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土文献》丨沈思聪:《肩水金关汉简人名校札二十则》

沈思聪 出土文献 2023-03-22

  //  

肩水金关汉简人名校札二十则


沈思聪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摘 要:本文在校读肩水金关汉简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出土文献与古籍中的资料,对其中的若干人名做校订,并对所涉汉简释文的其他疏漏之处进行校补。

关键词:肩水金关汉简 人名校订 释文校补

肩水金关汉简中有丰富的汉代人名资料,此前简牍整理者和研究者已经做过比较完善的研究,但内容仍有可补说之处。本文结合汉简及其他出土文献材料和古籍资料,对肩水金关汉简中的若干人名和部分释文进行校订。

戍卒梁国己氏泗亭里□当时    年□三    丿 (73EJT1:9)

原简残存左半,第一个“□”图版作,当释“庄”。肩水金关汉简中用作姓氏的“庄”字如(“庄欧”,73EJT1:92)、(“庄赐之”,73EJT6:120)、(“庄之”,73EJT10:292)、(“庄广”,73EJT22:127)等,可参看。

弘农郡陕仓□里蔡青    葆养车骑马一匹,騩,牡,左剽,齿五岁,高五尺八寸半,名曰张中    大奴□昌    (73EJT1:54)

原简残存右半,“大奴□昌”中未释字图版作,当释“广”。肩水金关汉简中“广”字写作(73EJT1:121)、(73EJT4:77)、(73EJT7:80A)等,可参看。“广昌”为汉代常见人名,《史记》中有“张广昌”(《淮南衡山列传》),肩水金关汉简中有“冯广昌”(73EJT1:84),汉印中有“段广昌”(《印典》1.645)。

当阳卒郭玉柃    六石具弩一,稾矢五十 (73EJT1:82)

“玉柃”为人名,“玉柃”二字图版作,当释“王孙”。肩水金关汉简中“孙”字写作(73EJT6:51)、(73EJT7:5)、(73EJT9:13)等,可参看。“王孙”为汉代常见人名,《史记》中有“冯王孙”(《赵世家》)、“金王孙”(《外戚世家》)、“卓王孙”(《司马相如列传》)、“赵王孙”(《游侠列传》)等,汉印中有“榬王孙”(《印典》1.53)、“薜王孙”(《印典》1.53)[1]。

故第四农长阎安居,一名充河□〼

□□□农丞□适□,大常□〼

〼冯广昌,颖川郡陜〼 (73EJT1:84)

“□适□”为人名,前二字图版作,当释“马适”,为复姓。《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五》:“马适氏。《英贤传》,汉有毕梁侯马适育。汉功臣马适求,聚党讨王莽,见害。”[2]《汉书·昭帝纪》有“马适建”,《后汉书·酷吏列传》有“马适匡”,是其例。
肩水金关汉简中以“马适”为姓氏者有“马适中”(73EJT23:365A)、“马适敞”(73EJT23:365B)、“马适常”(73EJD:7)、“马适强”(73EJD:288),其中“马适”分别写作,可参看。汉印中有“马适襃印”(《枫园集古印谱》)、“马适定印”(《顾氏集古印谱》)、“马适衡印”(《王氏集古印谱》4.35)等。
“□适□”中第三字图版作,可释为“均”。

河南雒阳大里大女张□〼 (73EJT1:131)

原简未释字残下半,图版作,疑“贵”字。汉简中以“贵”为人名者有“尹贵”(73EJT1:188)、“大女贵”(73EJT5:17)、“子女贵”(73EJT6:75)、“赵贵”(73EJT14:28)、“妻使女贵”(EPT65:495)等,其中“贵”字分别写作,可参看。“大女贵”“子女贵”“妻使女贵”中“贵”为女子名,本简中“张贵”亦为女子名。

□□卒□路人〼 (73EJT1:201)

