话试图打破沉默,但仍旧得不到任何回应,最后不得不倾诉起她与未婚夫之间的情感问题。阿尔玛偷看了伊丽莎白写给医生的信,发现她在信里谈论自己,于是愤怒地叱责伊丽莎白。面对彻底沉默的伊丽莎白,阿尔玛在狂怒中几乎将她杀死。受惊的伊丽莎白惊恐地呼喊出“不!”,这让阿尔玛以为自己治好了她的病。可是伊丽莎白再次拒绝发出声音,她让阿尔玛成为自己的替身,与自己的丈夫做爱,照顾自己的孩子。阿尔玛在与伊丽莎白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自我的身份,悄然变成伊丽莎白的另一半。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06.《第七封印》1957 豆瓣:8.5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本特·埃切罗特

剧情简介@爱天涯

海滩边,巨浪滔天,英武的骑士布洛克(马克斯•冯•西多 Max von Sydow 饰)与黑衣死神(本特•埃切罗特 Bengt Ekerot 饰)摆下了一盘生死棋局。在下棋的过程中,骑士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所见所闻暗合圣经的图景。十四世纪十字军东征后期,欧洲大陆瘟疫蔓延,民不聊生。布洛克曾遇到过马戏团的一对夫妻,丈夫笃信神明,无比虔诚,妻子则更加现实,唯命是从。他们的相濡以沫让幸福唾手可得。骑士在树林中邂逅了铁匠夫妇。铁匠非常粗鲁,他的妻子很是风骚,他们在树林里对着路人演出双簧,仿佛一对可笑的傀儡。最后,在经历过集体膜拜的祭奠仪式后,武士和他的朋友们再次遇到了死神,曾经的无助与恐惧,愤怒与怀疑,都化作了人生的诘问……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07.《处女泉》1960 豆瓣:8.6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马克斯·冯·叙多夫 / 贝吉塔·瓦尔堡

剧情简介@爱天涯

早上,虔诚的农场主陶尔(Max von Sydow 饰)夫妻做过了祷告,随后安排女儿卡琳骑马为教堂送一些蜡烛,卡琳穿上了新制的盛装,邀请家里的养女英格丽同行。有孕在身的英格丽性格放纵,并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出行前,英格丽在食物中塞进了一只蛤蟆。行至一片森林前,英格丽让卡琳独自上路而自己尾随观察。林中的三个牧羊人看到孤身一人的卡琳顿起歹意,他们奸污后又打死了卡琳,掳走她的外套。傍晚,三名牧羊人投宿陶尔家中,向陶尔妻子兜售卡琳的衣物,惊慌的英格丽亦同时回到家中,她向陶尔忏悔了自己诅咒卡琳的罪行。陶尔沐浴更衣,以白桦树枝抽打自己后,决意用很双手为女儿报仇……本片获196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60年戛纳电影节特别推荐奖。

👇点击观影条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08.《野草莓》1957 豆瓣:8.8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 / 毕比·安德松 / 英格丽·图林

剧情简介@爱天涯

伊萨克从医50年,现年已是将近八十岁的高龄,正准备在儿媳的陪伴下返回母校接受荣誉学位颁发。路上伊萨克顺道重游旧地,追忆往事。伊萨克曾经和堂妹萨拉有过美好的初恋,却因性格冷酷孤僻,以致他的兄弟乘虚而入。如今伊萨克坐在草坪上,忆起往昔,眼前浮现萨拉白衣飘飘的美丽模样。他与生俱来的冷漠理智的性格,注定了婚姻的失败。伊萨克的妻子无法忍受冰冷的婚姻,寻求外遇。这样的家庭气氛,加上遗传下来的冷漠秉性,使得伊萨克的儿子不愿生小孩,和儿媳关系决裂。伊萨克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这仿佛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09.《鬼魂奏鸣曲》2007 豆瓣:8.2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简·马尔姆斯 / 乔纳斯·马尔姆斯 / 艾琳·克林加

剧情简介@爱天涯

Bergman's fourth production of Strindberg's play. Bergman presented Old Man Hummel as the mastermind in a web of crimes and lies. His hands covered in bloody rags, perhaps a reference to the murder he once committed and possibly also to Strindberg himself, who suffered from psoriasis while writing the play.

👇点击视频即可免费观看👇


10.《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 豆瓣:8.7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克里斯蒂娜·阿道夫森 / 伯杰·阿斯特 / 佩妮娜·奥威

剧情简介@爱天涯

《芬妮与亚历山大》是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贝蒂尔·加夫、裴妮拉·阿尔文主演的剧情片,于1982年12月17日在瑞典上映。该片讲述了芬妮与亚历山大在经历了父亲猝死、母亲改嫁、继父被烧死等事件以后,在伊萨克的帮助下重新获得自由的故事。1984年,该片获得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芬妮与亚历山大》中,封闭性贯穿全片始终。在影片中,自成一体的小世界处处存在,而这些大大小小的世界所传递出来的都是一种自我的、排他的、难以沟通的昏暗之感。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还在片中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界定和总结。虽然伯格曼用温暖的红橙色调来显示艾克达与伊萨克两家的生活,以阴暗的灰色来表现主教大人一家,但是在简单的色调下所蕴含的内容并不是以儿童视角来作出情感的判断,其依据恰恰是伯格曼以成人视角作出的选择、决定与反抗。

