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教授狠批慢牛假话:2017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六大股市元老论市)

2017-12-30 水晶球 水晶球财经

       2017年的中国股市,绝大多数股民亏损累累,但如此糟糕的市场,却被官方媒体吹捧为成熟股市的慢牛市。对此,一贯敢于直言的著名教授,华东师大李志林博士撰文大力批驳了这种观点。他认为,2017年的股市,不能算慢牛式,而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水晶球财经小编看了很过瘾,推荐如下,同时还有另外五位股市元老级人物的最近观点,值得收藏阅读。


李志林:A股应“高质量发展”,不负广大投资者期待

一、2017年是低质量发展的畸形股市

对2017年股市的评价,市场各方人士众说纷纭。

认为是慢牛市的理由是:大盘股指数均收出年阳线:上证50指数从2286点—2860点,涨幅25.1%;沪深300指数从3310点—4030点,涨幅21.76%;上证指数从3103点—3307点,涨幅6.58%;深成指从10177点—11040点,涨幅8.48%。

认为是熊市的理由是:小盘股指数和绝大多数股票都下跌,广大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最典型的是创业板从1962点—1750点,跌幅10.8%,中证1000从8490—7017点,跌幅17.34%。

个股更是大面积下跌,跌幅惊人。据东方财富网统计,截止12月26日,2017年上涨股票只有22%,而下跌股票占比78%,有2359只。其中,跌幅在20%以下的股票773只;跌幅在20%—50%的股票有1394只;跌幅大于50%的股票有192只。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都出现20%——50%的亏损。

有舆论认为,20%的大盘股和大盘股指数上涨,也可以算是牛市,因而“二八”现象合理的。

如果此论可以成立,那么中国30个省市中,只需6个城市重点发展盈利就行了,其他24个省市亏损也无所谓;整个社会只要一部分人富有就行了,大多数人贫困也无所谓。

这种说法显然是在为发展的“不平衡论”唱赞歌、与重要会议大关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的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的论述背道而驰的。

反观美国9年大牛市,道指、标普500、纳指三大指数,都是同步飙涨,今年都70多次创历史新高,小盘股指数纳指的涨幅最大,而大盘股指数道指的涨幅最小,80%以上的投资者都赚钱,所有投资股票的家庭财富平均增长70%。这样的股市才称得上是牛市。牛市就是大部分投资者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利。

因此,我认为,2017年的股市,不能算慢牛式,而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

 

二、2017年A股低质量发展的表现和成因。

1、有关部门背弃了股灾救市时的承诺。

记得在2015年股灾爆发时,政府组织了各方力量强力救市。面对当时内鬼作祟、人心恐惧的险峻形势,数次救市努力都不成功,当时的掌门人表示,4500点以下不发新股。21家券商救市联盟也承诺:救市买进的股票在4500点以下不减持。

但是,这两个承诺均遭无情的背弃。新一届监管层在2900点时,就迫不及待地恢复发新股,并且发的比以往大牛市时还要快。21家券商救市联盟,在3000点上方,就将股票抛得一股都不剩,将资金全部还给个券商总部。

至于救市的主力国家队,将广大中小投资者作为对手盘,当中小创、一带一路、中字头股、雄安概念股、白马股等热点炒到高峰时,他们却精准地、毫不留情地出清中小盘股,获利极为丰厚。然后转移到大盘股中,维护大盘指数的表面繁荣,而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比2638点股灾最底部时的价格还要低。

管理部门不讲诚信、背弃承诺的市场,能高质量发展吗?这样的拯救股灾,能说是成功的吗?

2、为解决“堰塞湖”而搞低质量扩容大跃进。

市场并不一概反对新股扩容,只是,众多市场人士很早就提出了现在才被高层领导称为新理念的、新思想、新要求的“高质量发展”观点,不断强烈地、甚至用激烈的语言,来反对扩容大跃进,呼吁监管层要从严审核新股发行质量,严厉打假,掌握好新股发行的节奏,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然而,监管部门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匆忙提出“要用2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于是,以每周10只—12只的罕见快节奏发新股,新股审核通过率达到90%,还把它说成是“新常态”。致使不到2年就发行了650多只新股。

尤其是2017年,沪深两市发行上市新股436宗,远超香港股市的160宗,并占了2017年全球各国股市共计1624宗IPO的27%,成为有一个世界第一,哪怕股市连续9年熊冠全球!

