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知|跑赢大盘,择时和择股同样重要


传统的投资智慧,一直都强调“重择股而轻择时”,因为他们认为市场走向是不可预测的。NUS商学院的学者Jussi Keppo却认为想跑赢大盘,择时和择股同样重要。他的研究发现,择时是一种能力,而非运气。


Jussi KEPPO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系副教授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领域:风险管理,不确定因素下的最优投资选择,银行管控,随即性的量化分析,随机性控制
1 择时和择股同样重要
很多个人投资者也许都犯过以下这些错误,比如过量交易,或过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而不杀跌止损,又或仅依据媒体的报道就盲目买入。 然而,也有很多个人投资者始终走在市场前面,常常能赚得盆满钵满。说到这里,任谁都会想到沃伦·巴菲特——他依仗自己过人的投资技巧攫取了大量财富,成为了世界第二富豪。 优秀的择股能力是我们跑赢大盘的方法之一,但还有另一种较少被提及的战略,那就是“择时”——能否选择最佳的入市和撤市时机,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异常重要。 股市如同日夜起伏的潮汐,有顶峰,也有低谷。我们所经历过的2007年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还有刚刚过去的八月中国股市大跌,都是“潮汐”的低谷所在。所以说,如何选择适时的时机入市与撤市,和如何选股一样重要。
2 择时操作的奥秘
择时和择股不同,需要投资者对整个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都有所了解,而不能只局限于一两家公司的财报。 另外,考虑到几乎所有宏观经济方面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讲,人人平等,没有人在这一点上拥有特权。能够选择适当时机入市的投资人,实际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公开信息。 以2000年和2008年的危机为例:在金融海啸发生前,股票市场的高回报率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可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股市承受了全部冲击,整体损失近5万亿美元。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整体财富蒸发了7万亿,欧洲部分国家至今还未能走出经济寒冬。 股市的起落周而复始,那我们到底能对这些涨跌进行预测吗?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有办法通过择时反过来利用各种泡沫和危机吗?

3 择时是种能力而不是运气
我和密歇根大学的Tyler Shumway教授以及佐治亚理工学院的Daniel Weagley教授于1995年至2009年的研究,集中于股票交易的领域,正好经历了上文描述的两次大危机。 在我们看来,选择适当的时间入市和撤市,更像是一种投资者所拥有的能力,而非一次两次的好运气。 我们发现,那些在2000年股市危机到来前,选择卖出股票的投资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做出相同选择的比率更高。同样地,那些在2000年未能正确判断时机的投资人,在2008年犯下相同错误的可能性也更高。 由此可见,善于择时的投资者是确实存在的。这也说明市场回报的多寡对是有一定可预测性的。这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对于市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是始终存在的。

4 什么人最擅长择时?
那么,这些拥有择时能力的优秀投资者,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中年投资者普遍比年轻投资者或者年纪更大的投资者,择时能力更强。而年轻投资者在这方面表现最差,这说明时间会带来经验和智慧。但是超过了一定年龄,伴随着思维和认知能力的衰弱,择时能力也会逐渐变差。 从性别上来,男性最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择时者,但也可能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然而,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时,还是没法很好地选择适当的时机。那些进行期权交易,或者投资高风险证券的“更为专业的投资者”则往往表现得更好。在择时方面表现优异的投资者,往往拥有多元化的证券投资组合以分摊风险,同时交易次数也较少,且更倾向于长期持有。

5 择时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
个人投资者需要明白择股和择时,是两种不相同的投资技能。就算择时能力一般,但在择股方面却不一定表现平平。目前我们还没有观察到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 有些投资者择时能力优秀,始终能够跑赢大盘。可见,择时确实是一种可以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而非一时好运。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实验性的交易进行摸索和学习,或是尝试使用一些平常不会使用的金融工具。 而且,不单单是个人投资者,企业也能通过优秀的择时能力获取利益。比如,在股价处于相对市场高位时发行新股,或者认准股票回购,以及给予管理层期权奖励的机会,等等。  (编辑:张俪泽  翻译:杨嘉铭) 注:文章2015年12月发表于新加坡《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 部分图片选用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