“□路人”为卒名,未释字图版残存左半,作,疑“郢”字,为姓氏。《姓觿·二十三梗》:“《姓源》:‘楚武王都郢,后因氏。’《千家姓》:‘江陵族’。”[3]汉印中以“郢”为姓氏的人名如“郢敖—郢少公”(《印典》2.1310)、“郢子宾印”(《新见汉印集萃》112)。
“路人”为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执胡隧长路人”(73EJT7:76)、“皇路人”(73EJT21:37),汉印中有“赵路人-臣路人”(《印典》1.416)。73EJT23:997“人付南部〼”,缺释字图版作,可辨别出“足”与“各”的残画,当为“路”字。肩水金关汉简中“路”字写作(73EJT2:42)、(73EJT15:9),可参看。该简中“路人”亦为人名。

□□郡□□阳河里不更□朝年廿六 (73EJT1:234)

“□朝”为人名,未释字图版作,张俊民将此字释作“冯”。[4]细审图版,我们认为当释“弓”。肩水金关汉简中“弓”字如(73EJT1:25)、(73EJT9:93)、(73EJT24:706)等,可参看。《元和姓纂》“弓”姓:“鲁大夫叔弓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光禄勋弓祉”。[5]《古今姓氏书辩证》“弓”姓:“后汉初,安陵人弓林与方望同立孺子婴为帝。晋有江夏太守弓钦。”[6]
“□□郡□□阳河里”当为“戍卒梁国睢阳石里”。73EJC:427“田卒梁国睢阳石里冯□”,该简说明有地名“梁国睢阳石里”。细审本简图版,“戍”字右半、“卒”、“梁”、“国”字外缘、“睢”字下半、“阳”、“石”笔画较清晰,本简完整释文为“戍卒梁国睢阳石里不更弓朝,年廿六”。(参表1)

表1 划线句新旧释文对比表


王□卿取豆二斗    伏伏〼 (73EJT2:41)

缺释字图版作,笔迹已模糊,根据笔画走向可判断为“长”字。“长卿”为汉代常见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长卿足下”(73EJT1:48)、“冯长卿”(73EJT5:18)、“(郭)长卿”(73EJT9:103A)、“孙长卿”(73EJT10:314)等,其中“长”字分别作,可参看。《汉书》中有“司马相如字长卿”(《司马相如传》)、“薛广德字长卿”(《隽疏于薛平彭传》)、“施雠字长卿”(《儒林传》)等。居延汉简中有“周长卿”(11.22+11.23)、“秦长卿”(108.7),居延新简中有“耐长卿”(EPT57:72)、“徐长卿”(EPS4T2:15)。汉印中有“王长卿”(《印典》3.1928)、“田长卿印”(《印典》3.1929)、“公孙长卿”(《印典》3.1930)等。

〼□平里鲁年子 (73EJT2:50)

“鲁年子”中“年”字图版作,当改释为“羊”。肩水金关汉简中“年”字作(73EJT1:20)、(73EJT1:37)、(73EJT1:123),“羊”字作(73EJT22:37)、(73EJT25:208)、(73EJD:261A),可参看。
该简可与73EJT6:60相对照:
夷胡隧载    高乐里毕幸子    辛卯尽己亥八日,四百八十束
“幸”字图版作,张俊民将此字释作“羊”。[7]两简中“羊子”均作人名。居延汉简中有人名“王羊子”(564.26),古玺中有“羊子”(《印典》1.750),汉印中有“蟞羊子”(《缵述堂古铜印存》305)、“行羊子”(《王氏集古印谱》3.42)、“侯印羊子”(《王氏集古印谱》3.54)等。汉印中与此相类的还有“杨鼠子印”(《印典》4.2952)。

73EJT24:190A“角今毋野角须后输”,“平”字图版作,也当改释为“羊”。该句读为:“角,今毋野羊角,须后输。”“羊角”一词又见于肩水金关汉简73EJT32:71。

〼□张大守□与从者阳里王得之自

〼毋苛留止,如律,敢言之

〼掾偃、令史光、佐□(73EJT2:58)

“佐□”中未释字图版作(已抹去右侧“言之”二字的笔画),左上为“尚”字,右侧的“攵”末笔较长,该字当释“敞”。“敞”为汉简常见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掾敞”(73EJT4:56)、“王敞”(73EJT8:9)、“翟敞”(73EJT10:158)、“肩水士吏敞”(73EJT10:179)、“令史敞”(73EJT23:134A)等,字作(73EJT10:158)、(73EJT23:134A)、(73EJT31:64),可参看。