这显然是全世界股市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扩容大跃进,并且还是低质量的扩容大跃进!例如,今年前9个多月,新股审核过会率高达80%。自从乐视网、尔康制药等造假事件接连发生,并且抓了涉嫌11位涉嫌串通造假上市的前几届发审委员之后,尤其是在新一届发审委成立宣誓时,强调对发审委员将“终身追责”之后,新股审核的总体通过率才骤然下降,到50%左右。

如果这个过会率是真实的话,那么可以认为,这两年发行上市的650多家新股中,至少有40%以上,即300家是“带病上市“的、不合格的、混进股市的。很难保证它们今后不会冒出造假的丑闻。

低质量的扩容大跃进,尤其表现在创业板。为什么唯独2017年跌10.8%,而同样是小盘股的中小板仅跌了3.27%呢?

一是因为,主板和中小板本身的容量较大,受到新股的冲击较小。而创业板本身的容量较小,一下子扩容了几百家新股,老股的股价就难以承受。

二是因为,新股上市后股价涨幅过大,高送转的比例过高,引发的大小非减持的数量特别巨大。

三是因为,创业板新股上市时的利润虚增的水分较多,股本扩张过快,导致业绩连年下滑。一旦大小非减持,便暴露出绩差股的本相,股价便跌的面目全非。

例如,过去几年创业板的明星股网宿科技,从141元——9元多,安硕信息从174元——16元多,掌趣科技从77元——6元多,华锐风电从90元——1.6元,华谊兄弟从91元——8元多,国民技术从184元——10元多,海普瑞从189元——15元。尽管它们曾进行过高送转,但复权后股价大多都跌去了70%以上。再加上连年业绩造假的乐视网,一旦复牌,将从179元跌倒4元左右。

回头看2010年开设的创业板,除了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圈了钱、提高了它们的身价、跻身富豪榜以外,现在股价都跌成了一地鸡毛,七百多只创业板股票中,几乎找不到一家市场公认的、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公司。像乐视网那样的“骗子股”,不会仅此1家,相信再过若干年,创业板股票将会出现结队退市的情况。

以上这些都是扩容大跃进造成的大小非们狂欢,而广大中小投资者连年遭殃,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简直是南辕北辙,是对监管层有些人一再强调的“加快新股扩容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无情嘲弄!

 

三、2018年A股如何才能高质量发展?

幸亏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高领导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根本要求。

关于“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了“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精辟论断。也就是: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从传统经济结构,转向转型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次日,证监会便召开了党委学习会,紧跟最高领导的指示,在2018年的四项重点工作中,思想、观念、立场和态度上,对原先的“低质量扩容大跃进做法,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不再提加大直接融资比例,不再提新股发行注册制,十分强调“股市高质量发展”。

那么,市场广大投资者期待的股市“高质量发展”又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监管层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虚心向市场广泛听证,如召开市场人士听证会、座谈会,在四大证券报开辟论坛,集思广益,广纳谏言。

我关于A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 纠正对“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错误理解。

在美国,直接融资比重固然是大于间接融资比重。但是,他们的直接融资中,60%—70%

是债券融资,让融资者先要学会诚信、学会借钱后必须还本、还息的能力,再来谈实业投资。而直接融资的30%—40%,才是股权融资。其中IPO只占极小一部分,如美国9年的大牛市中,每年的IPO也只有100只—200宗,更大部分的股权融资是并购重组。

而A股过去2年之所以高扩容大跃进,正是因为把直接融资的概念弄错了,以至于一心一意搞新股扩容,连市场的承受力也不加考虑了,并购重组也严厉禁止了。

第二, 新股扩容必须优化再优化,进一步加强质量审核。

据悉,近期券商已经对排队IPO企业的门槛提高到年利润5000万以上,这很好。我认为还可以再附设一个条件,拒绝传统产业公司高“重复建设”,今后上市的必须是新兴产业,并且还是要有核心技术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新兴产业公司。

关于新股发行的节奏,鉴于过去2年已混进了太多的绩差新股和由此产生的数量更多的大小非,市场对它们需要有一个识别和考察期,以及对大小非的消化期。因此,我认为,2018年发行新股控制在每周3—5家,全年200家左右,比较妥当。

唯有适当放慢新股节奏,才能扭转二八分化,促进市场和谐发展,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第三, 加强对增量新股结构的改革。

这次证监会在明年的工作要点中,已提到了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在我看来,首当

其冲的应是,解决新股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把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限制在33%以内,多余部分的股份,除了创投和董监高的小非以外,一并作为流通股进入新股发行。

这样,既可防止新股上市后因流通盘太小而导致恶炒新股,又可一劳永逸地杜绝大非没完没了的减持的后患,促使大股东一门心思经营实业。

第四, 重点推进存量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

这才是资本市场比IPO更重要的本质功能,是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无论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美国股市引领风骚的高科技巨头,如微软、苹果、亚马孙、Facebook、思科、特斯拉,或者中国在境外上市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无不是靠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做优的。