👇点击观影条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11.《犹在镜中》1961 豆瓣:8.4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哈里特·安德森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剧情简介@爱天涯

遗传了母亲精神病的凯伦(Harriet Andersson 饰)经过入院治疗,被作家父亲大卫(Gunnar Björnstrand 饰)安排到一小岛上调养。凯伦男友马丁(Max von Sydow 饰)是一名医生,两人的感情此时处于低谷,马丁相信凯伦有痊愈的可能。青春期中的弟弟米纳斯颇有才华,但看上去有些焦躁。四人在封闭的岛上休整,但各自心中的不安似乎正慢慢滋长。凯伦发现父亲在冷漠的观察自己病情变化后情绪短暂失控。次日上午马丁与大卫乘小舟离去,被留下的凯伦开始沉溺于冥想,并对米纳斯显示出侵略性,在两人回岛之前凯伦昏倒在破旧的木船内,她向弟弟宣称,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本片是伯格曼“神之沉默”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6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点击下方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12.《秋日奏鸣曲》1978 豆瓣:9.0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英格丽·褒曼 / 丽芙·乌曼 / 莱娜·尼曼

剧情简介@爱天涯

夏洛特(英格丽·褒曼)是某乐团杰出的钢琴演奏员,她的女儿伊娃(丽芙·乌尔曼)是一名在农村社区工作的牧师的妻子,两人之间有一道深深的感情鸿沟,七年来不曾有过任何交流。在得知夏洛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后,伊娃写信邀请夏洛特来同住,两人都试着友好相处,却不免又将往事重提。伊娃怨恨夏洛特没在她童年时给予她足够的爱护,只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事业上,疏远了自己和另一个有高度残疾、只能发不清晰的音来与人交流的女儿海琳(莱娜·尼曼)。而夏洛特因为海琳与伊娃住在一起,加上丈夫的去世给自己造成很大打击,也是心情闷闷紧锁眉头。

👇点击观影条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扩展阅读  

电影哲学大师 | 英格玛·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瑞典语:Ernst Ingmar Bergman

(1918.7.14-2007.7.30)

瑞典电影、电视剧、戏剧三栖导演


瑞典的国宝级编导

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



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

“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




最著名作品包括《第七封印》与《野草莓》


从他对人类状态(human condition)探索中

发现了忧郁与绝望,同时也发现喜剧与希望

除了导演,也为他大多数的电影作品撰写剧本

被誉为近代电影最伟大且最有影响力导演之一






英格玛·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

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

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


一系列问题的探索

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

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




他导演过62部电影,多数自行编剧

也导演超过170场的戏剧

他所喜爱合作的国际知名演员有

丽芙·乌尔曼  与  马克斯·冯·赛多

他大部分的电影都取景自故乡瑞典

主题多是冷酷的,处理痛苦与疯狂



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

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

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伯格曼作品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

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法国“新浪潮”导演吕克·戈达尔

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对《时代》杂志说

“伯格曼的电影

是任何一个电影人都想拍摄的

哪怕“只拍出其中的一部”

费里尼说

“把我和伯格曼相比是在恭维我”






人的尊严就在于

能够对我们看似前后矛盾的命运逻辑

反复地质疑......






你能意识到如果一切总是老样子

生活将是多么令人厌烦吗?

正因为有了死亡

我们才能永远不断地找到新生命






「     父 母    

伯格曼小时候

受父母非常严厉甚至残酷的管教

他曾描述过自己被罚在小橱柜里

关禁闭和穿上女装受辱的不快经历

19岁时他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

但后来冰释前嫌

他的儿子丹尼尔把这些故事

拍进自己的电影《夏日的孩子》里


「     幻 象    

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生活

他从小就自我沉浸在幻想世界里

电影成了最好的想像力载体

沉浸太深以致他不得不努力

用魔幻的景象来反应现世的东西

他一直反复强调自己一生都是在和魔鬼斗争

这点困惑在他许多重要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     死 亡    

伯格曼的作品不少都围绕或指涉死亡

谈到死亡,86岁生日时伯格曼曾表示

他并不害怕死亡,也不觉得死亡有什么神秘的

然而1957年他拍摄电影《第七封印》

却是出于当时他对死亡的恐惧

片中骑士与死神对弈的镜头被公认为

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我那时非常害怕死亡。”伯格曼说


「     电 影    


尽管被誉为当代电影大师

伯格曼对戏剧的热爱却远远超过电影

他曾说过:

戏剧可以是从开始到结束的任何东西

而电影只关乎屠夫与娼妓的交易而已








1 9 1 8

7月14日

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

生于一个路德会传教士的家庭


1 9 2 0

全家迁往斯德哥尔摩


1 9 2 2

妹妹玛格丽特诞生


伯格曼父亲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教徒

长期担任牧师,后来成为瑞典国王的宫廷牧师

母亲是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

父亲对  伯格曼  的管束严厉到臻于残忍的程度

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笼罩着一种严峻、压抑的气氛

这一切对伯格曼后来的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926年(后排左边)


