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我选择食物,而是食物选择了我

江泓儒 等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2021-01-26
食物主权按
为什么世界上有八亿人挨饿,同时却有十亿人过重?全球粮食分配不均的各种荒谬现象,其实都与粮食体系背后运作的一套游戏规则有关。通过对全球粮食体系的政治经济分析,拉吉·帕特尔发现粮食分配不均的问题并非无法产出足够的食物给每个人,而是因为粮食系统的结构与利润分配的结果所致,使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也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食物品质。想要改善粮食系统,夺回食物主权有许多方法,也不存在一套各地皆适用的准则,但只要通过个人与群体实际行动做出改变,消费者就能重新掌握粮食体系,夺回自己的食物选择权。
正文

为什么世界上有八亿人挨饿,同时却有十亿人过重?全球粮食分配不均的各种荒谬现象,其实都与粮食体系背后运作的一套游戏规则有关。本书作者拉吉・帕特尔(Raj Patel)在学生时期,即开始思考为何有人拥有那么多,而有的人却少得可怜?种种矛盾促使他开始长期投入全球粮食与政治经济上的研究。

 

帕特尔写书的动机,正是要揭露粮食体系在全球化的发展下所产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权力结构,藉以让每一个知道真相的人能采取行动,逐步改变整个体系。

 

以“世界粮食体系”为中心,帕特尔从不同面向切入,展开了一场探索粮食结构的真相揭露之旅。他发现粮食分配不均的问题并非无法产出足够的食物给每个人,而是因为粮食系统的结构与利润分配的结果所致,使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也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食物品质。

 

为了论证这件事,帕特尔展开一连串粮食体系的全面性调查,从加州的大型超市,印度残余的稻田,到巴西已破产的咖啡田,从超市给我们“假的”选择权,到全球普遍发生的农民自杀,也找到亚洲和非洲饥荒的真正原因。

 

本书结构透过三大部分来探讨粮食议题,分别是现象观察、食品业现实、与消费者三个面向,将产业链的首末详细解构和论证。

 

(1)从粮食体系的起点,农田、农民的角度出发,调查农民自杀问题与探讨破坏全球农村的力量,深究粮食体系底层的困境。

 

(2)接着引入历史实证来检视贸易协定在二战后的发展,说明贸易协定的订定如何改变了粮食原有的定义,使粮食逐渐成为政治与经济的利益关键物,让大型企业成为体系的最大赢家。

 

(3)在书末再带领读者回到消费者的角度,从超商和食品(如速食、微波食物、减肥食品等)等结构的终端,说明消费者的选择权如何被当前的粮食体系所控制,以及我们该如何取回主导权,以重新打造一个健全公正的粮食体系。



一、一场实力悬殊的竞赛

近年来,自由贸易的号角已经在世界各地吹响,各国政治商业领袖纷纷对自由贸易协定趋之若鹜,在推倒进口关税这堵大墙后,强势企业便能取得更多市场。

 

当大企业坐拥自由贸易的战果时,没有大片土地、先进技术、亦没有市场资讯的小农,便会在国际贸易的大浪来袭时惨遭灭顶,而在自由市场里看似拥有选择权的消费者,站在琳琅满目的大卖场,却没有真正选择的权利,身体健康也深受其害。整体而言,在环环相扣的世界贸易体系里,握有权力的决策将深深影响一般民众。



上图是欧洲食物体系的现状,沙漏瓶颈处是权力中心,因为长途运输、加工等因素,只有少数的有钱制造商或买家能玩得起这场游戏,而农产品要到消费者手中,必经过中盘商,因此这群少数大权在握的买家便能掌控农民和消费者。


二、饥荒是因为食物不够?

全球的小农规模小、人数众多,在自由贸易的浪潮下,常因市场资讯不足而必须经手中盘商等大企业,才能将农作物送入市场,过程中往往被层层剥削,只能勉强赚得足以糊口的小钱,若遭遇突来的天灾,就得借钱、负债、变卖土地、最后失去家族历代赖以为生、情感依附的土地。

 

不仅如此,企业以极低价格买入原料,经由加工之后以暴利卖出,其中相差的利益竟可达两百倍之多。粮食成了有钱人的商品,农民买不起自己所种的食物,当路有饿死骨时,粮仓竟然囤货如山,显示饥荒不是缺乏食物,而是食物在权力者的操弄下成为昂贵的奢侈品。


三、大卖场决定你吃什么

回到书的一开始所提到的荒谬现实,全世界每年有八亿人还在挨饿,却同时有十亿人过重,一般人直觉认为过重是吃的太多、太营养,但事实却刚好相反。由于大卖场多集中在消费力强的中产阶级社区,对贫穷者来说,取得健康食物难度较高,而廉价、低营养的高热量食物就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另一方面,其他阶级的消费者也难逃无法选择的困境,即便大卖场的食物种类多样,食品的成分却每项都受限于食物制造商的选择,甚至在他们生产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时,同时也并购健身中心,藉此大赚自家食品所养出的减肥财,形成一股强大的赚钱回圈。沙漏两端的农民与消费者受害,而唯一得利的是大权在握的大企业。


四、从“吃”开始改变世界

“不是我在选择食物,而是食物选择了我。”日常的食物选择看似平常,背后牵连的问题实则广泛而错综复杂。食品公司设法操控大众的口味以从中牟利,食物看似是制造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调配,事实则是我们被迫调整自己的口味以迎合食物,失去食物自主权的消费者逐渐成为魁儡,饮食相关的疾病日渐增加,眼前所见的食物并未真正考量消费者的最大福利。

 

由于消费者离食物的生产体系愈来愈远,常浑然不知食物入口前的所有加工制造流程,而我们的住家环境和工作型态也让人不敢妄想现况可能改善。然而,帕特尔一再提醒,无论目前的粮食体系在哪个环节出状况,都已经有人团结起来反击,也提出几项可以从个人开始做起的改变方案。

 

例如:改变口味、吃当季的食物。改变口味不仅要改变吃的内容,也要了解食物的来源及生产方式。又例如支持本地市场与社区农业,让钱在本地流通,都是从企业手中夺回粮食系统操控权的重要途径。

 

想要改善粮食系统,夺回食物主权有许多方法,也不存在一套各地皆适用的准则,但只要透过个人与群体实际行动做出改变,消费者就能重新掌握粮食体系,夺回自己的食物选择权。


(本文为《粮食战争》一书之导读与重点摘录)



文章来源:有机会

作者:江泓儒、陶中麟、刘乃华

http://www.yogeev.com/article/64412.html

谢谢阅读
特别声明: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食物主权论坛shiwuzhuquan2013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园地开放,欢迎投稿。来稿请投:shiwuzhuquan@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