据新浪财经12月29报道,2017年全球并购重组达到了3.5万亿美元,已经连续4年超过了3万亿的规模。可见,全球股市并购重组的浪潮仍然方兴未艾。

相比之下,由于2016年8月推出史上最严的“并购重组新规”,监管层严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尤其是严禁跨界购并和借壳上市,致使有影响的并购重组的案例几乎绝迹,直到最近才有奇虎360借壳上市这一宗。

监管层以为,这样做,才有利于将市场的资金引导到接纳436家新股发行上市的扩容大跃进,有助于引导市场资金去买大盘蓝筹股,以维护大盘指数的稳定,依靠亿万中小投资者去为国家队解套获利服务。

其实,这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2017年全年A股市场尽管发行436宗IPO,共筹资2304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92%和53%,但是,市场却付出了80%的股票大跌的沉重代价。而仅奇虎360借壳一宗再融资,就达到近700亿,接近全年IPO的三分之一,还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请问,监管层所要加大直接融资比重,为什么不顺应世界股市的潮流,大力支持和推行并购重组呢?

证监会的工作要点中,也提到了“加快并购重组改革”。我认为,首先要对史上最严的“并购重组新规”进行修正和改革,废除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如“反对跨界购并”就是一个很荒唐的笑话。试问,购并若不能跨界,怎么能够实现转型升级?怎么能够发展为新兴产业?难道要他们永远在传统产业和周期性产业里打转,搞小修小补、小打小闹的购并重组吗?

我(公众号:李志林)认为,2018年必须通过大力开展并购重组、国资改革、混改,来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体现A股高质量发展。

第五, 加大用科技手段监管,取消对个股的异常波动警示和特停措施。

在国外成熟股市,几乎没有对股价涨幅进行监管的情况。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个股

一天涨50%、100%,甚至200%,都是司空见惯的。监管层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异常波动而采取特停措施,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机会和风险都是自己承担的。这样的股市才有活力,有魅力,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去参与。

然而,在A股市场,明明已经有了10%的涨跌停板制度,监管部门却还要对股价上涨横加监管:个股2个涨停板涨20%,就要上市公司发异常波动;3天内涨幅偏离20%,也要发异常波动公告;连续5个涨停板以上,就要特停数日或数周。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个股连续2个跌停板,却从来不要求上市公司发警示公告;连续5—10个跌停板,也不予以特停。管涨不管跌,太不公平!

我认为,监管层应该通过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市场交易行为和账户动向,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本领,而上述两项措施,应该取消。

第六, 监管层应把工作重心放在监管上,而不应对市场过多干预。

例如,什么是市场的主流,投资者应该买大盘蓝筹股,不可以炒小、炒新、炒差,上

市公司高送转应该限制在10送几股,这些都属于市场行为和投资者的选 42 48089 42 20480 0 0 4092 0 0:00:11 0:00:05 0:00:06 4092偏好,监管层不应越俎代庖,下指导棋。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发问询函也应该谨慎。例如,面对机构举牌,问询函只需问清举牌资金的来源、性质、杠杆率是否合法,而无需追问后续是否还要第二次举牌,这应该是机构投资者的机密,不应刨根究底,公开回答。

第七, 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加紧培育新经济蓝筹。

A股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靠上证50周期性的传统产业大盘股领涨的局面,

跟上世界股市的潮流,跟上创新发展新经济潮流。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培育新经济蓝筹股。

鉴于目前排队上市的508家企业,我发现,只有2--3家有可能成为新经济蓝筹。因此需要另辟蹊径。

一方面,要加快优质新兴产业的海外中概股回归。或者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优先IPO上市。但由于盘子和募集资金较大,可能会使市场难以承受,所以这种方式只能是少量的。

另一方面,鼓励并支持优质中概股像奇虎360那样借壳上市。由于是定向增发,不增加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应该尽可能采取这种方式。

再一方面,鼓励未上市的央企和地方国企中的新兴产业公司,通过国资改革、混改、注入优质资产、借壳上市等方式,将传统产业股改造为新经济蓝筹。

此外,对民营企业中的绩差股、扭亏为盈的ST股,也应欢迎未上市的优质新兴产业企业来进行并购重组,使之改造为新经济蓝筹。

新经济蓝筹主要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5G、国产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零售、科技军工等。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新经济蓝筹,不能仅以现有的业绩来衡量,关键是看其是否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行业发展前景。以往我们已经错过了像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优质公司在初创阶段到A股上市的机会,现在我们更应努力拥抱这样的上市公司,给他们在资本市场上发展的机会。

如果2018年,A股能够涌现出30—50家新经济蓝筹股,那么,A股高质量发展可期!但愿2018股市新年、新人、新政、新气象早日扑面而来!