伯格曼在剧场与电影上的兴趣很早就开始了

9岁的时候,他用一整套的锡兵玩具换得

一个电池式魔灯(magic lantern)式摄影机

这个改变了他一生志向的东西

他回忆说在那一年内他介由玩这一个“玩具”

在家里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私密世界

制作自己的场景、木偶与灯光效果,用木偶表演

他自己做旁白演出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戏剧作品

《芬妮与亚历山大》开片第一个正面镜头就是:

小小的帷幕拉起,出现小亚历山大的身影

他在摆弄那些木偶演员

好像向观众宣布 “我的戏开始了!

而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又好几次看到亚历山大在摆弄他的“魔灯”




幼时伯格曼的父亲经常用自行车

带着他去厄普兰地区的乡村教堂布道

当他开始布道后

小伯格曼就沉浸在教堂内部象征世界之中

壁画、木刻生动而通俗地描绘了圣经故事

多年以后,伯格曼将其中一些早年记忆

改造为一则名为《木刻画》的舞台剧之中

后来又成了电影《第七封印》的基本母题

其中有几个场景直接来自这些圣像画与宗教寓意画

例如骑士与黑衣死神对弈、苦修者的自我鞭笞游行

死亡之人在死神的率领下跳着轮舞翻过山岗  … …

这些画面源于这位艺术家的童年记忆



1 9 3 4

伯格曼16岁时,被送到德国的朋友家度暑假

人们普遍相信他在威玛出席了纳粹党集会活动

并见到阿道夫·希特勒

之后他在自传《魔灯》(Laterna Magica)中

写到有关他逗留在德国时

德国家庭如何把一幅阿道夫·希特勒的肖像

放在他床边的墙上的内容

并且还写下了

“多年来,我在希特勒的立场上

为他的成功而高兴,也为他的失败而悲伤“

这样的文字



他服了两期五个月的义务兵役


1 9 3 7

伯格曼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学院

(后来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就读

攻读文学和艺术史

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和斯特林堡等

著名戏剧作家的作品

他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学生戏院中

而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耽溺者”

(genuine movie addict)

同一时间,一个无事实根据的牵连

使得他跟他父亲在后来几年中决裂

虽然他没有从学校毕业

他还是写了很多的剧本,有些是歌剧

而且变成戏院里的助理导演




当他1942年在戏院工作时

他第一次有机会执导他自己的剧本

潘趣之死 Caspar's Death》

这出剧交给瑞典电影行业协会

(Svensk Filmindustri)的成员观看

并且为他带来了一个写电影剧本的工作


伯格曼很早就开始了他舞台剧导演的生涯

在他早期执导过的舞台剧中

有斯特林堡的《幸运儿佩尔的旅程》

以及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1 9 4 3

在瑞典电影公司编剧部门工作

3月,同艾丝·费希尔结婚


1 9 4 4

离校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剧院任专职导演


他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

折磨

Hets

尖锐抨击了瑞典的学校教育制度

对学生的粗暴、专制和残酷压迫

由阿尔夫·斯约堡 Alf Sjoberg 拍成影片


剧院正处于艺术与经济的双重倒闭的边缘

但是在两年时间里

伯格曼就将它转变成一所非常成功的剧院


1 9 4 5

执导了第一部影片

危机

Kris

Crisis



与第一任妻子离婚

随后与爱伦·林德斯特洛姆结婚

女儿爱娃出生


1 9 4 6

夏天,执导电影

雨中情

又名:男人与一把雨伞

 It Rains On Our Love

Det regnar på vår kärlek


导演加缪的舞台剧

卡利古拉

Caligula

获得成功


儿子扬出生


1 9 4 7

导演3部舞台剧

导演广播剧《玩火》和《荷兰人》(斯特林堡作品)


编导电影

开往印度的船

又名:欲望岛

Skepp till India land

A Ship Bound for India



导演电影

黑暗中的音乐

Musik i mörker

Night Is My Future

主角在经历长期的黑暗和绝望的煎熬后

对爱欲的渴望成为继续下去的动力源泉

情欲的饥渴和需要便顺理成章

成为治疗现实创伤的唯一灵丹


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1 9 4 8

编导电影

港口的呼唤

又名:爱欲之港

Hamnstad

Port of Call


一部阴暗低沉的社会写实电影

一个妓女企图在码头自杀

所幸被水手所救,两个人建立起爱情关系

妓女始终无法摆脱她童年时在儿童教养院的不快经历

纠缠不清的家庭关系,加之好友的被辱导致流产死亡

使她加深了现实生活的痛苦


编导电影

监狱

又名:魔鬼的宠儿

Fängelse

Prison


悲伤的黑色间奏


1 9 4 9

导演电影

三个陌生的情人

又名: 渴

Törst

Thirst



编导电影

喜悦

Till glädje

To Joy



1 9 5 0

执导电影

不能在此发生

Sånt händer inte här

This Can't Happen Here



编导影片

夏日插曲

Sommarlek

Summer Interlude


与第二任妻子离婚


50年代初

在电影艺术上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1 9 5 1

编电影剧本

离婚


与甘·哈格堡结婚

儿子小英格玛诞生


1 9 5 2

他开始了在马尔莫城市剧院长达6年的导演生涯

在那里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伯格曼时代”

