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长武: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文化自信?

2017-06-02 高长武 国际儒学联合会


  关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不仅将其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我们党的四大自信,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论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段话不仅明确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而且提出并指明了我们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来源(组成部分):既包括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开展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一)如何理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它对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而且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问题,一方面强调,既要看到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会阻碍和束缚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又强调,不能因此就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把传统文化说得一无是处、漆黑一片,割断命脉、模糊来路,要肯定和重视其在历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和其思想精华在今天依然具有的借鉴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多次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多个新论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八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总书记的上述八个论断,不仅涉及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涉及到对现实需要的考量,还涉及到对发展前景的展望,全面科学地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它作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而且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二)如何理解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在七一讲话之前,习总书记多次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但在七一讲话中则在优秀传统文化之外,又加了“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类文化。这既是顺理成章的,也是有针对性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把党和人民在95年斗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和胜利,当然有理由自信,就像总书记强调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说的成就,当然包括文化成就;所说的自信,当然也包括文化自信。


  同时,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又是有针对性的。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拔高和美化传统文化、贬低和否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观点。“以儒治国”“告别革命”“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灵了”等就是这类观点的典型代表。


  本来我们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这里要专门点出来,就是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的像上述观点那样的一些噪音杂音。而上面点到的一些观点看似抬高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事实上割裂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刻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养分;革命文化是我们不仅不能抛弃而且需要不断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砥砺着我们不断前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需要努力建设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它们共同构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三类文化辩证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其中“中国具体实际”,当然包括具体的历史文化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自然包含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正是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而不断中国化,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要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不意味着要削弱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立身之本,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指导地位是丝毫不能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此,也不存在厚古薄今的问题。


(三)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用一句话来讲,我们应该坚持的文化自信,就如我们所要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一样,前面都有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发展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又要坚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坚持推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这不仅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也是基本要求。


  【作者:高长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处长、副研究员;本文系作者2016年在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座谈会上的发言,作者授权公开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