水晶球名博、著名投资家孙成刚:2017年总结及2018年展望


内训学员2017年总结及2018年展望:

范:2017年的实际收益10%左右,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100%。预期2018年会延续2017年结构性行情,指数涨幅15%左右。关注1,创新医药,2,消费升级,如家电/白酒;3,新能源汽车,如上游电池材料;4,科技:5G/芯片。2018年度牛股:厦门钨业。

稽:2017年的实际收益5%左右,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10%。预期2018年会延续2017年慢牛行情,不会有系统性风险,指数涨幅15-25%左右。关注2018年动态PE20-30,成长性50-100%的行业龙头,以及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一类白马股。2018年度牛股:福晶科技。

年:2017年的实际收益30-40%左右,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比今年好一些。预期2018年会延续2017年熊市,会有脉冲式行情,垃圾股2018-2019走下降通道。明年上半年关注中国平安一类业绩增长白马股,最看好周期股。2018年度牛股:生物股份。

通:2017年的实际收益100%左右,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400%。预期2018年会波动会变小,底部抬高,高点抬高,可能有一次加速,2018年可能到4000点。2018年度牛股:爱尔眼科。

陈:2017年的实际收益持平多一些,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50%。预期2018年7-8月会大盘股/小盘股转换。2018年度牛股:新城控股。

毛:2017年的实际收益15%左右,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25%,主要存在下半年磨合问题。2018年关注航空/机场。2018年度牛股:白云机场。

杨:2017年的实际收益5-10%左右,预期2018年流动性溢价和折价并存,还是优质股行情,尽量不选小票,看好有色/基建。2018年度牛股:中国建筑。

李:2017年的实际收益2-3%左右,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30%。预期2018年没有什么大行情,因为资金紧张,不可能大放水,资金流向业绩好的股票。2018年度牛股:聚光科技。

老师2017年无论是期货,股票,还是操盘的基金收益都挺高的。


老师认为:股市行为分析很有用。小通同学展望2018年的计划收益率400%,如果一年方大碳素类似股票抓住两个就可以了。小范同学那些明年关注目标,我不看好,我预期2018年可能是周期股。明年3-4月份,全世界基建都会开工,焦炭,焦煤,螺纹钢开春需求还是会增加,历史上螺纹钢到过6000,目前仅3000。铜,铝全世界的需求上来了,我国今年下半年钢已经出口减少,预计明年铜,铝,螺纹钢会再起来。以前造纸和水泥都是周期股票,在行业起来前波动很大,现在经过供给侧改革,利润不断增加,慢慢改变大家观点,海螺水泥一年涨幅1倍。玻璃也与黑色系类似,旗滨也创了新高。贵州茅台今年翻倍,理论上明年不一定涨幅高。2018年波动率一定会上去,明年外资,社保基金,养老金会进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会加仓,大家一致看好大盘股,大盘股一定会飙一次。但是7-8月份可能大盘股/小盘股切换,最好是慢涨后加速10%时,再切换。



股市元老叶国英:鸡尾狗首的咏叹


    公历2017年的日历已所剩无几了,公历2018的风声也从不少高手大师的口中屡有所闻。农历的鸡年比之狗年公历一般延迟两个月左右。股市中人每逢临近岁末,往往借用“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的古语,产生“牛市公历短、熊市农历长”的情节。今年这一情节更扩散为情怨,由公历看到道琼斯指数屡创出新高,由农历想到沪深股市始终徘徊低谷,面对巨大的落差,不禁心潮难平、悲叹不已。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成了不少中小散户的真实写照。


  从鸡年伊始,怀着“一喝雄鸡天下白”的雄心希望,并随之以不懈付出“闻鸡起舞”的努力,谁曾想却落得“鸡飞蛋打、一地鸡毛”的收获,继而联想“鸡飞狗跳”、“鸡零狗碎”、“鸡鸣狗盗”的成语,不禁寒意顿生。当然在“鸡犬不宁”之后引来“鸡犬升天”也有可能,绝地重生已有先例。但愿好梦如愿。


  综观鸡年走势(截止12月28日),上证50指数升25%,中证500升0.6%,上证指数升6.21%,深成指升8.9%,创业板跌11.06%,中小板指数跌2.06%,3463只个股升0.01%-100%以上的共计1099只,跌0.01%-69.54%的个股计2352只,下跌个股占比68.26%。如果去掉上升100%以上的次新股及落后于大盘升幅10%以下的个股计483个,那么仅642只个股属于2017年的强势股,占比仅为18.5%,面对70%左右的弱势股及由此产生的一大批亏损累累的投资者,如何可以理解为慢牛呢?