“□张大守□与从者阳里王得之自”中“自”图版作,当改释为“皆”。前文有“□张大守□”与“从者阳里王得之”二人,该字释“皆”与文意相合。

十一

戍卒颖川郡傿陵邑步里公乘舞圣,年卅,黑,中,长七尺四寸(73EJT3:95)

“舞”字图版作,疑“燕”字,为姓氏。汉简中“燕”字一般写作(102.8)、(EPT48:154A)。本简中该字上半部分写法较复杂,不过居延汉简中也出现过上部笔画繁复的“燕”字,如(353.1);该字下部的“灬”连写作横,这种情况在出土文献中并不罕见,汉魏六朝碑刻中就有将“灬”写作一横的“燕”字,如“”“”。[8]汉印中以“燕”为姓氏的人名有“燕次翁”(《印典》4.2375)、“燕长秋印”(《印典》4.2375)、“燕得”(《印典》4.2375)、“燕子光”(《印典》4.2375)等。

十二

〼□功    十月甲子入    剑一〼 (73EJT4:31)

“□功”为人名,未释字图版作,当释“子”。“子功”为肩水金关汉简常见人名,如“子功”(73EJT5:71)、“张子功”(73EJT21:320)、“孙子功”(73EJT34:31A+35A)等,其中“子”字分别作,可参看。居延汉简中有“乔子功”(3.2)、“张子功”(163.16),汉印中有“赵子功印”(《印典》4.2950)、“任子功”(《印典》4.2951)、“张子功印”(《印典》4.2951)、“骆子功”(《印典》4.2952)。

十三

〼张子□〼 (73EJT4:196)

未释字图版作,残存左半,当释“阿”。肩水金关汉简中“阿”字如(73EJT21:107)、[9](73EJT22:104)、(73EJT23:275)等,可参看。“子阿”为汉代常见人名。《后汉书》中有“杨子阿”(《马援列传》)、“钟离意字子阿”(《第五钟离宋寒列传》)。肩水金关汉简中有“彭弟子阿”(73EJT23:245)、“王赏,年卌,字子阿”(73EJT37:1022)。

十四

樊南平里翟安知,力里孔

陌里皇 (73EJT5:69)

“安”字图版作,当释“毋”。肩水金关汉简中“安”字如(73EJT1:1)、(73EJT2:102)、(73EJT6:28)、(73EJT9:69),“毋”字如(73EJT1:17)、(73EJT21:158A)、(73EJT22:58)、(73EJD:39A),两者差异明显。

“毋知”为汉代常见人名。居延汉简中有“子未使女毋知”(203.13),居延新简中有“李毋知”(EPT4:93A)。汉印中有“沂相毋知”(《玺印集林》)、“臣毋智”(《印典》4.2499)、“白毋智印”(《印典》4.2501)等,“毋知”即“毋智”。

十五

〼□南必里大夫□〼 (73EJT5:86)

“大夫”后缺释字图版作,疑“楼”字,为姓氏。肩水金关汉简中“楼”字如(73EJT21:124)、(73EJT21:177)、(73EJF3:35),可参看。汉印中以“楼”为姓氏的人名有“楼信”(《印典》2.1111)、“楼常”(《印典》2.1111)、“楼延年”(《印典》2.1111)等。

十六

〼幸甚

〼进

〼程掾  丿

〼□卿 (73EJT5:104)

缺释字图版作,当释“子”。此外,73EJT4H:13A中也有“□卿”:

佐伏地,再拜请,□卿马足下□〼

“卿”前缺释字图版作,也当释为“子”。“子卿”为汉代常见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田子卿”(73EJT21:374B)、“蔡子卿”(73EJT30:107)、“高子卿”(73EJT33:12A)、“孙子卿”(73EJTH1:10A)等,其中“子”字分别作,可参看。汉印中有“文子卿”(《印典》4.2955)、“范子卿”(《印典》4.2955)、“王子卿”(《印典》4.2955)等。