以其精湛的室内剧演出及其从《浮士德》到

《风流寡妇》的高度平衡的保留剧目而名声大噪

马尔莫剧院的许多演员后来都成了

伯格曼电影的最受欢迎的诠释者:

哈丽叶·安德森(Harriet Andersson)

碧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

英格丽·图林(Ingrid Thulin)

以及麦克斯·冯·席多(Max von Sydow)


编导电影

女人的期待

又名: 生命的开始

Kvinnors väntan

Secrets of Women


用室内剧的形式将女人内心的秘密一一暴露出来

然而影片也强调这并不能减轻她们的压力和痛苦

这样的分享带来的只是苦难交流和更难言的秘密




1 9 5 3

执导电影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Summer with Monika


简单,青春、无知、性感、轻浮

又有点野性的17岁少女   莫妮卡

于男友之间因生活的艰难

而几番纠葛的爱情

从而告诫世人 

人性、社会、生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


编导电影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The Naked Night

上世纪初的瑞典巡回马戏团

马戏团老板、他的妻子、情妇

及情妇的男友之间的多重关系

影片以心理描写的精准著称

被认为是英格玛·伯格曼最凄厉作品

因为所有人物均未能最终得到“拯救”

影片暗示着人生就是一出马戏

婚姻等于走钢丝,充满危险、挫折和屈辱

这部影片是以悲喜剧的格调叙述老年问题

导演以冷峻笔调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编导电影

恋爱课程

En lektion i kärlek

A Lesson in Love

哈里特·安德森 主演




1 9 5 4

秋日之旅

又名:花都绮梦

Kvinnodröm

一个时尚编辑和一个模特儿到另一座城市出差

各自发生艳遇  春梦一觉醒来  得见内心的惶恐

对女性梦想、痛苦、挣扎等跟男人的关系作了探讨

虽然是部讽刺喜剧,但有一种焦距不准的模糊


1 9 5 5

编导电影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Smiles of a Summer Night

伯格曼为数不多的古装影片之一

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最终赢得Best Poetic Humor Award

伯格曼惟一一部

带有轻喜剧风格、有着圆满结局的影片

这个时期的伯格曼

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变成

一位哲学家、神秘主义者

和所谓的现代派叙事大师

整个风格与其日后作品的干涩艰深大相径庭


本片曾获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50年代中后期

随着《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面孔》

等影片的拍摄完成,伯格曼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


1 9 5 7

编导电影

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The Seventh Seal

集合导演电影主张之大成

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信仰的根源

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疑问

同时又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风格的一部影片

探索死亡及宗教的奥秘

剧情由下棋延伸到对宗教和上帝的讨论

并巧妙地折射出一个个的不同社会层面

片名来自《圣经》中的《启示录》——

“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影片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俯拾皆是

无论是死亡的造型,还是盘旋空中的黑鹰

均有着耐人寻味的涵义

这些形象已成为电影语汇的基石

被后人反复模仿


影片透过十四世纪战争结束之后

理想主义的骑士布罗克以及他的同伴

在蔓延瘟疫的欧洲大陆上的漂泊生涯

向观众展示不同的人在面

对死亡时不同的表现方式

同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信仰的根源

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疑问

同时又通过演员约瑟夫一家的生活

来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此片35天完成,具有一种造型艺术般的效果

是伯格曼少数电影才有的,一种和谐的节奏


获第1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最终赢得评委会特别奖



编导电影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Wild Strawberries

借助心理分析与象征隐喻

试图通过人物的梦幻旅程

对人类自身作出自我反省

探究人类内心的真实世界 

虽然用了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拍摄

但是最后整体所呈现的风貌却清新感人

朴素自然,犹如一段旅程

使得我们在这段旅程中

看见自己,看见人生

每一个场景的拍摄角度

氛围营造都有一定的表意指向

比如在开头的梦中

非常强烈的光照在街道的建筑物上

使它们投下的阴影显得锋利而恐怖

黑和白之间的距离拉得非常大

有一种歇斯底里的不安

而伊萨克就孤零零地站在街角

长镜头跟随他在街角来回地走

又切至伊萨克脸部的特写镜头

一束光打在他脸上

使他的脸苍白臃肿且神色惊恐

冰冷而又不安的氛围在这个场景中荡漾

但当伊萨克和儿媳开车渐渐驶离城市时

用了自然光,摄影机俯拍

逐渐展现一种平静的开端

然后

阳光灿烂的田园风光呈现眼前

……

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第32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赢得威尼斯电影节意大利影评认奖

Italian Film Critics Award


大师地位开始被确立




1 9 5 8

生命的边缘

又名:生命的门槛

Nära livet

Brink of Life


讲三个孕妇在产房中的一天

剖析了她们的内心世界

影片拍得很写实,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最终赢得最佳导演奖

四位女主角也共同分享了

戛纳影展的最佳女主角奖


编导电影

魔术师

又名:面孔

Ansiktet

The Magician

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最终赢得评委会特别奖Special Jury Prize