  鸡年近四百余只的新股发行继续沿着超高速的粗放型的扩容之路前行,而上证指数从2007年6124点跌至如今的3300点,一个个亿万富豪由IPO中诞生,而一批批的中小散户在扩容中倒下,经济增速领先全球的中国股市却多年被列入熊冠全球的范畴。也许进入2018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股市也将出现新的转机。


  鸡年中国股市飘扬风口中的旗子,无疑是贵州茅台。从年初的334.28元一路飚升至719.96元,升幅达115.4%,离万亿市值仅一步之遥,几乎可以包揽贵州省2016年全年的GDP总值。而次新股丝路视觉,从年初70.8元跌至19.86元,跌幅达67.8%。开尔新材从30元跌至8.66元,跌幅70.9%。发行价仅2.29元的万里石一路炒高至48元,进入2017年一路下跌,12月跌至12.88元。曾经风靡一时的全通教育2015年5月一度炒到467.57元,但在2016年5月十送十五除权后,日K线象衰弱的心电图,直落至9.51元,跌幅达95%。传统的品牌酒业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面旗帜,创业板的弱不禁风,使创业与创新威风扫地。冰火二重已成现实,但是这个现实决不能冠以中国特色。


  鸡年最奇葩的无疑是乐视网,2010年8月以29.20元发行价上市,在2011年10月转增9、2012年转增9、2014年10转增12后,2015年5月炒高到179.03元,2016年又10转增10、2017年4月在复权价30.68元时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这个总融资额达729亿元、股本扩张39.89倍的上市公司,临近年底被北京证监局发出《关于责令贾跃亭回国履责的通告》。一个曾经是全球领先创新的企业家,如今沦为一个“老赖”,且让三十余家持股机构及18.59万股东为即将面临的大跌犯愁。


  狗年赎鸡,遗忧未除。美联储主席耶伦离职前的失眠,为的是三件事:一是高达20万亿的美国债务,二是已持续攀升至24876点的道琼斯指数,三是高度投机的比特币。虽然忧虑成灾,还有待现实认证,但是由此引发的全球“资产荒”变成“资金荒”的流动性紧缺已势成必然。


  狗年的股市有两大因素制约行情的展开。一是监管政策,二是资金收紧。从以往二十六年的经验教训看,凡资金从紧之年,股市走弱居多;凡监管从严之年,股市的行情较难活跃。而狗年二者俱备,因此行情的走势难有起色。相反,因资金紧张,一些机构的资金链断裂,一些上市公司质押产品到期难以赎回或跌破质押底线,一些公司弄虚作假充抵利润,都可能使盘面出现闪崩跳水及因股价异常而停牌。“灰犀牛”且不说,“黑天鹅”将不可能少见。


  鸡年的韭菜已从2017年80%的个股下跌中窥管见豹。据报道,全球股市2017年“大丰收”,在全球大型股市35个主要指数中,一半创下2007年以来新高,全球富豪财富增加1万亿美元。然而中国股市的“韭菜们”要想盈利却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去散户化已成趋势,“专业的事必须专业者去做”也是趋势。所以狗年的“韭菜”必须要调整好心态,降低期望值,磨好刀再砍柴、织好网再捕鱼,精心选股,方能在生存中求进取。


  狗年的投资标的是否延续茅台、白药、格力等蓝筹股,尚难定论。但是五大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一、特(垄断与品牌地位),二、大(总股本大、流通性好),三、优(业绩优良且具持续增长),四、新(新兴产业或创新产业),五、高(性价比高)。无论什么板块、什么地域、什么概念,均须具备以上条件方能入选牛股。


  狗年的咏叹。也许最能表达意境的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所写“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一个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对股市中人来说,可翻译成:这是一个牛市,这是一个熊市;这是一个财富增长的时代,这是一个财富缩水的时代。一句话,现金为王、生存为本;谨慎为上,心态为平。