十七

临叩头言,子其辨薛䜌负□六年曰毋□之□ (73EJT6:46A)

“其”字图版作,当为“真”字,此处“子真”为人名。汉简中“其”字容易与“真”字相混,在判断汉简字形时,往往需要借助相关辞例。“子真”为汉简常见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郑子真”(73EJT3:111)、“吴子真”(73EJT8:106B)、“闵子真”(73EJT10:220B)、“王子真”(73EJT37:700)等,其中“真”字分别作,可参看。汉印中有“原子真印”(《印典》3.1722)、“行子真印”(《印典》3.1722)。

十八

觻得成汉里薛□□年卅四,年七月中与同县男子赵

广同传,今广以八月中持传出入……

欲复故传,前入 (73EJT8:106A)

李君兄﹦次君

田巨君

□□君都

吴子真 (73EJT8:106B)

“薛□□”后二字图版作,第一字可见右旁“寺”,第二字从“亲”从“见”,为“亲(親)”字,当释“侍亲”。汉印中有“王侍亲印”(《印典》3.1821)、“郭侍亲印”(《印典》3.1822)。
肩水金关汉简中常有以“亲”为成分的人名,除“侍亲”外还有“利亲”和“奉亲”,如“爰利亲”(73EJT9:102A)、“牛利亲”(73EJT9:251)、“王利亲”(73EJT24:156)、“辛利亲”(73EJT31:144)、“赵利亲”(73EJT37:253)、“李利亲”(73EJD:180)、“张利亲”(73EJC:425)和“马奉亲”(73EJT4:183)、“王奉亲”(73EJT5:73)、“郭奉亲”(73EJT8:39)、“苏奉亲”(73EJT24:250)、“周奉亲”(73EJT30:165)、“陈奉亲”(73EJT37:504)、“朱奉亲”(73EJT37:971)等。汉印中有“乐利亲印”(《印典》3.1821)、“冯利亲印”(《印典》3.1821)、“陈利亲”(《印典》3.1822)和“杨奉亲印”(《印典》3.1822)、“窦奉亲”(《印典》3.1822)等。《急就篇》有“郝利亲”,颜师古注:“利亲,言其善父母也。”[10]“侍亲”、“奉亲”之义与此相类。
“□□君都”前二字图版作,当释“綦毋”。“綦毋”为复姓,《元和姓纂》“綦毋”姓:“《左传》,晋大夫綦毋张。《风俗通》,汉有廷尉綦毋参。《战国策》,綦毋子与公孙龙争辩。”[11]肩水金关汉简中以“綦毋”为姓氏者有“綦毋小儿”[12](73EJT10:19)、“綦毋君上”(73EJC:599B)、“綦毋子侯”(73EJC:599B)等,其中“綦毋”分别作,可参看。居延新简中有“綦毋福”(EPT52:310)。汉印中有人名“綦毋然”(《印典》4.2640)、“綦毋伛”(《印典》4.2640)、“綦毋佗”(《印典》4.2640)、“綦毋少公”(《印典》4.2640)、“綦毋安乐”(《印典》4.2640)等。

十九

禄福广汉里大夫孟建循,年〼 (73EJT9:149)

“循”字图版作,当释“德”。肩水金关汉简中“德”字写作(73EJT1:29)、(73EJT23:775)、(73EJT26:118)、(73EJT32:74)等,可参看。“建德”为汉代常见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建德”(73EJT1:29)、“冯建德”[13](73EJT3:43)、“少史建德”(73EJH1:40)等,居延汉简中有“彘建德”(37.32)、“都乡佐建德”(121.12A)。汉印中有“郭建德”(《印典》1.388)、“敦建德印”(《印典》1.389)、“贾建德”(《印典》1.390)等。

二十

〼为辅请侯予平君欲以诸……报,叩头重,幸﹦甚﹦(73EJT9:268A+264B)[14]