六七十年代,伯格曼电影发生了质的变化

大多数作品都是在用摄影机窥视人的灵魂

如“沉默三部曲”及《假面》《呼喊与细语》等

这些影片排除了戏剧冲突、故事叙事

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现代西方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生命的孤独痛苦

这一时期,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

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

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1959 英格玛•伯格曼和妻子Käbi Laretei在一起


1 9 6 0

编导电影

处女泉

Jungfrukällan

The Virgin Spring

是伯格曼对上帝虔诚和绝望的控诉

为什么上帝明明眼睁睁看着罪恶发生

却无法阻止

引发上帝是否存在的终极思考


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最终赢得Special Mention

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编导电影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The Devil's Eye


魔鬼无法忍受牧师女儿的纯洁

他从地狱召回唐璜

命令这位著名的情圣去引诱她


同钢琴家谢比·拉雷特结婚

谢比是他的第四任妻子



1960 英格玛•伯格曼和毕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


1 9 6 1

编导电影

犹在镜中

Såsom i en spegel

Through a Glass Darkly

刚从精神病院回来的卡伦正在波罗的海

的一座孤零零的小岛上休养以恢复健康

她丈夫马丁,一位医生,父亲戴维,一位作家

以及17岁的弟弟比达跟她住在一起

戴维从瑞士回国后不久

又匆匆离家外出讲学,引起家人不满

比达处于青春期

感到被父亲一直偷偷地观察她的症状

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拒绝与现实世界发生任何联系

就进了自己独有的小天地

一个充满幻想与奇怪声音的世界中

后来,她幻想上帝是一只蜘蛛

作家与丈夫返回,电召救护直升机将女儿救走

伯格曼采用三一律的严谨格式

主题反映出伯格曼对自己宗教传统的怀疑

强调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

获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最终赢得OCIC Award

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 9 6 2

编导电影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Winter Light

是伯格曼最优秀了影片之一

简洁的画面处理与人物内心的急剧波动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失去信仰的牧师,也失去了爱的能力

他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具枯干的僵尸

但问题是,他本人尚能够清醒地看到这一点

爱与救赎的关系在此有更深入的探讨

牧师作为神职人员,本应离上帝最近

或者说最接近爱的本质

事实却是最应相信爱的人却离爱最远

对妻子的爱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上帝的信仰

而她的死亡令一切仿佛变的虚假起来

所相信的爱(上帝)在这里成了最直接彻底的折磨

片头木然空乏的布道便在暗示一切发生得毫无意义

冬日之光无法让人心真正获得温暖,只会割伤人眼

人人都会逃避,最后重复开始的片断意在说明:

当问题无可解时,只能通过谎言欺骗、自我麻醉

迎来无法摆脱的噩梦轮回




这时他已经和男演员约瑟夫森

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关系

这一直是  伯格曼  的一个特点

他总是和相熟的演员、摄影师共同工作

约瑟夫森后来回忆说

那时的伯格曼是一个孤僻的人

人们都不怎么和他说话

但是人们都能意识到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编导电影

沉默

Tystnaden

The Silence




伯格曼的《信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依然用强烈的象征性来探索肉体和精神的抗争

也是当年瑞典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两姐妹代表了感情与理性的两位一体

全片气氛沉郁低调,令人有孤独无助感

对白不多,由一连串剧中人

所遇到的零碎事件组合而成




《犹在镜中》与《冬日之光》和《沉默》

合称为“沉默(信仰)三部曲”


执导电影

一出梦的戏剧

Ett drömspel

A Dream Play




1 9 6 3

编导电影

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All These Women


一部较为人忽略的伯格曼作品

一个怀有私欲和野心的音乐评论家以写传记为名

到著名大提琴家里作客

目的却在于以各种手法来对大提琴家的私生活

及其风流韵事进行探访

以便将来向对方进行勒索

影片将人性的丑恶

以及艺术面对的物质利诱一一呈现出来

大提琴家一直未在片中出现,电影有情节剧的样式

但一如伯格曼的风格,探讨了更深层次的道德问题


伯格曼的舞台剧导演生涯

在1963-1966的三年中达到了顶点

那时,他是瑞典国家剧院,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院院长

从1938年到1966年的27年中

一共执导了大约75部戏

还有大量电视剧与广播剧

(不算1946年起执导第一部电影以来的大量电影作品)