资深投资家文兴:从几份名单看投资未来


      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
   我们常在新闻中和投资人群中听到“独角兽”的说法,这代表什么呢?首先独角兽一词是出现在2013年之后,最先使用这个名词用于企业分类的是美国著名投资人Aileen Lee,其在2013年把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称作独角兽。这位美国著名投资人把在2003到2013年之间,39家从6万多对比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归为“独角兽”。能看出这个称呼就是指创办时间不长但升值很快的初创企业,而且并不是上市公司。
   就在一周前,一份2017年最新的“独角兽”榜单出台,今年全球共有57家初创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功跻身“独角兽”系列。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27家“独角兽”企业。
   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有13家公司,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有1家公司。中国大陆地区13家企业分别是:今日头条(200亿美元)、链家(60亿)、蔚来汽车(50亿美元)、北汽新能源(42亿)、摩拜单车(30亿)、ofo(30亿)、商汤科技(30亿)、大搜车(15亿)、优客工场(15亿)、VIPKID(15亿)、阿里体育(10亿)、青云(10亿)、知乎(10亿)。这是由数据分析公司Pitch-Book发布的榜单。而胡润研究院之前也发布了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共有120家企业入榜,整体估值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分居前两位。而从行业维度看,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拥有独角兽的数量位列前三,分别有22家、22家和17家;而从入选企业的估值看,互联网金融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达7000亿元,约占整体规模的四分之一,汽车交通和互联网服务以5570亿元和4700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还有一家美国市场研究公司也发布了它们的独角兽榜单,CB 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20家独角兽公司,估值总额达到7630亿美元。中国59家企业入选,滴滴出行、小米、美团+大众点评三家企业闯入前五。这一数量在亚洲遥遥领先,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是第三名英国的4倍多。全球“独角兽”前5名中有3家是中国企业;中国“独角兽”总量全球第二。仔细分析这三份榜单,虽然有不同的选择标准,但是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崛起是一个基本事实,而且还有一事实不能不让笔者重视,即美国在全球“独角兽”公司版图中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在CB Insight名单中,2013年以来,美国每年新诞生的“独角兽”份额一直在下降,2017年前三季度已降至41%。与此同时,今年36%的新生“独角兽”来自中国,中国不仅迅速超越欧洲,更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分析这些名单,还能知道一个基本趋势,中国“独角兽”中数量最多的是电商类企业,占比达29%,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杭州。而广东企业少有电商平台企业,无人机、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不是高端制造业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有现代服务业。广东独角兽企业中,绝大多数走的是“硬科技”“高精尖”攻坚之路。
   从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能看得出中国经济转型的脚步,也能看出中国技术、中国产品早就成为相当部分的消费首选。作为唯一一家全球“独角兽”级别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优必选540个Alpha机器人在2016年春晚“一舞成名”后,迅速打开国外市场。瀚海基因自主研发的GenoCare成为目前全球准确率最高的第三代测序仪,也是唯一用于临床应用的第三代测序仪。迈普再生,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的硬脑 (脊)膜——睿膜,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到3万多例临床病例。相当部分产品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股市的投资一边要看不断上涨的牛股,另一边必须盯着那些独角兽,因为它们代表未来的选择。
   2017年过去了,茅台的股价完全超越中国股市的表现,无论未来茅台的表现如何,几份名单中少有这类企业,全球投资者的眼光既贪婪地盯着那些不断上涨的股票,同样极为热切地紧盯着这些独角兽企业,因为它们可能更代表人类对未来的探索,也是未来对现有眼光的奖赏吧。


股市元老金学伟:街上流行长裙子,结构调整进行时


2017年是个明显的结构市,用一个略带调侃的段子说:公募在50个股票里抱团,私募在100只股票里互砍,散户在3000家股票里哀嚎。

这种结构市和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供求。全年新增股票近440家,筹(抽)资近2500亿元,新增流通市值超过5.8万亿。按沪深股市的一般状况,维持个股全面(大部)上涨,日均换手至少在3.5%以上,这新增5.8万亿流通市值,需要2000亿以上新增资金去抵消。而实际的资金状况,虽然投资者保护基金网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免得你们天天为钱多钱少担忧),不再公布保证金余额了(还撒了一个谎:系统调整),但成交量是骗不了人的:到12月27日为止,沪深成交总额110万亿元,比去年减少15万亿,表明今年的市场资金并没增加,或者说新增的资金赶不上筹资与撤资总量。


二是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拜“供给侧改革”所赐,以钢铁、煤炭……为代表的周期股盈利不错,但这种盈利增长不具有持续性,且它的成本转嫁折损了其他行业盈利,增加了全社会成本,大部分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宏观经济层面的相对沉郁,折射到股票市场,就是大部分股票都不具有炒作的动力、欲望和底气。


三是监管。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市场监管也使往日无根迹的炒作难以为继,增加了个股间的强弱对比度,强化了资金流向,使强的更具吸引力,弱的更不易吸引资金光顾。