何茂活认为“请侯予”当为“请侯事”。[15]这一解读产生的问题的是,该简中“侯”字图版为,而肩水金关汉简中用作官职名的“候”字一般写作(“肩水”,73EJT1:3)、(“史”,73EJT2:31)、(“橐他”,73EJT2:78)、(“长”,73EJT3:1)、(“行事”,73EJT3:11A)等。“侯”字一般用在爵名、姓氏或表美称的人名中,如(“安道”,73EJT1:1)、(“平恩国”,73EJT2:77)、(“定”,73EJT3:56)、(“赐”,73EJT7:10)、(“邮”,73EJT9:257)、(“吕子”[16],73EJT24:295)、(“字子”,73EJF3:61)等。赵平安揭示汉印文字中也存在这一现象:“汉印中不同字,前一个隶作矦,后世写成侯,表示侯王和姓氏;另一个隶作候,是带兵的官。”[17]本简中“侯”为姓氏。
“侯予平”中“予”字图版作,当释“子”。“子平”为汉简常见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有“赵子平”(73EJT7:39)、“子平”(73EJT22:49)、“丁子平”(73EJT29:105A),居延汉简中有“王子平”(84.2)、“唐子平”(206.28)、“杨子平”(437.21),居延新简中有“孙子平”(EPS4T2:122)等。本简可读为“为辅请侯子平、君,欲以诸……报,叩头重,幸﹦甚﹦(幸甚幸甚)”。
通过该例还可校订73EJT10:124A:

觻得市南第一里敬老里过迎户簿门长候子山足□〼

“候”字图版作,当释“侯”,为姓氏。“子山”为人名,肩水金关汉简中以“子山”为名者还有“宋子山”(73EJT10:314)、“韩子山”(73EJT10:314)。“足”后一字图版作,根据残笔和辞例,当为“下”字。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施谢捷先生与石继承先生提供印谱资料和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注 释

[1]《印典》1.53原释文作“薛王孙”,误。参看施谢捷:《〈汉印文字征〉及其〈补遗〉校读记(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2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8-299页。

[2] 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五》,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05页。秦印中有关“马适”的材料参看刘钊:《关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书馨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28页。

[3] 巫声惠:《中华姓氏大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80页。

[4] 张俊民:《〈肩水金关汉简(壹)〉释文》,简帛网,2011年9月23日。

[5] 林宝:《元和姓纂》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17页。

[6]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一,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页。

[7] 张俊民:《〈肩水金关汉简(壹)〉释文》,简帛网,2011年9月23日。

[8]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1040页。

[9] 原简同样残存左半,根据地名辞例“东郡东阿”推得此字为“阿”。

[10] 张传官:《急就篇校理》,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29页。

[11] 林宝:《元和姓纂》卷二,第122页。

[12] “儿”字原释“免”,图版作,现据图版校改。“小儿”为汉代常见人名,居延新简中有“申小儿”(EPT52:562)。

[13] 原释“马建德”,首字图版作,似为“冯”字。

[14]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缀合校释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15年1月7日;后以“肩水金关书牍缀合校释一则”为题收入氏著《河西汉简考论:以肩水金关汉简为中心》,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227-234页。“君”原释“君使”,据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缀合校释一则》网文后“柴夫”意见改。“”字图版作,此处用作人名。以“君”为名者又见于肩水金关汉简73EJT28:9A“子小女君”,其中“”字图版作,可对比参看。

[15] 何茂活:《肩水金关书牍缀合校释一则》,《河西汉简考论:以肩水金关汉简为中心》,第233页。

[16] “吕子侯”原释“吕子候”,现据图版校改。关于肩水金关汉简中出现的人名“子侯”“子候”不统一的问题,徐佳文指出73EJD:16AB、73EJD:376中的“子候”都应改释为“子侯”。参看徐佳文:《读〈肩水金关汉简(伍)〉札记》,简帛网,2017年2月27日。

[17]赵平安:《对狮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认识》,原载《文物》1999年第1期;后收入氏著《秦西汉印章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80页。

原载《出土文献》2022年第4期,引用请据原文。本刊文章已收入“中国知网”,欢迎各位读者下载阅读。


                        编辑 | 李举创
审核 | 陈陶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