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嘿!哈!“金刚操”来“习”

文化桂城 文化桂城 2023-09-23



弓步、出拳、收掌……一招一式,刚劲有力,虎虎生威。


这里,是桂城三山,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有省港一代国术宗师之称的邵汉生是三山奕东人,他精通多套拳法,功夫技通南北,是李小龙第一位北派功夫老师,自创了武术“金刚十八势”。


同时,他也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学——桂城街道文翰第三小学(下简称“文翰三小”)的创办人之一。如今,学校里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正用心传承狮武文化,扎稳桂城文化传承的“马步”。




文翰三小创办于1921年,最前身名为“广育小学”。


△ 广育小学成立,创办人合影。/ 文翰三小供图


据邵汉生长子邵振鹏回忆,“父亲在小学当了11年的校长。”


邵汉生在学校任教期间致力传授拳术,奠定了学校发展的根基。


△ 学生学习拳术。/ 文翰三小供图


△ 气壮山河的金刚操。/ 文翰三小供图


1925-1940年间,邵汉生曾两度回到三山,创精武童子团和农研社。1982年,全国发展武术会议决定武术须全国推广,邵汉生指出习武无时、地、人条件限制,应按需活练活用。1983年,邵汉生阐明武术须与文化配合,并由文化带领发展。1985年,晚年的邵汉生回乡倡办三山武术队,重振三山武术队。


虽然时间过去了百年,已经无法追溯邵汉生在文翰三小传授武术的确切时间,但从时间线脉络可见,三山、学校与武术的渊源。


2012年起,文翰三小确立以狮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



早上9时,在文翰三小的操场上,伴着广播的口令,438名学生利落起势,握拳、蹲马步、左弓步等武术动作连贯打出,霸气十足。这是文翰三小的特色课间操——金刚操。


△ 早上课间操时间,学生利落打出“金刚操”。/ 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摄


何为金刚操?金刚操有何来历?


金刚操正是根据邵汉生编制的武术金刚十八势改编而成,每段自不同拳家抽取精华而成,讲求的是动作简捷,劲气充实。自传承以来,每届学生一直学习该套武术动作。


△ 邵汉生授武六十五周年纪念刊,书里记载“金刚十八势”的拳法。/ 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摄



△ “金刚十八势”拳法。/宋武摄


通过每天早上课间操的练习,学生们能打出一套连贯的金刚操。


“我觉得金刚操很有意思!”今年四年级的学生林康裕就在学习金刚操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他说,学习金刚操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培养了他不怕困难的意志。


说起为什么选择金刚操作为课间操,在文翰三小校长胡秀萍看来,桂城三山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既有崔元芳这样的革命先驱,也有邵汉生这样优秀的武术家。把金刚操改编成课间操,一方面是希望学生们强筋健骨,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们了解武术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除了金刚操外,五步拳同样是文翰三小课间操之一。


△ 五步拳教学。/ 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摄


去年9月,文翰三小在原来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增加竞技武术的学习,让文化的传承更多元化。在2021年广东省学生武术公开赛中,学校13位同学参赛,取得了6金5银2铜和集体项目金奖的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武术教师何嘉鸣的母亲,小学曾就读于文翰三小。母女二人接力,在三山学习、传播桂城的武术文化。


由此可见,桂城的武术文化,不止本届的438名学生,还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 学生日常训练武术。/ 文翰三小供图



学习舞狮都是先从武术练起,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以后练习舞狮打好功底,同样也是为了磨磨性子。


对于三山这个武术之乡来说,除了武术外,还有醒狮这个让人喜闻乐见的载体,同样能找到传承的踪迹。


“扎好马步,手托狮头,眼看前方,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威武的狮子。”在学校龙狮特色体育教师兼教练郭俊华的细心提醒下,“狮子们”很快找回了状态,他们伴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摇头摆尾,忽而凌空腾起,表演得惟妙惟肖。


“狮武”文化,“武术+龙狮”,缺一不可。


一个“狮头”有七八斤重,孩子们刚学舞狮的时候,举“狮头”不到一分钟就手酸了。但配合武术学习,每天练习,很快,学生们可以平稳举起狮头进行表演。


目前,学生可以熟练理解并独立完成整套采青,包括鼓、镲、锣、狮头狮尾,在规定的套路上学会自由发挥和随机应变。


自此,一群孩子拿着狮头在操场舞狮的场景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班级进行醒狮文体表演。/ 文翰三小供图


“你们觉得舞狮辛不辛苦?”“辛苦,但是值得我们去学!”面对疑问,龙狮队的成员不约而同回答。


“龙狮”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更是象征一种不屈雄健的民族魂。新生代通过学习龙狮,发扬“不服输、不退却、不放弃”的精神,将成长为一头“雄狮”,乘风破浪。


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文翰三小狮武文化的传承,只是桂城众多文化传播者的缩影。如今,桂城很多学校、家庭还保留着让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醒狮的“走红”、叠滘龙船漂移的“出圈”......与广大群众多年的喜爱和支持密不可分。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载体,需要年轻一代的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期待。



爆红“龙船漂移之乡”叠滘,开村始祖原来是......


如今,桂城每1.3万人就有一间读书驿站......


速看!桂城这五类文化事业发展项目有奖励!详戳→

审核丨桂城街道文化发展中心

撰文丨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

图片丨凤凰网广东 曹萍萍、文翰三小

海报丨凤凰网广东何嘉锋

视频丨凤凰影像组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