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 | 医疗社会企业潜能还很大

新加坡医疗领域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医疗社会企业(医疗社企),为老龄化人口医疗服务提供了另种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谢慧贤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社企在本地崛起,社会企业家很可能成为新加坡医疗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新加坡医疗体系积极为迈向老龄化社会做准备,近年来,社会企业逐渐崛起,推出各式医疗服务及产品,以应付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新加坡社会企业中心(raiSE)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在大约300家有注册的社会企业(简称社企)当中,有约21家专注在医疗领域。
与教育社企(66家,占22%)及研发咨询/企业服务/电脑服务等社企(48家,占16%)相比,医疗社企在新加坡不算普及,但受访学者都认为,医疗社企未来或能缩小新加坡现有的医疗服务所存在的缺口。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陈川仁近来在新加坡社会企业中心主办的活动上致辞时也说:“社会企业其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与政府、志愿福利团体、慈善机构,以及协助有需要者的社会服务领域的工作相辅相成。”

新加坡医疗社企还有发展空间

社企(social enterprise)是源自英国的概念,一般被定义为通过商业模式谋利,从而满足社会需求的组织。近两年来,新加坡有不少组织资助及鼓励国人创业并服务社会,这也可能是促使社企冒起的原因之一。
例如,旨在协助年长者的企业包括Modern Aging计划、星展基金会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办的亚洲社会企业挑战赛、新加坡国际基金会的青年社会企业家计划等都在近年来提供了不同的平台,让新加坡本地人圆创业梦,但也造福人群,满足社会需求。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林一维副教授共同撰写,近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mproving Global Health”(社企:提升全球医疗)一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副教授谢慧贤,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医疗社企在本地还有发展空间。


Audrey Chia|谢慧贤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 副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 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职场健康、社会创新与慈善、领导力变革

谢慧贤说:“目前,规模大的业者及医疗组织大部分都关注治疗服务,而不是预防。随着劳动队伍老龄化,公司企业须设法维持六七十岁员工的健康及生产力,因此,将更需要预防及健保类服务。”

新加坡政府应鼓励医疗社企新尝试

卫生部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新加坡共有26家医院和专科医疗中心。护联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简称AIC)打造了全面的服务网,涵盖的层面包括居家护理、日间护理、心理卫生等。
从2012年起针对社企进行研究的 Eden Strategy Institute执行董事邹毅民受访时表示,新加坡本地的医疗业有良好的结构及管理,大部分新加坡人得到了照顾。他说:“但市场上仍存在某些缺口未被照顾。
社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缺乏谋利动机(profit motive),以推动社会企业家投入更多资金及更高营运成本。”
邹毅民以法国的Groupe SOS为例,表示该社企经营很多的医疗机构,包括提供受津贴的医疗服务,也聘请比较难找到工作的人,算是成功的模式,谋利的同时也提供有素质的医疗服务。
邹毅民建议,新加坡本地市场应有空间让社企尝试以结果为基础(outcome-based)的模式,如将服务重点放在舒适及注重尊严的临终护理方面,并有更多决定价格及素质的自由。
“与其制定更多条例,现阶段最重要的是,给予社企必备的工具及政策上的认可。”

新加坡社会企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

邹毅民Eden Strategy Institute执行董事

资料不足
新加坡目前缺乏资料让社会企业家了解哪些环节比较欠缺。无法充分了解需求,就无法有策略性地投入精力。
社企无从发挥?
最贫穷群体有志愿福利团体照料,没空间让社企发挥创意、提供服务。
改变民众对社企态度
社会上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刻板印象,我们必须突破框框,意识到社企并非另一种社会服务,而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创新。

林一维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

传统医疗企业看待社企或持质疑态度
传统医疗系统想必乐见社企伸出援手。社企或可借助其灵活性想出可行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传统医疗体系或会对医疗社企持质疑态度。因此须让传统医疗体系明白何谓社企,同时鼓励社企专攻传统医疗体系较欠缺的环节。
须有永续经营方式
社会企业家单单有创业动机还不足够。他们必须明白,社企和其他企业一样,必须具备永续经营模式。

综合融资工具可扶持社企

受访学者认为,新加坡需要更明确的法律框架认可社会企业,也可考虑引进综合性融资工具,协助创办社企。
星展基金会早前就委托Eden Strategy Institute以“社会融资的创新”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社企资金短缺问题所在。
Eden Strategy Institute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澳大利亚、英国、印度、东南亚以及香港等地试验了部分综合性融资方式,参与试验的20家财务机构及投资者多数都认为“这是可行的”。
邹毅民举例,一家银行可借贷5万元给一家草创的社企,而支持社企发展的基金会可充当它的担保人,完成借贷程序。
如果借贷社企最终没能还清债务,那就由基金会还清债务。毕竟,基金会若不担任担保人,也以提供创业资金的方式协助社企。若退一步成为担保人,社企能成功借贷发展,之后再还清债务,这样的综合融资方式对各方都有利。
邹毅民说,社企的草创规模一般比较小,很难吸引到商业银行或是创业资本基金(venture capital)资助,因此综合性的融资方式或有可行空间,但本地目前尚未有这样的案例。


医疗社企个案 ① 
Maxerence 研发自动配药器
三名青年合力打造适合居家使用的自动配药器,希望这不仅能方便年长者吃药,同时也让他们接触科技。
在去年获得种子资本(seed funding)的罗彩瑜(26岁)、冯永耀(29岁)及张嘉隆(28岁)共同创办了社企Maxerence。
Maxerence主推的产品Pillpresso是台自动配药器,可为多达四种药丸设置药量。
冯永耀解释,不少年长者可能需要吃上七八种药丸,但早晚的搭配和药量都不同。在输入药量后,配药器能准确配出每个时段所需药量。
冯永耀说,去年首次制作出的原型只能配出两种药物,今年初开始,他们经过六七次的改良,最终制作出目前的原型。冯永耀正在为Pillpresso申请专利权,也已和一些医院洽谈,得到的反馈十分正面。
Maxerence希望进一步加强现有原型,未来能配出九种不同药丸。

医疗社企个案 ②
 eBeeCare 提供多元化护理
前放射治疗师与两名合伙人自去年8月起,推出全天候多元化护理服务,至今已完成至少2000宗交易。
陈举(32岁)曾在国大医院担任四年的放射治疗师,常常看到病患因为须到医院包扎伤口等事而舟车劳顿。尽管院方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但价格始终稍微较高。
陈举因此与庞媛(36岁)及来自美国的哈鲁克(Haluk Kent Tanik, 38岁)共同创办了eBeeCare社企,以较低的价格为年长者或失智症患者提供陪伴服务,并且也提供糖尿病护理、临终护理和物理治疗。
eBeeCare今年初开始推出网络服务订购,目前也有iOS手机应用软件。各项一般服务的收费介于每小时15元至20元,针灸服务每次则需90元,物理治疗2小时180元等价码另列;此外,公共假日及凌晨之后的收费也比较贵。
eBeeCare旗下目前有超过400名护士及十几名护理师,这些医疗人员都至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


文章转载自联合早报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文章原题为“医疗社企潜能还很大”记者:宋慧纯原文有改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