他所执导的作品包括了莫里哀、歌德、易伯生

斯特林堡、契诃夫、皮兰德娄、布莱希特、加缪

阿诺尔、田纳西·威廉斯,以及爱德华·阿尔比等



1963英格玛•伯格曼和儿子Daniel在一起


1 9 6 6

伯格曼辞去皇家剧院院长之职

理由之一是想更多地投入到电影创作中来

因为他在电影领域的成就

比起他对戏剧的贡献来,还要大得多

伯格曼作为一个剧作家与戏剧导演的名声

主要限于瑞典该国,可是,他的电影

几乎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国际声望

并且一下子挤身世界一流电影导演行列


编导电影

假面

Persona

伯格曼在片中深入探讨人类身心的极度痛苦

题旨深奥,不易明瞭

但拍法大胆而且具实验性,映象锐利,摄影极佳

此外演员在片中的表演亦非常精湛,为本片增色不少


这部充满象征性的黑白影片是需要多看几遍的

许多段落伯格曼数次重拍从而更好体现他的意图

对心灵和面具的话题一直是博格曼影片的主题

这部影片让这样的思考到了一个顶峰


1 9 6 8

编导电影

豺狼时刻

Vargtimmen

Hour of the Wolf 

影片将惊悚片和超现实的元素相结合

表现艺术创造和疯狂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  伯格曼  导演的惟一的一部恐怖片

两位主角以精湛的表演

展现了心理扭曲的痛苦,极具震撼力

展示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疏远

以及人格分裂和相互防备的主题

将惊悚片和超现实的元素相结合


1960年代末

伯格曼在瑞典哥特兰的法罗岛生活了很长时间

并在这里制作创作了许多电影

—— 法罗岛 ——




1 9 6 8

编导电影

羞耻

Skammen

Shame

伯格曼针对现代社会的烽火连天作出抨击

战争使人性受到污染而使人做出可耻行为

影片的风格较伯格曼的其他作品稍显激烈


1 9 6 9

祭典

Riten

The Rite

编导电影

安娜的情欲

En passion

The Passion of Anna


描述一名离了婚的中年男人

在小岛上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整天梦想着一个不明身份的女子

后来两个分别有悲伤恋情的女人

先后闯入了他的世界

本片是部十分隐晦和复杂的心理片

两个女主角的关系犹如

《沉默》与《假面》一样不可分割

色彩在片中发挥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1 9 7 1

伯格曼赢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编导电影

接触

Beröringen

The Touch



第五次结婚


1 9 7 2

呼喊与细语

Viskningar och rop

Cries and Whispers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座老式大宅中

艾格尼丝身患不治之症,自知时日不多

对于死亡早已习以为常

抱着全然无所谓的态度

关于垂死、爱、性的激情、仇恨和死亡

导演伯格曼以一种类似极限境遇剧方式

通过营造封闭的环境

在面对死亡这一终极意义的问题时

在主人公的细语呢喃和疾声呼号中

引发有关人性种种问题的思考

影片故事情节简单

围绕着艾格尼丝之死在两昼夜之中展开

人物始终活动在室内,犹如禁闭的困兽

在境遇局限之中试图挣脱,始终无法逃离出去

正如卡琳多次痛苦呼喊,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

痛苦的感觉如影随行,活着比死还要痛苦

在色彩布局也极大增强了这种极限境遇剧的效果

墙壁通体采用大片红色,人物多着黑白两色服装

在色觉效果上给人产生极强的冲击力

红色在影片叙事层面具有双重重功效

一方面在表现人物表情的特写镜头中

人物面孔呈现在血红的背景上

暗示着人物内心痛苦而又激烈的焦躁状态

另一方面,呼喊与细语时常通过回忆来实现

红色在回忆的插入中起到渐现与渐隐的效果

当人物开始回忆时,镜头模糊的红逐渐清晰

那些带有疼痛印迹的往事不断被呈现出来

而当回忆结束时,人物重新回到现实之中

由紧闭双眼时眼皮的血红回归到

现实那四面鲜红禁闭的困境之中

赢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Technical Grand Prize

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奖提名

成为争议最多的影片之一



编导电影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Scenes from a Marriage


电视版本分六集,295分钟;电影版168分钟

获1975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丽芙•乌曼提名金球奖及

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1 9 7 5

伯格曼因执导戏剧的杰出成就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编导舞台剧

魔笛

Trollflöjten

The Magic Flute



1 9 7 6

编导电影

面对面

Ansikte mot ansikte

Face to Face

一个心理医生,到爷爷的乡间别墅度假

但家庭往事导致她陷入忧郁的深谷,并产生幻觉

以致心理崩溃,试图自杀



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


伯格曼活跃了超过60年

但他的事业在1976年受到严重挫折

当时他被指控逃漏所得税

在一场拙劣的刑事侦查之后

他终止一系列待完成的制作

关闭他的工作室

并且自我放逐至德国八年


1 9 7 7

拍摄了反法西斯影片

蛇蛋

The Serpent's Egg



1 9 7 8

拍摄了他的最舞台化的影片

秋天奏鸣曲

Höstsonaten

Autumn Sonata

描写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隔膜

以及她们之间又爱又恨的相互关系

场景是如此简单,故事情节也很淡

影片探讨了爱的可能性

人与人真正沟通的困难等问题

英格玛·伯格曼和同样来自瑞典的巨星

英格丽·褒曼I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拍摄了这部影片

本片为两人赢得了极大的赞誉

并囊括了包括奥斯卡和金球奖在内的很多奖项





1 9 7 9

编导电影

傀儡生涯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From The Life Of The Marion