这3个因素,占主导的是宏观与供求,它们互为表里,宏观经济决定了基本态势,供求则是它的反映。这种状况还要延续多久,无人知晓。但有一个参照物——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股市可提供参考。


2017年的股票炒作有2个支点。一个是价值——定价驱动,这一点已被公认,有较高的一致性认识。但2017年的“强势50”也并不全是具有估值优势的,有些具有估值优势的股票表现也不怎么样,这说明,2017年的个股炒作还有一个支点。


这个支点就是“剩”——剩者为王。用一个简单数字表示就是“10+3”:10年后,这家公司一定还在;3年内,它的股价一定有一次表现机会。用这个逻辑去看看2017年的“强势50”,就会发现它们的组织成分:系统重要性公司,缺了它们或是它们出了问题,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就会出问题;大的行业龙头,它倒了,意味着整个行业就倒了,至少会出一场大地震;超级品牌,具有超强的竞争优势。只有在满足了“剩”这个条件后,才轮到估值的比较,换言之,估值所起的作用只是保证它“3年内会有一次表现机会”。


怎么说呢?这个逻辑是符合投资的一般原理的,只有能保证公司还在,价值和成长才有意义。但这个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市场的心理和潜意识——对未来不乐观,尤其是宏观经济形势充满忧虑,“街上流行长裙子”,投资心理从进取转为保守,凡在“剩”字上有些疑问的,一律放弃,哪怕它未来可能有较高的增长。


我觉得,2018年会继续沿着这条路径走。事实上,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一家公司你不想持有10年,最好10分钟都别持有——一个股票,如果你没有持有10年的底气,无法预见它10年后还在不在、比今天好还是比今天糟,最好碰也不去碰它,这应该是一条投资的铁律,其他的考量都要让位于它。


但变化还是会有。如果把一个国家看做一个企业,那么,当这家企业已过了成长巅峰期,有点难以为继了,你会采取什么策略?最好的策略是稳住老的,开发新的。老的产品市场不稳住,那就垮了。但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开发出来,最终还是要垮。2016和2017年,无论是宏观经济层面的供给侧改革,还是股市的蓝筹股炒作,基本上都属于稳住老的,是在做关乎今天的事。但在泥潭上挣扎,只能越陷越深。中国经济的明天,有赖于新的战略性产业的诞生。因此,保旧促新,最终达到以新换旧,这不仅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国家战略,一种必然。


纯粹的价值投资,空间总是有限,对人气的激励作用也是有限的。2017年的“强势50”表现很完美,但并没引起股市的完美风暴。2018年它们能否继续完美,我觉得是有疑问的。从上证50指数看,自2016年2月起,已连续涨了近2年,21个月,一般的风格与潮流,延续的时间也就是1年半到2年半之间,然后还会有余波。在余波阶段,有些股票会继续上涨,完成它最后一波;有些股票则会进入牛皮状态,开启震荡模式。如果2018年股市还能有今年这样的“良好表现”,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个股与板块换档。


换档的重点何在?科技无疑是个重要选项,包括上周讲市场红利、工程师红利,它的归结其实也在于此:在重估中国核心资产之后,需要重估中国科技力量和发展潜力。




有几个产业值得特别关注:芯片,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最大产业之一;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这很有可能会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的又一张高科技名片;人工智能,特朗普减税不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是中国在人工智能上彻底落了后手;新材料,中国很多产业的升级都有赖于新材料,从广义角度说,有色金属板块中一些具有资源属性的股票可归入核心资产概念,而一些小金属的需求量会伴随产业升级而提高,兼具新材料属性……


不过挑战依然会有。以芯片讲,它的挑战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真正的赢家还没出现,投资带有一定的盲人摸象性质;一是换手率还过高,在大市不具备资金驱动情况下,我说过,大换手率不是一种优势,而是后市脆弱性的表现。因此,这些板块的操作需要充分考虑技术面因素。


我曾讲过的一个观点:以结构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常常会伴随主流资金在不同板块间的跳档,每一次大的震荡基本上都是由这种跳档引起的,而每一次剧烈震荡后,也总会有新的强势板块产生。11月中旬出现的这次回调,其实就带有这样的意味,而近期阴阳交错的震荡整理,代表了主流资金在不同个股与板块上的试错、博弈、比较,以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大人打架,小孩先旁观,再决定打谁,也是一个较好策略。


