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932期 从讨厌到爱上——纠正“偏科”有办法(一)

2017-08-06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矫正“偏科”情绪方法谈

——情境替换法


文    项恩炜


问题

偏科之于学生,恰似某种恶疾,无端而来,无影而栖,却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来,让人轻则尴尬不已,重则元气大伤。更为可怕之处在于,此病易得难除,大都数学生一旦染上“偏科”症状,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大半都会落下个终身病根,对某学科的厌恶之情终身相伴。


不幸的是,我的班级,也染上了此病。


那天,是期末考试成绩揭晓、试卷分析的日子。我照例在课间到班级溜达,结果却背上了一身的沉重:平时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孩子们或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或是抱头伏在桌子上闷睡,即便是平时话最多的同学,见到我,也只是铁着个脸小声说“项老师,我数学和物理考砸了!”......门口涌进一帮女生,看样子是在安慰谁,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啊。正想过去看看,肩膀却被轻轻拍了一下,一回头,原来是我们的学习委员。


 

跟进

怎么了?他不说话。只是往后门走。我紧随而出。


出后门,至走廊尽头。沉默,沉默,他盯着灰蒙蒙的玻璃窗沉默,我有点不知所措:他一直是我们班级的种子选手啊,论工作能力,论学习成绩,论心理素质,都是班里的好手!即便这次没考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呀......


项老师,我真的不喜欢化学”他抬起了眼睛,一片迷离......


我真的努力想学好,可这次,这次化学真的拖后腿了......”大男人,竟然涕泪四下!让我又心疼又着急。


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很多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优秀是可以复制的。只要学生有某一方面的强项,他/她就存在着将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的潜质。只是需要被激发,被引导,被激励而已。


纠偏

所以,在听他讲如何讨厌化学学科,如何连续一个星期背着书本回家,却硬是一页纸头都没翻阅之时,我赶紧打断了。我更关心的是,他喜欢什么?有多喜欢

原来,他最喜欢数学学科,有多喜欢呢?他说“非常喜欢。”


我笑了,“非常喜欢是什么样子呢?”我准备帮助他把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区别给弄清楚。只要清楚了差异在哪里,不就有可能把差异一一抹去了么?


我请他想象下回家做数学题的场景,不断提问,提醒他关注具体的细节。


最后发现,他在回忆做数学时面带笑容,能看见自己做的是《专题训练数学卷》,能够看清楚试卷封面的字,能够在脑海中打开试卷,还能模糊地看到第一页上的数学符号。


为了达到更好复制的效果,我追问出了在他脑海中,数学卷的大小,远近,颜色。


比较有趣的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通过对话和脑海想象完成的。


然后,我请他想象做化学的场景。结果他非常紧张,努力了一下,说,在家里没有做化学的印象。


怎么办?这样反而简单了。我请他在脑海中展现出做数学的画面,然后将数学作业本替换成化学作业本。


结果,他遇到了麻烦。表情非常扭曲:“在脑海中无法替换上去,试了几次,脑海中最终还是数学作业本的样子。”——看来,这孩子确实偏科现象很严重。


我只好帮助他在脑海中,先把化学书放到数学书上面,然后慢慢把数学书抽走。好不容易,他成功了。终于在脑海中像做数学作业一样做起了化学作业。


但,这还不够。还得帮助他复制更加多的细节。


经过追问发现,他现在虽然脑海中原本做数学的画面中,数学书变成了化学书。但是,之前的数学书是打开的,而现在的化学书是合上的;之前的数学书是有点大的,而现在的化学书成了数学书的一半大小;之前的数学书是能够模糊看到上面的符号,而现在的化学书,却根本看不清上面有什么;之前的数学书是45度角倾斜的,现在的化学书是平放着的......


于是,帮助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调整,直到最后,真正能在脑海中像学数学一样地学化学了。由于他偏科程度太深,整个过程推进得比较艰难。但我们一步步接近着成功。


最后,我请他“做数学”,他马上能在脑海中出现了做数学的样子,而且情绪愉快,请他“做化学”,他同样能迅速的在脑海中复制出做数学作业的画面,只是作业本替换成了化学学科的,情绪也很愉快。反复几次,越试越爽。


他很开心“项老师,我现在就想做化学了......


后来,化学老师从他的作业中及时捕捉到了积极地信号,开始给予鼓励与引导,帮助他把点燃的火焰持续了下去,终于在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将化学学科确立为自己的优势科目了。



其实,方法还有很多,解决了偏科心理,还需要以自己意志力和行动力进行科学学习。其实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及时主动地与老师、优秀的学生交流心情,交流学法,是非常必须的。如此,我们对于目前的偏科,也可以自信地喊出:想说爱你也容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