在讲两个被命运结合的人,既分不开

在一起又很痛苦,徒然是彼此的桎梏”

当然,这只是这部影片的其中一个部分

或者一个主题,而影片内涵的丰富性

却远远不是这样一两句话就可以涵盖的

影片中更主要的一个主题:傀儡生命


1 9 8 2

伯格曼着手拍摄他

自称为“最后一部影片”

芳妮和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Fanny and Alexander


伯格曼半自传影片

影片细腻地探索了心理折磨这一题材

但采用儿童的视角

因此不像他以往作品那么沉闷晦涩

这是他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

视野最广阔、拍摄费用最昂贵

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

这部影片有六十个有台词的角色

一千二百个群众演员

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

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

伯格曼过去影片中的主题和人物

以及一切他所迷恋的事物都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里

他自称这部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

是“一曲热爱生活的轻松的赞美诗”

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提名

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赢得威尼斯电影节FIPRESCI Prize




1 9 8 3

完成《芬尼和亚历山大》之后

宣布不再拍片

但实际上,他通过自己的剧本

仍在对瑞典电影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电视台编导影片

排练之后

Efter repetitionen



拍摄纪录片

卡琳的面孔

Karins ansikte

以纪念母亲




伯格曼与母亲


1 9 8 5

伯格曼重返舞台,导演了一些经典剧目


为电视台编导影片

被祝福的那个

De två saliga



1 9 8 6

写完自传

《 魔 灯 》


导演莎剧

哈姆雷特


1 9 9 2

著名丹麦-瑞典导演

比尔·奥古斯特(Bille August)

执导了伯格曼编剧的影片

最美好的愿望

Den goda viljan

The Best Intentions

描写伯格曼父母感情生活


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上荣获

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同年,伯格曼的儿子

丹尼尔·伯格曼也把父亲的小说

星期天的孩子

Sondagsbarn

搬上了银幕



1 9 9 6

伯格曼的另一个剧本

私人的谈话

Enskilda samtal

又被与他长期合作的女演员

导演丽芙·乌尔曼拍成电视剧



1 9 9 7

伯格曼赢得戛纳电影节Palm of the Palms奖


自编自导自演影片

空虚和无法呼吸

又名:在小丑面前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In the Presence of a Clown



1 9 9 8

伯格曼因终身成就赢得

戛纳电影节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奖


2 0 0 3

为瑞典国家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电影

萨拉邦德

Saraband

85岁的伯格曼为1972年的《婚姻场景》

拍摄的续篇,这也成了他的绝唱

影片用细腻而精炼的方式

对三代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进行了描述

人物关系全部用双人对话呈现

这是自《芬尼与亚历山大》以后20多年来惟一

在电影院里与观众见面的伯格曼长片

影片在法国著名女演员让娜·莫罗的建议下

参加了昂热首映电影节组织策划的瑞典电影大师观摩展



2 0 0 7

7月30日(周一)

在他的最后定居地瑞典法罗岛去世

享年89岁




伍迪·艾伦在伯格曼逝世时说:

因为我多年来对他的狂热赞美

当他去世的时候

许多报纸杂志约我做访谈

似乎除了再一次称颂他的伟大

我还能给这个噩耗带来什么价值

他们问,Bergman是如何影响你的?

我说,他没有影响我

他是一个天才,而我不是

天才是无法学习的

否则其魔术就能延续了




电 影 作 品 特 点


「     童年记忆    

童年的不安全感

导致了他通过电影来驱除心理阴影

伯格曼曾说“拍电影就是跃入自己童年的深渊”

他的童年成为创作时自己无意识的宝库

在伯格曼电影中

儿童总是生活在一个受折磨的天真世界中

童年主题贯穿了伯格曼的大部分作品



「    宗教主题    

“我的一生一直在跟上帝的关系问题作斗争”

伯格曼的电影倾向于忽略社会问题

他的基本心态是存在主义和宗教怀疑论

伯格曼既怀疑上帝的存在

也不愿否认上帝的存在

这种矛盾表现在电影力就成了痛苦的追问

永远没有答案



「     性与爱    

伯格曼电影大胆地讨论和表现性爱问题

但性爱只是隐喻,它的作用有两个

1、揭示人类对爱与交往的内在渴望

2、性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


「     戏剧感    

他的作品有明显的舞台剧特征

伯格曼对自己的艺术历程有一句形象的描述

———“戏剧是妻子,电影是艳遇”

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

他曾在戏剧舞台上创造过辉煌的“伯格曼时代”

而到了70年代后期

他又越来越憎恨商业对电影的“败坏”

终于在80年代初宣布息影又回归了戏剧

尽管他在电影界的影响超过了戏剧界

但在他心目中,电影无法取代戏剧的地位

在法罗岛安度晚年时他一直很高兴

自己的事业是以戏剧为终点

碰到人们景仰他的电影作品时

他会很不屑地表示:

“不要跟我谈电影,我看自己的作品都觉得很可笑!”