2017年,中证流通年线拉了一条十字小阳,沪综指的阳线实体稍长一点,但和2016年的阴线比,还是阴盛阳衰,且阳线的长度很短,一切都预示着2017年实质上是大调整后的一个整理年,全年的个股表现——明显的二八现象,也非常符合整理年份的特征。这个整理是否会带来2018年的牛市?答案基本可否定。20多年来,牛熊转换:每一轮牛市启动前,都会有一个以小阴报收的整理年份。这符合股市的一般规律:一切升势都有赖于卖出力量的耗尽,而底部的整理型小阴通常就是卖出力量枯竭的表现。2018年的股市,整理会继续,结构调整也会继续。牛市与大C浪,恐怕都是一厢情愿。


 

石建军(石天方):明年A股展望和行业板块前瞻


2017年的A股市场终于结束了。2017上证开盘指数3105点,收盘3307点,涨幅为6%。全年的波幅只有434点,是200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今年的这个走势,赞誉者褒其为“慢牛”,批评者贬其为“真熊”。有数据表明,虽然指数略有上涨,但全年A股的下跌家数高达78%。所谓的结构性牛市,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实实在在是一种结构性的熊市。

2017年,是市场操作风格最为变异的一年。几十年来基本大同小异的齐涨共跌模式,今年完全变样了。少部分大蓝筹大白马一涨再涨,大部分穷孩子则被完全的边缘化。究竟是价值投资的旗帜高扬,还是大小票之间的数年一次的轮回,市场争论了老半天,最终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过去的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对于投资者而言,2018年将会是个什么样的年份?最近参加了好几个年末聚会,发言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谈了不少对大势和板块的预测。汇总这些年会中的一些观点,供投资者分析参考。或可心灵相通、或可开心一笑。

1、基本面派

基本面派对明年大盘的认识大多比较乐观。他们泛泛地认为今 69 48089 69 33440 0 0 5896 0 0:00:08 0:00:05 0:00:03 7541的经济数据都有明显的好转,明年L型的横向一笔很可能会上翘,也就是向U型方向演变。因此,明年A股将进入真正的长牛慢牛。

【评论:说实在话,多少年来,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基本面”派的人看空过市场。这些朋友的辞典里,满篇都是一个“好”字。呵呵】

但也有真正研究大量经济数据来分析基本面的朋友,他们通过对各种经济数据所作的图表进行大量的分析后所得出的观点颇为客观理智。即认为经济有止跌企稳的迹象,又认为明年的市场任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最值得关注的,是明年的各种解禁市值将远远大于今年的市场,实际兑现的压力也会明显大于今年。所以,对明年市场只是谨慎乐观。

2、技术面派

技术面派对明年的市场存在着重大分歧。分歧的标志就是究竟是上半年涨下半年跌还是正好反过来。技术派对明年A股大盘的高度普遍看到3700-4000点。但有勇气谈论下跌支撑位的却没什么人。

【评论:这也难怪。毕竟谈论下跌目标位是一件不讨人喜欢的事。只不过,很多人一致的预期,往往会打折扣。关于明后年的市场预判,我个人为此已经前后写了三篇文章。谈到过下跌目标位的问题,各位可以回看。】

有一位技术大师的观点在这里重点表述一下。他认为,上证指数3450点开始的调整,还是要破一下3100点才能再度走强。若果真如此,那一月份的反弹就过不了3400点了。

3、易经研究派

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易经派了。他们认为明年是戊戌狗年。属土。因此,与土有关的行业可以看好。例如矿藏股和环保股。另外,土生金,明年与金有关的也看好。哪些是与金有关的呢?金属?不仅仅是。金,刀兵也。与刀兵有关的当然是军工了。

至于大盘走势,有易经朋友认为,下半年行情好于上半年。

【评论:易经测市,实际上与测试者的法道功力有关。不信者可以视之为荒诞,但愿意倾听者无非是多一种观点和旁证。】

4、我对行业板块的观点

我对明年的操作方向,主要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以及板块分类指数所处的位置和量价关系来预判的。

我认为,明年市场的操作方向,主要关注这样几个:资源品(通胀预期)、消费品(通胀预期)、芯片(国家政策导向)、新能源和环保(国家政策导向)、科创(国家政策导向)、自贸港(国家政策导向)。

从最近市场的资金情况看,2018年将不再是大蓝筹一枝独秀的天下。虽然我认为明年市场总体上仍然是区间震荡的“上落市”,但个股的可操作性有望增加。只是提示一点:要根据板块轮动的节奏适时进出。不要一味地搞自以为是的“价值投资”、也不要自我划分什么主板和创业板、更不要自我限定什么大盘和小盘。

最后,祝大家狗年旺旺!健康快乐并投资顺利!

【作者简介】    

    石建军,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上海)副总,资深投资分析家、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技术分析专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水晶球财经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