「     梦与现实    

梦和现实的交织构成他作品的一贯风格



「     爱的匮乏    

在伯格曼看来,爱是唯一能够拯救人类的力量

但是爱的匮乏是人类在文明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沟通带来误解、交流遭遇嘲笑

语言编制谎言、责任产生虚伪……

他的作品种往往都有一个残疾角色或垂死的人

这些眼前的残疾和即刻的垂危

都是人们内心疾病的外现

人们丧失了爱和被爱的能力,失去了信仰和方向



「     音乐    

伯格曼还擅长在电影中用音乐传达驳杂的思想

他最喜欢巴赫的音乐,简洁而严整、单纯而又苍茫

能够传达出很多无法言说的思想

他甚至曾考虑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专门研究巴赫音乐



「     着魔    

伯格曼这样描述自己拍电影:

你们知道拍电影是怎么一回事么?

每天奋力工作八个小时,就为了三分钟的电影

在这八小时里,可能只有10到12分钟

如果你走运的话,算得上是真正的创作

也许这都不会有

然后你得鼓足勇气迎接下一个八小时

祈祷这次你能获得真正的十分钟

为了找到有着真正创造力的这几分钟

拍摄现场的每个人每件东西都必须调整好

一定要让自己和演员进入一种着魔的状态……





 爱 情  

「     法罗岛的自我放逐者    


伯格曼一生有五次婚姻

几段非婚情事,育有九个子女

像许多才华与情感一样丰溢的电影人一样

他也在镜头里寻找爱情的落点

他分别和舞蹈家埃尔斯·菲舍

导演Ellen Lundström、记者Gun Grut

御用女主角之一凯比·拉雷特

和英格莉·冯·罗森结为夫妇

但最传奇的一段却应该是

和丽芙·厄尔曼绵延几十年的光影情缘



丽芙·厄尔曼也是北欧著名演员

1956年,丽芙到法罗群岛拍《假面》

这样结识了快50岁的伯格曼

伯格曼也在镜头中抓住了丽芙迷离的美

坠入情网后,丽芙和伯格曼

在法罗群岛同居五年并生下女儿琳·厄尔曼

但最终丽芙离开了法罗群岛

但她并没有真正离开伯格曼

分手后她仍主演《呼喊和细语》

《婚姻场景》《面对面》《秋光奏鸣曲》

自己也成了导演,曾被人说她的作品中有伯格曼的影子

2002年伯格曼出山拍摄《萨拉邦德》

丽芙再次鼎力出演

这一曲就成了二人合谱的绝唱
























素材及图片来自网络

鸟人与鱼   整理编辑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全集列表

1940s
1946 危机 Kris
1946 带雨伞的男人 Det regnar på vår kärlek
1947 开往印度之船 Skepp till India land
1948 黑暗中的音乐 Musik i mörker
1948 爱欲之港 Hamnstad
1949 监狱 Fängelse
1949 三个陌生的情人 Törst

1950s
1950 喜悦 Till glädje
1950 不能在此发生 Sånt händer inte här
1951 夏日插曲 Sommarlek
1952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3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1954 恋爱课程 En lektion i kärlek
1955 花都绮梦 Kvinnodröm
1955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7 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 斯里曼先生来了 Herr Sleeman kommer
1957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8 威尼斯人 Venetianskan
1958 生命的门槛 Nära livet
1958 狂犬病 Rabies
1958 面孔 Ansiktet


1960s
1960 暴风雨 Oväder
1960 处女泉 Jungfrukällan
1960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1961 犹在镜中 Såsom i en spegel
1963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 一出梦的戏剧 Ett drömspel
1963 沉默 Tystnaden
1964 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5 唐璜 Don Juan(无)
1966 假面 Persona
1967 刺激 Stimulantia
1968 豺狼时刻 Vargtimmen
1968 羞耻 Skammen
1969 祭典 Riten
1969 安娜的情欲 En passion 


1970s
1970 法罗文献1969 Fårödokument 1969
1971 接触 Beröringen
1972 呼喊与细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3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4 厌世者 Misantropen
1975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6 面对面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该死的女人跳舞 De fördömda kvinnornas dans
1977 蛇蛋 The Serpent's Egg
1978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1978 秋日奏鸣曲:制作特辑 The Making of Autumn Sonata
1979 法罗档案1979 Fårö-dokument 1979


1980s
1980 傀儡生涯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2 芬妮与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3 妻子学校 Hustruskolan
1984 卡琳的面孔 Karins ansikte
1984 排演之后 Efter repetitionen
1984 芬妮和亚历山大的诞生 Dokument Fanny och Alexander
1985 多姆·简 Dom Juan(无资源)
1986 被祝福的那个 De två saliga


1990s
1992 萨德侯爵夫人 Markisinnan de Sade
1993 本科特纳 Backanterna
1995 奄奄一息 Sista skriket
1996 双面哈拉尔 Harald & Harald
1997 在小丑面前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2000s

2000 映画创造者 Bildmakarna
2003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7 鬼魂奏鸣曲 Spöksonaten
2008 伯格曼的片场小电影 On Set Home Movie

END

更多资源:

欢迎在文章底部写下精彩留言哦!


主编/慕容风 监制/Richard
视频编辑/李小可 安雅制图/慕容秋水©爱天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